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简单认识《道德悬解》
    

四圣心源:简单认识《道德悬解》

1紫气东来

李伯阳担任东周时洛阳图书馆馆长,是当时大师级人物,学问集大成者。自然是满腹经纶,利用职务之便,又读过很多当时世人难以听说过的书,感觉到周朝将走向衰落,骑着一头青牛,未能准确测出时速是多少码,漫无目的,一路向西而去,不知道他将要去哪里。
一天早上大散关关长尹喜起来看天气,准备及时预报给陈仓市民,却看到有一道紫气从东边缓缓飘来,聚于散关关口,尹关长马上就明白,这次来的一定是个大人物,而且是圣人级别的。尹关长这是典型的天人相参天人感应,难怪黄元御在《四圣心源》开篇就是天人解『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黄元御在《素灵微蕴》又说『神圣工巧,优劣悬殊,故四诊之中,首推望色。』四诊中望诊排名第一。尹喜望气这种功夫很是了得,现在的风水先生也多会此术。尹关长没有当上中央气象局局长,真是可惜,天天最想说真话,而又最经不起验证的就是这个部门,春节时门楣上也多见“紫气东来”,其出处在此。

尹喜于是告诉城管严加盘查从东边来的一切行人,自己在一旁睁大了眼睛等候。过了没多久看到一个老人家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地向关上驶来。目标已经出现,放过一切小商小贩,严加盘查骑牛来人。盘查三下五去二,谈吐之间尹喜已经知道这位是圣人,尹喜自己也有目的,这次是专门来钓鱼的,无论怎么说就是不肯轻易放他过去。

“对不起,请出示护照、驾照,先测一下酒精含量”尹喜执法是有理由的。

“出门时忘记带,本人乃首都图书馆馆长,看在你我同是公务员份上,是否可以通融一下”来人请求。

“没有证件,涉嫌非法营运、企图蒙蔽联合执法队,试图冲卡、国会作证撒谎。。。。。。那就更对不起,根据周规61条第6款,先把他的牛司机给劝到一边”尹喜吩咐手下。尹喜真实目的,不外乎大小国相处原则:『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强大了最好不要摆出一股凌辱、傲慢之势,长此以往后果严重,官渡赤壁就很有代表性。

“必须把你的著作,你拥有的知识产权等专利全部留下,不然休想出去关” 尹喜采用死緾滥打、威逼利诱方法。

“你这不是为难我吗?除了司机,我身无别物,你要我怎么办?看来我要返回去”李伯阳很无奈。

“这样吧,大家做个交换,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了吃的、住的、用的,麻烦把你的知识给写出来,你的知识世人还不很了解,同时也给后世人一个机会了解,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你以为我真的不知道你是谁?首先声明:这不是要挟你!”还是尹关长厉害。

李伯阳万般无奈,尹喜关长又好好款待,真是「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李伯阳只好笔走龙蛇,书就一部经书,交于关长,凡关长遇有疑问之处,当庭解释。这下终于可以跨上青牛西部漫游,临走时交待尹关长,其实特来此地,我也有个目的,为了先点化你,百年之后你我还要相会,我先去,你好好研读,尽在书中,只见紫电一闪,人不见了。

话说尹喜从此整日研读这本书,有很多心得体会,自己发挥后也写了一部书《文始真经》,又称《文始经》、《关令子》。日后成就:即是现在道教的文始真君、巨尹真人,元朝时封为:无上太初博文文始旦真君。

李伯阳所写书分为上下两卷,共计八十一篇,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道家经典《道德经》,以上关于《道德经》成书的故事,载于东汉刘向的《列仙传》。(黄元御在《道德悬解》自序中点到刘子政就是刘向,是刘歆的父亲,刘歆和写出《太玄经》的杨雄曾经是同事)刘向写这个“紫气东来”的故事发生地点是函谷关。上文却把它穿越到陕西大散关,即日后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那地方,川陕要地,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比一下以为不太可能,函谷关为秦国所置,故事应发生在春秋五霸之前,让天水人尹喜跑那么远到函谷关去当关长?先谢绝跨省!

故事背景:为博得美女褒姒一笑,周幽王不惜玩火,上演烽火戏诸侯一幕。空城计用一次可以成功,“狼来了”的故事用多则无效,时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在骊山下杀死幽王,西周结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国都迁到洛邑,诸侯们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东周国运开始走下坡,于是老子西行。无论从长安还是从洛阳,向西这个大方向是不错的。李伯阳无论多远的路都可以去,出国都不存在问题,感化外邦、语言交流更不存在问题,人家那能耐大了,是谁?太上老君!
以上的故事有点神话,下文接着说道。。。
-----------2孔子问礼

    回到司马迁的《史记》里所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名重耳(怎么和晋文公同名),外字摐,身长八尺八寸,黄色美眉(知道“美眉”一词最早来历了吧),长耳大目,广额疏齿,方口厚脣,额有三五达理,日角月悬,鼻有双柱,耳有三门,足蹈二五,手把十文。周时人,李母八十一年而生。”

    当初李母是怎么怀孕的?“李母昼夜见五色珠,大如弹丸,自天下,因吞之,即有娠。”神奇不?李母怀孕了81年在李树下生下老子,李母割破左腋生出老子。

    老子是哪里人呢?司马迁说: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这是前司马给老子发的居民身份证。现在河南鹿邑县和安徽涡阳县都在争老子出生地这个大事,真是无争无不争?对于我来说搞清什么时候出生的更重要,就能知道在哪个关不是?

    老子活了160岁或者是200岁(以周太史儋参考得出),世人亦不知。老子比孔子大好多岁,根据《史记》所载:孔子去周朝时,周天子送了他好多车书,并有机会去拜访首都图书馆馆长老子,当时孔子正在研究礼制,遇到不懂的问题乐于向别人请教老子。孔子也不问“道”而问“礼”,不然可能有一壶老酒在等着他呢。今天高明的人参加聚会,和军事家谈政治,和政治家谈艺术,和艺术家谈股市。。。。。。明白么。《道德经》77条第3款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黄元御注解『所以避盈而居损,顺天之道也与。』相当于现在军事学上所讲避实击虚,用的就是对方之不足。

    孔子看到老子还没有请教到礼的问题,老子先发话:“你一直在寻找问题的答案,说那些话的人连骨头埋在地下都已经滥掉了,想让他们开口,你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只是他们生前说过的话现在有人还差不多还能记得,君子在运气来临时,马上要采取行动,如果时运不济,没有人理睬你,还是识象卷铺盖及时走人吧。再送你一点:一个真正的大商人,从来不显山不露水,他能把所有的宝货藏起来,别人却从不知道也看不出来,也不屑于显摆。君子盛德,容貌若不足。外表看起来感觉可能有点笨,那是因为人家德行很高,不会到处炫耀自己的学问。(你到处向人请教礼,我知道你是好学,别人误认为你是在卖弄学问)目前要去掉你的骄傲情绪,也不能有太多的欲望,不必摆出一副才高八斗、自命不凡的样子,这些对你将来是没有益处的,我所能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么多了。”

    孔子离开后,给弟子们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从鲁国千里迢迢面来,却被一通指责教训,孔子反而高度赞扬老子,从这些说给弟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很佩服老子,可是儒家一直死活都不予承认。这是司马迁写的,这位什么脾气?秉笔直书。孔子是圣人,学生多,学生可不这样认为,圣人怎么能赞扬另外一个圣人呢?还有另一个故事:荀子写了,司马迁也写了,孔子任宰相七天就杀了少正卯,这个儒家找证据也死活不肯承认(公案无解)。另有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这句话说得就有点得罪人吧,自己去理解?还有说北宋宰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吹的有点过,先查下赵普的经历、权力和资格再说,赵普鸟石守信都不用担心。

    老子所著《道德经》,不过五千多字,看起来是够简单,若要说明白绝对够复杂的。历代注家多如牛毛,引用黄元御原话说:『注道德者,班志所载:鄰氏、傅氏、徐氏、河上公、刘子政、严君平,而后下至魏晋齐梁,周隋唐宋,以迄元明,代有著述,不止百家。』

    起因:前几天和根尘不偶聊起,《黄元御医学全书》中不载此部,可以写点什么,能让更多人了解黄元御的《道德悬解》,因为下载此书是PDF格式,没有标点,断句不好掌握,好在字能认得个7788,尚可以通读。其实心里也没谱,不知道从何写起,顺着故事扒,扒到哪家算哪家,本计划写5000字,看来有麻烦,已经发现通胀势头。。。。。。
-----------先贤妙墨释天道,万物运化德恒度。
-----------支持,主要是字体和格式不太好读,一直没有读,呵呵,希望能看到你的大作
-----------

3百花齐放

老子《道德经》著成之后,接此科研项目作深入研究的是庄周,把道家思想再作发挥,并提出了万物一体的思想。认为宇宙之间万物皆是一气所化,虽千姿百态各不相同,却又同是气聚所成,同为一体。使自己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超凡脱俗、精神上逍遥自在、不计世俗名利,现在很多人都说他有点消极处世(有点网友“安时处顺”的意思)。写到此,怎么就想到了根尘不偶讲述的一气周流理论,难道发源地在这里,有庄姓的朋友可以去上门收取专利使用费。

庄周善用寓言、讽刺幽默、浪漫想象、天马行空的风格写成33篇文章,合成一部书《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写、其它的很有可能是徒弟们所写,因为内容和《逍遥游》《齐物论》等风格不同。

黄元御三载苦读仲景先师大作时,当时的心情很郁闷又不解,于是在在《金匮悬解》自序中写到:『百家诸子之论,率皆过目而冰销,入耳而瓦解,兹独惊怖其言,譬犹河汉无极。其义何居?《南华》之奇,《太玄》之奥,可谓諔诡幻怪之至矣,然何至如此之闭结不解也。』黄元御看《南华》和《太玄》过目即能明白和理解,《庄子》这部书就是《南华》也叫《南华真经》,是因为庄周以后被尊为“南华真人”。现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很卖力,都不能明白也不能理解,比比现在的国学,差距那不是一般地大。

《庄子》这部书中对孔子态度很不友好,圣人门下多学生,同一时代儒家有孟子,道家有庄子,只能算是门派之争,谁也说服不了谁,归根结底是因为“道”不同。同门对同门,当然是维护,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杂家有记录一则失物案件请各家作电视评论:

吕不韦在《吕氏春秋》贵公篇收录一则“楚弓楚得”的故事:有个楚国人丢失了一张弓,自己却不肯去找,旁人问他原因是什么?他回答说“反正是楚国人丢的弓,结果还是楚国人能再捡到,我为什么要去再找呢?”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发表评论说:把那个“楚”字去掉就可以了,变成“国人遗之,国人得之”何必要分国呢?

老子听说了这件事,针对孔子的言论也发表评论:把那个“人”字也去掉,变成“遗之,得之”就可以了。

吕不韦事后评论,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才是“至公”的。

因“白马非马论”和“离坚白”成名的公孙龙把这个故事的主角说成了楚王,以后的刘向又把这个楚王具体到楚共王。

当时参加华山论剑的,还没有fo门代表人物,fo教还未传入中国,在1500年后fo家发表补充评论说:“楚王的楚弓楚得乃是沧海之胸襟,孔子的人弓人得乃是天地之度量,虽然孔子的境界高于楚王,但仍‘不能忘情于弓’,弓乃身外之物,本来就无所谓失,也无所谓得。但看到这一点仍然不够,因为这样仍然是‘不能忘情于我’,而连自我都不可得,又如何去求所谓弓、人、楚呢?”fo门的主旨就是一个“四大皆空”。

一个故事,多种评论,当时的文化还是非常繁荣的,春秋战国,诸侯们第二件事就是想着打仗、保护、教训、兼并、结果除了称霸称雄之外,在关东确实看不出有什么明确目的。对于这些人的评论,也没有所谓的主流社会去问对方是哪个单位的。一时之间,道、儒、墨、法、名、杂、纵横、阴阳、方技、术数、小说。。。诸子百家纷纷上场,形成了一个真实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社会。

秦朝终结了关东六国,一统天下。因为有很多儒生聚于咸阳议论国事,引起高层不满,结果引发了“焚书坑儒”惨案发生。当时为什么没有烧掉《周易》呢?据传是因为李斯真心为保留此书,而撒谎对始皇帝说,《周易》不过是用来占卜用的,所以《周易》就流传了下来。现在世人误以为《周易》只是作此用途的也大有人在。以宰相李斯的学问,虽然出自法家荀子门下,他何尝不懂这本书是用来干什么的?


-----------论坛发贴格式设置这么麻烦,烦请有权限修改的,把它给整美观和易读一些。
-----------民间就是有高手在啊,通俗易懂,风趣幽默。
-----------4 河上公、严君平
      
    黄元御在序言中提到河上公,关于河上公的记载史书上根本查不到,因为河上公是神仙,只能在东晋葛洪所写的《神仙传》上找到。

    神仙,所以世人不知道他的姓名,在汉文帝时,河老把自己的家安在河边(或因此得名),随便搭个草庐就是家。经常研读老子的《道德经》,生逢其时,赶上了好时代,汉文帝受黄老之学影响,休养生息一直到景帝,史称“文景之治”使当时的汉朝繁荣昌盛、兴旺发达。文帝经常在朝堂之上让手下背诵《道德经》中的内容,汉文帝规定,不通老子思想的的不准上朝。可是皇帝对经文理解也有困难,侍郎裴楷说:陕州有人河上公能背诵,有疑问可以去问他。皇帝于是派手下去了,河上公以“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为由不鸟皇帝手下的人。

    汉文帝亲自来调研,河上公躲在家中不肯出来,皇帝前去喊话动员:“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民,域中四大,而王居其一,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能使民富贵贫贱。”虽然你很有本事,可你还是朕的子民,识相点快出来,有问题想请教,别再惹我发火了,惹毛了给你来个强拆,里边的人想好了。。。。。。再不出来我就要放城管啦。

    道德原文是『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焉』河上公真还是不睬皇帝,因为河上公懂得『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更大的“道”。

    惹人民生气也是很可怕的,没多久看到河上公合掌采用坐姿身体升高离地面100多尺高的地方,来了个类似直升机的“悬停”,然后对着皇帝说话了:我现在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谁算你的子民。你现在能使我富贵或贫贱吗?汉文帝大惊,大汉枪支管理办法还没有出台,有个闪失不就很惨了。马上态度转诚恳,老人家,别发火,我来是特请你讲道德的,请教导教导我吧。
   
    河上公给了汉文帝老子道德章句二卷,这本书大概应叫《河上公章句》,告诉皇帝要好好读,所有疑问全部可以解除。这部书历史悠久,1700年以来,只传了3个,连你汉文帝在内,算来共有4个,说完这些话,河上公不见了。

    河上公是因为文帝“相信”《道德经》,但还没有到“纯信”的地步,所以想出这个方法使皇帝悟道,使之最终可修成正道,达到百姓发自内心拥护的“三个有利于”。

    西汉前70年政府还是采用黄老学说,其核心就是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文帝、景帝、一直到汉武帝时,因为儒家代表董仲舒,历史上开创了以儒家为中国主流文化的正统地位。


    严君平,四川人。实际叫庄君平,因为东汉明帝叫刘庄,“庄”字属于皇家专用,班固在写书时把他改为严君平。研究老子思想也很深入,著有《老子指归》,其人本名庄遵,后改为严遵,是扬雄的老师。生平却不爱做官,每天只是给人卜筮算命,赚够一百个钱准时收摊,这已经够一天花费之用了,接着回家研究《道德经》去了,在世90多岁。


    额地神啊:《道德经》什么时候有这个算命功能了?用道德来算卦,那是绝对地错误。严君平同时也是研究《易经》的高人,给人算命的技术活实际出自《易经》,并且对这部书还有注解。扬雄受其言传身教,日后才有大作《太玄经》问世。关于《老子指归》,以后被人误解为唐宋伪作,一直到郭店《德道经》楚简出土,才证实确有此事,还严君平以清白。

    当时的陕西和四川出了很多研究《道德经》的高人,这个和老子的传授一定有关。所以老子骑青牛去西行,地点放在大散关为好,就是为了抄近路去四川,而且人家那地方还有很多传说、古迹、记录来佐证这件事,名气吗?没办法,那里人不懂得宣传利用。
-----------深觉德教在道。顶!
-----------5 张天师、李意

    东汉明帝刘庄,这位皇帝做梦梦到了金人,一问大臣明白了是什么征兆,即派使者蔡音、秦景前去印度拜求fo法,3年后汉使同印度高僧用白马驮着fo经、fo像书回到洛阳,为感谢白马,次年建洛阳白马寺,白马寺可以称为fo教祖庭。如果是正宗的白马寺骨科,那是很马B的(比牛B还牛一级),洛阳白马寺正骨技术真的是不同凡响。

    fo教这时才传来中国,官方以儒学为正统,洋玩意刚开始哪里会有群众基础,还是依靠道教的庇护才有所发展。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西天取经发生在东汉,而不是唐代的“唐僧”陈江流(陈祎)。

    《水浒传》第一回开篇前3个字即是:张天师。关于张天师,名字叫张陵,也称张道陵。这位是道教创始人,是西汉智囊张良的第八世孙,说起张良,刺杀秦始皇不成,圯上捡鞋试探张良,终得黄石公传授《素书》,西汉中央政府成立后,不象韩信“鸟尽弓藏,死狗烹”悲剧上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张良真的做到了【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有家传基因,张道陵七岁即能读老子道德经,道教尊老子为教祖即从此公开始,日后注有道家经典《老子想尔注》。

    张道陵年轻时进入洛阳太学读书,精通五经,50岁时叹息:这些所学的不能增加寿命,于是改学长生之道,10年道成,得到了黄帝九鼎丹经,在繁阳山修炼九天神丹,历3年丹成龙虎出现,此山取名为龙虎山(在江西),听说蜀民朴素可以教化,率弟子入蜀斗六大魔王。陵斥其鬼众,散处西北不毛之地,与之为誓曰:“人主于昼,鬼行于夜,阴阳分别,各有司存,违者正一有法,必加诛戮。”于是幽冥异域,人鬼殊途。

    张天师神通广大,旨在降妖伏魔,四川的青城山也是张道陵势力范围。不能再多写了,张道陵元代被封为“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三国演义》中创“五斗米教”的汉中王张鲁即是张道陵之孙,若有心者仔细研究,可以想想太祖在30年前推出的人民公社,性质何其相似?

    同样在《三国演义》第81回“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就是刘备要起兵攻打东吴,陈震和刘备说:青城山有隐者叫李意,世人传说有300多岁了(可能是汉文帝时的人),能知人之生死、吉凶,神仙级的,不如召来问问。刘备同意陈震前去,还没下马,看门的小童已经知道来人名叫陈震,字孝起,也知道皇帝诏命今天到达,这一切都是李意吩咐过的。推说老了不去,陈震再三请,无奈和陈震一起去见刘备。

    李意到军营,刘备客气接见,说明要打东吴报弟仇的事,想问一下结果。李意却说:“此乃天数,非老夫所知也。”先主再三求问,意乃索纸笔画兵马器械四十余张,画毕便一一扯碎。又画一大人仰卧于地上,傍边一人掘土埋之,上写一大“白”字,遂稽首而去。先主不悦,谓群臣曰:“此狂叟也!不足为信。”即以火焚之,便催军前进。结果我们现在都知道火烧连营和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发生,李意是道家的。按道德经来讲即是:【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有人远行想要马上到达,李意画符给了他,再用红笔在此人两个脚上写了字,路程有千里之遥,一日没有用完就回来啦。比“千里江陵一日还”更牛,李意啊,你这不是故意和中S油、中S化两个败家子过意不去?

    李意平日很少说话,人有问,不对答或答非所问,成都人有忧患时,前去问吉凶,从李意神色就可以判定结果。一通不搭边的话后,若见李意神色高兴,所问事情一定属吉,反之则凶。邓艾自阴平小道破蜀100多天,找不到李意了。以后世人才知道李意去了安徽滁州琅琊山中(严重怀疑应欧阳修所请,喝酒去了)。

    从此:在神仙的江湖里,李意没有再出现过,百晓生的爷爷万晓生也没办法去记录和排名。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