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内科疑难病证的中医学界定
中医疑难病证范围很广,临床各科均有不少疑难病证。它与西医认为的难治病有时相互交叉有时又互相分离。有些疾病,中西医专家都认为属于疑难病证,如
臌胀(
肝硬化)、
消渴(
糖尿病)、中风中经络(脑梗)、水毒(尿毒症)等。有些西医认为的难治病,对中医来说,正是其所长,如慢性肠炎、萎缩性胃炎、
慢性肝炎等。而中医有些疑难病证,在西医看来并不难治,有的已经解决或可以解决,如结核病、癔病等。
由于对疑难病证的范围界定,古今并无统一认识,而且对有些疑难病证看法分歧,有人认为属于疑难病证,有人则认为不属于疑难病证,即使公认的疑难病证,其难易程度也有差异,所以要准确划定疑难病证范围比较困难。现就中医内科领域中看法比较一致的疑难病证按西医学名词,简列如下:
心系疾病:
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高心病、心肌病、
心肌炎、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肺系疾病:
肺气肿、肺纤维化、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扩张、
矽肺等。
胃肠系统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病、
溃疡性结肠炎等。
肝胆系疾病:慢性乙(丙)型肝炎、肝硬化、肝胆结石等。
肾系疾病: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肾盂积水、尿毒症等。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癫痫、
脑积水、
痴呆、脑炎后遗症、中风后遗症,
脑震荡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脊髓空洞症、神经官能症、舞蹈病、
一氧化碳中毒、偏
头痛、老年痴呆症、
精神分裂症等。
内分泌病:糖尿病、
肥胖病、
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
性早熟、肢端肥大症、席汉综合征等。
血液及结缔组织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
过敏性紫癜、
红斑狼疮、血小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硬皮病、
鱼鳞病、
血友病、高血脂症等。
其他:
大骨节病、骨
关节结核、骨坏死、骨髓炎、
骨质疏松、骨质增生、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肌萎缩、挤压综合征、梅尼埃综合征、脱发、
不育症、
艾滋病、癌症等。
笔者认为, 疑难病证的上位概念是病(名)和病证(名),世界医学中只有中医学才用到病证一词。病名诊断系西医学概念,它不包括现代医学中许多难以确切定名的“综合征”(syndrome)。病名所指要求有明确的病因证据、病理解剖定位、生理生化与免疫学等异常标志、功能改变数据、临床症征表现多寡等量化指标的综合分析。如果这些要素缺如或对其中的因果关系不明,则往往难以做出病名诊断。作为学科概念的“疑难病”一语不免显露出其含义偏窄欠准。中医学素以“病证”同称,如“外感病,风寒表虚证”,简称“风寒表虚证”或直称“
桂枝汤证”。它所表征的是特定体质(虚寒)的个体在特定的外邪(风寒)作用下,发生营卫(阴阳)失调,表现为特定的症征,当以
桂枝汤治疗,而不必追究是什么病毒、细菌所致,但又不可千人一方。中医学家金寿山教授认为“证”是“症”的本字,原属一字,不应争辩其异同,但与西医“症”概念是两回事(周凤梧,等.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1.70)。现代研究认为中医学“病阈”与“证阈”概念内涵在本质上是同义等值的,反映的是人的“系统质”病变,是一种“无量纲数”,不可以也不应该予以量化,与西医学之“病”同中有异,有时交叉有时又不交叉,两者不可混为一谈。换言之,中医学“病证(症)”是同义复词,不应从字面上纠缠究系何“病”何“证”,而应在“病(证)”名所指的实质内容上求得共识。将疑难病改称为疑难病证,既可以从语义学角度涵盖中西医学的病、证、症、征,也便于从逻辑上确立该学科的研究范围。
不难看出,张师所举疾病无一不是按西医病名划分,足见中西医病证名之别。但不得不指出,张师在论述这一概念时,将疑难病与疑难病证混称,似显小憾。为叙述方便起见,笔者遇文中涉及这一概念时一律改为疑难病证,以便病、证、症、征之辨异,当否欢迎方家指正(请参见《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第一辑《何任学术经验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