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医院接收车祸老人未治疗 将其弃至敬老院致死亡
    

转贴专栏:医院接收车祸老人未治疗 将其弃至敬老院致死亡

吴喜莲

山东鄄城县彭楼镇刘楼村村民。生有六个孩子。种地为生。

她的命运,后来与郓城县医院纠缠到了一起。目前,该医院4人被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起诉,尚未判决。

被“过失致死”的,便是吴喜莲。

两年前,吴喜莲走失。一周后,遭遇车祸,被拉到郓城县医院,未得到治疗。她躺在医院的院内约6天后,4名医院人员开车帮她找家,未果,将她放在敬老院附近。吴次日死亡。

事件发生后,医院院长和两名副院长被党内处分,急诊科副主任被撤职。

吴喜莲一生没有出过远门。

在山东鄄城县刘楼村,她养大了四个女儿,两个儿子。

她人生的最后时刻,离开了刘楼。半个月内,她的生命在不同人手中交互传递。过路者、医生、警察、好心人。最终,她却只能独自面对死亡。

她有过多次获救的机会。在她的死亡路线图上,任何一个微小的岔路都可能通向不一样的结局。

2010年,6月29日,死亡仍然击中了她。

时隔近两年,她仍躺在郓城县人民医院的太平间里。她的家人在等待着与她死亡有关的判决。

走失的老人

家人在当晚11点开始了寻找。往西的方向,不断打听到有人见过这个老人

2010年6月13日,正是麦收季节。

吴喜莲,67岁,胆小,不爱和人说话,有时候会自言自语。拿村里人的话来说,精神有点问题,但不耽误干活。

女儿刘秀格觉得,母亲精神时好时坏。“人实性,别人觉得是傻”。

吴喜莲一辈子最惦记的是地里的活。13日上午,她割完了地里剩的最后一点麦子。中午吃完饭,“我去驮麦子”。

平时她会和老伴一起下地,这一次,她独自蹬着脚踏三轮车出门。

出门北行一里地再向西,是吴喜莲家的麦子地。

“那是她第一次自己骑三轮车。”刘秀格推断,老人骑三轮车不熟练,慌慌张张迷了路。

她驮了麦子,本应该向东然后向南回家,她直接拐到了西边。

家越来越远了。有人曾在西边村庄遇到吴喜莲,跟她打招呼。吴喜莲嗯了一声,蹬着三轮车埋头向前,“蹬蹬停停”,一直向北。车胎看着快没气了。

吴喜莲家人在当晚11点开始了寻找。往西的方向,不断打听到有人见过这个老人。

鄄城和郓城交界处的一个村庄,有人告诉刘秀格,有流浪来的一个老太太,在村里呆了一天,跟在别人后面帮忙摊麦子。别人问她往哪里去,她不说话。

之后,老人再无消息。

吴喜莲一家的悬赏从1000元涨到了5000元,四处张贴寻人启事。

他们在菏泽、鄄城、郓城、相邻的河南濮阳的电视台都做了寻人广告。

老人从鄄城消失了。

急诊室的故事

医生进行简单检查后,给吴喜莲喂服了两粒头孢氨卡,之后未再详细检查

7天后,老人出现在距离鄄城几十公里的郓城丁里长镇。

没有三轮车,一个人躺在公路边的沟里。郓城诚信医院开救护车的司机王利,看到了老人,“面部有一点血迹”。

王利拨打了120。他说自己救护车上有别的病人。

郓城县人民医院120司机王桂兵和医生董保亚,上午10点40分接到了120调度室的电话,丁里长南有一外伤。

到了现场,董保亚看到吴喜莲坐在公路边,有人给了她水和包子。

董保亚初步检查,发现吴喜莲神志恍惚,“无明显外伤”。他们把老人拉回了医院。

这是一套固定程序。两人将吴喜莲送到观察室,与急诊医生进行交接。

侯士云,郓城县急诊科副主任,当天,他接下了这个病人。

根据他后来回答警方的笔录,他进行了简单检查:面部有青紫,四肢无骨折,能站立,坐卧。他给吴喜莲喂服了两粒头孢氨卡后,再未详细检查。

按急诊室其他人的证词,这是吴喜莲得到的唯一一次检查。

实际上,这位67岁的老人,当时骨盆骨折,结肠坏死。

侯士云没有做任何书面记录。无接诊记录、药品使用记录和检查记录。

“凭什么认为我接了这个病人?记录呢?”3月12日,侯士云这样反问记者。

在观察室里,清洁工李桂菊曾看到老人躺在病床上。“小便就尿在床上,整个观察室被弄得臭烘烘”。

被称为无明显外伤的老人,曾在病房脱下裤子,李桂菊看到,她身上大片大片淤痕。

侯士云交班时,跟医生石玉芝提了一句,“急诊观察室躺着一个精神病”。

“没有告诉我具体情况,我不知道这名精神病是病人。”石玉芝没再次做检查。

2010年6月21日,吴喜莲的存在再一次引起注意。

有病号向急诊科主任李长殿反映,吴喜莲将病房弄得很脏。李长殿给保卫科长打电话,没人接。事情就此搁下。

6月22日,李长殿再见到吴喜莲,她躺在急诊室门外西侧的一个提款机旁边。

李桂菊称,当天早上6点,她看到吴喜莲走到了急诊室的椅子上,没穿鞋,她回病房拿鞋给吴穿上。“她拿出几块钱让我给她买饭。我说你去门口买吧。”

李桂菊是唯一一个称见到吴喜莲自己走出急诊室的人。她称,吴喜莲扶着走廊南墙一步步往外走,她看老人走路不稳,搀着到了急诊科门外。

距离急诊室约20米,有个提款机,提款机的台阶刚好够躺一个人。

吴喜莲躺在了台阶上。

没有人看到她再站起来过。她保持着半躺半坐的姿势,一直到6月28日。

弄走她?

笔录显示,急诊科主任给保卫科长打电话,希望把老人送走。分管副院长指示,用车送走

吴喜莲躺的地方,是急诊科和保卫科的必经之路。天热,她身上满是苍蝇。“臊气得很。”保卫科科长祝风雷说。

当时医院的命题是“味道那么大,可咋办?”没人去想,这老人也许正经历着无可忍受的病痛。

吴喜莲不说话,只是躺着。有好心人给她水和一点剩饭,包子角,油条头。

2010年6月25日,祝风雷接到了急诊科主任李长殿的电话。今年3月8日,祝风雷说,当时李长殿让他想办法把老太太送走。

祝风雷后来在笔录里交代,他接了电话后向分管副院长屈衍宽请示,屈指示用车把老太太弄走。

这一次谈话没有旁证。屈衍宽称他从未说过,对此事毫不知情。

急诊科医生房殿民在笔录里提到,6月25日他给医院总值班室打了个电话,说有个病号在门口躺了四五天了,怎么办。接电话的男子说,“别死别出事就行”。房殿民没再管。

更多的急诊室大夫和护士,说没注意过这个老人。因为,“那个地方经常躺一些精神病”。或者,“谁知道她是病人”。

吴喜莲是个三无病人,身上没有任何表明身份和联系家属的东西。今年3月12日,郓城县医院院长刘腾川说,他们从来不会拒收三无病人。“这个事情,医院没责任”。

侯士云说,“而且她自己走出去了”。

祝风雷在6月25日那天,还给122打了电话。第二天,城区派出所来了两名民警,拍照后离开。

没人说下一步怎么办。

很多人在回忆时,都会假设,如果没有发生后来的事情,老人的命运将会如何?

王萍来了

王萍给吴喜莲擦洗身体。面对经过的医生和护士,王萍说,“放心,我今天就把她送走”

王萍是个好人,采访中,提到王萍几乎每个人都会用这样的词。

王萍是十四大党代表,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数不清的荣誉。在郓城县是出了名的模范人物。
 
王萍的父亲说,王萍至今还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她也有着那个年代的话语方式,“我一接到医院有三无病人的电话,就像听到了冲锋号,立刻冲过去照顾”。

当王萍后来站在法庭上,被称为犯罪嫌疑人时,她憋红了眼睛,冲着法官大喊,“你说谁是犯罪嫌疑人?”

王萍是郓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党总支书记。分管党务和医风医德。她已退居二线,但因一场入党仪式还未完成,她还在上班。

“三无病人她都会照顾。”医院办公室主任石宪华说。缺东西王萍给买,有时候钱不够了她给凑齐。没人要的残疾儿童送进医院,她帮着联系福利院。

6月28日,吴喜莲与王萍有了交集。

这天王萍下楼时,碰到了要向院长请示的保卫科长祝风雷。王萍问了一句。祝风雷说,有个精神病躺了好几天了,没人问,没人管。

王萍说,祝风雷没告诉她这是个急诊室的病人。

王萍向护士借了口罩和手套,从家里拿了凉席和毛巾,买了脸盆和奶。

给吴喜莲洗身子,王萍说花了一个上午,“脚趾里的泥都洗得干干净净”。老人在整个过程中没说话,王萍只记得,洗完后,老人伸了一下腰,长长舒了口气。

清洗的时候,王萍发现老人口鼻里有干的血迹。一条腿从膝盖往下都乌青。臀部有个类似齐茬茬的刀口,“血迹干了,没有化脓”。王萍用消炎纱布给老人包扎了一下。

“我没有往交通事故上想,我还想这是让谁给打的。”看到了伤痕,王萍没想过让老人做一次检查。

有经过的急诊室医生和护士,跟王萍说,“王书记,也就你管这个事情”。

王萍说,“放心,我今天就把她送走”。她称自己当时想,管了就管到底。

一边洗,一边问老人家在哪里。“我听着像于楼”,王萍知道郓城李集乡有个于楼。她写了几个地方,让老人认。老人只重复“于楼,于楼”。

后来才知道,老人说的是刘楼,她真正的家。

王萍说她很兴奋,觉得事情好办了。

没找到院长的祝风雷回来了。王萍告诉祝风雷,老人是于楼的,我们下午给她找家。

后来王萍一直说,当时,她不知道这是医院拉来的病人。“如果知道,我肯定给放到病房里。”

下午,王萍把老人结得像毡片的头发梳开,换上从家里找出的衣服。她催促着办公室主任石宪华派车,“赶紧的赶紧的”。

寻家与放弃

老人被放在了距离敬老院200米的地方。几个人后来说,他们知道,敲开门,敬老院会不收

2010年6月28日下午4点半左右,一行4人开着医院120的车出发。

王萍、祝风雷、司机吕勇涛、保卫科干事郑玉玺。

第一站,赵庄。在抬吴喜莲上车时,有个家住东关的病人看到,说赵庄有个老人和吴喜莲很像。到赵庄,错了。

第二站,侯庄,说有个老人走失,但实际上老人已经在家了。

王萍说,两次挫败,让她对于楼充满希望。

到于楼,正好是下地农民回家吃饭的时候,聚集了很多人。王萍对老人说,“到于楼了”。她称,一路一言不发的老人,突然微弱地说了声“到家了”。

王萍让周围的人来认。有个孩子蹦过来,“咦,这不是谁家姥娘?”接着又过来个老太太“这不是谁家娘,我喊她闺女去”。

王萍觉得一切板上钉钉了。结果,没有人回来。

都认错了。

王萍不相信这个结果。4个人挨家挨户问,没有。她一圈圈转,迟迟不上车。

“上车上哪去啊?”王萍说自己用手捋着额头,一遍遍着急。

其他3人等着她的决定。

祝风雷说,王萍最终决定,把老人送到敬老院门口。

为什么不拉回医院?

回医院,谁照顾她?到敬老院,有人照顾,还能给口饭吃。

王萍说她有顾虑,这个老人,带回去就只有她管。而自己马上就退休了。

而且“我给急诊室打了包票了。咋又带回去了呢”。

找敬老院。给她寻个活路。

天已经黑了。祝风雷记得满田野里都烧起了麦秸,烟熏火燎。他有点迷了方向。

最近的敬老院在程屯镇的肖皮口村。王萍说,走吧。

晚上10点左右,到了肖皮口。王萍听到祝风雷喊,“王书记,到了”。

她赶紧拿出奶,喂吴喜莲。她说,想着喝一盒奶,撑到明天没问题。

老人没咽几口。4个人,两个人抬担架,王萍拿凉席,祝风雷拿着奶和脸盆,下了车。

一切都很匆忙。“快点,别让人看见”他们互相催促着。

铺好凉席,给老人盖了一个被套。

上了车,祝风雷告诉王萍,那是距敬老院门口50米的一个地方,不是门口。

车里很沉默。

“我失误就失误在这里。责备自己千次万次,不应该放在50米外。”王萍说,自己一直在想,50米有多远,50米应该不近吧。

事实是,那里是铁路护路房的门口,距离敬老院大概200米。

为什么不将老人送进敬老院里?

司机吕勇涛说,敬老院不是什么人都收的。

王萍说,她知道,敲开门,敬老院会不要。

她说自己脑子里一直想象着一个画面,第二天早上,一群老人出门看到了吴喜莲,把她搬了回去。

吴喜莲死了

鉴定显示,老人曾遭遇车祸。有一种推测,老人在其他地方遭遇车祸,被扔到了丁里长镇

没有到第二天早上,吴喜莲就被发现了。

2010年6月29日凌晨,护路工人陈言新和杨宝伟被吵醒了。那天月亮很大,外面显得很清亮。他们听到一声声“啊,啊,啊”。

两个人没敢下楼,从二楼往下看,墙根挡着,模模糊糊看着似乎有个人躺着。

“那声音就像野叫。”陈言新说,听不出男女。也不敢出门看。

后来,他们睡着了。没有人知道吴喜莲高一声低一声叫了多久。

早上六点,两人出门。看到了躺在门口的老人。两人称老人的手臂来回摇摆,眼睛还有神。问她话,不答。

陈言新对她的印象是,老人很干净,头梳得很光滑。

两人上班走了。中午11点左右,两人回来。老人眼睛已经闭上了。手也不动了。下午,杨宝伟打了110。

吴喜莲死了。

时隔24小时,她作为无名尸,被拉回了郓城县医院的太平间。距离急诊室百米的距离。

一个月后,吴喜莲家人发的寻人启事被看太平间的人发现。

接到电话,家人赶到医院,见到了太平间里的吴喜莲。

老人到那一天才有了名字,不再被叫做老太太,那个精神病。

到那天,才知道,老人在急诊室外面躺着的时候,家人正在一遍遍寻找。恰恰是那几天,郓城县电视台也在播放这条寻人广告。

后来的鉴定显示,老人遭遇了车祸。不过当天现场的人未发现车祸痕迹。

有一种推测:老人是在其他地方遭遇车祸,被扔在了这里。由于肇事车辆一直没找到,这种推测无从证实。

死后风波

王萍等4人后来被起诉。吴家人跟医院就赔偿一直未能达成一致。吴喜莲还躺在太平间

两年过去,吴喜莲仍躺在医院的太平间里。她的棺材至今摆在刘楼的街上。

经历了两次法医鉴定,第一次出示给死者家属,显示死亡原因:符合交通事故致骨盆骨折,结肠出血坏死导致创伤性休克而死亡。

第二次的鉴定,由菏泽市法医鉴定中心做出。形成四条意见。其中有一条,患者的死亡原因是外伤后衰竭。患者的死亡与医院不检查、不诊断、不按医疗常规治疗、护理、营养有一定的关系。

但这一鉴定结果因为没有市卫生局盖章,未被检察院采纳。

郓城县人民医院院长刘腾川、副院长屈衍宽、李在朝后来被党内处分,急诊科副主任侯士云撤职,并停止行医一年。

王萍、祝风雷、吕勇涛、郑玉玺等4人,被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起诉。

检察院认为,王萍等人轻信敬老院会将吴喜莲收留,将吴喜莲遗弃在敬老院附近的护路院大门前,造成吴喜莲于次日死亡。

2011年2月案件开庭,至今未判。王萍等4人目前取保候审。郓城县法院没有解释,只表示案件在审理过程中。

对于老人的死,所有涉案的人都说,心疼,后悔,有失误,可是没有罪。

也有自责,吕勇涛说,他经常梦见老人坐在他的救护车里,一次次念叨,送我回家,送我回家。

吴喜莲的家属,一直没和医院就赔偿达成一致。家属最高提到过145万,医院和被起诉的4人最高愿赔偿80万。因过于悬殊,谈判没有进行下去。

老人的儿女想起吴喜莲,全部是她干活的样子。“我们都不愿意想她在太平间里的样子”。

身上有明显伤痕的吴喜莲,整个身体缩着,脸上已经有腐烂的痕迹。


记者:张寒 

来源:新京报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