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养殖技术 >  > 正文:仔猪腹泻原因以及综合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原因以及综合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原因以及综合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病性复杂,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长期以来仔猪腹泻是引起仔猪生长受阻和仔猪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仔猪腹泻的防治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世界性问题。

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1-3月龄,特别是1-3日龄的新生仔猪,7-20日龄的乳猪,断奶后10-15天内的仔猪多发,有的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发病率高达50%以上,死亡率15%-20%,腹泻引起的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的40%。

仔猪腹泻每年给养猪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仔猪腹泻会导致饲料报酬率低,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僵猪),甚至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归纳为非传染性腹泻与传染性腹泻两大类,防治仔猪腹泻,主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防治仔猪腹泻的基础,针对性疫苗和敏感药物的正确选用是防治仔猪腹泻的技术关键。

一、仔猪腹泻的成因

一)非传染性腹泻

1仔猪消化机能不全

研究表明,仔猪肠道在出生前是无菌的,在出生后24 h内逐步定植了大肠杆菌、乳酸菌、小梭菌、真杆菌和酵母菌等,形成肠道微生态系统。通常情况下,乳酸杆菌占优势有助于健康,因为它可以竞争性地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从而降低有害菌的浓度、减少毒素产生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防止因病原菌造成的消化系统紊乱与腹泻。由于仔猪胃酸分泌很少,哺乳期间胃的酸性环境主要靠乳中的乳糖发酵产生乳酸,一旦断奶,乳糖来源终止,乳酸含量下降,胃内pH值升高,乳酸菌就会减少,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有害微生物会逐渐占优势,胃肠道内菌群失衡,导致腹泻的发生。断奶仔猪从吃初乳变成了以饲料为主,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消化酶的水平。资料表明,断奶后1周,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水平的1/3,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因消化不良而腹泻。

2日粮抗原过敏

胃肠黏膜中存在大量的淋巴组织,通过体液和细胞免疫对抗进入胃肠道的抗原物质,在采食饲料时,饲料中的抗原物质,包括无害的蛋白质通常可激发系统的免疫反应,在获得免疫耐受之前,通常要经历一段过敏时期,即饲料抗原引发仔猪发生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迟发性超敏反应),导致小肠损伤,主要表现为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进而引起腹泻。断奶仔猪在进食固体饲料或变换饲料后,一般3-5 天出现腹泻,在无病原微生物的参与下,一个星期左右病情得以缓解。如果由于肠道组织的损伤,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会加剧腹泻病程。

3营养因子缺乏

仔猪腹泻与其在胎儿期的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妊娠母猪营养不良,尤其在妊娠后期,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和某些微量元素不足均可影响胎儿发育,继而引起出生后发育不良和抗病能力下降。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它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硒、铁、铜,导致仔猪抵抗力降低而出现腹泻。

4饲养管理和应激因素

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寒冷的适应性很差。气候骤变、贼风入侵以及保温不当时,可造成仔猪免疫力下降,此时其肠道内的致病性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仔猪腹泻。仔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O℃,最佳湿度为60%-70%。若防寒,保温措施不到位,空气污浊,湿度大时都会引起仔猪的腹泻。仔猪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食物变化,伙伴变化,环境及其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应激反应会导致腹泻。

二)传染病腹泻

1病毒性腹泻

传染性肠胃炎 本病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临床上以厌食、呕吐、严重腹泻、失水为特征。特别在寒冷季节,能迅速传播各种年龄的猪。10日龄以内仔猪病死率高达100%,5周龄以上猪的死亡率很低,成猪几乎没有死亡。康复猪带毒可达10周甚至100多天,在不良环境下重新排毒而导致病的传播。该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生于冬季和春季,发病高峰为1-2月份。病毒传播可通过猪的直接接触。母猪乳汁可以排毒,并通过乳汁传播给哺乳仔猪,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本病流行有3种形式:流行性多见于新疫区;地方流行性多发生于疫区;周期性地方流行性在疫区。由于母猪具有免疫力,其初乳中的免疫抗体可为哺乳提供保护力,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低,但在断奶后又成易感猪。本病传播迅速,数日内可蔓延全群。首先呕吐,继而发生频繁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极度口渴,脱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越严重,病死率越高。

猪流行性腹泻 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生,小猪易患此病,哺乳仔猪死亡率达50-100%。其特征为呕吐医学全在线网站www.med126.com,腹泻。病毒存于病猪的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饲料、饮水、交通工具及用具而传染。在寒冷的季节里对断奶前后的仔猪危害最大。

状病毒感染 病毒存于易感动物的肠道内,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在人和家畜之间可能相互感染。在寒冷、潮湿、不良的卫生条件下,发病率高。病毒经口进入机体能抵抗蛋白分解酶和胃酸的作用,所以能顺利到达小肠,经胰蛋白酶激活而感染小肠绒毛顶部上皮,在其中增殖并使之发生变性、溶解或脱落,绒毛遂缩短变宽。隐窝细胞未及分化成熟就移向感染发病的绒毛上皮,并取代其位置,于是发生吸收不良。双糖特别是乳糖消化障碍,电解质从细胞外液转移至肠腔,从而导致水样腹泻。8周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高,一般为50-80%,若有大肠埃氏菌混合感染更严重。

2细菌性腹泻

痢疾 由猪痢疾密螺旋菌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发生,7-12周龄猪发病率最高。该病最初在猪群中呈散发性,发病急,继而同群猪陆续发病,病情严重的发生死亡,病愈的猪生长也很缓慢。猪群起初发病时,常呈急性,主要表现食欲废绝和剧烈下痢,严重者发生喷射状水泻,带有血液、血块或粘液。随病程的发展,粪便混有脱落的粘膜或纤维素渗出物的碎片,味腥臭,色灰色或黄色。发生本病的原因是一些养殖户观念陈旧,认为猪不怕脏,舍内不经常打扫,更谈不上消毒。

仔猪黄痢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病猪以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或浆糊样稀粪和迅速昏死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主要发生于5日龄以内的仔猪。3日龄以内的猪发病率90%左右,死亡率达100%。该病的特点往往是一窝一窝地发病。该病在本县农村散养户中尤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观念,封建迷信思想严重。例如,母猪在产仔后,羊水、恶露污染的垫草必须等仔猪满月后才能清除,这样就给大肠杆菌形成了良好的培养基,导致仔猪发生黄痢和白痢。

仔猪白痢 本病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突然腹泻排出白色、灰白色粥样粪便或糊状粪便,有腥臭味,形状粘腻。病猪表现畏寒,拱背,行动缓慢,脱水,呼吸次数增加,皮肤粗糙无光泽,食欲减少,饮欲增强。病程短的2-3天,长的1周左右,15日龄以上的病猪多能自愈,但多数病例有反复,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1] [2] [3] 下一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