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从天地阴阳认识我们的身体
    

正本清源:从天地阴阳认识我们的身体

本帖最后由 飞鸟11 于 2013/10/22 22:16 编辑 www.med126.com/shiti/

   若水小医--吴
世之医学分中医西医,其实不管中医西医都要有一个对人身体的认识,只有对身体的充分了解才有可能对疾病有更好的疗效。中医其理论基础为《黄帝内经》,而如今真正能读懂内经所言的己少之又少,西医以其以科学的解释而让人们更容易理解,故而西医大行其道,而中医却渐渐被世人所弃。在这里我无意去造成中医西医之间的对立,只是着眼于中医去说治病之理则,西医有其长处,但不在本文的探讨之中。
   欲说中医之长处,就要提及其理论基础《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通篇在讲阴阳在讲金木水火土五行。而本文所要讲的就是阴阳五行的来源,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生命的起源,现今之科学虽己很发达但对此却有众多的疑惑不解。而古人对于此的理解显然要高今人一筹,但古人讲话却言简意赅,晦涩难懂,我试用今之言以我之理解讲解一下。是错是对大家见分晓。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了一个太阳有了一个地球,地球上并没有生命没有大气层,此时的地球更像是一块很大的陨石。天在上地在下,从象上来说是否卦,但此时的天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与地,因为此时的天地是无意义的,因为地球只不过是个大的陨石而已。地球太阳都在按其自然的轨道运行,但地球上有白天有黑夜,白天地球被太阳烤的很热很热,晚上因没有太阳的照射而变的很寒很寒,因没有大气层所以只是在地球这块大的岩石上有冷与热的反应,并未向上传导。但这种冷与热的交替会造成地球表面的空气发生物理性的变化,这时水开始在地球表面的夜晚冷凝而成,此时的水可以说连水蒸气都不是更像是水分子,但其越积越多就出现了类似于水蒸气的存在,此时天一之水乃生。
   当地球表面出现哪怕只是水气之类的存在之后,地球岩石的热就有了传导的介质,当地球表面再被太阳之阳热烘烤时,地表岩石之热就可传导于地表空气之水气中,地表空气于是就变的热起来,地之阳热乃可存于天之阴水之中,阳热在空气中的传导使大地之热变的有意义,此时地二之火乃生。火之热来源于太阳而火之基则为大地,地之热乃为天气的下降,所以离火从卦象上看,阳中有阴。阳为太阳火热阴为其基即大地。
   地之火与天之水相结合必产生地表空气之流动,其流动可以说是杂乱无章的,随性的,但在地之牵引下总不离地表,此时天三之木乃生。
   地表空气之流动会带来天之阴水的汇聚,汇聚到一定程度,开始受地之牵引呈收敛之机而降之与地,此时的水才算可以在地表凝结,呈现水的液体状态。夜晚水在地表凝结而到了白天又会受到太阳阳热而蒸发,在蒸发的同时水气又会受地球的引力,在一种散一种聚的两种力的作用下,水气会均匀的散布于空中,此时地四之金乃生。
   散布空气中的水气此时己脱离大地的表层但其受地球的影响并未消失,大地会按其需要而把地之力发挥到空中,如在地之上空能量高的地方水气会少,能量低的地方水气会聚,此时天五之土乃生。
   水之在地表会与岩石相结合在阳热的作用下会向四周散布,在夜晚寒冷的状态下会向中间收缩,日复一日,岩石也开始变的不坚硬起来,慢慢出现缝隙,缝隙越来越多就让岩石变的松软而且可以蓄积水份,这种蓄积会进一步加剧岩层的分解,而变为土层,水开始由地表转而进入地下,水之在地下越积越多,地下蓄存能力才开始显现,此时的地球才出现了孕育生命的可能,如果仅地表有水的话而地下无水,天之阳热是无法蓄积到地层,热则很热,寒则很寒,而一旦地下有水之蓄积,白天可使地表不过热而晚上地下之水慢慢释放其水中之阳热使地表而不过寒。此时天一之水才真正转化为地六之水。而地六之水承接前五个的运势乃具有了孕育生命之可能,也就是说地六之水乃生命之水,其水中蓄积着天之阳热。所以从卦象上看坎水中有阳。水之生在天而成之则在地,此时的水才真正有了其本来的意义。
   地表水的增多会带来更多的水气蒸发,水气在地表土层之上会越积越多,此时太阳让大地热起来,大地会传导让其上的空气也热起来,此时如能站在地表感知的话会发现空气开始变的热起来,而之前的热仅限在岩石上,而周围空气是不热的。此时的地二之火乃可上升到天而化为天七之火。地二之火为火之根而天七之火为地二之火的化现,地二之火通过水的传导而使天气变热而转化为天之火热。
   天七之火的出现,乃使生命生长有其之阳,阳热在地表空气中的蓄积会使地下之水之升腾。以前水气之蒸发只限在地表,而此时地下之水会受地上阳热的影响而向上走,一旦离开地表就又携带了地表之阳热,所以地表之热会降而地下水会少,此时天三之木气己转化为地八之木。
   地表水气的不断增多,会使地气不断的上升,地气的上升又促使更多水气的产生的可能,所以地球的水会因地气的上升而变的越积越多,但在地气越升越高的同时会带来更高的地方远离地之表面而渐变寒冷,当地气升到一定程度,水气必由因之寒冷而凝结,当凝结到一定程度,天气无法承接时就转变为雨而降落与地。此时地四之金气在天转变为天九之金。
   水气可以由雨而降落于地时,此时地面之水由升而降完成了一个循环周期,地表因雨水的增多而出现河流湖泊,海洋也因此而出现,地之土运之力乃发挥至地表层上,此时地十之土乃成。
   天气的下潜地气的上升是整个气机循环的关键,天气在下地气在上即为卦象中的泰卦。此时的天乃是可孕育生命的天,此时的地乃是承载有情众生的地。
   生命的孕育生成是伴随着天与地的形成过程的,当地六之水出现时就己有了孕育生命之可能,天七之火乃使生命向外生长有了能量,水与火的配合使木气生发变的旺盛,此时植物乃可出现。
   地球上不管是植物或动物都有其本身的进化历程,而此历程是伴随着天与地的完善而不断进化,而非随机的出现。科学家的研究也证明生命根本不可能由随机出现,从基因上看哪怕是低等的草履虫其基因序列也要打印好几百张纸,更不用说其每个序列所代表的意义。
   天地伊始,此时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天与地但天地运行并不稳定,所能孕育的生命也很简单,植物的出现加快了天地的转换过程,植物是感木气而生,它可地下之水上提到空中而此过程是伴随着一个能量的转换,它可以把太阳中的能量一部分保存到自己体内而一部分转换气氧气释放到空中,从某种意义上讲氧气为阳性,包含着植物的生命力,所以可以说氧气是动量的也是动物孕育的基础。
   植物的出现可以把地气抬升的更高远,此时地气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天于是也变的越来越高。植物最早应该出现在海洋,当雨水增多,河流出现时才开始出现在陆地,从单细胞藻类到双子叶植物期间经历了漫长的转变,但其进化不应是我们常识上的单线的进化而应是多线的,也就是说藻类就是藻类它不会有一天会进化成树。每一类植物在一开始出现时就已经预定好了其未来要成为的样子。
   蕨类植物裸子的出现表明天地的工作并未完善,蕨类植物以孢子进行繁殖其过程需要大地的潮湿,此时天正在上升的过程显然其收敛之机还小,但正因收敛之机小所以阳热很旺生长之机很盛,所以飘到哪就长哪,长的很繁盛,我们现在所用的煤石油也是由那时而储存的,单就看其储存量之大就可看到当年其有多繁盛。因收敛之机少所以抗自然突变的能力却很差。与其同时代的恐龙亦是,生机很旺所以体型也较大。
   蕨类植物的繁盛会使地气不断的上升,天变的越来越高,而其储存阳热又无法转化势必以其极端的方式使其收敛,一是通过地壳之运动埋到地下,另一种方式就是以冰河期的方式进行。当地气不断的往上升,天空中的水气亦会被带到高空,因地上阳热很足所以可以承担更多的水气在空中,但从地往上,越往上其会变的越寒冷,当其上所能承载的水气达到一个极限时,则会以一种极端的方式降到地下,而非平时以雨水的方式降下,此时乃是冰河期。冰河期会促使那些大量的蕨类植物的大量死亡,所以使生机也变的潜藏起来。一次次下来之会那些收敛之机更大的裸子植物开始出现。因为有收敛之机裸子植物没有蕨类植物那样如此的繁盛,所以天地才开始变的稳当起来,等被子植物出现后可以说天地的变化才变的更加稳定。
   当今世界对地下煤石油天然气的不断开采,利用其热能的同时却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在大棚里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也类推气候会变暖,但却不知二氧化碳其性为阴。二氧化碳的大量释放会造成地气的下潜,地气的下潜会使对流层的变化变的短暂而剧烈,所以也是当今之极端天气常出现的原因,而短暂的阳热效应之后所带来的有可能是地球变的更加寒冷而非变暖。或天有好生之德有其转化方式也不得而知。
   动物的进化当然也是多线的,如今众多的动物不可能先是由单细胞的菌类所进化,这些微生物得水火二气最多,所以出现的也最早,所以人感染此类生物多以炎症以寒热多变为表现,但又以厌氧性危害最大,因其得阴气较多可直达人体的脏腑。
   远古时期生机是很旺的,可以说动物都是在水中孕育出来的但不是说都是从海洋里出来的,只要水多生机旺的地方都可能孕育出动物来,脱离在水中生存的依赖只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一个生物会成为什么样要看其得天地之气的不同,现今地球上的如高等的哺乳类动物开始可以说是生在水里,但也可以说其一开始就已经预示着其有一天会走到陆上成为什么样子,就看其得什么气最多。地二之火气形成心脏,地四之金气形成肺脏,地六之水气形成肾脏,地八之木气形成肝脏,地十之土气形成脾脏。地气藏也,储存精气之所,形成脏器。天一之水气形成膀胱,天三之木气形成胆囊,天五之土气形成胃,天七之火气形成心包,天九之金气形成大肠。天气流通也,所以形成腑,在体内以输布流通为主。
   鱼类得水气最多为鳞虫,昆虫类在草丛中受露水滋养得金气最多为介虫,森林里的动物感风木之气最多,所以毛发较多为毛虫,鸟类感空中之火气最多为羽虫,一些爬行类动物感土气最多为裸虫。这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分类,其相杂者可以说多之又多,每一种生物都有其本性的不同,进化发展方向亦不相同,如一条鱼再怎么进化也只是条鱼,能变的也只不过体型大小颜色等外在的一些变化;如鸡只能是鸡不可能有一天进化成胎生而成猴子,顶多也只是翅膀大小羽毛颜色的变化或者有一天能飞到天上不再叫鸡而改叫为鸟。
   人类可以说得得此十气最为圆融,一些动物虽己进化很高但其四肢着地,所以受地气的影响比人类要大,人因为可以直立行走所以上以合天下以合地,能做到人与天地之合一。人类是由天地化育而来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应该感恩这一切。造物主一开始就把这一切都安排好了,而非进化论的随机组装的,要说是组装也是成套组装而成。人类和其他动物从基因上看与老鼠都有90%以上的相似性,人类现在连自己的基因序列都没有完全搞清楚,更谈不上其各种组合的功效。科学还在发展之中,现今的科学是无法把生命起源的问题搞清的,因为用物质去研究物质本身就缺少一个环节。我们的这一切都是有其背后的一个力量推动的。单从基因上看就可以明白这一切都是设计出来的,都是在朝着一个方向去走,人类不会灭亡除非地球会灭亡,人类的能力还在发展中,尽管己具足十气但其也是在进化的。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因为未来是美好的。
-----------很有道理的。
-----------如鸡只能是鸡不可能有一天进化成胎生而成猴子,顶多也只是翅膀大小羽毛颜色的变化或者有一天能飞到天上不再叫鸡而改叫为鸟。
    如果从fo教的角度来看,你的文章是否太科学?   人做坏事变畜类,畜类修证又变为人类。
-----------好深奥啊!看了两遍才有点眉目!(我是大一新生,望长辈们多多指教啊)
-----------赞一个
-----------回复 吴玉才 的帖子

这是这一篇的续篇http://www。med126。com/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4327&page=1&extra=#pid1220075结合上一篇你就能体会到我说的三焦是怎么回事。这一点很重要,很多病都跟三焦有关。我打算另写一篇论三焦的敬请亲关注。

-----------真乃高手也
-----------回复 飞鸟11 的帖子

想问一下楼主,人类是从猴子进化来的,还是造物主制造的了???
-----------回复 尘埃 的帖子

这个我在下篇,从心认识我们人类--神话篇里细说。一句两句说不清到时看吧
-----------回复 飞鸟11 的帖子

多谢 楼主, 我个人以前也认为人是从猴进化来的,但是现在更倾向是造物主“制造”的。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