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点及其防控养猪疾病咨询诊断治疗预防
    

养猪疾病咨询: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点及其防控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点及其防控
-----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NVDC-JXA1株)引发的一种以体温高热不退、皮肤发红、呼吸困难、死亡率高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近年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变异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引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NVDC-JXA1株就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一种变异株,由于发病猪耳后、耳边缘发绀呈紫红色斑块状,因此又称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一、流行病学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群中均可发生,并伴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通常情况下发病率高达70%以上,死亡率约40%-90%。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或通过公猪的精液经生殖道在同猪群间进行水平传播,也可以进行母子间的垂直传播。此外,风媒传播在本病流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气源性感染可以使本病在3千米以内的猪群中传播,传播速度极快。  感染猪、康复猪及其污染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猪在康复后的3个月还可持续排毒。病毒可通过鼻、眼分泌物、胎儿及子宫甚至公猪的精液排出,感染健康猪只。  二、临床特征根据对发病猪场疫病发生发展情况和病猪的临床观察,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全群突然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喜伏卧,患猪皮肤发红,耳后耳边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呈紫红色斑块状;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群便秘,粪便干燥,呈球状,尿黄而少且浑浊。病程稍长的猪全身苍白、贫血,被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00~110天)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  三、预防和控制  由于该病传染性强、传播快、发病后可在猪群中迅速传播扩散和蔓延,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较大,因此须严格执行综合性防疫制度加以预防和控制。  1、搞好综合防疫措施。各类养殖场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必须坚持科学养殖,自繁自养,预防为主及加强综合饲养管理,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等综合防疫措施。主要应做好如下几点:  (1)所有养殖场(户)应切实做好封闭管理,建立严格隔离消毒制度。严禁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生产人员进出要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做好环境杀虫灭鼠工作,防止昆虫等媒介带入疫病。  (2)养猪生产要力争做到全进全出制度饲养,种猪场应做到产房、保育舍和育成舍的全进全出。  (3)严禁从疫区引种,从非疫区引种时要严格隔离观察45天,并按规定进行检疫,确无此病时方可以进场。  (4)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在饲料中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  2、适时进行疫苗免疫。目前,疫苗免疫是控制高致病性蓝耳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国内已成功研制出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由于此病为新发疫病,以前从未对易感动物实施过免疫,在此推荐临时免疫程序为:  商品仔猪:仔猪断奶后首次免疫,剂量为2毫升/次。在高致病性蓝耳病流行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首免后一个月采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一次。
-----

做好免疫
-----

疫苗接种预防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猪品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