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鱼 > 养鱼问答 > 正文:淡水鱼藻类引起的鱼皮肤病防治养鱼疾病治疗诊断治疗预防
    

养鱼疾病治疗:淡水鱼藻类引起的鱼皮肤病防治

兽医兽药网皮肤科 更新时间:2016/5/29 执业兽医考试论坛
淡水鱼藻类引起的鱼皮肤病防治
-----
淡水鱼藻类引起的皮肤病病原打粉病又叫白鳞病、卵甲藻病,是一种嗜酸性卵甲藻寄生鱼体表而引起的鱼病。嗜酸性卵甲藻是一种适合生活在酸性水质中的浮游植物。身体呈肾脏形,体外有一层透明的玻璃纤维壁,体内充满淀粉粒和色素体,中央有一圆形的核。嗜酸性卵甲藻用纵分裂法形成裸甲子,在水中自由活动,碰到鱼类就附着于鱼体上,开始过寄生生活,发育为嗜酸性卵甲藻。池塘水呈酸性(ph5~6.5),水温22~32℃的条件,最适合它的生长繁殖。 病症: 病鱼在患病初期,在池中拥挤成团,体表的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和背部先后出现白色小点,随后白点逐渐向尾柄、身体两侧、头部等处蔓延扩大,以致连接重叠,全身像涂了一层粉一样,故叫打粉病。 流行情况:打粉病的发病时间长,感染快,死亡率高。以夏、秋两季流行最盛,草鱼种最易感染。夏花和刚入池培育的“冬片”鱼种最容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1、鱼池要彻底清塘消毒,在鱼种培育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把池水的ph调节到8左右。2、将病鱼转到水质为微碱性的鱼池内饲养。
畜牧导航: 养鱼资讯   养鱼技术   鱼价格行情   鱼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鱼问答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