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风劳臌膈四大证治 呕吐 上课笔记
    

风劳臌膈四大证治教程:呕吐

呕吐呕吐哕皆属于胃。胃者,总司也。呕吐皆有声有物,但物出为吐,渐出为呕,有声无物为干呕,但声如干呕怯弱浊恶而长者为哕。呕轻而哕重也。又呕主阳明,吐主太阳,哕主少阳,三者有气分多少之分焉(阳明多气多血,故呕属之。太阳多血少气,故吐属之。少阳多气少血,故…

呕吐

呕吐哕皆属于胃。胃者,总司也。呕吐皆有声有物,但物出为吐,渐出为呕,有声无物为干呕,但声如干呕怯弱浊恶而长者为哕。呕轻而哕重也。又呕主阳明,吐主太阳,哕主少阳,三者有气分多少之分焉(阳明多气多血,故呕属之。太阳多血少气,故吐属之。少阳多气少血,故哕属之)。

丹溪云∶河间谓火气炎上,特一端耳。有胃中有热,膈上有痰者,有痰隔中焦,食不得下者,有寒气郁于胃口者,有食滞心肺之分,新食不得下而呕者,有七情郁结,为关格者,有风邪入胃者,有胃虚久呕,而不得纳谷者,但火与痰作呕吐者为多。

治法∶胃中有热,膈上有痰者,恶心闷痞,嘈杂烦热,呕酸吐痰,二陈加黄连山栀竹茹、姜汁。

火炎上者,暴吐喜冷,恶热面赤,烦渴气逆,脉洪而数,二陈加姜炒

黄连、山栀、枇杷叶、竹茹、槟榔芦根;不止,宜利小便;不效,用养正丹。

〔金匮〕方∶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洁古用小柴胡东加青黛,以姜汁打糊为丸,名青镇丸,治呕吐,盖本诸此。呕吐心痛,宜作火治;嘈杂,心膈痛而呕,属火,宜四圣散白术 川连 陈皮 甘草)。

胃热而吐,闻谷气即呕,药下亦呕,或伤寒未解,胸中有热,关脉洪者,是也,并用芦根汁。

〔金匮〕方∶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猪茯苓 白术等分杵为散,饮后方寸匕)。

呕而胸满烦渴,煮枇杷叶汁主之。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

痰涎阻膈者,呕则食与痰并出,恶心眩晕,二陈加白芥子、枳实竹沥、姜汁;不止,煎送滚痰丸。

中脘伏痰,遇冷即发,谓之冷痫,服新法半夏

砂仁 神曲 桔红 丁香 草果豆蔻(各半两) 大半夏(四两) 洗七次,切二片,用白矾末一两 沸汤浸一昼夜,洗去矾末,俟干,一片切作二片,姜汁一昼夜隔汤炖焙为末,姜汁拌捏成饼,炙黄,再加甘草二两五钱,生姜炙为末,每服二钱,生姜自然汁调成胶,入炒盐汤,旦服,或挝脾汤麻油(四两) 良姜(十五两) 茴香(七两五钱) 甘草(十一两七钱) 炒盐(一斤) 同炒为末,每服一钱,白汤煎服。

有痰饮,粥、药到咽即吐,人皆谓其反胃,非也,此乃痰气结在胸膈之间,先宜姜苏汤下灵砂汤。

〔金匮〕方∶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又云∶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也。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又云∶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肿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寒呕吐,则喜热恶寒,四肢清冷,脉弱小而滑,因胃虚,伤寒饮食,或伤寒汗下过多,胃中虚冷所致。食久反出,食物不消,当以刚剂温之,二陈东加丁香十粒,或理中加枳实五分,或丁香吴萸汤,藿香安胃汤

藿香 丁香 人参(各二钱) 桔红(五钱)
共为末,每服二钱,姜三片,煎,连渣服;不效,则温中汤(即理中东加丁香);甚则附子理中汤,并须冷服,盖冷与冷则相入,庶不吐出(罗谦甫云∶诸药不效者,红豆丸神效。 曾有人用附子理中汤、四逆汤,加丁香,到口即吐,后去干姜、人参、附子,加丁木香煎熟,更磨入沉香,立定。

盖虚寒痰气凝结,丁、附纯温,佐以沉香、木香 则通,干姜、白术则汲耳)。脾土虚寒,水来侮土,以致呕逆,六君子东加泽泻、干姜、丁香。

食呕吐,或痛或饱,宜和中、消导、顺气为主,卒不可下。

食滞胸膈,胸腹痞闷,恶食吞酸,呕吐酸黄水并宿食,平胃散加曲、柏、半夏、枳实、生姜、砂仁、木香,或磨入沉香汁。

气呕吐,胸满膈胀,不食常饱,食已暴吐,其治当降气和中,二陈加枳实、木香、槟榔之属。

气逆而呕,觉金气自下逆上,苏子降气汤;不效,用灵砂丹。

气滞者,胸膈不利,心腹刺痛,木香调气散(木香 丁香 砂仁 藿香 白蔻 陈皮 半夏 枳壳 甘草 姜)。

气郁,胃口结聚痰涎,呕吐者,胸膈痞闷,不思饮食,加味七气汤(木香 浓朴 半夏 青皮 苍术 枳壳 陈皮茯苓 甘草)加山栀、沉香。

风邪乘胃,呕吐,饮食不得进,吐而多汗,脉弦,葛根汤加前胡、陈皮、半夏、生姜。

风痰乘于脾胃者,半夏 南星各一两 槟榔 雄黄各三钱 姜汁浸炊饼丸。

胃虚,久病呕吐,闻谷气、药气即呕者,先用元米炒黄,浓煎汁,入盐姜,徐徐热服,以养胃气,间参、术、炮姜,饭丸服,俟吐少止,用参术养胃汤(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桔红 半夏 藿香 砂仁 神曲 陈皮 脾胃虚寒,加丁香 吴萸 豆蔻)。
若脉弱,小便复利,身微热而手足厥冷,此虚寒之极,加附子。

清晨作吐者,胃气空虚,肾水被肝木吊动也白术(五分) 吴萸(半分) 川连(三分) 养胃降火,使气得下通。

有食即吐者,亦是气虚,非补命门相火,何以得效。

吐而不出声者,属虚,宜温不宜寒,此名反胃(凡呕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天明吐出,或食未发时,而随变痰涎出者,并入反胃门)。

痞满短气而呕,调中益气汤黄 (一钱) 人参 苍术 甘草(各五钱) 柴胡 升麻 桔皮 如腹中气不得运转,更加到各三分,木香一分或二分。

血虚,气不归源而吐,十全大补东加陈皮、半夏、藿香。

先因大便不通,后呕吐,水浆不入者,此地道不通,气逆厥上,即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之义。

老人、虚人多有此症。宜用生地当归仁、红花以和血,凉血,润血,微加硝黄,以通其闭,或导法;大便去,气得下,呕自止。

若大便不闭者,禁用。虫呕吐得食则呕,静而复烦,吐中有痰,乌梅丸。

吐蛔乃胃中虚冷,宜理中东加川椒、槟榔,吞乌梅丸
有热,加黄连。王宇泰云∶呕吐别无他症,诸药不效者,乃蛔在胸膈作呕,宜于治呕药中,加川椒十粒。

呕吐清水属湿,吴萸一分,一味苍术丸。

恶心呕吐清水,乃属胃寒,用白蔻仁执业护士网研末,食远酒下,或浓煎藿香汤下。

呕吐清绿水,肝木乘脾也,六君子东加青皮、肉桂

〔金匮〕方∶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茯苓饮主之。

干呕哕,手足厥者,桔皮汤。

卒干呕,不息,取甘蔗汁温服半升,日三服,或入姜汁。

干呕吐涎沫,手足厥者,半夏干姜汤。

周慎斋云∶干姜炒为末,盐汤调服,治干呕甚效。

理会云∶干呕因热气与痰搏结于胃,热气上冲,心下痞结,故有此症,用二味加姜汁

炒芩连、竹茹、枳实、生姜。

干呕吐涎沫,头痛吴茱萸汤。呕而胸满,吴茱萸汤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

呕而大小便不通,气逆不续,呕逆不禁,名曰走哺,下焦实热故 也,人参汤主之

人参 黄芩 知母 玉竹 茯苓(各三钱) 芦根 竹茹 栀子 陈皮(各五钱)石膏(一两 ) 每服四钱,水煎服。

食入即先呕而后下体背皆热,肘臂牵痛,其气不续,膈间最闷,名曰满气。此因上焦伤风,开金腠理,经气先道,邪气着内,麦门冬汤主之

麦冬芦根 竹茹 白术(各五两) 炙草 茯苓(各二两) 人参 陈皮 玉竹(各二两) 每服四钱,姜一 片,陈米一撮,研末服。恶心干呕,欲吐不吐,心下映漾,如畏船,宜大半夏汤,或小半夏汤,茯苓汤,理中汤,治中汤,皆可用。

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愦愦无奈者,生姜汤。

旧有风症,见风则眼涩眼黑,胸中有痰,恶心,兀兀欲吐,遇风觉皮肉紧,手足难举动,重如石,遇暖随减,柴胡半夏汤主之

半夏(二钱) 苍术 神曲 生姜 柴胡 本 升麻(各五分) 茯苓(七分) 为末服。

丹溪云∶吞酸,〔素问〕明以为热,东垣又以为寒,何也?曰∶吐酸与吞酸不同,吐酸似吐出酸水如醋,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而成积,郁积至久,湿中生热,故从木化,遂作酸味,非热而何。其有郁积至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咯不得出,咽不得下。肌表得风寒,则内热愈郁,而酸味刺心,肌表温暖,腠理开发,或得香热汤丸,津液得行,亦暂解,然非寒而何。

〔素问〕言热者,言其本也。东垣言寒者,言其末也。予尝治此症,用黄连、吴萸各制炒,随时令迭为五使,苍术、茯苓为辅,汤浸蒸饼,为小丸吞之,仍令以蛎食疏果自养,则病易安。按吞酸一症,〔素问〕、东垣、丹溪三说不同,何也?曰∶此症有虚有实。

〔内经〕言热者,指病形而言也。如谷食勿热不酸,非热而何?东垣言寒者,指病本而言也。盖脾胃虚寒,不能化湿,湿郁为热,因以作酸,非寒而何?故用丁香以温胃,人参以养胃。去其虚寒,食物自然克化,而不至留滞作酸矣。汪山石云∶吐酸苦水,由脾虚不能运湿,湿郁为热,故水作苦酸也,宜用辛热之药。湿逢热则燥,郁迂辛则开,湿去郁开,酸苦自除矣。丹溪言寒郁为热者,兼标本而言也。以饮食入胃,未及运化,或食冷物,或受风寒,湿热被郁,因而作酸,故用平胃加山栀、黄连,以治其本热;吴萸、苍术,以散其标寒;寒散热除,酸自止矣。是知属热属冷,皆病机之所必有者,审其脾气虚寒,饮食不能输化,浊气不能下降而作酸者,用加减安胃汤

(人参 藿香 丁香 吴萸 白术 半夏 砂仁 陈皮 炮姜)。

偶尔作酸,嘈杂便闭,食易化,此湿热郁遏也,用加减清胃汤黄连 吴萸炒 黄芩(姜汁炒) 陈皮 苍术 山栀 浓朴 赤苓 生姜。中脘有饮则 ,有宿食则酸,故常嗳腐气逆,咽酸水,亦有每晨吐清酸水数口,日间无事,亦有胸膈间常如酸折,皆饮食伤于中脘所致,生料平胃散加神曲、麦芽各一钱,有热,用醋丸

吴萸(煮晒) 陈皮(去白) 黄芩(炒各五钱) 苍术(七钱五分) 黄连(陈壁土炒一两) 神曲糊丸。

膈间停饮,积久必吐酸水,神术丸

苍术(米泔浸) 生芝麻(用水二盏,研细,取浆一斤) 大枣(煮烂,去皮核,十五枚) 以苍术焙干为末,然后以芝麻浆及枣肉为丸,每服五十丸,初服觉燥,用山栀汤下。

酒癖停饮吐酸水,用干姜丸

干姜 枳壳 橘红 葛根 前胡(各五钱) 白术 半夏曲(各一两) 吴萸(炒) 甘草(各钱半)。

风痰眩冒,恶食吐酸水,半夏、南星、白附子为末,滴水,丸桐子大,以生面为衣,阴干,每服十丸至二十丸,姜汤下。

参萸汤可治吞酸,亦可治自利

六一散(六两) 吴萸(二两) 煮。

一方去吴萸,加干姜。

诊两寸洪数者,湿热;右关沉微者,虚寒;气口紧盛者,宿食。呕苦,是胆液泄,胃气逆也。阳明在泉,燥yin所胜,病喜呕。呕有苦,又阳明之胜。呕苦,治以苦温辛温,是运气。呕苦,属燥也。

吐而泻,用胃苓汤;以泻为主,海藏云∶上吐下泻不止,当渴而反不渴,脉细微而弱者,理中汤主之。

丹溪云∶泄泻或呕吐,生姜汤调六一散。

洁古云∶有痰而泄利不止,甚则呕而至于吐下,而不能食,由风痰羁绊脾胃之间,水煮金花丸主之

半夏 南星 寒水石(各一两) 烧存性 天麻(五钱) 雄黄(钱半) 白面(四两) 共为末,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先煎浆水沸,沸药煮浮为度,漉出,姜汤下,食前服。

仲景云∶呕家有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仁斋以地黄汤主之

生地(洗焙) 川芎(各一两) 半夏 炙草(各七钱五分) 南星(汤洗七次) 白芍 白芷 茯苓 桔梗 前胡 知母 人参(各五钱) 姜(三片) 乌梅(八分) 每服三钱。吐食,乃上焦气热冲逆,食已暴吐,脉浮而泄,宜先降气和中,以桔梗汤

桔梗 白术(各一两五钱) 半夏曲(二两) 桔红 枳实 茯苓 浓朴(一两) 每服一两调木香散(木香 槟榔 为末,二钱),隔夜空腹服。

中焦吐食,由食积与寒气相格,故吐而疼,宜紫沉丸

砂仁 半夏曲 乌梅 丁香 槟榔(各五钱) 沉香 杏仁 白术 木香(各一钱) 陈皮(五钱) 白蔻仁 巴霜(各五钱)
另研,共为末,入巴霜,醋糊为丸,丸为黍米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愈即止。

凡吐,诸药不效,苏梗煎汤,磨槟榔、沉香、枳壳服之,即效。

王宇泰云∶呕吐,诸药不效,当借镇重之品,以坠其气,用姜苏汤下灵砂丹

水银(一两) 硫黄(五钱)新铫炒成珠,入水,火鼎锻炼为末,元米为丸,麻子大,水下四五十丸,每至百丸。俟吐止,随症调治。

慎斋方∶沉香、乌药为末,姜三片,淡盐点嚼,去渣,津液咽下,极效。

又法∶加人参,甘草末减半,姜盐点药末擦牙,津液咽下。旋复代赭石汤能止气逆、痰饮、作呕不止,亦镇重之义,用之甚效。古方通以生姜、半夏为正剂,独东垣云∶生姜治呕,但治表实气壅。若胃虚谷气不行,惟当补胃,推扬谷气而已,故服小半夏汤;不愈,服大半夏汤

半夏(五钱) 人参(三钱) 白蜜(二钱) 水二碗,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八时,温服。诊寸口脉数,其人则吐,阳浮而数亦吐。脉浮而洪为热,浮而热为积,沉而迟为寒,细为虚,关前沉伏或沉滑为痰为冷,关脉浮大为风在胃中。阳紧阴数,难治,宽缓者可治。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呕吐大痛,色如青菜叶汁者,必死。

凡呕,浑身作胀者死,大便闭者不治,无脉者不治。昔人曾用丁、沉、藿香等温中顺气而愈国家医学考试网者。

喻嘉言云∶倪庆云病膈气十四日,粒米不入咽,始吐清水,次吐绿水,次吐臭水,呼吸将绝。余诊之曰∶尽一昼夜,先服理中汤六剂。来朝转方,一剂安全。

渠家曰∶病已至此,安能服药六剂?余曰∶但得此等甘温入口,必喜而再服。曰∶凭有抄方,何不即投,必先与理中?余曰∶〔金匮〕云∶病后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吾于此病分别用之者,有二道∶一者以黑水为胃底之水,臭水为肠中之水,此水且出,则胃中之津液久已不存,不敢用半夏以燥其胃之液;一以将绝之气,止存一线,以代赭坠之,恐其立断,必先以理中分理阴阳,俾气易于降下,然后代赭得以奏绩。及检仲景方,见方中止用煨姜,而不用干姜,又谓干姜比半夏更燥,而不敢用。余曰∶尊人所噫者,下焦之气也;所呕者,肠中之水也;阴乘阳位,加以食久不食,诸多蛔虫必居上膈间,非干姜之辣则蛔虫不下转,而上气亦必不下转,妙处正在此。进药后,果再索药。三剂后,病者能言,云内气稍接。但恐太急,俟天明再服。次早中医交阻,渠家并后三剂不肯服矣。余持前药一盏勉令服之,曰∶吾于众医前立地转方,但用旋复花一味煎汤,调代赭石末与之二茶匙。才入口,病者曰∶好药,吾气已转入丹田矣。病者以十四日衣不解带,目不交睫,惫甚,因图脱衣安寝,冷气一触复呕,与前药立止∶思粥,令食半盏,渠饥竟食二盏,少须又食六盏,复呕,与前药立止。又因动怒,以物击婢,复呕,与前药立止。以后不呕,但困倦之极,服补药二十剂,丸药一斤,息二月,始能远出。方悔从前少服理中二剂耳。

红豆丸治诸呕逆膈气、反胃吐食。丁香 胡椒 砂仁 红豆各二十粒 共为末,姜汁糊丸,皂角子大,每服一丸,以枣一枚去核,填药,面裹,煨熟,去面,细嚼,白汤下,空心服,日三服。


点击查看:<<风劳臌膈四大证治>>目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