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转贴)第三章 太乙针经论经络的本质
    

针灸拔罐:(转贴)第三章 太乙针经论经络的本质

第三章 太乙针经论经络的本质

    经络学之与中医学,应是源与流的关系
    经络是什么?怎样在人体中找到它?经络之气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所有关于这类问题在历史上的各种医籍当中都没有讲清楚,在当今的科学家眼中也仍然是个谜。经络成了当今中医学研究能否取得根本性进展的一个突破口。
    自《内经》问世以来,历代针灸名家无不将经络学视为医途之瑰宝,针灸学与经络学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一样不可分离。
    其实,经络学不仅仅对针灸学是如此重要,可以这样说,整个中医学的大厦也完全是建立在经络学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经络学,整个中医学将会变得支离破碎,因为中医学的本质就是把人的身心两面视为一个整体,以经络作为诊断辨症的途径,然后还要通过经络进行治疗。故经络学之与中医学,就如同解剖学之与现代医学,它们是源与流的关系,没有源,就不会有流。
    遗憾的是,历史上各时代的中医书籍对经络的阐述既不够完整,又模糊不清。现代人也曾经动用各种先进的科学仪器和科学手段对人体的经络进行过长期而细致的探索,但始终没有弄清经络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更不要说经络的运行机制和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经络——这个人们都非常熟悉,但又神秘莫测的人体现象,成了现代中医研究人员脑海中一个最令人头疼的问题。
    其实,古代先贤们对经络学研究远非我们看到的中医书上所提到的那些内容,更不像现代人那样,即使有先进的医学理论和科研手段相帮,最终也还是对人体经络本质基本上一无所知。
    中医经络与穴位的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黄与帝的时代,传说黄首先发现了穴位,而帝则只与诗经有关,黄小的时候,有一次跌倒,使肩部位受伤,导致胳膊不能活动,于是黄在肩的部位做按摩,无意中发现了穴位,经过穴位按摩后,肩与胳膊的功能得以恢复。凭着黄的个人爱好和天性,经过多年摸索,他又发现了人体上的明脉和任督二脉,以后又发现了人体中的暗脉,从暗脉中又发现了死脉、断脉和截脉。在任督二脉中,任脉好开,而督脉难开,在经脉与络脉当中,经脉好开,而络脉难开。人们对于经脉与络脉的认识,至明朝时期才发展到了顶峰阶段,这时对人体中所有的经络及其功能才算彻底搞清楚。
    人体经络分为两大类:中医经络、内功经络
    人体中的经络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中医经络,也叫医学经络、子午经络;二是内功经络。
    子午经络是根据地球有经纬线而命名的,是按照地球的南北地磁极和人体气血在白天与晚上循环的子午时而划分的。中医子午经络的穴位可以手术,手术后穴位再复原。子午经络中共有一百八一个穴位,气血运行是阴脉升,阳脉降,在人体中的方向是南北向。
    内功经络是阴阳交错而来的,内功经络共有三百六十一个穴位,与围棋子数同。在这些经穴中,其中包括了医学经穴一百八十一个,而内功穴位则为一百八十个,穴位下的海绵状组织可以被击打震开,内功点穴在经过手术后,就会变成死物。内功经络在白天为从左向右循环,在晚上则为从右向左循环。在内功经穴中有明穴二百四十个,其中有二十三个命门,其中暗藏着死穴。另外,还有暗穴一百二十一个,其中包括十大脉穴。内功经穴经过点穴可以被封住,但点穴容易,解穴难。
    任脉与督脉这二条脉代表了动脉与静脉,即动脉与静脉主汇在任脉与督脉。动脉受伤可以接上静脉继续运行,反之静脉受伤也可接在动脉上继续运行,人体的经脉上下、前后、左右分主次。脉络与脉络的衔接是按一定的时间进行的,脉气的运行每次变化都不一样,好比倒一杯水,每次杯里的旋涡都是不同的。
    经脉的位置是处在筋腱上,脉管就敷在筋上,所有的筋均接动脉;所有的络均接在静脉上。人的气力自筋而来,也可以说是从气血中而来,脉管越粗,压在筋上,产生的力气就越大。
    脉管看起来是空的,实际上里面有能量,即真气。由解剖得知脉管里存在着无色透明的液体,这种液体就是我们所说的阴液物质。阴液可以转化成能量,变成真气。
    每一条脉管都随着筋走,脉管有长有短,短的有筷子头的直径那么长,长的则有几尺长,脉管与脉管之间的接合处就是一个穴位。人身上的三百六十一个穴位就是这么来的。脉管是园的,针刺是刺不上去的,也刺不坏,一刺到它,脉管就会产生滚动。
    络脉上有暗穴,很难将它挑出来,它的穴位上有一层膜,能用针刺透。
    中医学的经络观
    中医学为什么要建立在经络学的基础之上?因为中医认为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经络与血脉相比,经络系统是主要的,而血脉则是次要的。中医诊病用到血脉的地方主要是探脉,凭血脉的跳动诊断疾病。脉跳是由于心脏跳动与新陈代谢对血脉产生的影响,带动血脉跳动。血脉在诊治疾病的过程当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大。
    经络的实质是骨髓,将经脉挑出来研究,就会发现脉管中有雪白透明的液体,这种液体实质上就是骨髓,人的能量或者说力量实际上是从骨髓中来的。现代医学在做穿刺检查时要在后脊椎处进行,这也有它的道理,因为脊椎处的皮肤下面没有脂肪,抽出的脊髓质纯,可以直接看到病变。
    经脉与络脉在人体中的分布就像一棵繁茂大树的枝干,中医书上描绘的经络只是一个模式,实际上每个人身上的经脉各不相同,多少都有点区别,但都在标准模式的周围,不过中医书上对经络的许多东西都讲不出,讲不全,也讲不好,残缺的东西太多。比如针灸的针分为粗针和细针,长针和短针。粗针用于刺经,细针用于刺络,长针用于针刺深部经穴,短针用于针刺浅表穴位。最长的针是九寸,由此可推知最深的穴位有多深了。
    络脉中有死脉,死脉不好听,所以又叫做走脉。之所以叫死脉,是因为一碰上它,人就会死亡。在经脉附近的络脉有十大死穴,只要触上,人就会死。中医书上不讲这些,是因为讲不出来。十大死穴也叫命穴。同时也叫活穴。生与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从死穴处可以救命,将生命激活,生机可以在十大死穴上被启动起来。
    人的经络穴位是一个连贯的整体,经脉与络脉是人的衣架,这个衣架就是指经脉与络脉的交会。骨与肉将经络掩盖叫做衣,里面再装上五脏六腑,大脑有了灵气,也就有了生命,这就是五行衣。远古时就有五行衣学说,后来被华佗继承下来,又被道家和医家所采用,以后又发展成七行,并在后面又加上一个戏字。
    经络的应用
    中医的针灸术开始时使用的是火灸,用的是灸绳。灸绳是由药物配制而成,但不知用的是什么药物,现已无法考证,药物中还要加上春叶,再浸上一种油。使用时将灸绳点燃,触及皮肤即可。后来发展成用艾叶加上药物熏。以后又发明出用石砭点身上的穴位,类似于点穴。后来又出现了管灸,将药料放入管内,以免烫坏病人,再后来,昆仑派法能大师发明出又粗又大的金属针,用以针刺腧穴。金属针经过长期改进才变成现在的样子,同时针刺疗法也逐步趋于完善。
    针刺疗法有它自己的适应症,不是什么病症都能治疗的。有的大夫拿着银针,见到什么病人都敢往上扎,这会误人子弟的。按摩、点穴和刮痧疗法,只能作用在皮肤下面一指深的表层,而穴位有深有浅,四肢之穴位深度处在骨缝里面,按摩与刮痧触及不到它,所以就没什么作用。可以刮痧,但刮出来后,必须用火灸将毒火表出来。对于一指深以下的病变,采用上述疗法就起不到作用。所以内脏疾病,上述疗法根本就治不了。
    针刺需要在外力的作用下才能深入深层,刺偏了不行,力量大小及手法不合适也不行。针刺时还要确定,那个穴位应排在第一针,哪个穴位应排在第二位,第三位,次序是不能乱来的。
    太极生两仪(头与两脚),两仪生四象(四肢),四象像生八卦(乾,震,兑,离,巽,坎,艮,坤),八卦生二十四节时,二十四节时生七十二子育,七十二子育生一百零八个磁点,全身这一百零八个磁点随两仪磁场的变化而呈现一定顺序地变化。古人很早就知道地球有磁场存在,人体中也有磁场存在。现代人随便使用磁疗,对人体磁场产生干扰,长期使用会造成不良影响。人的经脉是自上而下一条线顺着下来的,人是有阴阳两极的,现代人使用磁疗,很容易伤害内脏。人体有自己的循环规律,阳不能颠倒入阴,阴也不能颠倒入阳,阴阳颠倒,内脏将受埙。
    古时的针是用铁制成的,外面有一层铁红,刺入体内时,铁红本身就有消炎杀菌的作用,不锈钢针则没有这个作用,本身没有能量。有人用18K金制做金针,18K金含有汞的成份,刺入皮肉后,汞会一同进入体内,24K金含有铜的成份,刺入皮肤后,生成硫酸铜,即俗话所说的铜锈。举例说有人扎耳朵眼时,耳朵眼会烂,这是硫酸铜或汞在作怪;戴戒指时,由于手指背面有血脉,所以手指背面有红印,红痕就是中毒所致。

-----------第四章 尘封真脉 传世明脉
  远在石器时期,古人经络的研究业已相当完善且达到顶峰,当时有关的学术论述都是直截了当地说明问题,不像后来的医术阐述问题晦涩难懂,迂回曲折。远古时古人就用针来治病,针字原本写作“碱”字,就是应用磁石,下功夫将磁铁磨成针,这种磁铁针,本身具有磁性,在刺入穴位之后,感应的效果特别大。

  灸字的本意是长久用火,最终目的是将体内积累的毒素排出体外。

  远古人针刺治病,一般取穴2-3个,最多3-4个穴位就能解决问题,针刺暗穴时,哪一针在前,哪一针在后都非常有讲究,精确到位研究到家,就像囊中取物,下针时立刻就知道针下的感觉,效果立竿见影,针是针的道,灸是灸的道。

  现代的针刺都是刺明穴,虽然安全,可无论怎样下针也没用,治不了大病。

  没有一个人敢针刺暗穴。实际上现代的中医已经都不是真正的中医,只看表面上的症状,看不见体内深层次病的演变。没有人去研究、追逐造成绝症、大病的病因病理,以及如何使之逆转,如何准确辨症,反映出医者缺乏整体与长远的明智打算。

  针灸的历史,远远超过五千年,甚至更早,因人与动物都有适应环境的生存本能,针灸的起源与发展,乃远古人的本能所致。

  《太乙针经》与学院式的传统中医对经络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差异,传统中医经络图谱中所讲的十二经脉,是任、督二脉的分支,任脉与督脉是人体的两大主干线,从这二条主干线向下分是经脉,再分下去是络脉。西方的医学是根据子午点穴法和子午截穴法来划分。

  《太乙针经》认为,任、督二脉分布在体表肌肤下深处,并且任、督二脉处于相对位置。任脉打开,从头开始循环,经胸腹腿到脚,然后再返回到头,称之为一大循环。任脉与督脉相比较,任脉容易打开。任脉打开后在体内迂迥循行的路线与天文星相中的南斗六星相一致,任脉打开后在胸腹循行曲折迂迥七段,称之七经,走的都是体表浮脉,穴脉有深有浅。心脏的重新启动、还阳法、还魂醒脑,皆是任脉打开之后的功效。儒医道听途说将七经杜撰成“奇”经,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奇经八脉”的奇字。

  任脉也叫经脉,督脉也叫络脉,督脉是死脉,采用内功欲要打开督脉必须要有机遇。
督脉也叫络脉,督脉本是暗脉,在体内的深层,这是主要的。督脉打开后,迂迥循行的路线,从头经胸腰腿到足涌泉,再返回到头,这又是一大循环。督脉难以打开,督脉打开后八脉自然显现,八脉是体表若明若暗的经脉。

  经络主要是通过内功深入体内很深才能深入地了解。传统中医对经脉的了解很浮浅,所提到的知识只是些表面现象,再深入就讲不出来了,就不了解了。

  络脉中呈上下子午直线的共有三条。在中脉左右两侧各有一条络脉,这是人体内最长的二条经脉,实际这二条络脉就是经脉。

  络脉打开全身的经脉全部打开,反之,经脉打不开络脉也打不开。从经脉到络脉,从络脉到全身。

  中间的中脉从百会至剑突下三叉神经处,以这一条为主,其次是二条络脉,从百会穴旁下,从脖颈左右对称分开,有了这三条络脉,然后才能从三叉神经处,左右对称地打开络脉,36门脉从头一个接着一个依次打开。

  络脉与任脉打开之后,在体内呈现出八卦图案,全身的经脉与络脉全部打开,则展现出的是日月星辰。

  任督二脉相差九寸,中间是堵着的断脉,在输入的药气达到一定的地步时,才能将任督二脉打开,任督二脉一接通,这时全身产生了一个大的循环,即新陈代谢。明清时期,传统中医已有新陈代谢的提法,但至今却不知如何应用。

  从此全身的经脉,络脉自动循环,并能将在娘胎里所带的原始能量一起散发出来,这时身体各处的能量都是均衡的,没有强与弱之分,都一样,外人在与之接近之时,也能感觉到他身上散发出的能量。
打开了任、督二脉,全身汗毛孔全部张开,能量透过包裹全身的体表出来,形成一层气幔,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够看见,这叫紫云登现。能打开任、督二脉的人,极不多见。

  任、督二脉一通,人即永远年轻,头上已经形成气罩这叫紫云杠顶,你永远不会得病(现代社会由于污染严重,即使通了任督二脉,人仍会得病),体内有任何毒素都会自动从汗毛孔排除。全身的经脉自动运转运用自如,身轻如燕,走多少路也不知累,工作时始终不知累,不用鼻吸气,全身汗毛孔都能吸气,冬天不知冷,身体内任何虚的部分,会自动填满。

  在打开任、督二脉之后,继续走下去再打开六腑,六腑经脉在体表是找不到看不到的,六腑经脉在体内,平常之人从未打开,六腑一经打开之后,在阳光的照射下,能看到头顶有一个气团悬着,这时经络才走到了头。

  中医教材中的经络都是些明着的浮脉,虚的表面假象。古人将真实的东西掩盖、隐瞒下来,藏而不露,怕你学会,有用的就是任,督,中,络这四条脉,而中医教材上却没有。

  古人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巅倒来巅倒去,就把后来的学子搞糊涂,古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学子自己动脑筋去想去思考,在实践中验证,第二是不让人学去,将水搅混,结果后来反而自己把自己搞懵了。

  中医在秦汉时期直到唐时还算不错,到了宋代出现瀚林医官王惟一撰铸铜人腧穴针灸模型,并著《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从此将针灸定格框死。中医的真髓从此则转为家传,传男不传女,将中医这些真传私下告诉学子:穴位都是干什么用的,治什么病,怎样应用,时间长了之后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取穴只取2-3穴,最多3-4次。

  宋代中医教材出来,穴位都在那摆着,只告诉穴位,至于怎样运用,则靠你自己动脑筋想。宋代以后的中医也就没什么了,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医早已将自己的真髓全部丢光了。

  在后世,明代出了个李时珍,李时珍在出名之后,富于进取,吃了不少苦,知识也确实渊博,实属奇才,专在濒死之人身上下功夫,搞研究。针刺取穴只2-3穴,最多3-4穴,拯救了不少人的性命。所以李时珍重新找回了远古人的针灸真髓,并将针与灸二者合一并称针灸,这是李时珍的功劳。

  在清末和解放初期出现了一批掌握真传之人,针刺后立即知道针下的感觉。灸是最难掌握的医疗技术,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形,常令医者提心吊胆,不知天长日久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一旦发现出了问题,再挽救就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没有弥补的办法。

  儒医学习针灸,只学到了皮毛,不知根底,不知经络的来龙去脉,因此儒医治疗些皮毛之病,就自以为是学到了中医的真髓,实际上仍是一窍不通。在谈论疾病时,儒医善长使用行话,就那么几句,颠来倒去,前封后堵,根据命书专拣你喜欢爱听的,根据个人的性格、心理、习惯,顺着你所追求与崇拜的方向去泡,谈病包罗万象,圆滑,就是不能切中实质;治病迂回曲折,设置了重重心理障碍。患者听罢都说真神了,很有市场。

  先生说:“应该告诉你的都已对你讲清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大众说癌,如同对牛弹琴,只能在少数高智商人群中被接受。务必注意,排毒时病毒在任何时候都是传染的。”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