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经方医学 > 正文:中西医之病证结合
    

中西汇通:中西医之病证结合

 中西医之病证结合
病和证是中西医对疾病的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辩证论治对治疗有意义,但是证候不是用药的决定因素,方证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依据辩证论治虽然可以异病同治,但毕竟是同中有异,其中差异不少,有时甚至是本质差异,异病同治只强调了证候的共同点,而忽略了对病的特殊性治疗。同病异治只重视治疗阶段病机,而忽视了对疾病基本矛盾的治疗,我们从中不难发现辩证论治的局限性,但是,这并不能抹杀它的治疗作用,病证治疗既有重合又有分离,当通过治证达到治病效果时,可谓是病证关系重合,反之,当通过治证不能达到治病效果时,可谓病证关系分离,这时治证不能阻止病的进展,因此,为使治疗更准确,有效,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处方用药时要避免分离,提高病证重合程度。因此,再论中西医结合汇通的必要性。
“中医之方、方之经典、经典之方”、“中医之证、重在功能形态”、“中医之脉、实则在‘本’”比如小柴胡汤不仅仅是一张和解少阳的方剂,要从汤药的组成和疾病的病机上去理解该方,要在保持原方精神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中医治病不是方药与症状的简单对应,学习中医贵在勤于思考,应深刻研究经方基本内涵,掌握随证易药的技巧。《伤寒论》这一经典著作最根本的内涵即是强调人体功能的重要性,故治病重在恢复功能。在学习过程中,要反对死记硬背,反对固定思维,不可以被知识奴役。
 辨证论治的思维特征是由“象”到“脏”,是一个由表及里、思外揣内的过程,辨病论治的思维特征是由“脏”到“象”,从解剖的角度解释由脏所决定病理,两者的临床思维存在很大的不同。辨证与辨病都是从疾病的症状分析,辨证更注重规律认识,是自《黄帝内经》以来五千年“症状规律”文化的积累,功能状态是中医辨证的核心内容;辨病更侧重病理认识、病因探究,通过寻找数据、证据,单一、准确地诊断疾病。
 真正的智慧来源于实践,辨证论治是有持久生命力的中医精髓,是一个以实践为主体的富含辩证逻辑的临床思维体系,辨证论治实践体系铸就了亘古不变的生命力,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重新认知,学经典、用经典、早临床、多实践,“以德为荣,以学为道,以勤补拙,以心比心,以人为本”,共同继承好祖国中医药事业。
[ 此帖被霜寒在2011-03-09 18:03重新编辑 www.med126.com/shouyi/]

-------------------
中医之“证”与西医之“病”的内涵不弄清楚,一切讨论都是无稽之谈!

-------------------
呵呵

-------------------
中西贯通疗效益增为医之正道也。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