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湖南省肿瘤内科学医学高级职称晋升评审复习材料(一)
胃肠间质细胞肿瘤(GIST)
一、分子生物学基础
GIST与肌神经丛的间质细胞Cajal细胞有一定联系,二者表达一样的分化标志物。其细胞表面表达跨膜受体KIT,该受体有酪氨酸激酶活性,是KIT原癌基因的蛋白产物(CD117)。GIST中普遍存在原癌基因c-kit功能突变(80%),c-kit基因可发生多个位点突变,发生在外显子11、9、13及17,另外不显示c-kit基因突变者还有PDGFRA突变(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c-kit原癌基因突变使酪氨酸激酶活化,引发细胞无序的增殖失控和凋亡抑制,这是GIST发病机理的关键,与GIST恶性程度及预后不良相关。采用PCR检测肿瘤组织中c-kit及PDGFRA突变情况与分子靶向药物Imatinib疗效、疾病进展时间与总生存率相关。医,学,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二、病理类型
根据GIST表型特征,可分为4个主要类型:向平滑肌分化的肿瘤。免疫组化证实有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结蛋白,超微结构证实有胞饮小泡,质膜下致密斑以及胞浆微丝伴有局灶性密点。
三、临床表现
同许多胃肠道癌一样,GIST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在出现相关症状1个月左右到医院就诊。发病时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有腹痛、腹部肿块、贫血和黑便。其它症状有腹胀、乏力、恶心呕吐、厌食便秘、腹泻等。GIST多见于老年人,好发部位有胃(约占60%-70%),小肠(约20%-25%),结肠(5%)和食管(<5%)等。
四、诊断由于GIST无特征性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诊断和病理诊断。
有转移的GIST中位生存期大约20个月,医,,学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同时有局部复发者中位生存期9-12个月。
五、治疗原则
(一)外科治疗外科治疗是GIST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低度恶性和可切除的高度恶性的GIST可行病灶手术切除,无需清扫淋巴结。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可改善存活。
(二)放射治疗略
(三)内科治疗不能切除或转移性GIST对化疗抗拒,有报告,阿霉素的有效率不足5%。
近年来甲磺酸伊马替尼的问世,为不能手术或复发转移的GIST带来了新的希望。甲磺酸伊马替尼是酪氨酸激酶特定蛋白的一种选择性抑制剂。这些激酶包括细胞内的ABL激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的BCR-ABL融合癌蛋白、跨膜受体KIT以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甲磺酸伊马替尼于1992年合成,1997年用于人体研究,2002年美国FDA和欧盟先后批准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GIST。甲磺酸伊马替尼400mg/日口服治疗晚期GIST总有效率50%左右,另有20%-30%的患者病变稳定,肿瘤控制率70%-80%,1年生存率80%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国内有报告30例GIST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200mg-600mg/日,有效率60%,获益率(CR+PR+SD)高达80%。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不良反应轻微(1-2度),常见水肿、恶心、腹泻、肌肉骨骼疼痛、乏力、皮疹、皮肤潮红、头痛和腹痛。较严重的副作用为肿瘤较大患者的胃肠道或腹腔内出血,约占患者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