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名族首页  |   藏族医学  |   蒙古族医学  |   维吾尔族医学  |   苗族医学  |   傣族医学  |   瑶族医学  |   考试宝典  |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名族医药 >> 藏族医学 >> 藏族医药 >> 正文:羌活 -藏药志那合药物说明书
    

羌活

  
品名
藏名:志那合
汉语拼音
QIANGHUO
拉丁名
1.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2.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
英文译名
销售地区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及宽叶羌活的根及根茎。
动植物形态
1.羌活: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全株有特殊香气。根茎粗壮,圆柱形或不规则块状,暗棕色至棕红色,顶部有枯萎的叶鞘。茎直立,中空,表面淡紫色,有纵直细条纹。基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柄,叶柄由基部向两侧扩展成膜质叶鞘,抱茎;叶片为三出三回羽状复叶,小叶3~4对,末回裂片线形或矩圆形,长5~8mm,边缘缺刻状浅裂至羽状深裂,茎上部叶简化成鞘状,近于无柄,顶端有羽状分裂的小叶片。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苞片3~6。线形,早落,伞辐7~18,小伞序有小苞片6~10,线形,花小白色;萼齿5,三角卵状;花瓣5,倒卵形,顶端钝而内凹,花柱2,很短,花柱基稍隆起。分生果长圆形,长4~6mm,宽约3mm,主棱均扩展为宽约1mm的翅,油管明显,每棱槽内3~4,合生面5~6,胚乳腹面内凹成沟槽状,
2.宽叶羌活:本品与羌活的不同在于叶片大,三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末回裂片长圆卵形至卵形,长3~7cm,宽1~2.5cm,边缘有粗锯齿,伞辐10~23,花瓣淡黄色。分生果近圆形。
二种生态环境略同。
动植物资源分布
宽叶羌活: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云南、陕西、内蒙古、山西、湖北等省区。
动植物生态环境
宽叶羌活:生于海拔1700~4500m的林缘、林下、灌丛以及沟谷草丛中。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羌活:花期7~9月,果期8~10月。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秋季产者质量较好。采挖根茎及根后,除去泥土及须根,晒干或烘干。
药用部位
以根及根茎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1.羌活:为圆柱状略弯曲的根茎,长4~13cm,直径0.6~2.5cm。顶端具茎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脱落处呈黄色。节间缩短,呈紧密隆起的环状,形似蚕(习称蚕羌);或节间延长,形如竹节状(习称竹节羌)。节上有多数点状或瘤状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有多数裂隙,皮部黄棕色至暗棕色,油润,有棕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射线明显,髓部黄色至黄棕色。气香,味微苦而辛。
2.宽叶羌活:根茎类圆柱形,顶端具茎及叶鞘残基,根类圆锥形,有纵皱纹及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茎处有较密的环纹,长8~15cm,直径1~3cm(习称条羌)。有的根茎粗大,呈不规则结节状,顶端具数个茎基,根较细(习称大头羌)。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味较淡。
显微鉴别:蚕羌根茎(直径1.2cm)的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皮层菲薄。韧皮部多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较多。韧皮部、髓和射线中均有多数油滴,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直径至200μm,内含黄棕色油状物。
条羌与羌活类同,但导管少,导管束中有成片的木纤维群,髓部更宽大。油室直径至180μm。
粉末鉴别:1.羌活:粉末棕黄色。分泌道多碎断;分泌细胞大而狭长,壁薄或稍厚,内有淡黄色分泌物及淀粉粒溶化后的痕迹,并常见金黄色或黄棕色条状分泌物;分泌道碎片旁常毗连导管或木栓组织。薄壁细胞大多呈纵长条形,多数含淡黄色分泌物及油滴,并充满淀粉粒,经水合氯醛液透化后,残留类圆形淀粉粒痕迹;少数细胞无色,有的表面隐约可见交错纹理。导管主为网纹导管,直径13~52μm,网孔较密,有的纹孔梭形而大,导管分子较短,有的长54μm螺纹导管直径7~23μm,有的螺纹加厚壁连接呈网状螺纹导管,直径18~32μm;另有具缘纹孔导管。木栓细胞淡棕色;断面观多见,细胞多列,扁平,直径7~15μm,外层有落皮层细胞,充满黄棕色或棕色物,表面观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壁薄,微弯曲,连有落皮细胞。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12μ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复粒由2~3分粒组成。块状分泌物黄棕色,大小不等,大者直径约至100μm。气香,味微苦而辛。
2.宽叶羌活:粉末灰黄色。与蚕羌略同。不同点在于分泌道多碎断;分泌细胞壁薄,条状分泌物少见。薄壁细胞大多无色,呈纺锤形或细长。有的细胞中可见菲薄的横隔;细胞界限有的不明显。导管主为网纹导管,直径17~53μm,网孔较稀疏,有的纹孔梭形而大;并有螺纹导管,直径8~27μm。
中药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约2.3%。油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柠檬烯(limonene)、萜品烯醇-4(carvomenthenoe-4)和乙酸龙脑酯(borrylacetate)等。
理化性质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0.5g,加入乙醚适量,冷浸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m1,加7%盐酸羟胺甲醇液2~3滴,20%氢化钾乙醇液3滴,在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于醚层界面处显紫红色。 (2)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6ml,冷浸4小时,滤过,将滤液浓缩至干,残渣用氯仿溶解至10ml,供点样用。吸附剂为氧化铝-CMC(中性氧化铝80g,加1%羧甲基纤维素钠120ml)。展开剂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1)。展距17.5cm。置紫外光灯下观察荧光。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丸剂,散剂。
中药制药工艺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方一:七味羌活丸:羌活,红耳鼠兔粪膏,金腰草,兔耳草,小伞虎耳草,唐古特乌头,翼首草。 方二:羌活,铁棒锤(根),铁棒锤(叶),黑冰片,野艾蒿膏,山豆根,小伞虎耳草,紫檀香,牛黄,天竺黄,红花,大株红景天,少花延胡索,岩精膏,节裂角茴香,唐古特乌头,麝香,安息香,镰形棘豆,沉香,野牛心血,藏菖蒲,硫黄,多刺绿绒蒿,熏倒牛,丁香,波棱瓜子,川西小黄菊。
药性
味苦、辛,性平。 《藏药配方新编》:味苦、辛,性平。 《新编藏医学》:味苦、辛,性平。 《藏医百科全书》:味苦、辛,性平。
归经
功效
杀虫,止血,愈疮疡。
性味分类
主治
治麻风、头痛、喉病、痹证、疫疠、霍乱。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6~9g。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方一:七味羌活丸:羌活150g,红耳鼠兔粪膏150g,金腰草150g,兔耳草150g,小伞虎耳草150g,唐古特乌头150g,翼首草150g。粉碎成细粉,混匀,水泛丸,干燥,即得。可治口苦、院痛、腹痛、便血、发热、寒战。用于瘟毒肠病。口服,每服2.5g,每日2~3次。
方二:羌活10g,铁棒锤(根)5g,铁棒锤(叶)5g,黑冰片25g,野艾蒿膏25g,山豆根25g,小伞虎耳草25g,紫檀香25g,牛黄10g,天竺黄25g,红花25g,大株红景天25g,少花延胡索25g,岩精膏25g,节裂角茴香25g,唐古特乌头25g,麝香5g,安息香25g,镰形棘豆25g,沉香25g,野牛心血25g,藏菖蒲10g,硫黄10g,多刺绿绒蒿25g,熏倒牛25g,丁香25g,波棱瓜子25g,川西小黄菊25g。共研细粉,混匀,即得。一日2次,一次1.5g,宽筋藤汤或开水送服。清热消炎,镇痛杀疠。用于瘟疠疾病、痢疾、白喉、疫黄、痘疹,炭疽等。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考证
《晶珠本草》记载:泽玛杀虫,止血,愈疮疡,治麻风。分为白、黑、黄三种,本品茎中空,状如茴香而高大,有节,节向上四周分枝,种子状如芫荽子,扁而有翼。黑色种根、茎熏鼻可预防传染病。《如意宝树》记载:泽玛叶、根止血,流血时撒在脉管断口上即止。《形态比喻》记载:泽玛分三种,阴阳山川皆生长,白色种叶嫩软青色,茎长有弹性,花白色;黑色种叶黑色,油润,微有毛,茎红色,花白色,有气味;黄色种花金色;泽玛根似迷果芹的根(藏药名:加哇),根质虚松,气味芳香,黑色种味最香,白色种次之,黄色种更次,质差。让钩多吉说:泽玛白色种止血,黑色种,祛寒,杀虫。
上述将泽玛分为白(志甲)、黑(志那合)、黄(志赛尔)三种。据查,白、黄种近似,临床上未分,加之,黄者味淡,质次,故仅将志甲收载。志那合即本品,全株有特殊香气,其茎中空淡紫色;花小白色;果长圆形,具翅等特征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
药物应用鉴别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评论内容:
    没有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1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