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卫生学 > 南华大学 > 正文:卫生学授课教案:实验课教案
    

卫生学-授课教案:实验课教案

卫生学:授课教案 实验课教案:实验一 水的氯化消毒法一、目的1.了解水样的采集方法2.掌握饮用水的氯化消毒方法二、实习内容1.水样的采集方法(示教)2.水的加氯量及余氯含量的测定(操作)3.漂白粉有效氯会含量的测定(操作)(凡含氯化合物中氯的价数大于-1者称为有效氯)三、水样的采集水样的采集要有代表性,要求合理的选点,其次要求准确性,科学性。采集方法、次数、深度、时间等均应由分析目的而定。江河水: ①采水样断面与点的选择:包括

实验一  水的氯化消毒法

一、目的

1.了解水样的采集方法

2.掌握饮用水的氯化消毒方法

二、实习内容

1.水样的采集方法(示教)

2.水的加氯量及余氯含量的测定(操作)

3.漂白粉有效氯会含量的测定(操作)(凡含氯化合物中氯的价数大于-1者称为有效氯)

三、水样的采集

水样的采集要有代表性,要求合理的选点,其次要求准确性,科学性。采集方法、次数、深度、时间等均应由分析目的而定。

江河水:

①采水样断面与点的选择:包括清洁断面(对照)、污染断面及自净断面;

②深度:距表层0.2-0.5cm,中间、底层(离河床1 m以上);

③每断面按河面宽度一定间距(如50m)采样;

④采样的时间及次数;

   早中晚各采样一次,

   季节:平水、枯水、丰水期分别采样,

   1次/日, 1次/周, 1次/月,流病发生季节增加次数;

池塘:距岸边1-2m进行梅花样布点;

井水:可在水面、中、及井底分别采样即可;

四、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原理】:漂白粉在酸性溶液中能氧化KI析出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析出的碘,即可算出漂白粉中的有效氯的含量

Ca(OCl)2+ 2KI + 2HCl = CaCl2+ 2KCl + 2H2O + I2

I2 + 2Na2S2O3= Na2S4O6 + 2NaI

  1mol的Ca(OCl)2(143克)含有71克有效氯,相当于2mol(126)的Na2S2O3

 0.7%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含有5个水分子)1ml∽有效氯1mg

【步骤】

①取100ml蒸馏水于烧瓶中

②加1:3HCl 5ml

③加KI一小匙(约200 mg)

④1%漂白粉溶液10ml

⑤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至淡黄色

⑥加10滴淀粉溶液(蓝色)

⑦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⑧记录硫代硫酸钠用量,算出漂白粉有效氯含量

注意事项】

①稀盐酸1:3不要与前1:2混淆

②漂白粉浓度1%(测有效氯)不要与前0.01%(测余氯用)搞错

③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才加淀粉,不宜加得过早。因为淀粉为高分子化合物能包裹I2,使实验结果偏低

④加淀粉后第二次滴加时只能少量几滴即可达到终点,注意控制滴定速

⑤判断溶液颜色改变,瓶底衬以白纸

五、水的加氯量的测定

【原理】:适量的漂白粉加入水中,接触30分钟后仍然保持一定的余氯(0.3mg/L),一方面表明达到消毒效果,另一方面水的余氯又可直到消毒作用。

【步骤】

①取5个烧杯编号,各加入100ml欲测水样

②依次往杯中加入0.01%漂白粉溶液0.5, 1.0, 1.5, 2.0, 2.5ml, 用玻棒搅匀,静止30分钟

③30分钟后测余氯,选取0.3mg/L的一杯算出加氯量

【注意事项】

①本实验所用的漂白粉的浓度为0.01%,不要混浊

②玻捧搅匀时应从高浓度到高浓度

③两个量筒各有用途,一个用来量蒸馏水,一个用来取水样,本实验用水量筒不要搞错

六、余氯的测定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甲土拉丁法)

【原理】水中余氯与邻苯甲胺作用产生黄色的联苯醌化合物,根据颜色的深浅,进行比色定量

HOCl  HCl +[ O ]

【步骤】使用余氯比色器

取比色器10ml刻度试管,加入10滴甲土拉丁溶液,分别加水样至刻度线,玻棒搅匀,静止5分钟后比色,与比色器旁各瓶中液颜色比较,测出各杯中水样的余氯量(mg/L)

【注意事项】

①甲土拉丁为致癌物,有一定的腐蚀性

   ②如管中液呈淡蓝色(绿色),可能由于水样碱度过高,可加入1:2的HCl(1至2滴)再比色

③水样温度在15-20度时显色最好,水温较低时可适当加温

 

 

实验二:  尿中抗坏血酸负荷试验

实习目的:

1.掌握尿抗坏血酸负荷试验的原理及测定意义

2.掌握用2,6-二氯酚靛酚测定尿中抗坏血酸的操作方法

3.了解用试剂合法测定血中VitC的原理和方法

实习内容:

1.学生代表口服VitC,收集4小时尿液

2. 2,6-二氯酚靛酚发测定尿中VitC

3.试剂合测定血中的VitC

一、2,6-二氯酚靛酚法

[原理]:正常人服用大剂量VitC后,若体内储备已足,则尿中可大量排出,若储备很低或缺乏,则尿中排出很少。空腹服用抗坏血酸500mg后,4小时尿中还原型抗坏血酸排出小于3mg为不足,超过3mg为正常,大于10mg为饱和。

抗坏血酸分子中存在烯醇式结构(—C=C—),因而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氧化失去两个氢原子而转变成脱氢抗坏血酸。其余2,6—二氯酚靛酚钠盐(C12H6O2NCl2Na)染料氧化抗坏血酸而其本身被还原为无色的衍生物,可作为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滴定剂和指示剂。

在酸性溶液中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因此,当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在抗坏血酸尚未全部被氧化时,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被还原为无色,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溶液呈红色。所以,在测定过程中当溶液从无色转变成微红色时,表示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根据滴定消耗染料标准溶液的体积,可以计算出被测定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操作步骤]:

1.实验前将500ml棕色瓶洗净,加入200mg草酸,受试者空尿后立即口服抗坏血酸500mg,饮水约一杯,记录服用时间,收集4小时内尿液。(此步骤实验前一天由前次实习同学完成)

2.记录4小时内总尿量,在瓶中保留约50ml,调pH在4-5间

3.取2ml尿置三脚锥形瓶中,用2ml 1%的草酸稀释,并做平行样品(1空2样)

4.立即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到溶液粉红色存在15秒为终止,尿中抗坏血酸含量过高或尿色过深可稀释后滴定。

[计算]:

4小时尿样还原性抗坏血酸含量(mg)=[( C × T )/ V] × N

C:滴定尿样时所用的2,6-二氯酚靛酚量 ml

T:1ml 2,6-二氯酚靛酚所能氧化的抗坏血酸量(mg)实验前通过标定而得

 
V:滴定时所用尿样量ml 

N: 4小时所收集的尿样量 

[注意事项]

 1

2

1.口服500mg VitC之前一定要排空尿,饮水一杯约300ml左右

2.收集4小时尿量要准确

3.滴定所用尿样前先要混匀

4.往微量滴定管里加2,6-二氯酚靛酚时,要沿器壁缓慢加入,以免产生空气柱。加试剂时先将1和2阀门关闭,然后打开1,使试剂冲满刻度管,在打开2调整刻度即可滴定

5.滴定时要注意不停的摇匀锥形瓶中溶液,当其颜色滴定至粉红色存在15秒 以上不褪色,即可视为终点。记录数据。

6.滴定时要经常注意试剂所在液面刻度,不要滴定至液面2ml以下。

附:维生素C的分子结构式

 

实验三   尿的测定

 

实习目的:

1.熟悉生物材料监测意义及内容

2.熟悉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3.掌握尿铅测定方法及测定时尿样的处理

实习内容:

1.生物材料的收集和处理(示教)

2.尿铅的测定(双硫腙比色法)

3.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一、 尿样的收集和处理

  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及其代谢产物大多可通过肾脏由尿排出,而多数毒物在尿液中的含量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有较大的相关性。由于尿液的收集也比较方便,因此,许多生物学监测多采用尿液标本进行检测,收集尿样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再收集尿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收集时间

由于尿中毒物在尿中浓度一天内的波动较大,又可受饮水量的影响,如只采集一日内某个时间的尿样分析往往不能正确反映真实情况。

进行准确分析时,一般采取24h全日尿样,混匀后取一定量进行分析测定

收集全日尿较麻烦,根据测定目的和要求,也可采取晨尿,阶段尿分析测定

如毒物排泄较快而在停止接触后,尿中被测物质含量又可明显降低,故通常采用上班尿和下班尿进行测定对比

尿样的保存

一般用清洁的玻璃瓶或聚乙烯瓶收装

尿样瓶须根据测定内容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预处理,如做尿铅、尿汞测定时事先要将容器用稀硝酸浸泡,再用蒸溜水清洗。

留收尿样时应防止容器污染

尿样加防腐剂或放在冰箱内保存

结果表示方法

为排除由于饮水或出汗等原因而使尿样有影响,可用尿比重或尿肌酐含量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矫正

 C= C×(1.020-1.000/(d-1.000)  (mg/L)

   d :尿样实际比重

   一般晨尿或一次阶段尿,可将尿样校正到标准比重(1.020或1.016)计算出来C校接近全日尿的浓度

二 、 尿铅的测定(双硫腙比色法)

[原理]: 在弱碱性溶液中铅与双硫腙作用生成双硫腙铅络合物。根据颜色深浅进行比色定量。

[步骤]:样品处理:取25毫升尿样置于锥形瓶中,加5毫升混合酸硝化(浓硝酸:高氯酸 = 5:2),加热硝化至干,并见瓶底成白色粉末状。用8毫升蒸馏水分三次洗硝化好的尿样,并用刻度比色管定容至10毫升

  具体操作步骤:

标准溶液ml

0

0.1

0.2

0.4

0.8

样品1

样品2

蒸馏水定容至10ml

50%柠檬酸铵1.5ml

20%盐酸羟胺3滴

酚红指示剂2滴

用氨水滴加至红色,并多加2-3滴

加10%的氰化钾0.5ml,

双硫腙6ml

振摇2-3分钟(注意放气),静置10分钟,去除水层

   加双硫腙洗除液15ml,振摇30次,静止分层,去除多余的双硫腙, 510nm波长,30分钟内比色完毕

吸光度

 

 

 

 

 

 

 

 

 [计算]:

1.  绘制标准曲线:

2.  将测得样品管的吸光度,查标准曲线,即得样品管的铅含量(μg)

3.  尿铅含量(μmol/L)= C×1000×0.0048/V

C:样品管中铅含量(μg)

0.0048:换算系数,1μg铅相当于0.0048mol铅

V:尿液用量

三、比色定量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注意:① 机器使用前要预热,否则读数不稳定

② 比色杯要配套使用,不可随便调换

③ 比色时先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否则要润洗比色杯

 

[附注]:尿铅的正常值参考范围:≤ 0.39μmol/L

  实验报告要求:目的、原理、结果、计算、结论

[注意事项]:

各种器皿用3%硝酸溶液浸泡,再用无铅水冲洗

② 柠檬酸铵、双硫腙、氢氧化铵必须提纯,氰化钾、盐酸羟胺用分析纯试剂,否则也要提纯

③ 双硫腙与铅作用的最适Ph值为8.5-11.0

④ 双硫腙易被氧化,提纯保存分析时应避免日光、高温,某些金属离子及氧化剂

⑤ 柠檬酸铵可防止碱土金属在碱性溶液中生成沉淀而吸咐铅离子,使结果偏低;盐酸羟胺为还原剂,使溶液中的氧化物质还原可防止双硫腙被氧化失效;氰化钾为络合剂,可与其他能与双硫腙作用的金属离子如铜、镁、铁等生成络合物,消除对铅离子的干扰。

⑥ 操作和试剂提纯过程中,猛力振摇氯仿时,要放气数次,以免炸破试管

⑦ 各管加入双硫腙、氯仿应用液应准确相同,并且不要将双硫腙与双硫腙洗除液混淆.

⑧ 操作时应将各管按循序排列好

⑨ 氰化钾为具毒物质,不要污染手、衣服等

⑩ 当加氨水调PH后,应尽快进行下一步实验,以防止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实验四   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实验目的】

1.掌握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指标的运用;

2.掌握CASIO fx-3600p型计算器常用功能的使用。

【实验内容】

1.简要复习大课上的有关理论知识;

2.讲解和练习计算器的使用;

3.作习题巩固知识。

【时间安排】

1.复习10分钟

2.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0分钟

3.学生操作练习计算器统计功能键 20分钟

4.作习题   80分钟

总学时 3学时

一、复习内容

1.频数分布的两个特征?描述频数分布应包括那些内容?

两个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应包括:a:全距变动范围; b:高峰位置; c:两侧变动趋势 d:两侧是否对称。

2.反映频数分布表集中趋势的指标有那些?及其应用条件?

X(算术均数):对称分布,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

G(几何均数):偏态分布,等比级,成倍数指标增长资料

M(中位数):各分布类型,开口资料,资料中有特大特小的值

3.反映频数分布表的离散程度执业药师的指标有那些?

R(全距),QU-QL(四分位间距),σ2(方差),σ(标准差), CV(变异系数)

其中QU-QL反映偏态分布的离散程度

σ反映正态分布的离散程度

CV的适应条件:a单位不同 ,b均数相差悬殊

4.正态分布的概念、特征及主要应用

概念:以均数为中心,中间高两头低,左右两侧逐渐下降并对称,两端永不与横轴相交的略呈钟形的连续性分布。

特征:1)中数处最高2)以中数为中心两侧对称3)两个参数(μ,σ),μ(均数)为位置参数,σ(标准差)变异参数 4)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μ±σ 68.27% ;μ±1.96σ95%  ;μ±2.58σ  99%  应用:制定医学参考值X±σ

二、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使用方法

1.mode选择状态

  

 

2.普通运算

计算器遵守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其运算顺序为:括号→函数→乘方或开方→乘除→加减

INV或Shift:第二功能键,凡运算橘红色符号的运算要先按此键:

如:运算lg100:   100,  log 显示2

运算102:2, INV, log显示100

  +/-  符号变更键:10,+/-,显示-10

  XY 乘法/乘方键:0.53:0.5, XY, 3

  X1/Y 除法/开方键:21/7:2,INV ,XY,7

  C:部分清除键:如运算2×5

  操作:2,×,8,C,5

 2,÷,C,×,5

  AC/KAC:全部清除键(除常数,独立贮存器里的数据)

  2×3,AC,显示0

  KAC表示INV,AC:清除常数贮存器里的数据

3.贮存器:

K常数贮存器:

Kin:常数贮存器数据的输入(可贮存K1-K6六个数)

如将12贮存到K1里:12,Kin , 1

Kout:常数存贮器数据的输出

Kout 1:则将存在1中的数据取出

M:独立存贮器

MR:独立存贮器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如将5存到M中:12,INV,MR

MR则显示M里贮存的一个数据是多少

M-/M+ 独立存贮器里数据累加/累减速

如果M中有数据5,若要再加13,算其和,则13,M+,则M中的数据为18。

0,INV,MR则M里数据清除

4:统计运算:

①Xi: 45,44,43,42,41

操作:Mode,3INVAC 45Data44Data43Data42Data41Data

均数:INV1: SINV3

n:Kout,3ΣX:Kout,2

②频数表运算

X

45

44

43

42

41

f

2

3

3

2

1

求:n,均数,S,ΣX

Mode,3; INV,AC; 45, ×, 2,data44, ×, 3,data41, ×, 1,data;

均数:INV1SINV3

n:Kout,3:  ΣX:Kout,2

ΣX2:Kout,1

三、做习题

 

实验五   计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实习目的】

1.掌握总体均数的估计方法

2.掌握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及应用条件

【实习内容】

1.简要复习大课上的有关理论知识

2.作习题巩固知识

【实习时间安排】

总学时:3学时

1.复习 20分钟

2.作习题 110分钟

3.课堂小节 20分钟

.复习内容

1.何谓均数的抽样误差?用什么指标来反映?

由于抽样过程中所造成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称为均数的抽样误差。用均数的标准差(标准误)来反映其大小。

2.标准误与标准差有和异同点?

同点:都是衡量离散程度得指标。

异点:

a:标准误用来衡量抽样误差的大小,即均数之间的离散程度。标准误大,则均数的可靠性差。标准差用来衡量变量值离散程度的大小,标准差大,均数的代表性差

b:n大,标准误小;n大,S趋向稳定;n固定,标准误与标准差成正比。

c:标准误用于总体均数的估计,标准差用于正常值的判定。

3.统计推断的两个内容?

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

4.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小样本:均数±tαν×标准误

大样本:均数±Uαν×标准误

5.可性区间的两个要素

准确度和精密度。准确度以1-α来衡量,精密度以区间长短来衡量。如准确度一定,可增加样本两来提高精密度。

6.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

A:建立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α

B:计算检验统计量

C:得出P值

D:根据P值大小和检验水准来得出结论

7.t检验与u检验的条件与种类

条件:t检验:A:样本来自正态总体

B:样本含量较少

C:与比较的两总体方差齐

u检验:样本含量大,来自正态总体,两总体方差齐

种类:A: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较

  t= [`X – μ]/S`X

  B:配对设计差值均数与总体均数为0的比较

  t= [`d – 0]/S`d

C:两样本均数的比较

t = [`X1–`X2]/S`X1-`X2

8.可性区间与假设检验的联系

可性区间可判断两总体均数有无差别及其差别的程度有多大;假设检验可判断两总体均数有无差别且能得出由样本误差所造成差别的概率有多大。

二、学生做习题

 

 

实验六 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

 

【实习目的】

1.掌握相对数的几个指标的含义与应用的注意事项,率进行标准化的基本思想及标化方法

2.掌握率的标准误的概念与应用(统计推断)

【实习内容】

1.简要复习大课上的有关理论知识

2.作习题巩固知识

【实习时间安排】

总学时  3学时

1.总结上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0分钟

2.复习  30分钟

3.做习题   110分钟

一、复习大课的有关理论知识

1.常用相对数的指标有那些?其意义如何?

A:比:两个有关联的指标之比,其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B:构成比:表示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C:率:表示某现象的发生频率或强度

2.用应相对数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A:比例基数不宜过小,即分母(样本含量)不能太小,否则计算的相对数很不稳定,容易给人错觉。

B:构成比和率不能混淆:构成比说明某事物内部构成的比重,率说明某种现象出现的频率或强度

C:对观察单位数不等的几个率,求其平均率时不能直接相加除以观察的组数,必须严格按照率的含义去计算

D:资料对比时要注意可比性:即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除研究因素外,其余对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相同或相近。如果其他重要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不一样的话,比如说两组资料的性别、年龄构成不同,这是只能比较分性别年龄组的率或者总的率进行标化求标化率

E:对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遵循随机抽样,要做假设检验

3.标准化的基本思想及目的

对两个率进行比较时,如除研究因素外,其他对率有影响的重要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不一样,应将他们统一在同一标准下计算各自的标化率再进行比较,其目的是消除各混杂因素的影响,便于比较。

4.进行标准化率计算时怎样选定“标准”?

A: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稳定的、数量较大的人群作为标准组,如世界的、全国的、全省的或单位的历年积累的数据,作为标准的资料与所比较的资料在时间上最好一致或接近。

B:选作相互比较的人群本身(绝对数或构成比)作标准,比较两组资料时,可用甲乙两组合并的数据,也可用甲组或乙组的数据。

5.标准化率的计算方法(直接法)

A:用标准人口数计算 P标= ΣNiPi/N

B: 用标准人口构成比计算  P标= ΣCiPi =Σ(Ni/N)Pi

6.应用标准化率的注意事项

A:选定的标准不同,算得的标准化率数值也不一样,但是趋势是一致的,分析结论是一致的

B:各年龄组率间若出现明显的交叉,则不宜用标准化法,宜分年龄组比较各组率

C:标准化率只表明比较资料间的大小相对关系,不能代表实际水平,代表实际水平的仍然是原来的率

D:抽样研究时,标化率也存在抽样误差,因此,比较两样本的标化率时应作假设检验

7.何谓率的抽样误差?用何指标来描述?

在抽样过程中,由抽样过程所造成的样本率与总体率之间的差异称为率的抽样误差,用率的标准误σp(Sp)来表示:

σp=[π(1-π)/n]1/2   Sp=[p(1-p)]1/2   

8.率的可信区间的估计及率的μ检验条件及应用?

条件np≥5且n(1-p) ≥5,此时可认为二项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可按正态近似原理来处理。

π的估计

A:π0 未知: P±Uα×Sp

B: π0 已知: P±Uα×σp   σp =[π0(1-π0)/n]1/2

π的建设检验

A:样本率与总体率π0的比较

U=(P-π0)/σp

B:两个样本率的比较

U =(P1-P2)/SP1-P2=(P1-P2)/[Pc(1- Pc)(1/n1 + 1/n2)]

Pc (合并率执业医师) = (n1p1+n2p2)/(n1 + n2)

可信区间的代替假设检验

A:n,p其总体π与π0是否有差别

π的可信区间:P±Uα×σp

π0如在范围内,则认为π=π0

B:n1p1,n2p2其总体π12 

   π1范围:P1±Uα×Sp1

   π2范围:P2±Uα×Sp2

两范围不重叠:π1≠π2

两范围重叠: π12 

二、学生做习题

 

 

实验七   c2检验,秩和检验

 

【实习目的】

1.掌握c2检验的基本思想,种类和适用条件

2.掌握非参数检验的概念、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3.掌握c2检验的基本方法

【实习内容】

1.简要复习大课上的有关理论知识

2.做习题巩固理论知识

【实习时间安排】

总学时:3小时

1.总结上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20分钟

2.复习 30分钟

3.做习题  100分钟

一、总结上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二、复习c2检验,秩和检验的有关理论知识。

1. c2检验的基本思想

反映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相吻合的程度,如果吻合程度好,那么出现大的c2值的概率是小的。

2.种类及适用条件,应用时注意点?

A:普通四格表:适用于两个率或构成比的比较

   条件:①n≥40,T≥5,②n≥40,1≤T<5(校正公式)

B:R×C表:适用于两以个率或构成比的比较

   公式:c2=n[Σ(A2/nRnC-1)]

   注意:a:T不能过小,如有1/5以上的格子1≤T<5时,可采取:①删去该行和列;②与邻近组(性质相同)合并,③增大样本例数,使T值增大。前两种方法会损失一部分样本信息。b: 对于单向有序资料(等级资料)要比较几个处理组的效应有无差别时,应用秩和检验。 c: 下结论时,如P<α,只能说明几个率或构成比不同,或不全相同。

C:配对四格表:可比较两个处理组间有无联系或有无差别

   公式:关系:c2=(ad-bc)2.n/[(a+b)(c+d)(a+c)(b+d)]

   差别:c2=(b-c)2/(b+d)

要注意配对四格表与普通四格表的区别所在

3.秩和检验的优缺点?

秩和检验是一种非参数检验,适用范围很广。可用于等级资料、偏态资料总体分布类型未知的资料,资料中有特大特小值的资料,开口资料。容易理解,计算简便。其缺点是:对于能适用于参数检验的资料如果用了秩和检验,则会损失部分样本信息,使检验效能降低,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增大。

4.秩和检验的种类及各自的编秩的方法?

①配对的符号秩和检验:按对子差值从小到达进行编秩,如果遇相同的数值,取平均秩次,编好秩后,再冠以符号求正负秩和,以|T|小的与Tα,n比较,T大则P大。

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A:原始数据资料,将两组数据混合从小到达进行编秩,如果遇相同的数值,取平均秩次,编好秩后求两组秩和,以n小的为n1,求秩和T1,查T价值表,如T1在T范围内,P>α;T1在T范围外,P<α。如n1超出价值表范围,则近似认为T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按正态近似原理进行U检验

B:频数表资料:求各组段合计,按合计算出各组段秩次范围,平均秩次最后各比较组的秩和。按U检验公式计算U值,最算校正Uc。

C:多个样本的秩和检验:编秩的方法与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相同,但计算的统计量为H值,根据H值来确定P值时应注意:a:如R=3,ni≤5,查H价值表,H与Hα比较,若H <Hα,P>α;若H >Hα,则P<α。b:如R>3,或ni>5,则H分布近似于服从χ2分布,H与χ2α,(R-1)值比较。

三、学生做习题

 

 

实验八  直线回归与相关

 

【实习目的】

1.掌握直线回归与相关的概念及应用

2.掌握直线回归与相关的联系与区别

3.熟悉等级相关的应用条件

【实习内容】

1.复习大课上有关理论知识要点

2.做习题

【实习时间安排】

总学时   2小时

1.总结上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10分钟

2.复习 20分钟

3.作习题  70分钟

一、总结上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二、复习大课中的理论知识要点

1.直线相关与回归的概念?

直线回归:说明两变量的依存关系,应变量随着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直线相关:说明两直线变量的互依(相关)关系,两变量间的关系是协同关系,互相影响。

2.直线回归的应用

①存在显著性的前提下,可描述两变量的直线依存关系

②由易测的变量来预测将来的变量

③由现在的变量值来预测将来的变量值

④引入自变量判定应变量的正常值范围

3.应用直线回归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作回归分析时要有实际意义

②在进行直线回归分析之前,应绘制散点图

③直线回归方程的使用范围一般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限

④总体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如具有显著性,说明两变量的依存关系是存在的,亦即说明所拟和的直线回归方程有意义

4.应用直线回归方程应注意的问题

①两变量间的关系要有专业上的实际意义,散点图上散点分布呈直线趋势时,才能进行相关分析.

②有相关并不一定表示一个变量的改变引起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即相关关系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③不能根据P值的大小来衡量相关的密切程度,只能说明有多大理由认为两变量见的相关关系

5.直线回归与相关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①同资料,b,r,符号一致,tr=tb

②可用回归解释相关 r2=ss回/ss总

区别:

①对资料的要求上,相关要求x,y双变量都是随机变量并来自正态总体;直线回归要求y变量来自正态随机变量,而x变量要求是可精确测量的或严格控制的,也可来自正态随机总体,直线回归以x为自变量

②意义上:直线相关说明两变量的相关关系,而直线回归说明两变量的依存关系

③数值上:r,-1~+1 ;b,-∞ ~ +∞;|r|越大,表示x,y关系越密切,各散点越靠近回归直线;|b|越大,表明y随x变化越快,回归直线越陡。

6.等级相关的适应范围

①双变量不服从正态分布(偏态)或总体的分布类型不清楚

②等级资料

③有率或构成比等相对数作变量时

三、学生做习题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