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滞颐第五
    

幼幼新书:滞颐第五

《巢氏病源》小儿滞颐候∶滞颐之病,是小儿多涎唾流出,渍于颐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脾之液为涎,脾气冷,不能收制其津液,故冷涎流出,滞渍于颐也。《五关贯真珠囊》小儿滞颐疾候∶滞颐疾者,涎流口边无时,此即因风冷入脾胃,故令涎水常流。《惠济方》小儿滞颐候歌∶…

《巢氏病源》小儿滞颐候∶滞颐之病,是小儿多涎唾流出,渍于颐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脾之液为涎,脾气冷,不能收制其津液,故冷涎流出,滞渍于颐也。

《五关贯真珠囊》小儿滞颐疾候∶滞颐疾者,涎流口边无时,此即因风冷入脾胃,故令涎水常流。

《惠济方》小儿滞颐候歌∶(宜葱汤丸,取用银白丸补)

滞颐为患本因伤,流出清涎口角傍。此患脾虚寒胃口,愚夫却道破涎囊。终朝服药全无效,夜卧www.med126.com流涎亦汗床。洗肺更宜温胃口,脾元一壮自安康。

《千金》治小儿口中涎出方。

以白羊屎内口中。

《千金》又方

以东行牛口中沫,涂口中及颐上。

《千金》又方

桑白汁涂之瘥。

张涣www.med126.com∶小儿有多涎,常留在两口角,此由脾胃有冷,流出渍于颐下,乃名滞颐之病。宜温脾丹方

半夏(一两,用生六两同捣,细炒令黄) 丁香 木香(各一两) 干姜 白术橘皮(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末,炼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胃散 治脾冷流涎。

半夏(白矾水浸,炒黄) 人参(去芦头) 肉豆蔻 白术 干姜 甘草(炙。以上各半两) 丁香(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煎五分去滓,温服食前。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