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猪 > 养猪问答 > 正文:如何知道市场上购买的肉可安全食用?养猪疾病免费问答诊断治疗预防
    

养猪疾病免费问答:如何知道市场上购买的肉可安全食用?

如何知道市场上购买的肉可安全食用?
如何知道市场上购买的肉可安全食用?
-----
你好猪肉鉴别小常识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都免不了进入市场或超市选购动物产品,怎样才能选购到健康而品质好的动物产品呢?下面以猪肉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些简单的小常识。首先,选购时要看是否加盖有检疫验讫印章,同时询问经营人员索看所选购的猪肉是否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其次,要靠自己通过感官等检查对皮肤、淋巴结(俗称羊子)、肾脏、脂肪、胸腹膜、脊髓断面等六大部位仔细检查鉴别。一、几种猪肉的感官鉴别方法:新鲜肉:脂肪洁白,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外表微干或微湿润,用手指压在瘦肉上的凹陷能立即恢复,弹性好,且有鲜猪肉特有的正常气味。不太新鲜的肉:脂肪少光泽,肌肉颜色稍暗,外表干燥或有些粘手,新切面湿润,指压后的凹陷不能立即恢复,弹性差,稍有氨味或酸味。变质肉:脂肪失去光泽,偏灰黄甚至变绿,肌肉暗红,切面湿润,弹性基本消失,有腐败气味散出。冬季气温低,嗅不到气味,通过加热烧烙或煮沸,变质的腐败气味就会散发出来。母猪肉:一般胴体较大,皮糙而肉厚,肌肉纤维粗,横切面颗粒大。经产母猪皮肤较厚,皮下脂肪少、瘦肉多、骨骼硬而脆,乳腺发达,腹部肌肉结缔组织多,切割时韧性大。注水肉:这种肉由于含有多余的水分,致使肌肉色泽变淡,或呈淡灰红色,有的偏黄,显得肿胀,从切面上看湿漉漉的。销售注水肉的肉案子上是湿的,严重的有积水,可见肉贩随时用抹布在擦拭。注水的冻猪瘦肉卷,透过塑料薄膜,可以看到里面有灰白色半透明的冰和红色血冰。砍开后可见有碎冰块和冰渣溅出,肌肉解冻后还会有许多渗出的血水。价格便宜的猪肉卷,多半是做分割肉的下脚料,常混有病变废弃物,购买时要当心。死猪肉:周身瘀血呈紫红色,脂肪灰红,肌血暗红,在血管中充满着黑红色的凝固血液,切开后腿内部的大血管,可以挤出黑红色的血栓来,剥开板油,可见腹膜上有黑紫色的毛细血管网,切开肾包囊扒出肾脏,可以看到局部变绿,有腐败气味。猪囊虫肉:它是有钩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的瘦肉里,呈囊泡状,肉眼观察有小米粒大到豌豆大不等的囊泡,其中有一个白色的头节,就像石榴籽一样,囊虫也见于心脏上,吃囊肉会使人得绦虫病,如果人间接吞下虫卵,也会得囊虫病,后果严重。猪瘟病肉:病猪周身皮肤,包括头和四肢皮肤上都有大小不一的鲜红色出血点,肌肉和脂肪也有小点出血。全身淋巴结,俗称“肉枣”,都呈紫色,肾脏贫血色淡,有出血点。个别肉贩常将猪瘟病肉用清水浸泡一夜,第二天上市销售,这种肉外表显得特别白,不见有出血点,但将肉切开,从断面上看,脂肪、肌肉中的出血点依然明显。二、你六招识别病死猪肉的方法:一是看表皮 健康猪肉表皮无任何斑痕;病死猪肉表皮上常有紫色出血斑点,甚至出现暗红色弥漫性出血,也有的会出现红色或黄色隆起疹块。二是看脂肪 健康猪的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病死猪肉的脂肪呈红色、黄色或绿色等异常色泽。三是看肌肉 健康猪的瘦肉一般为红色或淡红色,光泽鲜艳,很少有液体流出;病死猪肉颜色发红发紫,无光泽,挤压时有暗红色的血汁渗出。四是看弹性 好猪肉有弹性;病死猪肉无弹性。五是闻气味 好猪肉无异味;病死猪肉有血腥味、腐臭味及其他异味。六是查淋巴 病死猪肉的淋巴结是肿大的,其脂肪为浅玫瑰色或红色,肌肉为墨红色;质量合格的猪肉淋巴结大小正常,肉切面呈鲜灰色或淡黄色。三、四招识别注水猪肉方法:远观 因注过水的生肉会逐渐向外渗水,故商贩在经营过程中会经常用抹布擦拭,消费者在买肉前不妨先站在远处观察一番,或用一小块吸水力强的卫生纸在肉上按一按,如果卫生纸马上变湿则可判定为注水肉。近瞧 凡注过水的肉多呈鲜红色,且由于经水稀释的原因又发白、发亮,表面光滑无褶。而未经注水的肉则呈暗红色,表面有皱纹。手摸 注水肉因充满水,所以摸起来弹性较差,有硬邦邦的感觉,没有粘性,而没有注水的则相反,有一定的弹性,且发粘。刀试 这一招对于常买心、肺的消费者来说非常实用,因心脏和肺部是直接注水和存水的部位,所以在购买时只须用刀轻轻剖开,便可根据其干湿情况判定是否被注水。四、如何识别公、母猪肉?公猪肉肌间脂肪少,毛孔粗而稀,切割时阻力较大,切面发干,断面看不到大理石样外观,有难闻的臊气味,煮的时候更大。母猪肉皮厚而硬,皮上有黑色素及皱褶,毛孔粗大,皮下脂肪薄,肌肉呈红色或深红色,肌肉瘦而发干,切面粗糙无光,脂肪干燥,肉质粗硬;乳头大,长而油滑,乳头基部呈圆椎型。公母猪肉的商贩大多数将肉皮分离,砍成小块,消费者在购买时要结合多方面情况加以区分。公、母猪肉,只是肉质较差,不影响食用卫生,只要检疫无其它病变,胴体不瘠瘦,均加盖蓝色检疫合格验讫印章,至于市场销售应由工商部门指定摊点挂牌销售。五、母猪肉和肥猪肉怎样区别?区别母猪肉和肥猪肉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鉴别:(1)皮肤:母猪肉皮肤厚硬,粗糙而发黄,多有皱纹,毛孔粗大而深,特别是荐部皮肤有大如米粒、小如芝麻的凹限(俗称沙眼)。皮肉层次分离,结合处疏松。肥猪肉皮薄细软,毛孔细而浅,皮肉结合紧密。(2)肥膘:母猪肉皮下脂肪脆硬,呈青白色,触摸时黏附的脂肪少,有的母猪肉,在皮与皮下脂肪之间的一层脂肪呈粉红色(俗称红线)。肥猪肉皮下脂肪软腻,呈白色,触摸时黏附的脂肪多。(3)肌肉:母猪肌肉呈深红或暗红色,纤维粗,纹路明显,断面颗粒大,含水分较少。肥猪肌肉呈淡红色,纤维细,断面颗粒小,含水量较多。(4)乳头和乳腺:母猪肉乳头长而硬,乳头孔特别明显,横切乳头,两乳池明显可见;纵切乳房部,可见到淡粉色海绵状乳腺。肥猪肉乳头短而软,乳头孔不明显,也看不到乳池和乳腺。(5)腹围:母猪腹部较肥猪宽阔。(6)肋骨和骨盆:母猪肉肋骨扁而宽,骨膜白中透黄,尤其是前五根肋骨更为明显;骨盆腔比较宽阔。肥猪肉肋骨呈扁圆形,骨膜淡粉色,骨盆腔不宽阔。六、如何通过感官鉴别黄脂肉和黄胆肉?这两种肉能食用吗?答:黄脂:主要由饲料或脂肪代谢障碍引起,与遗传有关。黄染部位仅见脂肪,尤其皮下脂肪。肝胆无病变。黄疸:由疾病引起胆汁代谢障碍而造成的。全身皮肤、脂肪、粘膜、巩膜、肌膜、关节囊液均显黄色。肝胆多有病变,如肝硬变、实质性肝炎、胆管阻塞。放置越久,颜色越深。黄脂肉若系饲料源性者,若无其他不良气味时,完全可以食用。如伴有其他不良气味者,应高温加工后食用或工业用;黄疸肉不能作为食用。肉品检疫小常识1、皮肤对肉品的检疫有何意义?皮肤对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猪弓形虫病的检出有很大意义。2、牲畜宰后检疫中的摘除的"三腺"是什么?为什么要摘除?摘除"三腺"是指甲状腺,肾上腺和病变的淋巴结。因为甲状腺、肾上腺是内分泌器官,含有激素,吃多了可引起内分泌激素中毒。病变淋巴结是病原微生物被阻截积存的部位,吃多了易造成感染和中毒。3、黄疸和黄脂肉尸如何鉴别?可通过感官检查和实验室理化检验两方面加以判定。感官检查鉴别要点:黄脂:主要由饲料或脂肪代谢障碍引起,与遗传有关。黄染部位仅见脂肪,尤其皮下脂肪。肝胆无病变。吊挂24小时后黄色变浅或消失。黄疸:由疾病引起胆汁代谢障碍而造成的。全身皮肤、脂肪、粘膜、M膜、肌膜、关节囊液均显黄色。肝胆多有病变,放置越久,颜色越深。理化学检验有两种方法:①硫酸法②苛性钠法4、白肌病和白肌肉如何鉴别?白肌病是由于硒-维生素E缺乏引起的;而白肌肉的产生则由于猪在宰前应激所引起,与遗传、品种有关。第二,白肌病呈白色或黄白色条纹或斑块状。切面干燥,似鱼肉外观。而白肌肉则呈现肌肉苍白,质地松软,切面有液汁渗出。第三,白肌病可发生于猪、牛、羊、马等动物,且多见于动龄动物,而白肌肉仅见于猪。5、常见的气味和滋味异常肉有哪些?一是饲料气味,由于动物生前长期饲喂带有浓郁气味的饲料。二是药物气味,宰前不久给动物经口或注射过具有芸香或其它异常气味的药物。三是性气味,未去势或晚阉的公畜肉,尤其是公山羊和公猪肉。四是病理气味,屠宰动物生前的某些病理过程,可给肉以特殊气味。五是附加气味,是将肉与特殊气味的化学物品和异常气味的食品同室贮藏或同车运输时,因吸附作用给肉以异常的附加气味。6、肉新鲜度分几个等级?其感官判定的指标是什么?肉新鲜度分为三个等级,即新鲜、次鲜和变质三级。感官判断指标包括色泽、粘度、弹性、气味以及肉汤性状五个方面。7、病死禽类肉尸的感官特征?①、禽尸的皮肤呈不同的紫红色、暗黑色和铁青色。皮肤干枯,毛孔突起,拔毛不净。翼下或腹下小血管有大片的血液沉积,极度消瘦。如翼基部或肢下部有局部性淤血,破损等,系生前长时间捆绑过紧所致。②、病死禽冠和肉髯呈紫红色或青紫色,有的全部呈紫黑色,以边缘部较严重。③、眼部污秽不洁,眼多全闭,眼球下陷。④、嗉囊发青紫、空虚瘪缩或有液体、气体。肛门松弛或污秽不洁。8、确诊旋毛虫病的主要检验方法是什么?目前主要应用压片法检查。压片方法是取左右膈肌各一块(30g),每块中选剪出麦粒大的12小块(共24块),用厚玻片压片镜检,可发现旋毛虫包囊,呈橄榄形,约0.8~1.0毫米长,内含有缩成螺旋状幼虫。有时可见浓淡不一黑色的钙化包囊。9、猪囊虫病确定检疫主要方法是什么?临床上检查舌肌,在舌底面可观察见米粒大灰白色透明的囊尾蚴的囊包。肉检中切开口爵肌、舌肌、腰肌、心肌等检查囊尾蚴的囊包。免疫学检查有变态反应、环状沉淀试验、补体结合反应,间接血凝试验,炭粉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10、何为红膘肉?皮下脂肪由于毛细血管充血、出血或血红素浸润而呈粉红色,称红膘肉。仅见于猪。红膘肉的产生与感染急性猪丹毒、猪肺疫等传染病背部受冷、热、机械性刺激有关。11、何为黑变肉?黑色素异常沉积在组织和器官内,由于色素的量及其分布状态不同,可呈现黑色褐色。波及范围由斑点大小至整个器官。成年动物黑色素沉积多见于肺、肝及淋巴结,严重病例还见于云肾、脾、胸、腹膜、骨和软骨。生猪屠宰检疫时,可以发现极个别猪肉胴体皮肤上有灯状黑斑点或大面积黑花状,即为黑色素异常沉积原因引起。黑色素轻度沉积的组织器官可以食用,重度沉积有工具用。无公害猪肉卫生检验规程一、兽医检疫(一)产地检疫在活猪供应地按照《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16549》对无公害猪饲养场或养殖户进行严格检疫。(二)宰前检查1、入场检查(1)、查证验物:检查有无免疫证或免疫标记(耳牌)、产地检疫证和无公害猪耳号牌,了解证物是否相符,以及途中猪只病、死情况等。如果猪只来源于外地,还要检查有无出县境检疫证和车辆消毒证等;(2)、卸载后的群体检查:按照《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16549》的方法对可疑病猪进行个体检查,发现病猪后立即转送病猪隔离圈。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2、待宰检查 经过入场检查,将健康猪只放入饲养圈继续观察,送宰前再进行一次群体检查,挑出可疑病畜后,转入待宰圈,停食、饮水、观察,确实证明为健康猪只后,由兽医检疫人员签发“送宰合格证”,猪只方可进入屠宰间。(三)宰前检查处理1、经宰前检查发现猪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病、猪瘟及可疑病猪时,必须按下列规定处理:(1)禁止屠宰,停止调动猪只,采取紧急防疫措施,并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疫情,按相关法令处理;(2)病猪用密闭运输工具送至化制间,或当地指定地点,采取不放血的方式扑杀,尸体化制或销毁;(3)同群猪送急宰间,胴体、内脏送有条件可食用车间按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处理后方可出厂(场),皮、毛、血、骨进行消毒后方可出厂(场);(4)对宰前管理区、病猪管理区以及所经过的道路实施严格的消毒,并采取防疫措施,经农牧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2、经宰前检查发现猪钩端螺旋体病、李氏杆菌病、急性猪丹毒、布鲁氏菌病、猪密螺旋体病和结核病,按下列规定处理:(1)病猪用密闭工具送急宰间,采取不放血的方式扑杀,然后送化制间进行化制或销毁;(2)宰前管理区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恢复生产;(3)同群猪可继续送宰。3、除了上述所列传染病外患有其他疾病的猪只,除患病猪只送急宰间急宰外,其他同群猪只正常送宰。急宰的病猪,根据具体情况,或送“有条件食用肉处理间”加工利用,或采取化制或销毁方法处理。4、宰前检查后的处理过程均需作详细记录并存档。(四)宰后检验1、猪头检验。剖检颌下淋巴结和外咬肌,视检鼻盘、唇、齿龈、咽喉粘膜和扁体;2、猪的内脏检验:分别按以下要求检验:(1)胃、肠检验:视检胃肠浆膜,剖解肠系膜淋巴结,必要时剖检胃肠粘膜;(2)脾脏检验: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弹性,必要时剖检脾髓;(3)肝脏检验: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弹性,剖解肝门淋巴结,必要时剖检肝实质和胆囊;(4)肺脏检验: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弹性,剖解肺门淋巴结,必要时剖检肺实质;(5)心脏检验:视检心包及心外膜,并确定肌僵程度,剖解心肌、心内膜及血液凝固状态,特别注意二尖瓣的病损;(6)肾脏检验:剥离肾包膜,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弹性,必要时纵向剖检肾实质。3、胴体检验:检查以下各项内容:(1)首先判定放血程度;(2)视检皮肤、皮下组织、脂肪、肌肉、胸膜、腹膜等有无异状;(3)剖检颈浅(肩前)淋巴结、股前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4、寄生虫检验:检查如下寄生虫:(1)旋毛虫和住肉孢子虫检验:由每头猪左右横膈膜肌脚采取不少于30克的肉样两块(编上与胴体同一编号),撕去肌膜,剪取24个肉粒(每块肉样12粒),制成肌肉压片,置低倍显微镜下检查,也可采取集样消化法检查,发现虫体和包囊,根据编号对胴体、头和心脏进行处理;(2)猪囊虫的检验:主要检查部位为咬肌、腰肌和隔肌,其他可检部位是心肌肩胛外侧肌和股内侧肌。(五)宰后检验处理1、宰后检验发现猪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病、猪瘟等传染病时,按下列方法处理:(1)停止屠宰和调动猪只,采取紧急防疫措施,并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疫情,按相关法令处理;(2)病猪胴体、内脏等用密闭运输工具送至化制间,进行化制或销毁;(3)同群猪送急宰间,胴体、内脏送有条件可食用车间按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处理后方可出厂(场),皮、毛、血、骨进行消毒后方可出厂(场);(4)对屠宰加工区、病猪管理区以及所经过的道路实施严格的消毒,并采取防疫措施,经农牧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2、宰后检验发现猪钩端螺旋体病、李氏杆菌病、急性猪丹毒、布鲁氏菌病、猪密螺旋体病和结核病,按下列规定处理:(1)病猪胴体、内脏等用密闭工具送化制间进行化制或销毁;(2)屠宰加工区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恢复生产;(3)同群猪可继续送宰。3、宰后检验发现除了上述所列传染病以外的其他疾病的猪只,除病猪胴体及内脏根据具体情况,或送“有条件食用肉处理间”加工利用,或采取化制或销毁方法处理,其他同群猪只正常送宰。4、宰后检验发现寄生虫病时,按下列规定处理:(1)在肉样压片中,发现旋毛虫包囊或钙化的旋毛虫虫体时,头、胴体和心脏作湿化处理或销毁;(2)在肉样压片中,若发现住肉孢子虫时作湿化处理或销毁;(3)如在规定检验部位40cm2面积内发现猪囊尾蚴或钙化虫体时,全尸作湿化处理或销毁;(4)如发现弓形虫,全尸作湿化处理或销毁;(5)如发现猪肺线虫、细颈囊尾蚴、肾虫、猪华枝睾吸虫、猪浆膜线虫等按下列规定处理:①病变严重,且肌肉有退行性变化者,胴体和内脏作湿化处理或销毁,肌肉无变化者,剔除病变部分化制或销毁,其余部分高温处理后出厂;②病变轻微,剔除病变部分化制或销毁,其余部分不受限制出厂。5、宰后发现肿瘤时,按下列规定处理:(1)在一个器官发现肿瘤病变,胴体不瘠瘦,并无其他明显病变者,病变脏器作化制或销毁,其余部分高温处理;如胴体瘠瘦,肌肉有病变者,全尸化制或销毁;(2)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发现肿瘤病变者,全尸化制或销毁;(3)确诊为淋巴肉瘤,白血病鳞状上皮细胞瘤者,全尸化制或销毁。6、经宰后检验发现为普通病、中毒或局部病损时,按下述规定处理:(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全尸作化制或销毁。 脓毒症、尿毒症、黄疸、过度消瘦、大面积坏疽、急性中毒、全身脂肪和肌肉变性、全身性水肿和出血的病猪。(2)局部有下列病变之一者,割除病变部分化制销毁,其余部分不受限制。 创伤、化脓、炎症、硬变、坏死、寄生虫损害、严重的瘀血、出血、病理性肥大和萎缩、异色、异味及其他有碍卫生的部分。7、鲜肉的卫生标记(1)不管胴体和内脏属于上述何种情况,均需盖上与判定结果一致的印章,印章染料对人体无害,盖后不流散,迅速干燥,附着牢固。(2)应由官方兽医检疫人员负责为鲜肉加盖卫生标记。(3)鲜肉卫生标记图章按规定制作。(4)鲜肉卫生标记的染料为甲基紫。(5)标记部位 ① 重量超过60公斤的胴体,在大腿外部、腰部、背部、乳部、肩部和肋部加盖印章;② 重量小于60公斤的胴体,在大腿外侧和肩部加盖印章。
畜牧导航: 养猪资讯   猪价格行情   养猪技术   猪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猪问答   养猪视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