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人体解剖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正文: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前言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人体解剖学的主要分科之一。学习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前 言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如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人体解剖学的主要分科之一。学习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功能意义,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医学中大量的词汇均来源解剖学。所以。系统解剖学是学习基础和临床各学科的必修课。

教学时数安排分配表

 

教学内容

学时

绪论、骨学

16

骨连结 

8

肌学

9

消化系统、腹膜

6

呼吸系统

4

泌尿系统、男女生殖系统

6

脉管系统总论、心脏

6

动脉

5

静脉、淋巴

6

感觉器

6

神经系总论、脊髓

4

脑干

5

小脑间脑

2

大脑

5

脊神经

6

脑神经

6

内脏神经

3

传导路

7

脑、脊髓被膜等

3

内分泌系统

1

标本考试

2

中段考

2

合计

116

理论38学时,实验78学时

教学内容

绪  论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

2.了解人体解剖的基本术语

教学要求:

1.掌握:解剖学姿势、轴和面。

2.熟悉:解剖学的方位术语。

3.了解: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人体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运动系统

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功能(运动、支持、保护)以及各组成部分在运动中的作用(杠杆、枢纽、动力)。

骨  学

教学目标:

了解骨的形态结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骨的生长发育情况。关节的结构和运动形式。了解躯干骨、颅骨、四肢骨的组成及颅底内面观、颅的侧面观、颅顶上面观、骨性鼻旁窦。了解肩胛骨、肱骨、髋骨、股骨等骨的构造。

教学要求:

1.掌握:骨的形态,构造。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点。胸骨的分部和胸骨角的临床意义。颅底内面观、颅的侧面观、颅顶上面观、骨性鼻旁窦。肩胛骨、肱骨、髋骨、股骨的形态特点。

2.熟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颅骨的组成,上肢骨和下肢骨的组成。

3.了解:肋骨的形态特点;腕骨的排列顺序。

骨连结

教学目标:

了解骨连结的种类。间接连结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和运动形式。脊柱的结构和运动形式。肩、肘、腕、www.med126.com髋、膝、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

教学要求:

掌握:间接连结(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椎骨间的连结、脊柱的弯曲和运动形式。前囟的位置和闭合时间。肩、肘、腕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髋、膝、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骨盆的组成,骨盆的上、下口如何围成,男女性骨盆的差异。

熟悉:关节的分类和运动形式。

了解:骨连结的分类、直接连结的分类。躯干骨骨连结的组成,颅骨的连结,上肢骨连结的概况和下肢骨连结的概况。

肌  学

 

教学目标:

了解骨骼肌的形态、结构,起止和作用。了解肌的辅助装置。了解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膈肌、胸大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前锯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腰大肌、缝匠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起始和运动。

教学要求:

掌握:骨骼肌的形态和结构(肌腹、肌腱和腱膜)。肌的起止点、运动单位和肌张力的概念。肌的辅助装置(筋膜、腱鞘)。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膈肌、胸大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前锯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腰大肌、缝匠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起始和运动。

熟悉: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的概念。斜角肌间隙的形成和通过的结构。腹直肌鞘、白线和腹股沟管的结构特点。

了解:了解肌的命名原则。各部肌肉的组成。

内脏学

总  论

教学目标:

了解内脏学的概况和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教学要求:

掌握: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了解:内脏的概念、范围以及各系统的主要机能。

消化系统

教学目标:

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熟悉上、下消化道的概念。

教学要求:

掌握:口腔的分部及其界限。咽峡的概念。牙的形态构造和分类,乳牙和恒牙的排列顺序。舌的形态和粘膜;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口腔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鼻咽部重要结构。食管的形态、位置和分部。食管三个生理性狭窄的位置和其临床意义。胃的位置、形态、分部和机能。小肠的位置、分部和功能。十二指肠的位置、形态、分部及各部的结构特点。空、回肠的位置、构造,以及两者在外观上的区别。大肠的分部、形态及其特征性结构。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Mcbumey点)。直肠的形态、位置和构造。肛管的位置及其重要的结构。肝的形态和位置。掌握肝的分叶。胆囊的形态、位置、机能及胆囊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开口部位。胆汁产生及其排出路径。胰的形态、位置。

熟悉:腭的形态结构;牙周组织的构造和作用。腭扁体和咽淋巴环的位置和机能概念。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肛门内、外括约肌的位置,肛门外括约肌的分部,肛管直肠环的构成及其功能意义。

了解:舌肌的一般配布和机能;咽壁的构造。胃壁的构造。Meckel憩室的位置、形态及其临床意义。肝的主要机能。肝胰壶腹括约肌(又称Oddi括约肌)的构成和作用。胰的外分泌和内分泌机能。

呼吸系统

教学目标:

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形态结构和机能。熟悉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教学要求:

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各窦的形态特点及了解其临床意义。喉的位置及其性别和年龄变化。喉腔的形态结构和分部。气管的位置。左、右支气管形态学上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胸膜、胸膜腔的概念和壁胸膜的分部;纵隔的定义和分区。

熟悉:喉的软骨和连结。喉肌的配布和作用。

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气管的构成。肺段的概念和意义。

泌尿系统

 

教学目标: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形态结构及机能。

教学要求:

掌握:肾的形态和构造。肾的位置和被膜。输尿管的形态、位置和分段。输尿管行程,以及女性输尿管盆段的重要毗邻。输尿管的三个狭窄部位。膀胱的位置、形态和分部。膀胱三角的位置、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女性尿道的形态结构特点,开口位置。

了解:肾段的概念和意义。肾的固定因素。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意义。

男、女性生殖系统

教学目标:

了解男、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及其机能。

教学要求:

掌握:睾丸的形态结构、位置和功能。输精管的行程和分部,射精管的合成和开口;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阴茎的分部及构成。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三个狭窄、三个膨大和两个弯曲的位置和临床意义。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子宫的形态、分部及其位置姿式。阴道的形态和位置。女性乳房的形态结构特点。

熟悉:附睾的位置、结构及其机能。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熟悉女性外生殖器(女阴)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女性乳房的构造。

了解:精囊腺的形态、位置和机能。尿道球腺的位置和开口。阴囊的位置、形态构造和机能。阴茎海绵体和尿道海绵体的形态和构造。了解阴茎皮肤的特点及临床意义。卵巢的年龄变化。前庭大腺的位置及其开口。会阴的概念。

腹  膜

教学目标:

了解腹膜的概念、腹膜与脏器的关系以及腹膜形成的结构。

教学要求:

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腹膜与脏器的关系。小网膜、大网膜的位置、组成,以及网膜囊、网膜孔的边界。腹膜形成的陷凹和隐窝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腹膜所形成的系膜和韧带。

了解:腹前壁下部的腹膜皱襞和窝。腹膜腔的分区。

脉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

总  论

教学目标:

了解心血管的组成、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要求:

掌握:心血管系的组成,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意义。

熟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形态结构、分布以及功能特点

了解:血管的吻合、侧副管和侧副循环的概念及其意义。

心  脏

教学目标:

了解心脏的位置、外形、内部结构。了解心传导系、心的血液供应。了解心包和心脏体表投影。

教学要求:

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房、室间隔的形态结构。心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左、右冠状动脉的起源、行程、重要分支及其分布。

熟悉:卵圆窝、动脉韧带的位置与形态,以及未闭合的临床意义。心冠状窦的位置和开口;熟悉心包的结构。

了解:心脏的体表投影。心大、中、小静脉的行程和流注

 

动  脉

教学目标:

了解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动脉及其各级分支的分布概况。

教学要求:

掌握:动脉韧带的概念。主动脉的起止、分部。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分支。左、右颈总动脉的起止、位置。颈动脉窦和颈动脉体的形态位置和功能概况。颈外动脉五大分支的起止。锁骨下动脉的起止和分支。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起止及其主要分支。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胸主动脉起止和行径。肋间动脉行径和分布规律。腹主动脉起止、行径和分支。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它们主要分支的分布。肾动脉、肾上腺动脉、睾丸动脉(卵巢动脉)起止和分布。髂总动脉的起止及子宫动脉的行径和分布。髂内动脉的分支。髂外动脉、股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布范围。

熟悉: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的行径。股深动脉的分布、腹壁下动脉、腓动脉、足底内、外动脉的行径。熟悉头、颈、四肢的动脉博动点及常用止血点。

了解:动脉在人体中分布规律。动脉在器官内分布规律。颈总动脉的行径。了解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径。

静  脉

 

教学目标:

了解上、下腔静脉系各属支的分布和回流情况。

教学要求:

掌握:静脉系的组成及特点。上腔静脉和头静脉的组成和起止。颈内静脉的起止和主要属支。颅内外静脉交通。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的起止。颈外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的行径及注入部位。下腔静脉的起止与行径。肾静脉和睾丸(或卵巢)静脉的行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注入部位。股静脉的组成、行径和属支。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属支和收集范围。门静脉系的结构特点及与上、下腔静脉系的吻合和门静脉的侧支循环。

熟悉:奇静脉的起止、行径、注入部位及主要属支。

了解:静脉回流因素。肺循环静脉的特点。

 

淋巴系统

教学目标:

了解淋巴系的组成及其功能。

教学要求:

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及其机能意义。身体9条淋巴干的组成及其收纳范围。胸导管的组成、起止,主要行程及收纳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位置和收纳范围。乳糜池的位置和意义。

熟悉:脾的形态和位置。

了解: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的结构特点。淋巴器官的组成;局部淋巴结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感觉器

 

教学目标:

了解眼球的构造及其功能,前庭蜗器的分部和各部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要求:

掌握:眼球壁三层的分部、各部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眼前房,后房,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形态、位置和特点。房水循环。泪器的组成、泪道的形态结构和泪液的排出途径。结膜的位置、分部、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运动眼球和眼www.med126.com/sanji/睑的肌的名称、作用以及神经支配。外耳道的位置、分部及其特点。鼓膜的位置、分部和形态。鼓室的位置,六个壁的主要结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咽鼓管的位置、作用及幼儿咽鼓管的特点。膜迷路三个部分(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的结构及其功能。

熟悉:眼睑的构造、功能及其临床意义。中耳的组成。乳突小房和乳突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骨迷路三个部分(前庭、骨半规管和耳蜗)的形态。声波的传导。

了解:感受器和感受器的概念;感受器的分类。眼球的外形。解外耳的组成。内耳的位置和分部。膜迷路与骨迷路的关系。

神经系统

总  论

教学目标:

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区分。了解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教学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的分部。灰质、皮质、神经核、神经节、白质、髓质、纤维束和神经的概念。反射弧的基本组成。

熟悉:神经元的基本构成和分类。

了解:神经系统在机体内的作用和地位。反射的概念。

中枢神经系统

脊  髓

 

教学目标:

了解脊髓的外形、位置、内部结构和功能。

教学要求:

掌握:脊髓的位置和下端水平;脊髓的外形结构。脊髓节段的概念,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灰质、白质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称。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前角运动细胞(α细胞和γ细胞)、中间外侧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胸核等的形态结构特点和机能意义。脊髓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前束、后束)和主要下行纤维系(皮质脊髓侧束、前束、红核脊髓束)的位置、起止和机能性质。深反射和浅反射的概念。

了解:脊髓灰质的分层概念。前庭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内侧纵束和网状脊髓束的概况。脊髓反射和传导机能的概念。

脑  干

教学目标:

了解脑干的外形、位置、内部结构和功能。

教学要求:

掌握:各脑神经核的位置、与脑神经的联系和功能。重要的非脑神经核团(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红核和黑质)的位置。各主要上、下行纤维束的起止、行程、在脑干各部的位置和功能。

熟悉:脑干的内部结构的概况(神经核、纤维束和网状结构)。

了解:重要的非脑神经核团(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红核和黑质)功能概念和主要的联系情况。

小  脑

教学目标:

了解小脑外形、位置、内部结构和功能。

教学要求:

掌握:小脑的位置、分部(小脑蚓与小脑半球);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小脑分叶,以及各叶的主要纤维联系和功能。

熟悉:4对小脑核。

了解:小脑内部结构概况。

  

间  脑

教学目标:

了解间脑的外形、位置、内部结构和功能。

教学要求:

掌握:背侧丘脑的位置和分部;下丘脑的位置、分区与组成结构。

熟悉:间脑的位置与分部。下丘脑的纤维联系与功能概念。

端  脑

教学目标:

了解端脑的外形、位置、内部结构和功能。

教学要求:

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的脑沟、脑回等表面结构及分叶情况。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的位置、定位关系、主要功能。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的位置与投射特点。运动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的部位及其功能。基底节的位置、组成。新、旧纹状体的组成。内囊的位置、分部、通过各部的重要纤维束的局部位置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边缘系统的组成及其机能。

了解:基底神经节的主要机能概念。大脑半球髓质内神经纤维分类(连合纤维、联络纤维、投射纤维)的概况。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教学目标:

了解脊神经的纤维成分和分支,了解神经丛的分支和分布概况。

教学要求:

掌握:脊神经的构成、纤维功能成分。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分布概况。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的行程和支配情况。

熟悉:脊神经感觉支在皮肤分布的节段性和重叠性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脊神经的分支和分布概况。

脑神经

教学目标:

了解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接脑和进出颅的部位。了解脑神经的纤维成分。了解十二对脑神经的起始、行程分布、功能和纤维成分。

教学要求:

掌握: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接脑和进出颅部位。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和分布概念。动眼神经纤维功能成分、起始核。重要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损伤后表现。三叉神经的纤维功能成分、起止核,三叉神经节的位置,三大主干(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的主要行程重要分支的分布概况,损伤后表现。展神经的起始核、主要行程支配,损伤后的症状。面神经的纤维成分、起始核,主要行程、重要分支(鼓索、表情肌支)的分布,损伤后表现。舌神经的纤维功能成分,起止核、主干的重要行程及分布概况。迷走神经的纤维功能成分、起止核,主干的重要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概况。喉上神经(内、外支)、左右喉返神经的行程和分布。副神经脊髓根的纤维性质,重要行程及分布,损伤后表现。舌下神经的纤维成分、起始核、重要行程和分布,损伤后症状。

熟悉:滑车神经的起始核、重要行程和支配,损伤后表现。前庭神经、蜗神经的行程和功能性质。

了解:嗅神经的功能性质和分布区。视神经的功能性质和行程。膝神经节、蝶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的概念。上、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的概念。副神经的组成。

内脏神经

教学目标:

了解内脏神经系统的区分、分布、机能概念。

教学要求:

掌握:内脏运动神经和躯体运动神经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别。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交感干(包括椎旁节)的位置和组成;主要椎前节的名称、位置。内脏大、小神经的组成、联系,节后纤维分布概况。副交感低级中枢的位置。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核,交换神经元的部位,节后纤维的分布和功能。迷走神经内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起始核及分布情况。盆内脏神经的起源、分布概况。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形态和功能上的主要区别。

熟悉: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分布的一般规律。面神经、舌咽神经内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起始核,交换神经元部位,节后纤维的分布和功能。

了解: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的概念。颈上、中、下节节后纤维分布概况。胸、腰、盆(骶)交感节节后纤维分布概况。器官内节的概念。内脏神经丛的概念,各内脏神经丛的位置和分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分布概况和机能概念。内脏感觉神经的概况。牵涉痛的概念。

神经传导通路

教学目标:

了解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

教学要求:

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的位置、纤维走行和越边的位置,皮质投射区。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走行和越边位置,皮质投射区。掌握躯干、四肢触觉(精细和粗觉)传导通路的组成与特点(两条途径:薄、楔束与脊髓丘脑前束),纤维走行和越边位置,皮质投射区。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的部位,纤维走行和越边的位置,皮质投射区。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纤维走行,纤维部分交叉(视交叉)的情况,皮质投射区。瞳孔对光反射的径路。锥体系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的上、下两级神经元的基本情况。皮质核束的起始,纤维走行及其对脑神经运动核控制的情况(双侧控制与对侧控制)。皮质核束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不同表现(核上瘫与核下瘫)的形态学基础,着重了解面神经和舌下神经核上瘫的主要表现。皮质脊髓束的起始,纤维走行(在内囊和脑干各段的位置、锥体交叉,皮质脊髓前束与侧束的走行)和终止情况。皮质脊髓束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不同表现(硬瘫与软瘫)。

熟悉: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损伤后的主要表现。躯干、四肢痛温觉传导通路损伤后的主要表现。躯干、四肢触觉(精细和粗觉)传导通路损伤后的表现。视野与视网膜之间光线投射的相应关系,视觉传导通路下同部位损伤后的视野变化。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的结构基础以及其反射径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表现。

了解: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的概念及其机能意义。躯干肌双侧支配的概念和意义。掌握锥体外系的组成、机能概念。

 

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教学目标:

了解脑和脊髓被膜的形态结构。了解脑室及脑脊液循环。了解脑、脊髓血液供应。了解脑血屏障。

教学要求:

掌握:硬膜外腔的位置、内容物和特点,以及了解其与硬膜外麻醉的关系。硬脑膜的组成特点、形成物及它们的机能、临床意义;重要硬脑膜静脉窦的位置、联通以及通过海绵窦的重要神经血管。小脑廷髓池和终池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脑室系统的组成、位置与联通。脑脊液的循环途径。颈内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概况。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概况。大脑动脉环的位置、组成及其机能意义。脊髓血供“危险区”的概念和部位。

熟悉:蛛网膜及蛛网膜下隙的概况。软膜的特点及其形成物(脉络丛与齿状韧带)。脑脊液的产生,回流情况。脊髓的血液供应来源(脊髓前、后动脉与节段性动脉)和分布概况。

了解:脑和脊髓被膜的组成和机能概念。硬膜的连续;侧脑室的分部及其各部的位置。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概念。

内分泌系统

教学目标: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

教学要求:

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形态和位置。

熟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松果体的功能。

了解: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分类和机能。

返回顶部

※<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前 言

局部解剖学是在人体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的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特别是外科学、妇产科学等手术学科和影像诊断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是人体解剖学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要成为一个好的临床医生,就必须认真、扎实地学好局部解剖学。

教学时数安排分配表

 

教学内容

学时

头颈部

12

胸部

12

腹部

18

上肢

6

下肢

6

盆部与会阴

4

标本考试

2

合计

60

理论14学时,实验4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二章  头颈部

教学目标:

1.了解颅顶部软组织的层次。

2.了解颈部各区的层次结构。

3.了解颈部重要器官的毗邻关系。

3.了解颈部血管、神经的行程和分布范围。

教学要求:

1.掌握:颅顶软组织的层次特点。颈深筋膜的层次以及它们的延续关

系。颈筋膜间隙的形成与感染扩散关系。颈动脉鞘的构成及内容的毗邻关系。颈动脉三角内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颈内静脉、面总静脉、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的毗邻关系。甲状腺前面的层次,以及甲状腺手术切口的意义。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甲状下动脉与喉返神经,以及甲状旁腺等结构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外支,甲状下动脉与喉返神经,以及甲状旁腺等结构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甲状腺的毗邻关系。气管颈段和食管颈段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意义。副神经的行程,该神经与淋巴结的位置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胸膜顶的位置及毗邻关系。

2.熟悉:颈部浅静脉的走行、皮神经的分布特点及位置。

3.了解:颈部的境界与分区,骨性的体表标志,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及其临床意义。甲状腺囊包被情况。颈丛、颈交感干等结构的位置关系。颈根部的境界、内容及毗邻关系。颈根部与胸廓上口的关系。颈外侧区的分区、内容及毗邻关系。颈部的淋巴回流。

第三章  胸 部

教学目标:

1.了解胸壁的层次结构。

2.了解胸膜的分部,胸腔、胸膜腔概念及胸膜的体表投影。

2.了解胸腔的内容及其位置和毗邻关系。

3.了解纵隔的分部和范围。

4.了解纵隔内各器官的位置和毗邻。

教学要求:

1.掌握:胸壁的层次。女性乳房的构造,淋巴回流以及与乳腺癌的关系。肋间隙的构成及其内部结构的局部位置,肋间血管和神经的分布及其胸腔穿刺的临床意义。裂孔的位置及通过结构。胸膜的分部,胸腔及胸膜腔概念。胸膜顶、胸膜窦的构成及临床意义,胸膜的体表投影。肺的体表投影、肺根的组成、毗邻及其意义。上纵隔的层次,主动脉弓,动脉韧带和气管胸段的位置及其毗邻。下纵隔内心脏、食管胸段的位置和毗邻。

2.熟悉:胸廓内动脉的行程、分支和分布。胸导管的位置、行程及毗邻。纵隔境界、位置及分区。纵隔间隙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胸部的境界和体表标志,胸部标志线及其临床意义。膈肌的形态、生理薄弱区和意义。心包斜窦和心包横窦的形成、位置及临床意义。

第三章  腹 部

教学目标:

1.了解腹壁和腹股沟区的层次和结构特点。

2.了解腹膜及其形成物的位置、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腹腔各重要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和血液供应。

4.了解腹后壁的层次,腹膜后隙的位置及其器官的位置和毗邻。

教学要求:

1.掌握:腹前外侧壁的层次,常用的腹部切口各层的结构特点。

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其腱膜的形成结构。腹股沟区的结构特点,腹股沟管的组成及其通过内容及临床意义。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腹壁下动脉的行程,以及腹股沟区的重要韧带与疝手术的意义。腹股沟三角的位置和边界,斜疝和直疝的鉴别。腹膜形成物网膜、系膜以及重要韧带的组成及附着部位。网膜囊的界壁、网膜孔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膈下间隙,膀胱直肠陷凹,子宫直肠陷凹等腹腔间隙的形成,位置及临床意义。胃的位置,形态以及毗邻关系。胃的动脉供应,胃的神经分布,及其对胃切除术的意义。十二指肠悬韧带的组成、位置。十二指肠各部的毗邻。肝上、下界的投影,肝的位置及毗邻。肝门结构以及肝蒂的组成。肝外胆道分段及各段的主要毗邻。胆囊三角的位置以及寻找胆囊动脉时的实用意义。空、回肠位置及体表投影。空、回肠动脉的分布特点。各部结肠的共同特点,各部结肠与腹膜被复关系。阑尾根部体表投影,阑尾的位置,寻找阑尾的方法。阑尾动脉的走行位置及临床意义。肾脏的位置和左、右肾的毗邻关系。输尿管腹段的位置和毗邻。腹主动脉的主要分支,了解下腔静脉、腰交感干、神经丛的位置关系。

2.熟悉:腹前外侧壁的重要标志,腹部的分区,腹腔脏器的体表投影。

睾丸下降与腹股沟疝的关系。

3.了解: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十二指肠的分布,各部与腹膜的关系。脾脏的位置,韧带的配布以及脾的毗邻。结肠的动脉供应。腹后壁的层次,以及腰背部切口的意义。腹膜后间隙的位置和界限,主要脏器以及对腹膜外手术的意义。胰腺的位置,分部和各部的毗邻。肾上腺的位置及左右肾上腺的毗邻关系。

第四章  盆部和会阴

教学目标:

1.了解盆筋膜及其筋膜间隙。

2.了解盆内脏器的配布及其与腹膜的关系。

3.了解掌握盆内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及血管神经供应。

4.了解掌握会阴的概念、境界和分区。

5.了解掌握肛门外括约肌的分部,肛管直肠环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

6.了解掌握尿生殖三角的筋膜及会阴浅隙,会阴深隙的构成和内容

教学要求:

1.掌握:会阴的概念。盆膈的概念及意义。筋膜间隙的名称、位置、交通及临床意义。盆内脏器的配布与腹膜关系。膀胱的位置,毗邻及与腹膜被覆的情况。输尿管盆段的行程,毗邻。前列腺的位置,毗邻及被膜。子宫的位置,毗邻,固定装置。阴道的位置,毗邻。卵巢,输卵管的位置和子宫阔韧带的关系。直肠、肛管的形态、结构、位置及毗邻。坐骨直肠窝的构成、内容及临床意义。会阴浅、中、深三层筋膜的分布情况。尿生殖隔,会阴浅、深隙的构成、结构特点及其与尿道破裂尿外渗的局部解剖关系。会阴中心腱的形成及临床意义。睾丸鞘膜的层次和睾丸鞘膜积液的关系。阴茎包皮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女性尿道外口与阴道口的位置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盆壁和盆底肌的组成及位置。盆筋膜的配布、移行情况。

髂内动脉干在盆内的行程,毗邻及内脏分支的名称。尿生殖区的层次结构。

3.了解:盆部及会阴的境界,分区与体表标志。闭孔动脉的变异及

其重要性。盆部神经和淋巴的分布情况。肛门外括约肌对肛门直肠环的形成及重要性。男女性会阴浅、深袋内的结构,女性在该区内结构安排的顺序。男性阴囊层次与腹壁和会阴各层相互移行的关系。精索的组成、行程。

第五章  上 肢

教学目标:

1.了解上肢各部的层次结构。

2.了解上肢浅静脉的起始行程、回流和交通。

3.了解腋腔的构成、内容、腋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

回流。

4.了解腕管的组成及内容。

5.了解手掌的层次结构。

教学要求:

1.掌握:腋腔的构成、内容、腋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回流。腋管的组成、内容及其位置关系。手掌的层次结构,手掌的深筋膜的分布及形成的结构。骨筋膜鞘的构成及内容。筋膜间隙(掌中间隙、鱼际间隙)的构成、位置及临床意义。手指皮肤及皮下组织(指髓间隙)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2.熟悉:上肢浅静脉的起始行程、回流和交通。上肢动脉、神经的

体表投影。腋前区的层次结构。

3.了解:上肢的境界、分区及表面标志。三角肌区、肩胛区的层次结构。臂前、后区的层次结构。肘前、后区的层次结构。前臂前、后区的层次结构。手背的层次结构。

 

第六章  下 肢

教学目标:

1.了解下肢各部的层次结构。

2.了解下肢浅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及其交通。

3.了解梨状肌上、下孔及其通行的血管和神经。

4.了解肌腔隙、血管腔隙、股三角的组成和内容。

5.了解腘窝的境界及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

6.了解踝管的构成及其内容。

教学要求:

1.掌握:梨状肌上、下孔及其通行的血管和神经。隐静脉裂孔(卵园窝)的位置,形态特点。肌腔隙、血管腔隙、股鞘和股三角组成及内容。掌握股管的组成及其临床意义。腘窝的境界及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踝管的构成,通过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下肢浅静脉的起始、行程、属支及交通支瓣膜及其临床意义。下肢动脉,神经体表投影。腹股沟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围。阔筋膜及其髂胫束的位置。收肌管的组成及内容。

3.了解:上肢的境界、分区及表面标志。臀部的层次结构。股前内侧区、股后区的层次结构。膝前、后区的层次结构。小腿前外侧区、小腿后区的层次结构。踝前区与足背、踝后区和足底的层次结构。

返回顶部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