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大熊猫老师玩转伤寒系列讲座整理文稿2009 2  19
    

伤寒杂病:大熊猫老师玩转伤寒系列讲座整理文稿2009 2 19

继续玩转我们这个伤寒。前面说起这个气候,这个牵涉到运气学上面的东西。在15号的时候这个地方的气温好像到了17多度,但是从16到17号,又回复到正常了,这是一个咱们中医运气学上面的未至先至的气候。
八五: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发汗则痉。高天发的是“发汗则痉”,我那个版本上面是: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这个痓字呢,它和这个痉字,是通用的。
我们还是先解释一下这个词解。第一个, “疮家”,它指的是久患疮疡之人。我们目前啊,这个久患疮疡之人很少见了,在我刚毕业就是80年代初的时候,这种疮疡的人还可以见到,现在很少。现在比较多见的是什么呢,一个是我们所说的像这个脉管炎,但因为我们现在这个医疗条件普遍好转,脉管炎现在其实见的都不多了;现在见的比较多的还是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引起的下肢病变。我们知道这个糖尿病它本身没什么可怕的,但是它引起的这些并发症实在是太麻烦了。比如它的并发症当中就有一个下肢的坏死。像这种人,应该算为久患疮疡之人。
第二个,就是这个“痓”,刚才我们说,在后世它往往是和“痉”通用的。在王叔和的《脉经》上面,就把这个“痓”字注解为,它就是一个“痉”。这个字的意思呢,就是一个风病,他那句话即是“风病也”,还有像吴鞠通的解释:“是五经之总名,其症撮口噤,背反张而瘛疭” ,我们再见到这个字时把它和 “痉”字通用就可以了。
再下面是提要。
提要:以疮家为例,提示气血两虚者,持有表症,禁用汗法。
下面解释这个。我们还是先看前人的解释,是这样说的:疮家,非为疥癣之肌也。我们说的穷长虱子富长疥。这种疥疮、疥癣,还有我们指的皮肤病的这些个癣和头癣之类,根据“疮家,非为疥癣之肌也”的说法,其实不认为这些人是疮家。把疮家的范围给概括一下,实际指的是大脓大癣,疽,溃疡,杨梅毒,臁疮痘疹,马刀石痈之属也。这个臁疮指的是(不知道大家见过这种病人没有),就是小腿前部的这个溃疡,经久不愈,反反复复,有的已经形成窦道,用一般的办法,很难使它恢复。
身疼痛,伤寒之表证也,臁疮家气血虚少,营卫衰薄,随后有伤寒身疼痛等表证,亦慎不可发汗,若误发其汗,则阳气鼓动,阴液外泄,阳亡则不能温养,血虚则无以濡润,所以筋脉拘急而成痉也。这意思就是说呢,久患疮疡之人,多气血的两伤,虽然他有身疼痛的表证,(我们知道这个身体疼痛是一个表证,身体疼痛出现的机制,我们在以前讲麻黄汤的时候讲过,就是一个营卫的不足。)但是禁用发汗,假定误用汗法以后,就更伤营卫。因为他本身就是营卫的不足,你误用汗法以后营卫就更不足,照这种本身不足的,他更敌不得损伤,所以他会出现一个经脉失于濡养,就是出现筋脉的强直,肢体的痉挛,出现血虚生风的变证。
八六: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xùn),不得眠。
先是词解:“额上陷,脉急紧”。“额上”指的是额头的两旁,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太阳穴这个区域。“脉急紧”指的是在太阳穴区域(我们自己可以摸一下)有凹陷处。我们平时说闲话时,说摸一摸这个人的脑袋圆不圆,实际头不是那种很圆的,在我们太阳穴的这个地方就有一个凹陷。在这个凹陷处的这个地方,出现一个动脉的拘紧,这是“额上陷脉急紧”。对这个词的解释,医宗金鉴上是这样说的啊,汗出液竭,诸脉失养,则额角上陷,中之脉,为热所灼,故紧且急也。目直视,目瞪不转睛也。不能眴 ,目睫不合也。亦皆由热灼其脉,引缩使然。不得眠者,阳气不能行於阴也。其实也是这么个意思。第二个词,“直视不能眴”,这个“眴”指的是眼球的转动。
下面是提要,同样,以衄血为例,提示阴血亏虚者禁用汗法。
下面是解释啊。还是先看前人的解释,陈修园的注解是,血出于阳经,并督脉而出者为衄。三阳之津血俱虚,故不可发汗,三阳之血不荣于脉,故额上陷,脉急紧也;三阳之血不贯于目,故目直视,不得眴也,卫气不能行于阴,故不得眠。此危证也。这是陈修园的解释。我们以前讲过衄血,现在一般就是指鼻子的出血。但是陈修园的解释呢:”血出阳经并督脉而出者为衄”,一个是这条解释,再有就是“三阳之血不荣于脉,故额上陷,脉急紧也”,这个我们听下这个解释就行了,我们把这点说完之后我们再玩这些条文的时候,再解释陈修园的这个注解不太确当的地方,但是这个大概意思还是说白了,意思就是,平素容易鼻子出血的人,属于阴血亏虚的居多。但是也未必平素容易鼻子出血的人就是阴血虚亏的人。实际上实证热证的人也是很多见的,尤其是青少年和壮年,你看他的体质是属于实热或者湿热体质的这种人,完了什么吃的食物热,刺激性食物多一些,等等,像这些人也容易出现鼻衄。我们在碰到这些人的时候,就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不要死扣条文。条文说,“衄家不可发汗”,到时候你一问他鼻子经常出血,那么碰到这种人,有外感表实当用汗法的时候,你就要看他当时的情况。因为我们刚才看到提要上面提示阴血亏虚的人禁用汗法,张仲景的本意,是以这个容易衄血的人,拿他们做例子来说明阴血亏虚的人。但是碰到实热或者湿热的人,也容易出现这种鼻衄,所以我们在临床当中,一定要观脉察证,随证治之。
这样的意思呢,就是说容易衄血的人,阴血亏虚居多,持有表症也不能发汗。道理是什么呢?阴血亏虚,血虚生内热,热迫血不循常经而出,所以容易衄血。本身就是阴血亏虚,血虚生内热的,再复发其汗,结果就是伤其阴而动其热,于是邪热上扰,导致额上陷。额上陷者,其血虚不能充养也。所以额上动脉是瘪的;脉急紧者,邪热上干,而无阴以制阳;直视不能眴,血不养目也;不得眠者,血不养心,神不守舍也,所以阴血亏虚者禁用汗法。这是八六。
八七、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还是先说词解。第一个是亡血家,指的是平素经常出血之人。衄家指出血,在这条当中,亡血家指的还是出血。在这两条当中,八六条虽然也指的是出血,但后面提示的是“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而这条提示的是“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虽然同为出血,衄血一般指的是鼻子出血,陈修园讲的这个“阳经,并督脉而出者为衄”,这个是有说法的啊。
那么八十七条的亡血家呢,不单是指一个鼻出血,其他部位的出血,比如说大便的出血,崩漏的出血等等,这些都算。亡血家指的就是经常出血之人。
第二个词,寒栗而振。寒栗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寒颤,是那种冷的打哆嗦的情况。振,指的是振颤,动摇。往往在临床中应当经常遇到这种振颤、动摇的人。但是我们在临床中要非常仔细,非常小心地注意这种情况,因为这往往只是患者无意当中的一种动作。比如说他的肢体突然抽一下,一会突然又抽一下,患者有的能够描述,有的不知道描述,因为他自己感觉问题不大。但是这种动,就是所解释的这个“振”,当有这种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这是一种动风的表现,至于他是什么风而动的,那你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具体分析。这种动的表现,在临床上真的是非常普遍的啊,可是如果我们不注意,就放过了。
下面是提要。以亡血家为例,提示气衰血虚者,禁用汗法。从这个提要上面,可以看出和八六条的区别。八七条说的是气衰血虚者,同样都有这个血虚,但是八六条是以血虚为主的,而八七条是气血两虚的,既有气虚,也有这个血虚,所以说是气衰血虚者。
下面是解释。我们还是先看前人的解释。成无己的注解是这样说的啊:《真经》云“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亡血发汗则阴阳俱虚,故寒栗而振摇。陈修园的注解是:“亡血而更发汗,身内只剩一空壳子,阳于何有,寒则内生,故寒栗而振,是为阴阳两竭,凡遇可汗之证,便不可不顾虑,失阴津之荣血,有如死者。”他们两个人已经把这个“亡血家不能发汗”给强调了。
这条的意思呢,也挺简单的,其实说的就是,亡血家,因为他长期经常出血,不但阴血亏虚,气也无所依附而虚了。我们知道气与血的关系是“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那么血虚的人,气无所依附,它肯定也要虚。而汗呢,既伤阳气又伤阴血,所以气血两虚的人,应当是禁用汗法的。那么,如果我们就不信邪,碰到这时候非要给他用汗法,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旦误汗以后,因为汗既伤阳又伤阴,本身就是一个气血、阴阳两虚的人,会造成气血的更虚。气虚,不足以温煦的时候,则出现寒颤。血虚,不足以滋润筋脉,而产生动风之振摇。这是第八七条。
八八、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与禹余粮丸。
先解释一下词条。陈修园的注解是这样的啊,“恍惚者,心神摇荡而不能自持。心乱者,神息亦乱而不能自主也。”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神智模糊而不能自主。第二个词是,阴痛,小便已阴痛,这个阴痛就是小便以后,尿道的疼痛。这种小便以后尿道疼,和我们上周四说的淋家的小便时尿道的疼痛可不是一回事啊。这条指的是汗家重发汗,然后所导致的小便阴痛,指的是尿完尿以后,出现的尿道的疼痛,和这个淋家的不一样。淋家的尿痛往往是在排尿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尿道疼痛,烧灼感,热感。在这条当中,它指的是尿尿以后。都是一个疼痛,但是看是在排的过程当中,还是以后,是有区别的,我们说当医生要细心,细心在什么地方,就这么点小事。真的,就这么点小事,它所提示的病机是不一样的。人家就告诉你,我尿疼。你肯定是要问清楚了,是尿尿的时候疼还是尿完以后的疼。像这些细节问题,那些不是长期在临床第一线混的人,那些看书的人,肯定体会不到。因为这一点就算你读书的时候再细心, 临床当中有这样的情况,可能你也就根本不把他当一回事。出现尿痛,就要问尿的时候疼还是尿以后疼,因为病机是不一样的。
下面是这一条的提要:以汗家为例,提示阳虚者禁用汗法。
下面是解释。
我们还是先看前人的解释。“平日汗多者,表阳素亏,若重发其汗,则阳从外出,故心神恍惚;阳气大虚,故小便已阴痛。”其实说的很明白:汗家,就是平常容易出汗的人,卫阳不固,表阳素亏,平常他就容易出汗,在这时候我们给他重发汗,就会阳从外出或者阳从外亡。卫阳亡了以后呢,他心中神魄无主,所以就出现一个心神的恍惚。再说这个排完尿以后的阴痛,因为他属于阳气大虚,便出则气愈泄,所以把它叫作化源伤故痛。由这个解释,我们说一个西医上面的名词——排尿性晕厥:就是这个人平时没有什么表现,往往是排尿以后突然就晕倒了。像这种情况,西医作出的解释是植物神经的功能性失调,没有其他更好的解释。但我们在古人的注解中,我们就可以明白,这是人体阳气的大虚,所以出现这种排尿性晕厥。这种人,都是属于阳气大虚的。那么排尿呢,“便出则气愈泄”,就是大小便的过程当中,是一个泄气的过程,都是气在外泄。人在气虚的时候,大小便失禁,那也是气全都泄了。如果一个人本来阳气就是大虚的,勉勉强强维持着运转,在排尿的时候泄掉一部分,就会出现这种排尿性的晕厥。假如我们再遇到这种排尿性的晕厥,病人本来没什么别的事情,撒尿的时候就撒尿呗,但尿完之后就晕厥,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联想到这个解释,这就是一个阳气大虚。调治这种人的时候,就没有别的可说,就是补阳气呗,这是书上的解释。这条的意思,就是说平时容易出汗的人,多是表阳虚,卫外不固,因为卫阳虚弱,所以阴液易泄,易泄以后呢,就出现阴和阳都不足,我们假若是再给他发汗的话,他会出现一个阴阳的两虚。我们在八七条说的是气血的两虚,在这条呢,他比那个气血两虚还要重一点,出现阴阳的两虚。出现阴阳两虚以后呢,心失所养,所以恍惚。阴中,就是尿道,失去阴液滋润,也会出现小便以后的阴痛。在这条当中,用的是禹余粮方,这个方子的组成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但是我们从这个药当中,比如提到禹余粮,从这味药当中,可以看到张仲景思考的方向。禹余粮,又叫禹余粮石,是一种矿石,这种矿石,它的性味是甘平涩的,入脾,大肠,胃经,。作用是止血,止带,涩肠。那么我们从这个方子的名字上面,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候,他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一种敛阴,止汗,重镇,固涩的这样一个方。也就是说,是一种既救其里,也补其虚的这样一种方法。
气血两虚,阴阳两虚如何判断,脉象如何?两者在程度上有区别,但在证上都是虚证,在症状上不易区别,而脉上易区分:气虚脉弱,血虚脉小,如果单纯气虚脉是很软的,如出现洪大的脉,这种脉脉体较宽,脉势上是比较弱的;气血两虚的人从综合上看脉是弱小,弱脉基本是归在浮脉类的,位不靠下,不是很沉,即可以浮取或中取;阴阳两虚的脉小,沉,微。阴阳两虚的人常见于长时间得糖尿病的人,严格按西医医嘱服药,治疗,严格控制饮食的人,在几年或十几年后就会出现阴阳两虚这种沉弱的脉象,如内经上说的“脉小者消瘅”。脉似乎被说得很神乎其神,实际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有的人是先天的六阳脉,脉先天就洪大;有的人脉先天就沉小。有时间还可以把八纲辩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看一下。在这就先不说了。还是按条文走。
89条: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条文提示:阳虚有寒者,禁用汗法。《医宗金鉴》注解:“病人有寒,胃中寒也,复发汗,寒而复汗也,胃寒复汗,阳气益微,胃中冷甚,蛔不能安,故必吐蛔也。”胃寒复汗,像胃寒这种病人再给他发汗,阳气更微胃中冷甚,蛔不能安,故必吐蛔也。张锡驹注解:胃无阳热状,阴寒固结,而阴类故生(指蛔虫之类的东西),故必吐蛔也。病人有寒,阳气虚弱,得太阳病,当温阳解表并用,不可单用发汗.误用汗法,损伤阳气,导致脾胃阳虚胃气上逆而出现呕吐。假定这人素有蛔虫,胃阳虚胃寒,蛔虫则随呕吐而出。蛔虫的生成途径:蛔虫卵附着于手或瓜果蔬菜,卫生不洁,食入而形成蛔虫。这个‘蛔’不能单纯地理解,因为现在较注意个人卫生,有蛔虫的人很少,无蛔虫时就不吐蛔。
太阳病应用汗法,如果没注意平素阳虚,汗出而阳损,脾阳受损胃气上逆引起呕吐。此时应注意是否误用了汗法。
50条:脉不禁者,法当益汗之,假如尺中迟,不可发,亦之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
    尺为迟脉,迟为一息四至以下。尺中迟指的是什么呢?在伤寒中没有标注时都是指的寸口脉。寸口脉中没有明确分出寸关尺三部脉的部位,至于说“尺中迟”,因为心脏搏动射血形成脉搏,全身跳动频率一致,不会单独出现尺部脉迟,所以是泛指寸口脉迟。此人脉迟,一息四至以下,心动过缓,提示荣血不足。一息四至,呼吸以医者为标准,因为医者不病,为一种常态,以自然的方式一呼一吸。迟脉与浮脉或紧脉可以相兼,浮指部位,紧指形态或感觉,迟指脉数;只要不是相反的脉均可相兼,但在同一部位不能出现相反脉,如浮脉与沉脉,实脉与弱脉等。脉象浮紧,肢体疼痛,是太阳伤寒,应当用汗法解表,但脉迟是营血亏虚,阳气不足的脉象,虽兼表证,不可强发其汗,因汗血同源,强发其汗,会使营血更亏虚。对于这条解释很多,我们要理解阳气不足,脉迟为寒,脉迟的人一定有寒象。张仲景没有提到寒气盛,只说了营气亏虚。
49条:“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脉浮数”指表证,“法当汗出而愈”说明治法,“须”的意思是等到或等待。 提要是太阳病误下,致里虚,当补虚扶正,勿用汗法,病证属表当用汗法解表祛邪,若误下,伤正气 而发生变证;如误下后病人出现身体沉重,心悸,尺中微,为表证而里已虚,不可再用汗法——提示虚证勿用汗法。治疗里证当补虚扶正气,使气血充沛,津液自和,病人自汗出而病解 。此时病人的自汗是战胜邪气,与药物发汗有本质不同。
下次我们说麻黄汤在什么情况下不能用汗法。第一在临床我们碰到什么病种会出现条文中的问题,第二,碰到这些人,出现太阳伤寒当用汗法时,有这么多的禁忌证不能用汗法,在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在伤寒的条文中,像我们讲过的麻黄汤,桂枝汤,它们的禁忌症是什么,我们学伤寒必须弄懂。在临床见到太阳证我们不能用汗法,该怎么办?“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怎样使津液自和?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我们分辨不是很清或把握不准,我们可以用小建中汤,它是对发汗禁忌症可以通用的一个方,小建中汤是桂枝汤芍药,加甘缓的饴糖,强调一个气血的化源,它可以达到表里实,而病愈。具体下次再说。
-----------本贴由  peity_培  思竹  整理 ,晴暖初校对,大家辛苦了,为推广中医而努力,善莫大焉!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