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呕吐
    

病情辨析:呕吐

本帖最后由 庄野医 于 2011/9/9 16:58 编辑 www.med126.com

       呕与吐之辨,已于伤寒论之,然证亦不一,有寒呕、热呕、气呕、痰呕、吐食呕、吐血、吐蛔、恶心、干呕。除热呕、吐血外,近世呕、吐二字皆通用,然却无甚厉害,理亦自不妨,并小半夏茯苓汤,或二陈汤,或理中汤,多加生煎。生姜,呕家之圣药。大痛,色如青菜叶者死。
      寒呕,中脘停寒,饮食喜辛热物,入口即吐出,宜二陈汤加丁香十粒,或理中汤加枳实半钱。不效,则温中汤,甚则附子理中汤,或丁附汤,并须冷服。盖冷遇冷则相入,庶不吐出。
有痰饮,粥药到口即吐,人皆谓其翻胃,非也,此乃痰气结在咽膈之间,宜先以姜苏汤下灵砂丹,俟药可进,则以顺气之药继之。
      外有吐泻及痢疾,或腹冷痛,进热剂太骤,以致呕逆,宜二陈汤加砂仁、白豆蔻各半钱,甚则入沉香少许。
      寒、热、气、食、痰、血六呕外,有漏气、走哺。漏气者,上焦热,食必先吐而后下,汗出身背皆热;走哺者,下焦热,气逆不续,大小便不通,呕吐不禁。
       热呕,太阳与阳明合病,身热头疼,项强烦热,鼻干目疼而呕,宜葛根汤加半夏一钱;太阳与少阳合病,头疼腰疼,往来寒热,胸胁疼痛而呕,宜黄芩汤加半夏一钱半,入生姜五片煎。若少阳证具不系合病,宜小柴胡汤;若阳明证具,虽显然有可下之者,兼之呕多,犹属上焦,未可遽下,宜小柴胡汤。凡进热药愈增者,当于寒呕中求。热呕,宜二陈汤加黄连一钱。
      气呕,胸满膈胀,关格不通,不食常饱,食则常气逆而吐,此因盛怒中饮食而然,宜二陈汤加枳实、木香各半钱,或吴茱萸汤。不效,则丁沉透膈汤及五膈宽中汤。
       食呕,多因七情而得,有外感邪气并饮食不节而生,大概治以理中为先,二陈汤加枳实一钱,或加南星七分,沉香、木香各四分亦好,或只服枳南汤,或导痰汤。
     又有中脘伏痰,遇冷即发,俗谓之冷痫。或服新法半夏汤,或挝脾汤。外有热痰而呕者,宜小半夏茯苓汤加竹茹如钱大。若呕痰而或致厥者,乃寒痰逆闷,谓之痰厥,宜姜附汤,以生附代熟附。
       吐蛔,乃胃寒所生。经云:蛔者,长虫也。胃中冷则吐蛔,成蛔厥,宜理中汤中炒川椒5粒、槟榔半钱,吞乌梅丸。
       恶心干呕,欲吐不吐,心下映漾,人如畏船,宜大半夏汤,或小半夏茯苓汤,或理中汤、治中汤,皆可用。
       呕吐,诸药不效,当借镇重之药,以坠逆气,宜姜苏汤下灵砂丹,须百粒做一服。俟药得效,予以养正丹,半硫丸导之。呕吐,津液既去,其口必渴,不可因渴而遽以为热。
       又有呕吐,诸药不效,又别无前项痰气等症,乃蛔在胸膈作呕,见药则动,动则不纳药,药出而蛔不出,虽非吐蛔之比,亦宜用吐蛔药,或与治呕药中入炒川椒10粒,蛔见椒则头伏,故也。
      曾有患人用附子理中汤、四逆汤加丁香,到口即吐,后去干姜,只参、附加丁、木二香煎熟,更磨入沉香,药立吐定。盖虚寒痰气凝结,丁、附既温,佐以沉、木香则通,干姜、白术则泥耳。

此文系摘录!

-----------回复 庄野医 的帖子

值得一学! 呕家圣药 生姜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