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鹅 > 养鹅问答 > 正文:草地牧养肉鹅存在的问题分析养鹅疾病预防诊断治疗预防
    

养鹅疾病预防:草地牧养肉鹅存在的问题分析

草地牧养肉鹅存在的问题分析
-----
近年来,随着肉鹅收购价格持续走高,养殖效益十分看好,于是农村掀起了利用草地牧养肉鹅的热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实际生产中在饲养、管理等诸多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导致生产效益不高。在此,笔者把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加以分析,希望对利用草地牧养肉鹅者有所帮助。   1 存在的问题   1.1 品种差   目前农村90%鹅雏繁育主要是一些农户利用家庭条件就地繁育,种蛋也是自附近乡村的农户家中收购后再集中孵化,由于这些孵化场所收购的种蛋不卫生,消毒不严格,收购种蛋品种不一,造成鹅雏品种差、品种杂,且多退化的品种,易得病,影响效益。   1.2 购雏季节不当   许多养鹅户不太重视进雏季节,有的在春天,有的在初夏,初夏进雏虽然育雏的舍温易控制,鹅雏成活率高,但禽舍也容易温度过高而导致雏鹅“上热”,而且放养时间短,不能充分利用饲草资源,鹅出栏时体重偏小。   1.3 放养密度不合理   在农村,某些养殖户一味追求放养,有的地方每公顷草地放养100~150只,甚至更高,这样造成青饲料等的严重不足,鹅吃不饱,生长速度减慢,体质瘦弱,增加了死亡率。须要长期补给大量精料,这既增加了饲料费用,在管理上又增加了难度。   1.4 防疫不合理   由于许多养鹅户还按着传统的散养模式饲养,对防疫程序及疫苗的正确使用还认识不够,易漏掉某种疫病,如小鹅瘟、鹅痘、禽霍乱等;或使用疫苗的方法、剂量、时间不正确,造成免疫失败,成活率低。   1.5 饲养管理粗放   1.5.1 不重视育雏的温度   在育雏时掌握不好雏鹅对环境的要求。一般农户育雏时舍内温度、湿度过低,或温度忽高忽低,注意保温但不重视通风换气,同时密度过大。结果造成温度过低出现压死鸡现象,鹅生长缓慢,呼吸道疾病伴随发生,不但增加了死亡率,还影响了鹅的生产性能。   1.5.2 育成期饲养差   多数农户仍按着传统的家养方法饲喂,放牧回来撒一些玉米粒或其它的杂粮,营养不全;放养时不训导调教;牧区不放水源:管理落后,饲养的鹅大、小不匀,轻、重差别大。   1.6 忽视天气预报   幼鹅的放养易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一旦下大雨或其它冰雹天气等,常常让鹅淋雨,诱发疾病,鸡的生长、抗病力、成活率等都受到极大影响。   1.7 忽视球虫病的预防   当气温升高到3o℃左右,湿度达70%以上时鹅就会发生球虫病,尤其夏天常常大流行,可是多数养殖户不提前预防,到了发病时再投药,这时不但造成了费用增高,死亡率增高,而且还降低了鹅的生产性能,从而减少了收入。   1.8 忽视消毒   良好的卫生消毒工作是维护鹅群健康、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也是决定免疫成败的重要条件,许多养鸡户忽视这一点,多数人只在育雏时几天消毒一次或者干脆就不消毒,临到发病时才想起消毒。正常情况下,不注意清扫粪便,不坚持常规消毒制度,使禽舍环境条件较差,   为鹅群的健康埋下了严重的致病隐患,一旦有病菌侵入,就有可能发生疫情。   1.9 用药混乱   有的养殖户本着用药总比不用强的想法,长期或定期给健康的鸡群大量投服一些药物,也有的在治疗时加大药量或多药并用,或者交替混乱用药,这不但造成药的浪费,而且鹅易产生抗药性。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农户滥用一些国家禁止使用的违禁药物如痢特灵、氯霉素等,这极大降低了肉鹅的品质,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失去了牧养肉鹅的意义。   2 对策
畜牧导航: 养鹅资讯   鹅病防治   鹅价格行情   养鹅技术   饲养管理   养鹅问答   鹅品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