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兽医 > 基础科目 > 兽医病理学 > 正文:鸡新城疫感染病详解
    

病毒性传染病解析之鸡新城疫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1-11-16 执业兽医考试论坛

 鸡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是鸡类(包括鸡、火鸡、珠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为副粘病毒属的新城疫病毒,存在于病鸡的各种器官、组织和排泄物中。由于病毒的毒株,感染途径,病鸡的年龄、品种和环境等条件的不同,所引起的病理损害在个体、鸡群和地区之间差异颇大。鸡新城疫因毒株不同表现出4种临床症状与病理损害。

1.亚洲新城疫  由速发嗜内脏毒株引起各种年龄鸡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消化道出血性损害是其突出的病变。

2.肺炎脑炎症  由速发嗜神经毒株引起各种年龄鸡发生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特征性的损害在呼吸道与神经系统。

3.由中发型毒株引起的幼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时为致死性的神经系统传染病。

4.由缓发型毒株引起的一种轻微、不明显的呼吸道传染病。

我国最多见的是亚洲新城疫。

一、病原和发病机理  

新城疫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有囊膜,病毒核酸类型为RNA。本病毒存在于病鸡所有器官、分泌物和排泄物,脑脾和肺含毒量最高,骨髓含毒时间最长。从不同地区和鸡群分离到的毒株,对鸡的致病性有明显差异。根据不同毒力毒株感染鸡表现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几种类型:
(1)嗜内脏速发型,可致各种年龄的鸡急性致死性感染,消化道明显出血。
(2)嗜神经速发型,感染各种年龄鸡,以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
(3)中发型,感染后引起幼禽死亡。
(4)缓发型,表现轻微或不明显的呼吸道感染,可作弱毒疫苗。
(5)无症状型,主要为肠道感染。   

本病的发生一般认为是病毒从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后,先在呼吸道和肠道内繁殖,然后迅速侵入血流扩散至全身,引起败血症。病毒在血液中损伤血管壁,引起出血浆液渗出和坏死变化,严重的消化扰乱即由此所致。同时由于循环障碍引起肺充血和呼吸中枢扰乱,结果导致常见的呼吸困难。

病毒在血液中维持最高浓度约4d,若不死亡,则血中病毒显著减少,并有可能从内脏中消失。在慢性病例后期,病毒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髓中,引起脑脊髓炎变化。本病对感受性低的禽类也主要侵害神经系统而引起特征性的神经症状。

二、病理变化 

1.眼观病变

口腔和咽:出现芝麻乃至米粒大小、稍干燥而呈黄白色、隆起在粘膜面上的坏死性纤维素性附着物。这是由于病变部粘液腺发生坏死,并与渗出的纤维素相凝结而成的。这种病变,通常只见于全身病变显著的病鸡。

(1)食管:粘液腺分泌亢进,粘膜面出现薄层无色透明的粘液。嗉囊常充满散发酸败气味的食物和污灰色的液体。

(2)腺胃:粘膜上附着多量透明的或脓样的粘液。有时由于胃腺中的病理产物外溢,可在其排泄口出现脓栓样物,如加以压迫,即可多量地排出。大多数病例可见胃腺排泄口外围呈现鲜红色或暗红色粟粒大小的出血点。有时出血点的中心,还可出现针尖大小的坏死。

(3)肌胃:表层角质膜剥离后,粘膜皱襞部可见呈红色斑状、线状或点状的充血和出血。

(4)小肠:是消化道病变最严重的部位,病变主要表现形式是在卡他或卡他-出血性炎的肠粘膜上,出现大小不等、表面覆有坏死-纤维素病理产物的溃疡。出血溃疡主要发生于肠集合淋巴滤泡部位,常见于十二指肠后半段与空肠、回肠的粘膜面。由于病毒的毒力和机体的抵抗力不同,病变的表现也不相同。病毒毒力强而机体抵抗力弱的病鸡 ,因早期死亡,肠部的溃疡甚少,或者不明显,粘膜出血与炎症也就较轻,反之,抵抗力较强的病鸡,可以出现很多大大小小的溃疡,粘膜的出血与炎症也较明显。大溃疡如南瓜子大小,在溃疡表面,附着多量的病理产物,因而其表面显著隆起,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当肠管未切开时,从浆膜面很容易查出溃疡的所在。如将病变部位的肠壁切开,可见溃疡表面如岛屿状隆起于平坦的粘膜面上,隆突最高的地方,可相当于肠壁正常厚度的4~5倍。因此溃疡部位的肠腔狭窄甚至被阻塞。溃疡面附着的病理产物的色彩随其所含血液、胆汁等的分量多少而不同。溃疡可深达粘膜下层乃至肌层,用刀刮除溃疡表面的病理产物后,下面为灰黄色坏死灶,其周围有反应性炎的红色带。

(5)肠:病理变化也很显著,通常两侧的盲肠病变对称。常常在盲肠扁体发生出血及溃疡,这是本病患鸡最常见的肠部溃疡。从浆膜面便可看到该部肠壁呈纺锤形隆起,大如黄豆,粘膜深部的出血-坏死灶也隐约可见。切开肠腔检查,其病变与小肠的基本一致。有的病鸡在距盲肠口2cm的后方还能见到另外的大溃疡。此外,在盲肠后半段还可见到针尖到粟粒大的小坏死灶,有时融合成大片的坏死灶。

(6)直肠:通常呈卡他性炎。严重的则有出血点和坏死灶。

(7)泄殖腔:也可见到卡他性、出血性和坏死性炎的变化。

(8)肝脏:病变一般不甚明显。损害较显著的,肝脏轻度肿胀,色彩不均,被膜下偶可见针尖大小的坏死灶。胆囊肿胀,粘膜上有出血点。

(9)胰腺:在胰腺组织中常见均匀分布灰白色、粟粒大的变性、坏死灶。

(10)脾脏:一般不肿大,被膜下可见针尖到粟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灶。

(11)心脏:心冠脂肪充血和小点出血,心扩张,心肌变性,心包液增多。

(12)肺脏:充血,或见肺炎。气囊膜增厚、浑浊,有时气囊内积有炎性渗出物。鼻腔、喉头、气管中常蓄积多量污黄色粘液,粘膜常有小点出血。

(13)肾脏:肿胀,浑浊,色淡,质柔软易碎。

(14)胸腺:轻度红肿,或有散在的针尖大出血点。偶尔亦可见到灰白色斑纹的坏死灶。

(15)脑脊髓:变化不明显,或脑膜充血与出血。


[1] [2] 下一页

...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 实名网站 360认证 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