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河南|广东|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山东|山西|湖南|安徽|江西|福建|黑龙江|湖北
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重庆|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辽宁|吉林|海南|内蒙古|全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医师 > 中医助理 > 综合辅导 > 正文:2017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辅导:望诊
    

2017年度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诊断学辅导:第二章 望诊

  (六)望齿与龈

  1、望齿

  牙齿洁白润泽──津液内充,肾气充足

  干燥如枯骨──阴液已伤(胃阴或肾精)

  牙齿松动──肾虚

  咬牙啮齿──动风、小儿虫积、胃有积滞

  2、望龈

  正常──色淡红而明润:胃气充足,气血调匀

  淡白──血虚、失血

  牙龈肿痛──胃火上炎

  齿衄──兼红肿:胃火上炎

  红肿不甚:脾虚失摄

  (七)望咽喉

  1、红肿痛: 红肿、疼痛、溃烂、脓点(乳蛾)

  ──实热(肺胃热毒壅盛)

  红色娇嫩,肿痛不甚

  ──虚热(肾水亏少,虚火上炎)

  2、伪膜 松厚、易剥、不出血:肺胃热盛

  坚韧、着实、刮不去、出血:白喉

  3、辨脓液

  咽喉局部红肿高大,有波动感——脓已成

  压之坚硬——脓未成

  (八)望下窍

  1、望前阴

  阴囊肿──水疝:阴囊水肿

  疝:疝气

  阴挺──子宫下垂:脾虚下陷

  阴部湿疹──肝胆湿热下注

  (二)后阴

  肛痈──湿热下注或外感热毒

  肛裂──燥热

  疮──风燥湿热

  肛瘘──同肛痈、痔疮

  脱肛──中气下陷

  五、望皮肤

  (一)色泽

  发赤── 丹毒(抱头火丹、流火、赤游丹)

  发黄──黄疸:阳黄、阴黄

  发黑──肾阳虚衰

  白斑──白殿风:风湿侵袭,气血不荣

  (二)润枯

  皮肤润燥── 干涩:津液已伤

  如鱼鳞片:肌肤甲错

  (三)肿胀

  肿胀──近按之如泥:水肿(阳水、阴水)

  按之随手而起:气胀(气机不畅)

  (四)痘疮

  1、天花医学全在.线提供

  2、水痘

  (五)斑疹

  斑──色深红或青紫,点大成片,平摊于皮肤下,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阳斑、阴斑

  疹──形如粟粒,色红而高起,摸之碍手,压之褪色

  麻疹、风疹瘾疹

  (六)白 与水疱

  白碚—湿温等患者皮肤上出现的白色小颗

  粒,多由湿郁,汗出不畅所致

  痱子──湿郁湿出不彻(暑湿、湿温)

  热气疮──外感风热或肺胃蕴热

  缠腰火丹——多为肝火所致

  湿疹──湿热蕴结,复感风邪

  (七)痈疽疔

  痈:红肿高大,根盘紧缩(阳证)

  疽:漫肿无边,皮色不变(阴证)

  疔:形小根深,麻木痒痛

  疖: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

  六、望络脉

  正常络脉:

  色浅红,红黄相兼,隐隐于风关之内。其形态多为斜形、单支,粗细适中。

  形色主病

  浅浮──主表(邪浅、病轻)

  沉滞──主里(邪深、病重)

  (二)色泽辨寒热

  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

  三关测轻重

  风关──邪浅病轻

  气关──邪深病重

  命关──危重

  透关射甲──凶

  (二)望鱼际络脉

  (三)望指甲形色

  七、望排出物与分泌物

  (一)望痰涎涕唾

  1、痰与涕

  痰黄粘稠成块──热痰

  痰白清稀,灰黑点──寒痰

  痰清稀而多泡沫——风痰

  痰少而粘难咯──燥痰

  痰白滑量多易咯出──湿痰

  痰中带血、鲜红──热伤肺络

  脓血腥臭痰──肺痈

  咳吐涎沫,口张气短——肺痿

  鼻流浊涕——外感风热

  鼻流清涕——外感风寒

  久流浊涕——鼻渊

  2、涎与唾

  口流清涎量多──脾胃虚寒(脾冷)

  口中时吐粘涎──脾胃湿热(脾热)

  不自主流涎──中风后遗症

  “滞颐”(小儿口角流涎)──脾虚、胃热虫积

  (二)望呕吐

  小结:

  名词解释:1、解颅 囟填 囟陷

  2、瘿瘤 瘰疬

  3、斑 疹 痈疽疔疖

  简 答:1、何谓“五轮学说”

  2、试述痰的性状与病机

  3、试述小儿指纹色泽的临床意义

 八、 望舌

  • 概念:是通过观察舌质、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 目的要求:

  • 1、掌握舌色、苔色的主病及其机理

  • 2、掌握舌态、苔质的主病及其机理

  • 3、了解相兼舌的分析方法

  • 重点:舌色苔色主病

  • 难点:舌态、苔质变化与主病

  舌诊历史简介

  • 1、《黄帝内经

  舌诊历史简介

  • 2、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舌诊历史简介

  • 3、宋代有了我国第一部舌诊专著

  •   《敖氏伤寒金镜录》

  舌诊历史简介

  • 4、叶天士 《温病条辨》 注重“温病察舌”

  一、舌诊基础

  • (一)舌的结构与舌象的物质基础

  舌的结构

  舌的结构

  • 舌正面图

  舌的显微结构

  (二)脏腑经络与舌象

  1、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二)脏腑经络与舌象形成的关系

  2、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二)舌与脏腑的关系

  3、肾藏精,足少阴肾经挟舌本

  精气神与舌象

  • 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盈亏有关

  • 唾为肾液;涎为脾液(金津、玉液)

  舌诊脏腑部位分布图

  (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1、坐位或卧位 2、自然伸出

  (二)望舌的方法

  1、先看舌尖,再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

  2、刮舌:以鉴别舌苔真伪

  诊舌的注意事项

  1、光线影响:变色

  2、饮食或药品影响:染苔

  3、口腔对舌象的影响:齿痕、干燥等

  正常舌象及生理差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