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平秘苑药论辑录]   威灵仙
    

本草求真:[平秘苑药论辑录] 威灵仙

威灵仙   Weilingxian


本品出自《新修本草》。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 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 棉团铁线莲 C. hexapetala Pall. 或东北铁线莲 C. manshurica Rupr. 的干燥根及根茎。常用别名有能消、灵仙、灵仙藤等。性温,味辛、咸。归膀胱经。具有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等功效。主要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骨鲠咽喉等病症。煎服常用剂量3~9g;外用适量。治骨鲠可用到30g。本品辛散走窜,气血虚弱者慎服。


***唐-苏敬《新修本草》(659年):“腰、肾、脚膝、积聚、肠内诸冷病,积年不瘥,服之效。”
***宋-寇宗奭《本草衍义》(1116年):“治肠风。根性快,多服,疏人五脏真气。”
***明-兰茂(1397~1476年)《滇南本草》:“治胸膈中冷寒气痛,开胃气,能治噎膈,寒湿伤筋骨,止湿脚气烧酒煎服,祛脾风,多服损气。”
***明-李时珍(1518~1593年)《本草纲目》(1578年):“威灵仙,气温,味微辛咸。辛泄气,咸泄水,故风湿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疏利,久服恐损真气。气弱者亦不可服之。”
***明-倪朱谟《本草汇言》(1624年):“大抵此剂宣行五脏,通利经络。其性好走,亦可横行直往。追逐风湿邪气,荡除痰涎冷积,神功特奏。”“凡病血虚生风,或气虚生痰,脾虚不运,气留生湿、生痰、生饮者,咸宜禁之。”
***明- 缪希雍(1546~1627年)《本草经疏》(1625年):“凡病非风湿及阳盛火升,血虚有热,表虚有汗,痎疟口渴身热者,并忌用之。”
***明-贾所学《药品化义》(约1644年):“灵仙,其性猛急,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风胜者,患在上,湿胜者,患在下,二者郁遏之久,化为血热。血热为本,而痰则为标矣,以此疏通经络,则血滞痰阻,无不立豁。若中风手足不遂,以此佐他药宣行气道。酒拌,治两臂痛。因其力猛,亦能软骨,以此同芎、归、甲、血余,治临产交骨不开,验如影响。”
***清-张璐(1617~1700年)《本经逢原》(1695年):“宣通五脏,治胃脘积痛。”“痘疹毒壅于上,不能下达,腰下胫膝起灌迟者,用为下引。”
***清-黄元御《玉楸药解》(1754年):“起瘫开脾,化癖行痰,泄湿驱风,行痰逐饮。治手顽足痺,腰痛膝软,老血夙症,积水停痰,虚家勿用。”
***清-罗国纲(1721~1794年)《罗氏会约医镜-卷十六-本草》(1789年):“治一切黄疸浮肿湿证。。。虚弱者宜以调补药兼之,否则走气耗血。”
***清-姚澜《本草分经》(1840年):“治风湿痰饮诸病。性极快利,积疴不痊者,服之有效。然大走真气耗血,用宜详慎。”


增修于:2012-0112-4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