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耳针注意事项
    

中医刺灸:耳针注意事项

(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耳郭暴露在外,结构特殊,血液循环较差,容易感染,且感染后易波及软骨,严重者可致软骨坏死、萎缩而导致耳郭畸变,故应重视预防。一旦感染,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局部红肿疼痛较轻,可涂2.5%碘酒,每日2~3次;重者局部涂擦四黄膏或消炎抗…

(1)严格消毒,防止感染。耳郭暴露在外,结构特殊,血液循环较差,容易感染,且感染后易波及软骨,严重者可致软骨坏死、萎缩而导致耳郭畸变,故应重视预防。一旦感染,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局部红肿疼痛较轻,可涂2.5%碘酒,每日2~3次;重者局部涂擦四黄膏或消炎抗www.med126.com/yishi/菌类的软膏,并口服抗生素。如www.med126.com局部化脓,恶寒发热,白细胞增高,发生软骨膜炎,当选用相应抗生素注射,并用0.1%~0.2%的庆大霉素冲洗患处,也可配合内服清热解毒剂,外敷中草药及外用艾条灸之。

(2)耳郭上有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不宜用耳穴治疗。

(3)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禁用耳针治疗;妇女怀孕期间也应慎用,尤其不宜用子宫、卵巢、内分泌、肾等穴。

(4)对年老体弱者、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高血压病者,治疗前应适当休息,治疗时手法要轻柔,刺激量不宜过大,以防意外。

(5)耳针法亦可能发生晕针,应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

(6)对肢体活动障碍及扭伤的患者,在耳针留针期间,应配合适量的肢体活动和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疗效。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