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鸭 > 养鸭问答 > 正文:鸭寄生蠕虫病-鸭棘头虫病养鸭发病治疗诊断治疗预防
    

养鸭发病治疗:鸭寄生蠕虫病-鸭棘头虫病

兽医兽药网寄生虫病 更新时间:2016/5/14 执业兽医考试论坛
鸭寄生蠕虫病-鸭棘头虫病
-----
鸭棘头虫病是由棘头虫寄生于鸭的小肠所引起的寄生虫病。本病除鸭发生感染外,其他家禽如鸭、鸡、天鹅以及其他野生游禽均可发生感染。 寄生于鸭的棘头虫有四种,即大多形棘头虫、小多形棘头虫、鸭细颈棘头虫和腊肠状棘头虫。最常见的是大多形棘头虫。   1.病原及流行特点 鸭大多形棘头虫属棘头虫纲、多形科。虫体呈桔红色,纺缍形,前端大,后端狭细。吻突上有小钩18纵列,每行7~8个,每一纵列的前4个钩比较大,有发达的尖端和基部,其余的钩不很发达,呈小针状。吻囊呈圆柱形,为双层构造。雄虫长9.2~11毫米,睾丸呈卵圆形。位于虫体前1/3部分内,靠近吻囊处。雌虫长12.4~14.7毫米。卵呈长纺缍形,大小为113~129微米×17~22微米。在卵胚两端有特殊的突出物。 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尤其是一月龄以上的幼鸭。鹅较少见,幼鸭发生大量感染后常引起死亡。临床上以麻鸭较为多见,肉鸭很少发生。常发生于夏秋季节。本病分布较广,我国许多省市均有发生本病的报道。   2.生活史 大多形棘头虫的中间宿主是甲壳纲、端足目的湖沼钩虾为中间宿主。成熟的虫卵随患鸭的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湖沼钩虾吞食后,经54~60天,在其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棘头囊),鸭吞食了含有感染性幼虫的钩虾后,幼虫在鸭的消化道内逸出,约经一个月发育为成虫。   3.临床症状 患病鸭生长发育不良,精神不振,口渴,食欲减退,消瘦腹泻,常排出带有血黏液的粪便,逐渐衰弱死亡,病程一般5~7天。   4.病理变化 虫体寄生于鸭的小肠前段,其吻突牢固地附着在肠黏膜上,引起肠道黏膜出血,呈卡他性炎症,有时吻突埋入黏膜深部,穿过肠壁的浆膜层,甚至造成肠壁穿孔,继发腹膜炎,虫体固着部位的肠道黏膜严重出血,并出现溃疡,肠道黏膜可见大量的黄白色小结节和出血点。   5.防治措施 加强鸭群的饲养管理,幼鸭与成年鸭分开饲养,幼鸭或新引进的鸭群,应选择未受污染的水塘或没有钩虾的水塘放养,在多形棘头虫病流行的鸭场,应经常进行预防性驱虫。常用的驱虫药效果不佳,病鸭可用四氯化碳驱虫,按每千克体重0.5毫升,用小胶管灌服,具有良好的疗效。
畜牧导航: 养鸭资讯   养鸭技术   鸭价格行情   鸭病防治   饲养管理   养鸭问答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