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院士与天士力究竟谁在说谎?
    

正本清源:院士与天士力究竟谁在说谎?


焦剑/制图
    
     因卷入学术论文造假而被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抛出重磅炸弹。昨日,李连达表示,揭发其论文造假的祝国光是受大型药企天津天士力公司的唆使,而天士力此举是为了报复李连达,因为他带领的课题组发现该公司的中药复方丹参滴丸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天士力曾几次要求李连达不要发表上述研究报告,遭到拒绝。李连达的指责马上遭到了天士力方面的反击:“这是恶意攻击,我们一定会采取法律手段。”

  在这场“罗生门”中,“究竟谁在说谎”、“复方丹参滴丸到底能不能吃”是100万用药人最关心的问题。

  天士力

  天士力集团成立于1994年5月,以制药业为中心,涵盖科研、种植、生产、营销等领域。其复方丹参滴丸已连续6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位居全国单产品销量之首。

  李连达

  中药药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员及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因在2008年底卷入学术论文造假事件而被各界关注。

  一波未平:

  院士至今被疑参与论文造假

  据了解,这场复方丹参滴丸的不良反应之争源于李连达去年下半年卷入的学术论文造假事件。2008年5月,德国《NSA药理学》杂志刊登贺海波为第一作者的文章《丹酚酸B和贝尔普力对小鼠慢性心肌梗塞心脏保护作用的比较》,其他作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著名中药药理学家李连达,浙大药学院药理实验室主任吴理茂等人。

  根据文章所揭示的实验过程,课题组人员对小鼠进行开胸,人为地造成小鼠的心肌梗塞。然后,将这些小鼠分成若干组,分别服用中药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B)和西药贝尔普力(Benazepril)数周时间,采集药理实验数据和病理切片。实验结果显示,丹酚酸B和贝尔普力对治疗心肌梗塞的药理作用是相同的。对于中医学界而言,这篇文章所揭示的药学理论令人振奋,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它使得饱受非议的中医大大提升了自身地位。

  然而,很快有网友指出,波兰《药理学通报》杂志2008年第60卷刊登题为《丹酚酸B和贝尔普力对小鼠大面积心肌梗塞心脏保护作用的比较》,作者为贺海波、吴理茂、李连达等6人。与德国发表的针对慢性心肌梗塞试验的论文不同,此次是针对急性心肌梗塞,但两个完全不同的实验,对小鼠用药的剂量不同,时间不同,实验数据竟然一致。

  作为该事件的举报者之一,全欧中医药协会联合会副主席祝国光分析:“两个不同的实验是不可能获得相同数据的。要么是只做了一个实验,要么就两个都是假的。反正至少其中一个是假的。”

  此后,不断有网友曝出李连达研究小组的造假证据,2006年至今,共有十多篇中、英文学术论文被指涉嫌造假。2008年11月份,浙江大学将贺海波开除,但院方也同时宣布,论文造假与李连达无关。

  一波又起:

  院士指责天士力蓄意报复

  按理说,轰动一时的学术造假事件本应在贺海波被开除后归于平静,但昨日却因李连达突然牵出天士力及旗下重磅药品复方丹参滴丸而再度引来关注。

  李连达表示,被指学术造假的根本原因是自己即将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威胁到了天士力公司的利益,因为该研究结果表明天士力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副作用严重,天士力在试图收买李连达不成后,便出现了天士力公司顾问祝国光的举报事件。

  “复方丹参滴丸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3.1%,一年大概有100万人用药,那么一年就要有3万多人有不良反应,也就是毒副作用。实际上比这还高,因为还会有漏诊漏报的,从症状上来看,这些毒副作用比较严重,主要是胃不舒服,胃肠道的症状明显,另外还有休克的、昏迷的、尿血的以及皮下出血的。一个长期用的药,一吃吃两三年,至少你要做一个长期毒性试验,这样我就知道长期吃了以后对于五脏六腑会引起什么毒性,但天士力没做。”李连达称,他的研究内容很快被天士力集团得知。

  “厂里面就有人来找我,说你这个结果一公布,可能会影响我们的销售量,影响我们的经济收入,所以你能不能把你的这个科研成果不要对外发表。或者你发表的话就发表对我们有利的,证明我们这个比别人的都好,我当然不同意,我们搞科研一是一,二是二。他弦外之音是这样的:你要是同意我这样做的话,我就给你培养费,那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当时我拒绝了,拒绝以后对方还不死心,就几次三番打电话给我的秘书。”李连达表示。

  昨日,记者电话采访了李连达的秘书李先生,他表示:“目前李连达院士已经75岁了,平时还有许多学术工作,能说的都已经说了,不想再被打扰。”而对于天士力公司是否曾多次电话联系他这一问题,李连达秘书则表示不想讲。对于李连达何时发表该研究报告一事,李连达秘书称这要看院士的意愿。

  三起波澜:

  天士力称院士“捏造”纯属利益驱动

  昨日,天士力公司立即反驳李连达。“我们一定会采取法律手段的。其实,药品质量好不好有药监局在管理,药品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有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评估,管理部门都没查出我们的药有问题。而且,如果是学术研究,就应该在专业媒体上发表,而不是在大众媒体上没根据地乱说。”昨晚,天士力新闻发言人朱永宏向记者表示。

  天士力公司在公开回应中表示:近期,在我公司聘任的学术顾问祝国光教授揭露李连达院士课题组的学术造假不端行为之后,李连达及其相关人员为了转移视听,逃避学术造假的社会压力,多次在学术论坛、媒体及网络上违背事实,以学术权威之名,对我公司及产品散布一系列虚假信息,恶意攻击,损害了我公司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侵犯了我公司的合法权益。

  同时,天士力公司表示,祝国光教授揭露学术造假行为正当,属自主行为。李连达院士妄加猜测,将祝国光教授举报一事视为与天士力相关,纯属捏造。复方丹参滴丸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的、由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现代中药制剂,历经14年不断研究和创新,经数百名专家千余次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在广大医生和患者中形成了良好口碑,治疗效果得到充分肯定,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中药保护品种”,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累计创造税收15亿元,是我国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应用最广泛、人数最多、患者忠诚度最高的一线现代中药。“李连达院士及其相关人员借学术权威的幌子,在媒体及网络上,以学术研究为名,编造事实,吹捧一个产品,打压另一个产品,纯属商业行为、利益驱动。”

  国家药监局

  “未接到不良反应评估报告”

  昨日,记者致电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她表示已经听说此事,但认为这属于学术讨论范畴,因此,对于该药是否具有严重的副作用,药监局不便发表评论。而对记者提出的社会舆论是否会影响药监局对药品的监测周期和力度,颜江瑛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每天都会收到全国各地上报过来的药品不良信息,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但由于药品自身的特殊性,使其多少都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一旦专家的评估结果为用药风险大于疗效,就会公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以此指导公众用药安全。

  随即,记者登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站,并未看到关于复方丹参滴丸的不良信息报告。北京某三级医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医院没有接到药监局等部门的文件,因此不会根据网络上的消息停止对患者使用该药。商报记者 王漪

  业内同行

  “一个研究室的结果不够权威”

  “虽然没看到李连达院士对复方丹参滴丸的研究报告,但这一产品在市场上已销售了近20年,服用的人群很广泛,如果真有严重不良反应早就该曝出来了。另外,从学术的角度讲,要证明一款老药存在严重不良反应,不能仅凭一个实验室的研究报告下结论,如果有必要,还需要多个实验室进行更大规模、更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昨日,一位中药专家如此分析。

  该专家认为,中国不该夸大中药的不良反应。随便看一个西药的不良反应都大半篇,是药三分毒。不应该因为一点不良反应就把一款药品的疗效抹杀。如果真的发现不良反应,添加到说明书中就可以了。如果过分夸大药品的不良反应,可能会造成患者有病不敢用药,那就得不偿失了。

  而一位与李连达同住药植所宿舍的业内人士则向记者表示:“因为牵扯到论文造假事件,难免让人觉得李连达院士此举是带情绪的,加上此次研究并未得到国家药监局授权,因此研究结果并不权威。”


(记者 肖玮)
来源:北京商报
-----------闹剧.
-----------肯定会有胃肠道反应的,冰片这个东西怎么能久服?
-----------我以为论文造假和丹参滴丸副作用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互相或有关系,但不能替代。

我以为这位"院士"应正面回应是否涉及论文造假,而不是指责举报者的动机。如此做法,有把水搅混之嫌。
而现在又以种种借口,避而不谈,颇失学者风度,有辱斯文。
-----------几经周折,2月9日晚7时许,课题组的曾经成员之一周立涛(化名),终于开口。

  “我们其实也是受害者。”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录音谈话中,他反复强调这句话。

  李连达院士课题组,是浙大药学院下属的课题组,近日来正处在“造假”风暴眼的中心。该课题组的成员总数目前为13人左右,其中,负责人为李连达院士,位列第二的负责人是副教授吴理茂,还包括10名博士和硕士。早先的成员贺海波(副教授)已被开除。

  2008年10月16日,贺海波曾经的导师戴德哉给浙大写信举报贺海波的论文抄袭行为。11月13日,浙江大学迅速做出调查结论,并撤销了贺海波的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

  日前,举报人祝国光已经提出了更多的证据,包括没有贺海波署名的另8篇涉嫌学术不端的论文,直指李连达院士在内的若干相关人。

  此前浙大给本报记者发来的调查报告称,贺海波向浙大提交的检讨书中,承认了论文剽窃、一稿二投、擅署他人名字、擅署基金支持、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文等事实。但贺均称这些为个人所为,课题组其他成员并不知情。

  当本报记者2月10日到这个课题组的实验室时,门口的人员执勤表上,贺海波一栏已经被撕去,而李连达院士和吴理茂的名字后面都挂着“外地”两字,只剩下一排学生的名字。作为另一个实验室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吴理茂人目前在美国。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谁的学生”

  “我们默认的导师其实是吴理茂。”周立涛讲到这一点,声调突然高了起来。

  他在报考浙大医学院的时候,就冲着李连达院士的名声去的。

  入学至今,他只见过李连达院士两次,一次是在开学典礼上,一次则是同课题组的博士生牛泱平的毕业答辩会上。

  日常应该由课题组长负责的事宜,基本都由吴理茂“代理”。周立涛发现,包括在李连达院士名下学生的学术进展和实验经费等必须由课题组长过问签字的项目,基本也是由吴理茂代替李连达院士完成。在周立涛的印象里,实验室的每一分钱都会由吴理茂签字,吴理茂也经常当着学生的面签李连达院士的名字。

  考进来之后课题组实际负责人换成了吴理茂,让周立涛觉得有被欺骗的感觉。虽然他知道吴理茂经常会向李连达院士汇报,但他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的学生”。

  在进来之后,周立涛才知道,本校的学生都知道实际是吴理茂负责这个课题组,所以报考之人寥寥。

  “我们刚进去的时候,吴只是一个讲师,讲师是没有资格带博士生的。”

  数年后,吴理茂的职务有所变动,升任为副教授。

  据周立涛回忆,他在课题组的数年内很少机会被指导做试验,也没有被要求参与任何论文的写作。“我们看到贺海波做实验,都很眼馋。但是吴理茂从不进实验室,我们有时候只好自己硬做,做不出也没办法。”

  在数年的学习中,周立涛们被要求每天8点半到实验室,练习动物注射试验。而在每周可以见到“实际导师”吴理茂的周会上,吴理茂强调最多的却是实验器材的干净与否以及学生们有没有及时下载国外学术期刊的全部文章。

  “我们开会的流程先是贺海波汇报他一周做了什么实验。然后就是实验室的技术员发言,说哪个负责打扫卫生的学生本周没有打扫干净,需要再做一星期。最后就是问问我们该下载的论文全部下载了没有。”周立涛伸出手向记者比划了一下这些论文的厚度,每周需要下载的都是一整本国外期刊,“所以我们干这个也很辛苦”。

  但吴理茂从没有告诉博士生,这些论文下载是派什么用场的,也没有博士生敢问。周立涛只知道,在贺海波来之前,这个课题组很少能在国外主流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但是贺海波来了之后,数量突然“井喷”。

  “唯一的主力”

  没有辩解,没有散伙饭,甚至没有留一句话。贺海波就在这个课题组消失了,贺被开除并没在浙大范围内正式通报。

  令记者惊异的是,此番涉嫌造假的贺海波在同事和学生之中颇有人缘。这背后与李连达院士课题组的特殊机制则密切相关连。

  “我们都不希望贺老师走。”周立涛说,在李连达院士长期不在浙大,吴理茂又“从来不进实验室”的这个课题组里,真正的学术骨干并能给与学生指导的,只有贺海波。

  李连达院士课题组使用的实验室在浙大药学院的三楼,占据了约四分之一的楼层,名称叫“现代中药研究所”。

  在悬挂的课题组合影里,贺海波站在前排,个子不高,肤色黝黑。在博士后期间,贺海波几乎每天早上都8点就来到实验室,比其他学生都早。而且在贺自己做实验的同时,还对其他学生进行指导。

  贺海波也是课题组发文章的主力。有一个硕士生因实验无法完成毕不了业,贺海波在自己发表的文章后带上他的名字,帮助其涉险过关。

  不得而知,这样的细节是否就是如今轰动一时的造假案的翻版,只不过是在别人的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而已。

  浙江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985和211高校,在评定职称方面的要求颇为严格,以副教授为例,要求2年内发表8篇被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收录的文章,方可晋升。

  在事发前不久,贺海波刚刚达到了这个标准,晋升为副教授。

  “我觉得他对(晋升副教授)这个事情很着急。”周立涛回忆说,在一次例行周会上,贺海波曾经提过,他着急评职称,所以急着发文章,要求能够空出一段时间来写文章。

  在此之后,贺海波有持续近半个月的时间每天一早7点半来实验室,一头钻进小房间,一直到晚上8点半才走。

  根据浙大目前的调查,贺海波有学术不端行为的8篇论文就是在这段时间写就的,刊发时间均为2008年6月之后。

  去年8月,课题组实际负责人吴理茂赴美国哈fo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学术交流。在临走前的最后一次例会上,吴指定贺海波为这段时间的代理负责人。两个多月后,贺海波“事发”,其原先的导师、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戴德哉向浙大投诉贺海波未经同意擅用自己的实验数据。

  2008年11月13日,浙江大学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决定依据《浙江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撤销贺海波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

  是否集体行为?

  目前由举报人祝国光揭发的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论文中,已有八篇与贺海波无关,包括第一作者为另一课题组成员,李连达院士名下博士生牛泱平的两篇论文。另有一篇同样涉嫌造假的论文中,大多数作者并不是浙大的,是李连达院士在北京带的学生。记者试图联系上述学生,但多数人都没有接记者的电话。

  但这些并没有贺海波署名的论文,则使得论文造假究竟是否是贺海波的个人行为遭到了质疑。

  “学术期刊的版面费都是公开的,这些文章算起来至少需要5-6万,”周立涛说,“我们实验室的经费平时就比较抠,我们也猜测钱花到哪里去了。”周立涛推测,“如果版面费是实验室出的,谁应该知道这些钱的出处,以及这些论文的投递呢?李连达院士有没有接到这些汇报呢?”

  但浙大方面拒绝了记者公开实验室账目的要求。浙大校长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称,造假一事与李连达院士无关,且其没有造假的动机。

  “整个实验室自成立以来鲜有成果,鲜有文章。”周立涛对其所在的实验室现状并不讳言,“如果没有这十几篇文章,整个实验室在浙大可以说是表现最差的。”

  被同样疑为一稿多投和抄袭实验数据的一篇通讯作者署名李连达院士的论文,于2008年9月发表在《Phytotherapy Research》上,参与单位为中国中医科学园院苑医院。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陈小莹 实习记者 李 景)
-----------《科学新闻》记者通过越洋电话,对人在国外的祝国光进行了专访

“说我是工农兵学员、是天士力派到欧洲卖药的,我念博士的时候,天士力公司还没有呢”

因为举报浙江大学药学院李连达院士课题组论文造假,祝国光一时在报刊和网络上成了热门人物。然而,在此后的争议中,祝国光由于人在国外,却淡出了大部分有关此事的报道。

祝国光本科毕业于浙大,对于发生在自己母校的重大学术不端行为,祝国光日前曾专程回国打假,并先后向卫生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中医科学院、浙江大学等机构发出具名举报信。

现在,通过媒体的放大,他的举报行动已经在国内搅起了一个大大的漩涡。2月11日凌晨,《科学新闻》记者通过越洋电话,对祝国光进行了专访。

打假动机

科学新闻:在你举报院士课题组论文造假的过程中,几次以全欧中医药联合会中药特别专家小组成员的名义发言,请介绍一下这个小组的情况?

祝国光:全欧中医药协会联合会是欧洲第一个统筹、交流、推广、使用中医药业和中医文化的统一组织。其中中药特别专家现在有5个人,都是专门中药方面的专家。

科学新闻:你打假的动机是什么?

祝国光:国内学术环境有急功近利的倾向,对年轻人的影响很不好。我认为,正确地指导年轻人很重要。如果有人鼓励、甚至指导年轻人这么做,那就严重了。就现在的情况看来,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他们说学术打假是对事不对人,我认为学术打假从来都要对事又对人,这才能对年轻人有教育意义。对举报人反倒应该对事不对人。打假者哪怕是个死刑犯,他举报这个是假的,如果也真是假的,那么也应该算。

在这一事件中有两个“动机论”,一方面是浙大说李连达没有造假的动机;一方面是李连达说我这个检举人的动机不纯。我说这个“动机论”在世界反对学术造假中是一个创造,这样做国内的学术风气就不对了。

科学新闻:李连达院士认为你在天士力集团有商业利益,打假是出于报复,由于他研究表明该集团的一个主要产品存在较高不良反应率。天士力也承认你担任该公司顾问。你对此有何解释?

祝国光:我是天士力的顾问,我同时在很多家公司担任顾问。但这和举报是两码事。如果李连达研究室的论文没有造假,可以说我的举报是报复。现在不是已经有几篇论文被撤销了吗?并且不是我一个人在举报啊!戴德哉教授、新语丝网站都在举报。

有人故意把这件事扯到商业利益里面去,是想把水搅浑,对政府机构施加压力,比如他对媒体说复方丹参滴丸有问题,天士力的股价不就下来了。这些事都不是他这个院士应该做的。

科学新闻:这次举报论文造假的行动经费来源情况是怎样的?

祝国光:我们基本是通过网上取证,这块儿几乎没有什么成本。其他的就是机票,钱不多,我自己出。做这种有公益性的事情我也不会太计较。

科学新闻:取证、接受媒体采访会占用你不少时间,这对你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祝国光:我有几个课题暂时停下来了,但我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我们是为了中药事业在欧洲开展得好,健康发展。

荣誉之战

科学新闻:你声称曾被浙江大学药学院聘为外聘教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期间你为药学院做了哪些工作?

祝国光:这好像是2004年的事情,我没太当回事儿,记不清了。他们邀请我去做一个有关欧洲传统药的法律报告,其他没做过什么。

科学新闻:在浙大时是否有机会认识药学院院长李连达?

祝国光:我估计我去的那次时间应该在李连达到药学院之前。我们打假的目的不是要把某个人打下去。私人方面,我和李连达在日本有过一面之缘,谈得挺投机,我对他的印象很好,感觉他挺平易近人的。

科学新闻:但你站出来举报后,院士造假事件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涉及的一些国外期刊也有可能对来自国内的中药研究方面的论文采取更加严格的审稿标准,这种揭短的做法会不会反倒给中医药研究带来伤害?

祝国光:国内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会和我们挂起钩来。像毒牛奶的事情就对我们影响很大,连小孩吃的东西都敢做假?!中药会怎么样呢?我们联合会大多数人拿的都是欧洲的护照,但我们的脸、我们的头发、我们的血永远是中国人的。我们要维护中药的纯洁性和科学性。

这次事件已经造成很坏的影响。中医药界的人打自己的假,比非中医药界的人或者外国人打这个假要主动得多。全欧中医药联合会的职责之一是推动欧盟在中医药领域的立法工作和对中医药学的认可。如果我们知道了而不举报这些涉及中药研究的造假、剽窃、一稿多投论文,那是非常奇怪的。没有很好的学术声誉,怎么开拓我们欧洲的中医药市场?我们要说明中医是搞科学的,并不是伪科学,真正维护中医学界的纯洁性。

在这件事上,我不管造假者是李连达或是任何人,我都要出来说话。

科学新闻:浙大药学院李连达的研究室现在还有8位学生,他们在这次事件中是无辜的,但他们的论文今后有可能遭到国内外期刊的拒稿,而发不了文章就毕不了业,对此你怎么看?

祝国光: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知道杨卫校长说过这个观点,我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国外期刊录用文章,很少会因为作者的单位而区别对待,发表文章最重要的是看文章的质量和真实性。

如果这次浙江大学在程序上做得非常开明,客观、实事求是地纠正了错误,人家会认为这确实是很好的大学,反而变成一件好事了。

叩问真相

科学新闻:你说过,要将这场反学术造假斗争进行到底。你结束行动的底线在哪里?

祝国光:2008年11月27日晚,杨卫校长打电话过来,我就和他说过,李连达起码要承认个错误,保证杜绝这种行为,我们也就不追究了。目前有16篇嫌疑论文,实际上其中有几篇如果能拿出实验数据来,我认为文章是没问题的。但现在李连达在浙大药学院和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课题组都涉嫌论文造假,这里面肯定有深层次的原因,必须要弄清楚了。

杨卫校长对我说已经处理完了,和李院士没有关系。我就问他吴理茂怎么处理的?李连达是怎么说的?吴理茂是通讯作者,要付最大的法律责任。如果欧洲大学处理学术造假论文,肯定最先处理通讯作者。

我认为调查小组最好有第三方的人,对贺海波这样的年轻人犯错误要处理,但应该以教育为主,而不是在事情没有完全调查清楚之前,就匆匆将将其开除。这对贺海波副教授不负责任,对教育年青一代不负责任,对严谨学风培养不利。

李连达现在承认了在贺海波之外,有几篇文章是一稿双投。一稿双投绝对是学术不端行为,他轻描淡写一说就过去了,他拿着这些文章是要去申请钱的!可以作出一个东西到两个地方去拿钱。

科学新闻:有没有可能文中印出的通信作者的E-mail是吴理茂的,但贺海波通过期刊的电子投稿平台投稿时,写的联系E-mail是自己的,并没有把吴理茂的E-mail留上去?

祝国光:我已经和几位撤稿的期刊主编沟通过,他们的惯例都是按照通讯作者的地址联系的。《本草疗法杂志》的主编跟我否认了通讯作者地址写的是一套,用的是一套的说法。

科学新闻:通过这次学术打假,你个人的收获是什么?

祝国光:打击学术不端,维护中国学术界好名声是中国人和每个读书人应该做的,现在已经有很多正直的学者做了大量工作。

希望中国教育界、科学技术界借这次机会立个法,有统一规定,有一定程序,千万不能像浙大这次做法漏洞百出。对造假一定让其付出沉重代价,但应该实事求是,要查原始科研材料,尤其对于年青人还是以教育为主。

中药安全

科学新闻:李连达指出了一些复方丹参滴丸的不良反应案例,其中很多材料来自你主编的《丹参临床研究》等著作。对于其中引述的“我们根据所有能收集到的文献……有明确记载报道副作用66篇,总病例数5169例。有副作用产生的病例共161例,占3。11%。”你如何看待这个数字?

祝国光:从1994-2001年间,我搜集了466篇临床研究报告,有明确记载报道副作用是66篇,包括100例几秒钟的潮红、头晕,这都谈不上副反应,但我坚持要写到书里。第二点是胃肠道的反应。

科学新闻:现在有一种说法直接针对中药安全性,认为所有中药皆有未见明确研究报道的毒副作用,丹参也不例外,你如何看?

祝国光:我们认为有些中药本身就是有毒的,还有一类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造成的情况。总体来说,中药安全性需要符合世界上统一的认识。种植方面是GAP(优化种植采集规范);药厂生产方面是GNP(优化生产管理规范);还要符合GLP(实验室优化管理规范),就是拿到世界上任何实验室去做,你都要符合标准的;最后通过GCP(优化临床试验规范),这样出来的药才是有保证的,它是一整套系统,少一步都不行。

至于说中药通通退回去做动物实验,我认为没有必要。中国人已经使用了几千年的中药,这是一个的验证。

另外,任何东西都和量有关系。中药的用量很关键。半斤的饭量非让吃3斤,就要得胃扩张。你说是米本身有毒?还是量的问题?

科学新闻:作为中药在海外的推广者,你怎么看中药在海外发展的规模化?那些壁垒是否很难逾越?

祝国光:尽管很难,我觉得可以实现。现在关键是不能出差错。

背景资料:

祝国光,医学博士,教授,全欧中医药学会联合会(Pan European Federation of TCM Soceities:http://www。pefots。com/cms/)副主席,全欧中药商会副会长。

全欧洲中医药联合会暨首届理事会于2001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市宣告成立。联合会下设立法委员会、中医药教育委员会、中草药科研委员会、针灸学科研委员会、公关联络委员会、职业标准委员会、中药及用品质量控制委员会等七个专业工作委员会。

(《科学新闻》在即将出版的一期中,将从多个角度,通过对所有当事人的采访全方面报道浙江大学药学院李连达院士课题组论文造假事件,敬请关注)
-----------《科学新闻》专访浙大校长杨卫、浙大药学院院长李连达

2月6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员、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在北京家中接受了科学新闻杂志的采访。尽管身陷 “课题组学术造假”的质疑,同时还与上市制药公司打着复方丹参滴丸是否存在较高不良反应的口水仗,但这位75岁院士的精神状态不错,他表态说,目前的研究工作一切都在照常进行。

解答问题文章缘由

自2008年10月开始,在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上就不断有网友发帖,称李连达院士领导的研究室,以剽窃他人成果、编造实验数据、一稿多投等方式,在国内外多个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戴德哉也向浙江大学举报了相关情况。

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在2月8日上午在浙大玉泉校区接受《科学新闻》采访时披露了浙大的调查过程:接到举报信后,药学院进行了自查,初步查清后,贺海涛写了一封书面检讨交到药学院,药学院将查清的资料交到浙大人事部门,11月13日校长办公室通过,随之人事部门即与贺海波解除了聘任合同。

对于贺海波的联合指导老师李连达院士,浙江大学给出调查结论是,未找到他涉及此事的证据,找不到他作假的动机,但李连达院士确实存在管理不严的责任。

李连达评价贺海波说,他“人比较厚道”,参与我承担的冠心Ⅱ号“973”课题时工作也还可以,他做出这样的事很让人意外。

李连达认为,贺海波的铤而走险是为了留在浙大,“浙大对文章的要求非常高,能留下来的门槛也就高得多。”

对于外界指认的4篇一稿多投的论文,李连达院士也给出了回应。

在2007年先后发表于英国《本草疗法研究》(Phytotherapy Research)[1]和德国《植物药医学》杂志(Phytomedicine)[2],以吴理茂为第一作者,有李连达等人共同署名的,被指认一稿两投文章。李连达院士说吴理茂告诉他的情况是:当时文章投给第一家快一年了,没有收到编辑部的任何反馈,吴理茂就将文章投给了第二家杂志,过后才发现文章撞车了。联系第一家杂志社得知,该编辑部遭遇失火,耽误了给吴理茂的回复。

《临床药理实验方法》杂志(Methods and Findings i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2006年第10期[3]、2007年第4期[4]发表的李连达与他的弟子合作的两篇文章,随后分别以李连达为第一作者,出现在国内《中华中医学学刊》2008年第3期[5]和第5期[6],内容完全相同。李连达对此解释道,文章在国外发表后,国内期刊的编辑看到后觉得内容不错,就邀请其弟子改成中文后在国内再发一次,并说这不属于一稿多投,该弟子也没有这方面的概念,结果造成一稿多投。

“我要承担疏于管理的责任”

“尽管问题集中发生在学生身上,但作为导师,我要承担疏于管理的责任。”李连达说。

在李连达的叙述中,2004年4月7日,他正式出任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时曾经雄心勃勃,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到药学院,把工作搞好。“我也有点私心,就是浙大药学院以西药为主,我想去了以后把中药的研究教学工作搞起来,对中医事业有帮助。”

但“北京没完没了的会”让李连达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我每年去浙大五六次,每次三五天,时间长了不行,北京的会还得开。”李连达在药学院的时间优先解决一些大问题,最多挤出一天,把自己的学生叫到一块儿进行学术指导,基本上没有管理的功夫。

为了研究室的正常运行,李连达院士委任其学生吴理茂全面负责研究室的各项业务管理。吴理茂从2004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马上进入了科研与管理的双重角色。李连达认为,由于吴理茂“缺乏管理经验”,也为这次“学术造假”事件的发生开了绿灯。

杨卫则说,“这个实验室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共发表了20多篇文章,其中十几篇出现问题,说明实验室的整个学风有问题。其实,措施、制度都有,就是贯彻执行不太到位。”

本次事件中最无辜的,当数这个实验室的8名学生,杨卫说:“整个组投文章期刊都会拒绝,将来如何毕业?这都是要考虑的问题。”

2008年8月,吴理茂赴美国哈fo药学院做访问学者后,李连达新委任了一位博士后承担日常的管理工作。

李连达不肯透露这位博士后的姓名,浙大中药药理实验室的网站也没有刊登其信息。本刊记者致电该博士后,她以学校需要保护学生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中华医学杂志》副编审高健告诉《科学新闻》杂志,该课题组陷入造假丑闻会对课题组其他学生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与造假论文出自一个课题的论文。编辑们收到相关论文后会特别小心。不过,“过上一段时间应该就可以平息,”高健说。

杨卫透露,目前浙江大学已经指定一位工作人员负责学生教育,还有一位教师兼管该实验室。“中药药理是一个非常窄的方向,一时很难找到可以深入指导研究生的合适教授。”

在事件发生后,李连达特别制订了一个“三审一保证”的规矩:三审为审原始的实验记录,审文章内容有无捏造、抄袭,审署名是否规范,论文作者一定要本人亲自签名。最后是写出保证书,保证自己的论文没有造假和抄袭。

既然担任浙大药学院院长的职务从时间和精力上都很吃力,为何不考虑“激流勇退”呢?李连达回答说:“一切听从组织安排。”

“复方丹参滴丸应重做药物评价”

李连达认为,这起去年11月份浙江大学已作出结论的“旧案”被媒体重提,背后的推手是上市公司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士力)方面,举报者祝国光系天士力集团高级顾问。他们“完全针对我个人,对人不对事,是在搅混水。”

针对李连达的指控,天士力则在网站上发表声明,指出“祝国光揭露学术造假的正当行为,属自主行为。李连达院士将祝国光教授举报一事视为与我公司相关,纯属捏造”。

在李连达看来,与天士力“结下梁子”,是因为他在西苑医院的研究小组承担了一项题为“各种复方丹参制剂的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的课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8年批准了该课题的立项。其阶段性的成果表明,“复方丹参滴丸在疗效和毒性评价方面都存在缺欠。”

据李连达介绍,目前复方丹参制剂有9个剂型,近800家药厂生产。质量混乱、优劣难分,有必要进行再评价研究。这也是此课题立项的初衷。

为了避免商业干扰,实验用药是直接从药店分两批购买的。选择的是上海第二制药厂生产的复方丹参片和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因为这两种制剂是“临床大夫比较常用的”。

研究小组的初步实验表明:在有效成分的对比分析方面,复方丹参滴丸有效成分含量较低;在狗身上进行的药理试验对比研究中,复方丹参片的效果更好。

为有效控制心绞痛,药物的起效时间是十分重要的指标。实验表明,复方丹参片和复方丹参滴丸都要8-10分钟才能起效,“都称不上速效”。李连达解释说,所谓“速效”,应该是在服药后3分钟内起效。他说,“从长效看,复方丹参滴丸宣传其作用持续3-4小时。但一般中药口服后,绝大多数的作用都可持续4小时以上,也谈不上长效。”

据此,李连达认为复方丹参滴丸宣传的“高效、长效、速效”是“夸大宣传”。

李连达称,由于经费有限,而进行毒理实验耗资较大,“要上百万”,故研究小组没有展开对制剂的毒理学实验,而是通过文献研究。

天士力总裁闫希军主编的《丹参大全》第5册《丹参临床研究》[7]是李连达的重要参考文献。通过对书中1074篇的复方丹参制剂临床报道的研究,他发现了临床研究中的一个奇怪现象:当复方丹参滴丸作为研究对象时当作治疗药物,疗效高达97%,但研究其他新药把滴丸作为对照药时,疗效最低竟跌至29%,差距高达3倍。

“上千篇的临床总结,最终的疗效究竟是多少?还是不确切!”李连达说。

他拿出一本《丹参临床研究》,一下翻到夹着书签的255页,正是“第十五章复方丹参滴丸的毒副作用”的起始页。李连达院士让记者看,书中写到:我们根据所有能收集到的文献,对其副作用作一总结。有明确记载报道副作用66篇,总病例数5169例。有副作用产生的病例共161例,占3.11%。

“这是他们自己书中写的,5169 名用药者中有161 人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3.11%。”李连达分析说,“考虑到有的医院不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存在漏诊、漏报,甚至瞒报现象。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

天士力网站上则转载了《每日经济新闻》的文章,文中说,天津药监局、天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联合出具的一份书面报告称,2004年~2009年,天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监测到7例复方丹参滴丸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其中2004年1例,2007年、2008年分别3例,多为一般性肠道性反应,停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且未收到药品严重不良反应病例报告。

文章写道,“该数据反映出的不良反应率为1/144200,远低于李连达院士公布的3.01%(笔者—应为3.11%)不良反应率的数据。”

2月5日天士力网站首页还发布了两篇安全性报告,一篇为天津药物研究院的《复方丹参滴丸长期毒性试验》(摘要)[8],另一篇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的《复方丹参滴丸对大鼠肝P450酶系的诱导作用及其助癌作用研究》[9]。

对于这两篇报告,李连达评价说,“实验做得很好,没有看到明显的毒性”。不过,他随即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按照《复方丹参滴丸长期毒性试验》报告,大鼠被持续6个月灌喂复方丹参滴丸,并无明显毒副反应。“第一,临床病人多为1-2年长期用药,而实验用药为6个月(符合规定),似不能完全反映出1-2年长期用药者的全部安全性问题。第二,大鼠与人体有种属差异,有时不完全一致,有时大鼠未发现毒性,但在临床长期用药中,可发现毒性。”

军事医科院毒物所的论文主要研究了对一种称为肝P450的酶的影响及致突变作用。“但更可靠的判定是致癌试验。”李连达解释道,由于致癌试验周期长,难度大,费用高,目前未列入必作项目,但如发现有可疑致癌作用时,加作此试验更为可靠。他指出复方丹参滴丸曾有报告指出,该药临床发现可引起胃黏膜糜烂[10]。

李连达建议,“正确的做法是重新作临床。天士力这些年挣了不少钱,应该拿出钱来做一次复方丹参滴丸的再评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辑部主任李焕荣也指出,目前关于中医药毒副作用的研究,主要是临床试验和治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记录,将毒理学与临床毒副作用相结合的研究更少,亟需进行系统的研究。

至于对于有些媒体报道的“李连达院士即将发表相关研究成果”,李连达称:“相关论文发表的时间还没有定,还要保持慎重,因为目前只能算是阶段性的成果。”

但是高健也指出,如果研究涉及到厂商利益,科学期刊编辑处理起来会特别谨慎,以防期刊涉入纠葛。


来源:科学新闻  记者:王莉萍
-----------兼职院士涉学术丑闻谁来问责


本报记者陈瑜  
   

      记者追踪中国工程院、浙江大学、中医药科学院西苑医院有关专家发现,如何问责李连达院士成了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
  

  “院士课题组涉嫌学术造假”事件的处理,至今还是个谜团。

  尽管近日浙江大学发布调查结果称,此事“与李连达院士无关”,但网友认为,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光以课题组负责人的身份承担“疏于管理的责任”是不够的。

  为此,本报记者对中国工程院、浙江大学以及李连达人事关系所在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进行了追踪采访。

  13日下午,记者拨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杜祥琬办公室电话,他表示自己刚从外地出差回来,有关李连达的事情正在调查中,最近一两天会给公众一个交待,到时会通知媒体前来采访。

  在记者电话连线浙江大学新闻办相关负责人时,接电话的男士将电话转给了一名周姓女士。周女士回答说:“目前的情况还是年前的一些东西”,尚无最终情况。当记者试图就媒体报道的一些情况进行求证时,对方在挂电话前重复了一遍刚才的回答,同时记下了记者的工作单位,并认真核实了记者提供的办公室电话。

  对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采访颇具戏剧性。一提到“李连达”三个字,医院新闻科接电话的女士脱口而出,要采访应该找李连达的秘书,并告知了秘书的电话,同时表示宣传科主任不在。

  但随后记者联系上宣传科主任,对方表示,李连达和别的院士兼职都一样。她同时表示,李连达兼职的事情归人事部门管理,要在电话中回答不方便,同时也不能确认记者身份,“欢迎到医院私底下再谈”。但当记者表示当天下午过去时,她又表示“得看人事部门有没有时间”。

  当记者辗转向人事部门求证李连达兼职等情况时,接电话的女士称,这块不归她分管。在询问了办公室人一圈后,她表示大家都不清楚李连达在外兼职情况。当记者问谁能说清楚时,她反问记者:“你是干什么的,能自我介绍一下吗?”并建议记者问秘书办。

  记者告知对方,只是想了解院士平时和医院的联系。该女士说,自己与李连达之间仅有的联系只出现于两种情况中:医院有重大会议;医院职称评定需要院士做评委。她表示“没法提供更多的线索”。

  就在记者发稿前,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一位委员主动向记者透露,目前科协领导已要求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核查此事,并表示有情况会及时告知记者。

  一位在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院士并不讳言,自己同时身兼一所高校的学院院长。“对学校来说,聘用院士可以充分利用院士各方面的资源,但聘用就要提要求,而不是当一块牌子去使。”该院士表示,在现实生活中,他碰到不少单位把院士当成招牌,具体事情还是单位自己做。

  该院士认为,李连达答应去浙江大学兼职药学院院长,但每年只能去五六次,每次只能去三到五天,这种做法不对。不少学校把院士当招牌使的做法,在客观上纵容了这种行为。他认为,出现类似“院士课题组涉嫌学术造假”事件,与目前我国对触犯科学道德行为的处理不够严有关。

  他介绍,黄禹锡涉嫌学术造假事件发生后,不仅在韩国学术界引起广泛讨论,更重要的是政府有相当严厉的惩处制度和健全的法律,为调查事件的真相和惩处违法者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美国的学术道德规范则主要依靠科学共同体促成。2002年,在对“物理学界50年来最大造假事件”的处理中,美国贝尔实验室开除了论文造假的科研人员舍恩,舍恩甚至被母校德国康斯坦斯大学褫夺了博士学位。

  “目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基金委等都有相关的科学道德委员会,对这个问题也很重视,但处理力度要加大。”该院士建议。

来源:科技日报
-----------在拳头产品复方丹参滴丸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之时,天士力昨日披露的2008年年报格外引人关注。根据年报,天士力在2008年的利润同比增长近四成。不过2009年对天士力来说可能没那么顺利。目前,天士力公司正一边就产品安全性全力与消费者及经销商沟通,一边抓紧进行法律取证工作,以便对李连达院士的“不实”言论提起诉讼。

  昨日,天士力新闻发言人朱永宏向记者表示:“去年,复方丹参滴丸的销售状况不错,不过今年由于受到李连达的不实言论影响,所以该产品的短期销售肯定会受到不小影响。一方面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另一方面引发了消费者和经销商的担忧。”

  朱永宏还表示,目前,天士力也正在对公司在复方丹参滴丸事件中的损失进行评估,因为该事件还未完全结束,所以真正的损失还没有办法准确计算,不过对复方丹参滴丸的销售产生较严重的影响是肯定的。为此,天士力也正在法律取证过程中,以便尽快针对李连达的不实言论向法院起诉。

  不久前,曾卷入学术论文造假的李连达指责天士力主导产品复方丹参滴丸存在有效成分低、疗效差、副作用严重等问题。虽然天士力公司已经做出澄清,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复方丹参滴丸是天士力最主要的利润来源,短期内该产品的销售将会受到一定的冲击,而天士力的利润也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天士力年报:净利润增长37%倚赖丹参滴丸

  天士力年报显示,2008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21.83%;净利润2.56亿元,同比增长37.66%。一位业内分析师表示:“天士力在2008年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于其核心产品"复方丹参滴丸",且销量增长了10%以及价格提高了8.5%。受医保投入加大等政策的有利影响,复方丹参滴丸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5%,达到了税后12亿元。”

  据了解,天士力的营业收入分为医药工业及医药商业两部分,但医药商业产品盈利能力较差,虽然该类产品2008年的营业收入高达19.55亿元,约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7%,但该项产品的毛利率仅有4.37%,因此在天士力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医药工业,即中药产品,主要为复方丹参滴丸,所以如果该产品销售受到影响,那天士力的整体销售状况将紧跟着下滑。

  天士力野心:为复方丹参滴丸打入美国冲刺

  虽然在国内,复方丹参滴丸受到院士指责事件影响严重,不过该产品的海外进程却按部就班向前推进。为实现2010年将复方丹参滴丸以处方药身份推向美国的计划,天士力也把2009年作为重要的冲刺年。

  目前,复方丹参滴丸的FDA项目正按计划在美国fo罗里达、得克萨斯等5个临床中心进行二期临床试验。不过,对于美国这一全球最大也是最难进入的市场,天士力表示,作为中国第一款有望在美国注册成功的药品,复方丹参滴丸在临床试验阶段已经遇到不少困难,未来即使真的获准进入,市场风险也不小,不过天士力依旧认为效益大于风险。


来源:《北京商报》
-----------□文/本报记者

  李鹏 莹莹 陈永杰 魏刚

  “虽目前在两院院士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可以称之为“科技活动家”。这些人的精力不在做科研上,而是到处参与各种“活动”,他们更容易拿到科研经费,所以很多学校和企业把这些院士看作“花瓶”,纷纷请去兼职,当顾问。

  “在中国的学术界,有一些导师,带了很多学生,自己又有很多工作,所以疏于对自己学生的管理。我认为,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不能因为忙而不管,教而不严。浙江大学的论文造假事件也是对全国的老师一个教训。”

  “我不相信已经75岁高龄的李连达院士会变成造假之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相识17年的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处长车明凤对《北京科技报》说,“我和李院士并没有私交,我对他的了解也就是通过工作方面的,但我还是希望很多人在指责李院士时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

  近一段时间,李连达院士涉嫌论文造假事件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而这件事的起因还要从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戴德哉的一封揭发信说起。

  2008年10月,戴德哉致函英国《本草疗法研究》杂志主编,指出该刊2008年第22卷发表的由贺海波、吴理茂、李连达等人署名的有关小鼠心肌梗塞药理实验的文章,是对他的课题组此前已经发表在《国际心血管》杂志上的相关论文的抄袭,而戴德哉曾是抄袭论文作者之一贺海波的博士生导师。

  已被浙江大学聘为副教授的贺海波的这篇造假论文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上面署有其合作导师李连达的名字。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的名字多次在造假论文中出现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浙江大学很快就作出反应,公布的调查结果认为论文造假均为贺海波一人所为,其他论文作者均不知情,与李连达院士也没有关联。贺海波本人在给学校的检讨书中也承认,其论文剽窃、一稿两投、擅署他人名字、擅署基金支持、捏造知名专家帮助修改英文的事实等均为个人所为,李连达院士毫不知情,而且他是在没有取得李连达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把其名字放在他所有的论文上。

  2008年11月13日,浙江大学召开校长办公会议,撤销了贺海波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随后,贺海波迅速离开浙大,并从公众视线中消失。

  但是,被很多人称为浙大“丢卒保车”的调查结果并没有阻止人们对这件事的猜测和质疑。中国工程院院士居然也被卷入了造假,这一事件不仅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国际学术圈也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李连达课题组的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中国科学工作者的形象,对中药走向世界带来了恶劣影响。”旅居荷兰的全欧中医药协会联合会副主席祝国光教授声称要将这场学术造假斗争到底。祝国光表示,根据他的调查,进一步发现了李连达课题组发表在其他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具有明显的造假痕迹。随后,祝国光向浙大发信,指出院士李连达另外三篇论文造假,并存在其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一稿多投的问题。

  但是,李连达院士坚决否认他与这一事件的关联。在给浙江大学的信函中说:贺海波剽窃原博士生导师的研究资料造假论文,除1篇外,均在2008年6月以后才陆续刊出,这些文章不是他的课题,也不是他指定贺海波做的课题,更不是国家973课题。贺海波如何剽窃、造假、投稿等,事先他一无所知,直至最近被揭发后才知道。

  李连达院士几经辩解,还是经不住学术界的反复诘问,最后只好选择了沉默。“李院士最近承受的压力太大了。”李连达院士的秘书李贻奎对《北京科技报》表示,“他不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在涉嫌论文造假事件中,很多媒体都用了“浙江大学李连达院士”的说法,但其实,李连达院士的主要工作单位并不是浙江大学,而是位于北京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属的西苑医院。

  1956年,李连达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医疗系毕业后,就进入西苑医院工作,到目前已经在西苑医院工作了53年。西苑医院人事处的工作人员告诉《北京科技报》,李连达的人事关系一直都在西苑医院,依旧没有退休。

  李连达在西苑医院的很多同事都很难相信他会被圈入论文造假事件之中,在他们的印象中,李连达一直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为人随和,在中医学界也一直有着很高的声誉。

  与李连达在西苑医院共事18年的一位医生回忆,以前李连达是一个中医儿科医生,后来因为兴趣,开始进行有关中医药的基础研究和实验。

  1974年,李连达主动要求建立西苑医院基础室,医院领导在他的一再坚持下调给他一间简陋的9平方米小屋当实验室,此外,还有400元的科研经费,但是没有提供任何仪器设备,一切都得李连达自己想办法。就在这间实验室,在木板搭成的实验台上,李连达完成了 “冠心Ⅱ号对大鼠应激性心肌小血管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的实验,相关论文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震动。

  此后,李连达走上了药理学研究与新药开发的道路。在30多年的研究生涯中,他先后完成70多种中药新药的研制或药理学研究工作,获得新药证书18种;曾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他创立了我国中药药效学评价标准及技术规范,得到学术界公认,并成为国家标准;他还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973项目和科技部项目,先后获得部局级以上奖项20余项。

  2004年1月5日,在中国工程院公布的2003年度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上,出现了李连达的名字,这一年,他已经70岁。在从事了将近30年的中医药基础研究和实验后,李连达终于收获了“院士”这顶目前中国科技界最为耀眼的终身荣誉桂冠。

  但随之而来的,用李连达在西苑医院同事的话说,“自从他当选为院士以后,越来越忙。虽然西苑医院是李连达的固定工作单位,但是,由于外面有兼职同时还要参加各种讲座和活动,因此他就不怎么到西苑医院上班了,只在有空的时候才过来。”

  在中国,院士身份并不仅仅是一个荣誉称号,在头衔背后,往往还有一些利益。

  中科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告诉《北京科技报》,学校里有多少院士,是衡量一个大学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很多学校高薪聘请院士,这直接导致了目前很多院士到处兼职的现象。现在不兼职的院士很少,而且很多院士都兼职地方高校的院长、副院长。这种兼职的安排,对院士来说大多只是拿薪酬,并不需要做多少实际的工作,对学校来说,打着院士的头衔也方便向国家申请更多的科研课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告诉《北京科技报》,他就曾推掉包括浙江大学和广东的暨南大学在内很多高校的兼职邀请。他认为,要一个人顾及那么多学生、课题和行政事务,精力是不够的。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也对《北京科技报》坦言,目前在两院院士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可以称之为“科技活动家”。这些人的精力不在做科研上,而是到处参与各种“活动”,他们更容易拿到科研经费,所以很多学校和企业把这些院士看作“花瓶”,纷纷请去兼职,当顾问。

获得院士头衔让李连达自然也成了国内不少高校追逐的对象。当选院士仅仅三个月之后,即在2004年4月7日,李连达院士就在浙江大学出任药学院院长。随后,广西医科大学也将其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他开始应邀担任部分企业的学术或者科学顾问,并时常忙于参加一些讲座和活动。

  李连达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2004年出任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以后,由于年龄原因,他与浙江大学约定每年只去5—6次,每次5—6天,除了学院事务外,每次仅能安排1天召集研究生开会,用于对他们的选题、研究计划等进行指导,而在其他方面的监督管理很少。

  根据国内著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所创办的新雨丝网站上网友们的举报,截至2月上旬李连达和他在浙大的课题组涉嫌造假的论文已经达到16篇之多。“在16篇涉嫌造假论文中,贺海波参与署名的只有5篇,想把责任都推到贺海波身上是说不过去的。并且这些论文的作者加起来共有22人之多,有些人的工作单位并不在浙江大学药学院,如果这些人都对此不知情,很难想象贺海波会伪造这么多人的签名。”方舟子说,在这些涉嫌造假的论文中,都无一例外地有李连达的署名,有的甚至是以通讯作者和第一署名作者的身份出现。而根据学术界的通常规则,论文的通讯作者或者是第一署名作者都对论文负有重要的责任。

  “院士既然署名,并且是通讯作者或者第一作者,就必须承担相关责任。不出事的时候,就将参与署名论文作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但一旦出事,就一推了之,这说不过去的。”中国科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对《北京科技报》表示。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担任浙江大学药学院的院长以外,李连达还是药学院中药科学与工程学系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也是该院现代中药研究所所长和主要学术带头人。2005年,李连达组建的现代中药研究所近两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十五”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以及一大批省部级基金、攻关和重大横向项目等。该研究所下设中药资源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与代谢、中药新药等四个研究室。其中中药药理学研究室第一负责人即为李连达,第二负责人为该研究室主任吴理茂教授,另外还包括目前已经被开除的贺海波副教授和10名博士、硕士。而本次涉嫌造假的论文大部分就出自李连达直接负责的中药药理学研究室,并且该研究室的研究小组以这些涉嫌造假论文立项,分别得到了国家博士后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要基础研究973计划以及浙江省教育厅、科技厅、中医药局等项目的经费资助。

  李连达课题组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成员向《北京科技报》反映,李连达院士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岗,只是每年的研究生开学典礼他才到场,典礼结束后就坐飞机走了。因此,曾师从李连达并被其一手提拔上来的研究室主任吴理茂就成了该课题组的实际负责人,平时一些本来应该由课题组长负责的事宜,基本上都由吴理茂“代理”,吴理茂也经常当着学生的面签上李连达院士的名字。由于很多事情都是通过吴理茂来处理,一些学生都闹不清自己的导师到底是谁。而吴理茂由于除了自己的工作还承担了部分李连达的工作,因此很少指导课题组的博士和硕士学习,几乎从来不做实验,也不领导其他学生做实验。学生们基本上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抄袭论文的现象比较普遍。

  中国工程院王梦恕院士说,按照一般程序,“院士带学生要先给学生定课题方向,包括题目的选择,规定的学习课程,参与部分项目研究等。之后,学生的开题报告出来以后要邀请一些专家、教授和导师一起进行评审,等到报告定下来后才可以开始做论文,而这期间需要反复多次。导师不仅要把握学生论文包括语言、文字的准确性,整个的论点和结论也需要院士严格把关。”

  中国工程院庄辉院士也表示,“在中国的学术界,有一些导师,带了很多学生,自己又有很多工作,所以疏于对自己学生的管理。我认为,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老师,不能因为忙而不管,教而不严。浙江大学的论文造假事件也是对全国的老师一个教训。在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国外学术期刊在收到论文以后,都要和论文所涉及的作者直接联系,在确认并取得签名的情况下才会发表。因此,就此事件而言,李连达说对贺海波之前的行为一无所知,显然无法说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有关李连达课题组论文造假事件处于风口浪尖的时侯,李连达对媒体声称:举报他的祝国光是天津天士力集团的高级顾问,祝举报他是天士力在打击报复。

  按照李连达的说法,2008年上半年,他从事的一项研究课题中涉及到天士力集团的产品——复方丹参滴丸的药品安全性评估。李连达研究后发现,复方丹参滴丸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3.1%。李连达认为,是天士力在获悉他即将发表这项研究成果后让身为天士力高级顾问的祝国光先借涉嫌论文抄袭的事件对他进行打击报复。

  由于涉及药品安全问题,李连达以院士身份于2月5日对媒体发出的质疑给天士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力。其年销售额达10亿元的“复方丹参滴丸”迅速出现滞销和被退货现象。并且随着事件的不断升级,天士力股价逆市大跌,天士力公司不得不宣布临时停牌。

  国家药监局注册司司长张伟2月1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于药品系统的不良反应评价,最权威的是由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向社会进行通报。他说,“专家也好、学者也好,回答一些问题,出于什么背景不是很清楚。”

  天士力之后很快对外宣称:李连达院士是其复方丹参类药物最大竞争对手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研发专家。李连达院士之所以开展复方丹参类药物的课题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其产品“复方丹参滴丸”,从而拉抬白云山和记黄埔的“复方丹参片”。

  记者了解到,2006年4月7日,李连达院士正式受聘为白云山和记黄埔的学术顾问,目前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与白云山和记黄埔的“复方丹参片”竞争激烈,但是前者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后者名列第二。

  在此事件之后,李连达的声誉再次受到了挑战。“由于知名学者、院士能够参与企业产品的评审,再加上社会上对院士的目崇拜,一些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纷纷来北京聘请院士兼职,而这些还要在学校担任相应职务的院士究竟能在企业中做多少实际的研发工作值得商榷。”庄辉院士说。

  “我们国家现在确实需要科技,需要创新,院士在企业中兼职,如果真正是为企业的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他们的研究和所得的收入不会有任何疑问。但是院士不应该卷入商业利益之争,其科研成果也不能作为打击任何一个商业的凭证,科研成果只能代表自己的科研成绩,并不具有法律权威性。”中国科学院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说,“复方丹参滴丸”是不是有问题需要第三方权威机构及国家有关部门来调查。

  “院士是国家给的荣誉,本人也要爱护这个荣誉,应当严格按照道德准则来办事。”中国科学院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表示,每个院士在所在的单位都有一定的工作任务,受精力和时间限制,就算是院士也不能同时从事多地方、多方面的工作,因此最好也不要考虑去做其它的兼职,尤其是一些行政兼职。这样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工作还可以免去很多麻烦。

  针对此事,这位教授表示,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李连达院士本人参与了这次影响巨大的论文造假事件,但是由于李连达无法撇清自己和论文造假的关系让很多人认为他是造假事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目前已经给院士的声誉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但是,现在外界很多人把所有的责任都加到他一个人头上,这对他也是很不公平的。现在需要调查清楚哪些是他的责任,哪些不是他的责任。这位教授坦言,由于现在中国两院院士和很多国家和地区有所不同,其权威化、行政化和与利益的连接让很多院士难于独善其身。

  目前在美、英、日、德、法等国,其科学学会会员的身份大致等同我国的院士,但其仅仅是一种荣誉称号,是对他们科研工作的承认,虽然学会也为会员的科研活动和交流提供一些便利,但其身份并不具有经济和行政意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院士也没有任何特权。香港的某些高校,院士除了有一个专门停车位以外,其他方面跟普通教职员工并无二致,他们来大陆参加院士大会,差旅费还得自掏腰包。然而对比之下,我国给予了院士最重的行政化色彩和权威化色彩。

  对此,王梦恕院士告诉《北京科技报》,要改变目前的现状,首先要改变的就是院士评选制度。院士制度是每两年评选一次,其中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单位推荐,一个是院士推荐。很多院士很早之前就建议应该取消院士推荐,但由于多种原因,院士推荐制度到目前还是未能取消。这直接导致了院士内部的“近亲繁殖”。同一单位推荐的多是自己单位的、自己熟悉的人,长期积累下来,同一单位的院士就自然要比其它的地方要多。这就直接导致了院士在评选和以后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要顾及各种关系。

  其次,王梦恕院士认为要打破院士终身制。“终身制是不合理的,现在的两院院士就像一个‘老人俱乐部’,就连中央领导到了70岁都要退休,正部级到65岁退休。院士有必要建立一个退休机制。”王梦恕院士说,这样就会避免论资排辈,可以让更多有能力的年轻人当选院士。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对《北京科技报》表示,院士兼职应该公开化。比如公开院士的兼职机构、兼职的收入等等,这样不易出现问题。院士兼职应该说对企业、对高校都是一种贡献,但是现在的院士兼职存在很多灰色收入,所以如果兼职能够公开化,会增加透明度。此外,在课题的招标中应该更加规范化。虽然科研课题都是招标,但是现在很多人违背这个规定。招标之前要组织专家来列项目,可是这些专家,最后又成了投标人,这就好比运动员和裁判员都是自己人。

  “今后课题招标最好还是要国家列项,在列项目的时候,最好能够把‘运动员’和‘裁判员’分开。另一方面,列项专家与评议时的专家也要分开。这就避免一些单位利用院士头衔来揽课题。”这位院士说。

  记者获悉,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将在本周开会研究李连达院士论文造假的问题,会上,医药卫生学部将对此事进行调查。医药卫生学部将形成一个处理意见上报中国工程院道德委员会。中国工程院道德委员会将做出最后的处理决定。中国工程院新闻处相关人士2月17日下午对记者表示,他们会在几天之内公布关于李连达院士和论文造假事件的调查结果。


来源:北京科技报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