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正确饲养母猪的方法养猪症状描述诊断治疗预防
    

养猪症状描述:正确饲养母猪的方法

正确饲养母猪的方法
-----
一、母猪阶段饲喂及饲喂目标  母猪不同的生长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求和饲喂目标不同,应该采用阶段饲喂(Phase Feeding),配制阶段性母猪饲料。同时在母猪生产这个连续性的生产过程中,母猪各个阶段相互影响,需要综合统筹考虑。  1.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一般在25-30kg体重时开始选择(当然,仔猪出生时就可以选择某些性状如乳头数),最迟需要在60kg体重时进行后备母猪的选育。后备母猪的选育对于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使用年限具有关键决定性作用。饲喂后备母猪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目标:  1.1打下健康的基础。要使母猪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母猪的健康非常关键,是发挥母猪繁殖潜力的保证。而育成期母猪良好的肠道发育、稳定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强化的免疫机能是基础。  1.2良好骨骼发育和体贮。母猪怀孕期将承载很大的重量,需要强健的骨架和肢蹄,而且胚胎生长期和哺乳期需要超量的营养,因此创建足够的体贮以备动用。若后备母猪体贮少,则母猪的使用寿命短,淘汰率高(Young等,1991)。  1.3合理的生长速度。与生长肥育猪不同,后备母猪不仅需要确保较高特殊营养素体贮,同时要考虑其生理成熟年龄,因此一般在体重达到100kg左右时需要限饲,直到配种前2周,以改善母猪的使用年限(Boyd等,2000)。而配种前2周进行Flushing饲喂,有利于提高排卵数。  1.4良好的乳房发育。乳房发育对于今后母猪的泌乳,确保哺乳仔猪的良好生长非常关键。后备小母猪的能量摄入过多会导致乳房发育不良,过多的脂肪渗入乳腺泡,限制乳腺系统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泌乳(Johnston和Trottier,1999)。  2.怀孕(妊娠)母猪  妊娠母猪的饲养目的是怀孕和产仔,母猪配种后,随着妊娠继续、胎儿着床、胚胎发育、乳腺生长,母猪营养和饲喂方案将变得更加多变,应该根据每头母猪的体况及怀孕所处的阶段实施阶段饲喂。  2.1妊娠前期(0-75d)。妊娠前期母猪的饲喂目标包括:  2.1.1维持正常怀孕。母猪受精后,确保胚胎顺利着床,维持胚胎存活率最大,减少怀孕过程中流产,可以提高分娩时窝产仔数。妊娠前期特别是怀孕0-30d,是胚胎存活和着床的重要时期。妊娠早期营养水平过高(特别是高能量)会降低胚胎的存活率(Hughes,1993),对窝产仔数不利。营养摄入过高,导致机体代谢旺盛,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影响孕激素的分泌,导致血浆孕酮水平降低(Dyck等,1980),从而降低胚胎存活率(foxcroft等,1996)。  2.1.2维持母猪合适的体况。母猪正常的体况对改善母猪的体储,维持胎儿的生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不管过肥的体况或是低脂贮备都会对以后的繁殖周期不利。因此怀孕母猪的日粮不仅需要控制体增重,同时需要提供足够的营养满足胚胎的发育以及弥补经产母猪上一个泌乳期的体重损失和初产母猪体增重的需要。由于怀孕早期(0-30天),提高采食量会引起早期胚胎死亡的增加,因此给体况较差的母猪增加体脂的理想的时机是怀孕30-75天。在这个阶段,通过采食量控制母猪的体况是关键,适宜的母猪背膘后为16-18,体况评分(BCS)3左右。  2.1.3维持母猪的健康。母猪的健康、安静是维持正常怀孕的保证,寄生虫以及母猪饥饿(限饲)会造成母猪不安静,烦躁,容易引起流产;霉菌毒素等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激素紊乱,影响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导致流产和死胎。  2.2怀孕后期(75d-分娩)。怀孕后期母猪的饲喂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支持胎儿的快速生长,确保仔猪理想的较高的初生体重。妊娠后1/3期,胎儿呈指数生长,期间增加饲养水平,适当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可显着提高仔猪初生重和仔猪的成活率(Cromwell等,1989)。然而妊娠75d后,增加营养摄入量(特别是能量)会降低乳腺细胞的数量,降低乳汁合成能力(Weldon等,1991)。因此用怀孕后期料(或使用哺乳母猪料)攻胎的时间应适当推迟(如妊娠90或100天以后)2.2.2保证营养均匀供给给胎儿。造成初生仔猪的均匀度差,弱仔比例高的主要原因是胎儿营养供给的不均衡性。而这种胎儿营养供给的不均衡性与母猪便秘、胃肠蠕动缓慢、胎盘血流分配不均等有很大的关系。  2.2.3为母猪分娩做好充分的准备。母猪顺利产仔,对于母猪体力恢复,减少死产,提高活产仔数,降低母猪淘汰率意义重大。母猪的产程在3小时内是非常理想的,较长的产程,会导致死产增多,甚至母猪产后瘫痪(超过5h),并影响仔猪吃初乳的时间,同时会增加母猪的重配率(Repeat breeding rate,RBR)(Claudio等,2013)。增加母猪的能量储备,提高分娩时肌肉收缩力量,减少母猪便秘对母猪顺利产仔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怀孕后期的攻胎应该适度,避免胎儿过大,影响分娩。  2.2.4维持母猪健康。新生仔猪的微生物来源于母猪产道和粪便,因此应该在分娩前清理肠道和产道,避免病原微生物从母猪垂直传播给仔猪。母猪良好的免疫状况,可提高初乳抗体含量,从而提高仔猪的抗病力。  3.泌乳母猪  哺乳期的饲喂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的泌乳量和乳品质以便窝增重最大,使母猪泌乳期失重最小,尽可能地缩短断奶-发情间隔(WEI),并提高下一繁殖周期的排卵数。为达到最佳的长期的繁殖效率,需最大限度地降低母猪泌乳期失重(Dourmad等1994),其关键点在于提高泌乳期日粮的营养浓度及某些特殊营养素的水平和采食量。  4.空怀母猪(断奶-再次发情配种)  4.1断奶后尽早使母猪发情,缩短断奶-发情间隔。可以提高母猪年产胎数。有报道指出,断奶后提高饲养水平可缩短初产母猪断奶-发情的时间间隔,提高断奶后10天内即发情的比例。  4.2提高发情母猪的排卵数。可以增加受精卵的数量,增加母猪的产仔数。配种前的短期优饲(Flush feeding)有利于增加母猪的排卵数。  二、提高泌乳母猪采食量  当前对于现代高产瘦肉型母猪来说,泌乳母猪采食量低是导致母乳不足,断奶体重轻,母猪失重大,断奶-发情时间长,配种成功率低的主要限制性原因。以下总结了影响泌乳母猪采食量的主要因素及改善泌乳母猪采食量的因素。  1.妊娠母猪的饲喂  妊娠期的过度饲喂将系统性降低随后哺乳期的采食量(Quiniou等,1998;Whittemore,1998)。堪萨斯州立大学研究证实,分娩时越肥的母猪,泌乳期采食量越低,体储损失越多,下一胎产仔数越低(Young等,2004)。多数研究者认为,分娩时母猪背膘厚度超过22mm时,泌乳期的采食量将受到严重影响(Goodband等,2006;Aherne,2001)。因此应该根据妊娠母猪的体况,精确制定饲喂方案和饲喂量。  另外,研究表明,增加妊娠母猪日粮纤维水平,对于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有帮助(Dourmed等,2009)。  2.泌乳期饲料的饲喂  分娩后母猪的采食量至少与妊娠后期的采食量(2.5kg)相同,最好能达到3-4kg,随后每天的饲喂量应逐渐快速增加(每天增加至少0.5kg,最好能达到1-1.5kg)。泌乳早期过度限制饲喂(为防止乳房充血,缺乳,仔猪腹泻以及母猪便秘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整个泌乳期的采食量。  提高饲喂次数。每天饲喂2次以上,每次清除残余饲料(保持料槽清洁),可以显着提高母猪的采食量。  增加母猪的饮水供应,可以提高采食量10-15%(Quiniu等,1998);因此保证母猪充足干净的饮水(水压水流1500-2000ml/分钟),可以增加母猪的采食量。当然湿拌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但应必须避免可能导致饲料发酵和卫生问题。  3.改善母猪饲养环境  分娩舍的环境温度是影响采食量的重要因素。室温最好维持在18-20 ?C,超过20度,每增加1度,母猪采食量将下降0.15kg/天。  减少母猪热应激的措施包括:1)增加日粮能量水平;2)气温较低时饲喂;3)多餐饲喂;4)采取降温措施。  4.饲料原料的选择及添加剂的应用  1)使用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的原料如酵母蛋白,鱼分离蛋白肽等,对于提高母猪采食量有益;  2)避免饲料存储时间过长,新生产的饲料适口性更加;  3)母猪饲料添加酸化剂可以提高母猪的采食量;  4)也有报道,添加一些植物精油对提高母猪采食量有帮助。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