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全在线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热 门: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 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 验:理化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护 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 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 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 腔: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 它: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口腔 > 口腔内科学 > 河北医科大学 > 正文:口腔内科学实验指导
    

口腔内科学-实验指导

口腔内科学:实验指导:口腔内科实习指导前 言本实习指导是根据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统编教材《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第二版,结合本学科的发展、教学大纲和临床实际要求,以及本院实验室现有实习条件,参照《口腔医学实验教程》分三部分编写而成。口腔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其临床工作要求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验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掌握理论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治疗方法和操作技能

口腔内科实习指导

前   言

本实习指导是根据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统编教材《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第二版,结合本学科的发展、教学大纲和临床实际要求,以及本院实验室现有实习条件,参照《口腔医学实验教程》分三部分编写而成。

口腔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其临床工作要求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验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掌握理论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治疗方法和操作技能。

本实习指导包括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的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其具体内容有实习的目的、要求;基本操作方法、步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用于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实验室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实践操作中一丝不苟按实习指导要求进行,并与理论科讲授内容结合,独立思考,反复实践、反复练习。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教师根据实习指导的内容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实习,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第一部分 牙体牙髓病学

目录

实验一  牙体牙髓病常用器械、一般检查、病历书写(3学时)

实验二 龋病损害的认识(1学时)

实验三 蜡模型牙窝洞制备(5学时)

实验四 离体牙窝洞制备(9学时)

实验五 窝洞的隔湿、消毒与干燥、垫底及橡皮樟应用示教(3学时)

实验六 窝洞的充填(3学时)

实验七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示教光固化复合树脂、支架固位修复Ⅳ类窝洞)(3学时)

实验八  髓腔应用解剖复习

髓腔预备(9学时)

实验九 牙髓失活术和干髓术(1学时)

  牙髓塑化疗法(2学时)

实验十 根管治疗术(12学时)

根管预备(5学时):

前牙和前磨牙(3学时)磨牙(2学时)

根管消毒(1学时)

根管充填(6学时):

前牙和前磨牙(3学时)磨牙(3学时)

实验十一 临床见习(6学时)

 

实验一  牙体牙髓病常用器械、一般检查、病历书写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1、  了解认真、仔细的临床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的依据。

2、  掌握口腔检查常规器械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  掌握口腔的一般检查方法和某些特殊检查方法。

4、  认识口腔各部位正常生理解剖特征。

二、 实验器材

1、  口腔检查常规器械。

2、  牙科手术椅、综合治疗台。

三、 实验方法与步骤

口腔检查常规器械为口镜、牙科探针、牙科镊子

1、口镜:分为口镜头和口镜柄。镜面为圆形,有平镜和凹镜两种。平镜反映之形象真实,临床常用,必要时可用凹镜放大影像。

口镜可以反映被检查部位的影像,反映不能直视的部位,如上颌牙远中面;反光和聚集光线于检查部位以增强照明;用口镜牵引唇颊,推压舌体;口镜柄还可用于叩诊。

2、牙科探针:为双头,两端尖锐且弯曲程度不同,中间为柄

牙科探针可用于检查牙齿各面的患龋情况;探测牙齿敏感区用皮肤粘膜的感觉功能;探查龈下牙石分布情况及充填悬突;探查髓腔情况,窝洞内药物的放置和取出。

3、牙科镊子:为反角形,尖端较锐而闭合严密

牙科镊子可用于夹持敷料、棉球、异物;检查牙齿松动度;其柄 可用于叩诊,触诊牙龈。

4、器械的使用方法:

①左手握持口镜

②右手握持牙科探针或镊子

③器械使用时要有支点,支点愈近被检查部位愈稳。一般以右手无名指放于邻近牙上或邻近被检查部位的口外颌面部作为支点。

实验步骤:

(一) 查前准备:

1、光源:最好为自然光,亦可借助灯光辅助,须将灯光集中于检查区。

2、调节椅位:

座式牙科椅:靠背上缘与患者肩部平齐,头靠位于患者的枕部,根据检查部们调节患者的头位,如检查上颌,头稍后仰,使上颌牙牙合平面与地面约成45º角,检查下颌,则使下颌牙牙合平面与地面平行。患者口腔位置与医生肘部平齐或略高。

卧式牙科椅:患者半卧或平躺于椅上,上颌牙与地面成90º角,头顶靠近医生,头部由矢状位可转向侧或右侧。

3、医生的位置:

座式牙科椅:医生位于患者的右前方,右后方或正后方。

卧式牙科椅:多由医生、助手四手操作,若以时针的字码表示位置,医生应于9:30~12:30之间,助于位于12:30~2:30之间,医生双脚应平放于地面,大腿下缘和双肩与地面平行,背部挺直,头部略向前倾。

(二)、一般检查

1、问诊:了解疾病发生的时间及发生、发展情况,治疗经过和治疗反应。问诊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一步,应耐心细致地进行,医生应具高度同情心、态度和蔼,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深入细致地询问,耐心启发病人回答与诊断有关的病史,但不能暗示以免影响病史的真实性。问诊的内容包括:

①主诉: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病变部位,病痛性质与发病时间。

②现病史:详细询问从发病到就诊的全部过程,包括疾病的发病情况,病情演变,就医情况及效果。

③既往史:与主诉有关的全身健康情况,一般生活情况,药物过敏史,以往患过的重要疾病及治疗效果。

家庭史:与主诉有关的遗传,家庭情况。

2、 望诊:

①视患者一般全身情况。

②视患者主诉的局部情况:

口外:

颌面部是否对称,有无肿胀,畸形,局部皮肤颜色有无改变,有否疤痕、窦口。

口内:

牙齿:数目、排列、形态、牙齿的颜色和透明度,牙齿有无龋洞或非龋性疾病。口腔卫生情况。

牙龈:检查牙龈色、形、质,牙龈附着情况及附着龈宽度,有无窦口。

粘膜:口腔粘膜色泽有无变化,上皮覆盖是否完整,有无起疱、斑块、舌背乳头有无增生或萎缩,舌苔的形态及颜色,唇红的色泽,我无皲裂,脱屑及痂壳,口角区粘膜有无渗出或糜烂。

3、探诊:利用探针进行检查和协助的诊断方法。

① 龋坏和牙髓探诊:以牙科探针检查龋损及牙体硬组织缺损的范围、深度,髓腔有无穿孔,牙髓的反应性以及髓腔侧壁和髓底有无穿孔。用牙科探针的三弯端探查邻面颈部龋。

② 牙周探诊:利用钝头的有刻度的牙周探针探查有无牙周袋、深度和范围,利用牙科探针探查龈下牙石的数量、分布。探查时应使牙周探针与牙体长轴方向一致,按一定顺序探测,以免遗漏。

③ 窦道或脓道探诊:利用圆钝而质软的窦道探针从窦道口插入,缓慢顺势推进,查窦道的方向,深度,判断其来源及有无脓液。

1、叩诊;是用口镜柄或镊子柄叩击牙齿,根据牙齿对叩击的反应进行检查。可水平或垂直叩击,分别检查牙周膜及根尖周情况。叩诊时应先叩正常邻牙,后叩患牙。

2、触诊:又名扪诊,是用手指或镊子夹持棉球按压患部,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检查者的触觉来进行诊断。

根尖周病触诊:扪压相当于患牙根尖部的软组织,如有压痛,提示根尖周粘骨膜有炎症,如有波动感,提示根尖脓肿或囊肿。

②牙周触诊:用镊子夹持棉球触压牙龈,观察龈沟处是否有脓液或血液溢出,以了解牙周炎症的情况。用食指触压牙齿唇颊面的牙颈部,同时让患者作各种咬合运动,手感震动较大者,提示有早接触或干扰。

③检查牙齿松动度:用镊子夹持前牙的切缘,或将镊子尖端放于后牙面窝的中央,轻轻向唇舌,近远中向摇动,检查牙齿有无松动及松动程度。

腔粘膜触诊:触诊粘膜病变区的质地,有无硬结,病变范围及活动感。

3、咬诊:嘱患者空咬或进行咬合运动,观察牙齿有无松动或移位,或有无疼痛,检查患牙有无牙隐裂,牙周组织及根尖周组织有无病变,及牙本质敏感症。嘱患者咬蜡片,脱色纸来检查有无早接触点或干扰存在(参考牙周检查)。

4、嗅诊:牙髓坏疽后具有强烈的腐败性嗅味,坏死性龈口炎患者有典型的腐败性口臭,在临床检查中可通过医生的嗅觉检查来区别。

5、染色法:用来检查牙隐裂。一般用2%碘酊或1%甲紫液,涂布疑为隐裂处,稍且用75%酒精拭洗清洁,酒精只能洗去牙表面的染料,但不能洗掉已浸入隐裂线内的染料,根据隐裂线处染色较深即可诊断。

6、牙胶尖示踪法:因牙胶尖能阻挡X线,将它蘸上表面麻醉剂插入窦道来源和有无牙周袋及其深度以区别根尖周病或牙周病损。

7、麻醉试法:在疼痛来源不明时,可用本法协助确定致痛部位,基于准确的麻醉可以止痛的原理,若麻醉某一个牙或某一组牙的牙髓或根周组织后,疼痛依然存在,则表明疼痛来源于其它区域。

(三)牙髓活力测验:采用温度的改变或电流强度的变化,观察牙髓的反应,以帮助了解牙髓活力。

1、热诊:是根据牙齿对冷或热刺激的反应来检查牙髓状态的方法,是一种牙髓的感觉测验,并通过测验牙髓的感觉状态来决定其正常或异常,正常牙髓20ºC~50ºC的温度,不会引起牙疼痛,10ºC~20ºC及50ºC~60ºC很少产生疼痛,而对于低于10ºC,高于60ºC的温度则会发生疼痛。

其测试部位应在牙齿的唇面或颊面近颈1/3处,因该处釉质较薄,容易引起反应。

①冷诊法:用钝头注射器吸取冷水,喷注于患牙和对照牙(同颌同名牙,对同名牙或邻牙)的牙面,观察其反应,测试时应按先下颌后上颌,从后向前的顺序。

②热诊法:将牙胶于酒精灯上烤软但不冒烟,迅速置于对照牙牙面上测试,先做短暂的接触,如无反应再作较长时间的接触,直到出现反应,然后再以此温度和持续时间测试患牙,观察其反应。

无反应:表示牙髓已坏死或虽有活力但出现假阴性反应。

反应正常:短暂的轻度或中度感觉反应,表示牙髓活力正常。

疼痛反应:若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刻消失,表示患牙有可复性牙髓炎;若刺激去除后疼痛仍持续一段时间,表示患牙有不可复性牙髓炎。

③电诊法:其原理是将电测验器的电流引入人体,使牙髓成为其电路的一部分,当电流通过牙髓时,就会刺激牙髓中的神经感受器,电流增另到一定强度,牙髓的神经感受器开始兴奋,产生向心性冲动,通过感觉神经传至大脑,产生反应。

现有的电测器的电流强度分为手动调节和自动增加两类。

测试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有质变、麻、刺痛感时即举手示意,以取得患者合作。

测试时牙齿隔温并干燥,先测对照牙后测患牙,待患者取手示意时记录其读数,每牙应测2~3次,然后取其读数的平均值,比较对照牙与患牙的读数有否不同。

患牙的读数明显高于对照牙表示患难与共牙牙髓反应迟钝或已坏死。

患牙的读数明显低于对照牙则表示患牙牙髓处于炎症状态。

(四)X线照片检查法:

利用X线照片检查法可以观察患牙的龋损情况,牙根和根管情况,根尖和根尖周情况以及牙槽骨吸收情况。以上资料可帮助医生正确判断和确定治疗计划,对于诊断各种疗法的疗效和予后都是很有价值的。

(五)病历书写

病历书写包括项目:

1、常规资料: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职业、籍贯、住址、电话及药物过敏史。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

5、口腔检查记录

6、诊断: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通过综合分析,做出现有疾病的诊断,包括主要疾病和次要疾病,若不能立即做出诊断,可以暂写印象。

7、治疗计划:经全面检查后,根据病史及检查情况按轻重缓急,设计比较全面的治疗计划。

8、病程记录:在整个疾病的治疗中,每次复诊时患者的自觉症状和检查,治疗情况应详细记录,以作下次治疗的依据。记录中注意记录日期、部位、治疗措施、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等。

实验二  龋病损害的认识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认识龋病损害的特征。

2.了解龋病的危害。

二、实验器材:

1.各类龋坏离体牙标本。

2.有关龋病的挂图。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结合标本、挂图认识龋病损害的特征。

1.通过挂图,复习牙釉质龋、牙本质龋、牙骨质龋的的病理改变。

    牙釉质龋:从表面至底面分为四层,相对完整的釉质表面层、病损体部、暗带、透明带(最早发生病变的部位)

    牙本质龋:从表面至底面分为五层,崩解坏死层、感染层、牙本质脱矿层、硬化层、修复牙本质层。

    牙骨质龋:浅碟型,早期可有表面下脱矿。有时表现分层损害。牙骨质龋向深层发展,易累及牙本质。

2.通过标本,认识龋病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各方面的改变。

    色改变:白垩、黄褐或黑褐色,牙釉质龋早期可呈墨浸状。

    形改变:浅洞(釉质或牙骨质)、中洞(牙本质浅层)、深洞(牙本质深层)。

    质改变:变松或变软。

3.通过标本,认识龋病的好发牙齿、好发牙面和好发部位。

    好发牙齿:下颌第一、二磨牙>上颌第一、二磨牙>上、下颌前磨牙>上颌切牙>上、下颌尖牙>下颌切牙。

    好发牙面:好发牙面依顺序为牙合面、邻面、唇面、舌面。

好发部位:好发部位依顺序为牙合面、邻面和牙颈部。

4.不同部位龋损发展的特点。

    窝沟龋:发生在后牙牙合面、磨牙颊沟和上颌前牙舌面窝等处的龋损。色素沉着常弥散,呈墨浸状。特点为口小底大,早期可为典型的潜行性龋。

    平滑面龋:包括发生在近远中触点处的邻面龋和发生在牙颊或舌面、靠近釉牙骨质界处的颈部龋。特点为口大底小。

    根面龋:主要发生在牙龈萎缩、根面外露的老年人牙列,多见于牙根的颊面和舌面。

5.龋病的危害。

    龋病表现牙体色形质改变和牙体缺损,影响美观,并出现敏感和疼痛等症状,影响进食。进一步发展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及相应症状,并可最终导致牙齿缺失。

实验三  蜡模型牙窝洞制备

一、窝洞的分类、命名与结构: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窝洞的定义、结构、命名与分类。

2. 掌握G.V.Black各类洞形结构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

1.各类窝洞的模型标本。

2.窝洞结构的挂图。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结合标本、挂图认识窝洞分类、命名与结构。

1.窝洞分类:

窝洞是龋洞经过手术去除龋坏组织后制备成的特定形状。

(1)G.V.Black分类——这是目前常用的分类法。

Ⅰ类洞:发生于所有牙齿的发育点、隙、沟裂内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以磨牙牙合面洞为典型代表。

Ⅱ类洞: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以磨牙邻牙合面洞为典型代表。

Ⅲ类洞:发生于前牙邻面未损伤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以切牙的邻腭(舌)面洞为典型代表。

Ⅳ类洞:发生于前牙邻面并损伤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包括因外伤引起切角缺损的窝洞。

Ⅴ类洞:发生于全口所有牙齿唇(颊)、舌(腭)面近龈1/3牙面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2)按窝洞涉及的牙面数分类:单面洞、双面洞和复杂洞。

2.窝洞命名:

    依窝洞所在牙面命名,如:邻牙合面洞、牙合面洞等。

3.窝洞结构:

    窝洞由洞缘、洞壁、洞角构成。

    洞缘:洞壁与牙面相交形成的圆缓曲线。

    洞壁:围绕窝洞内侧的壁,分为侧壁和髓壁。邻面的髓壁又叫轴壁。

洞角:洞壁相交形成的角,分为线角和点角,前者为二壁相交,后者为三壁相交。

二、蜡模型牙上制备窝洞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类窝洞的结构特点。

2、掌握蜡模型牙上制备窝洞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模型牙(石蜡牙)

2、雕刻刀、笔、气吹、刻度探针。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根据窝洞制备的原则在蜡模型牙上制备各类窝洞。

1.Ⅰ类洞的制备(上、下第一磨牙)

(1)设计外形:用铅笔分别于上、下第一磨牙的牙合面勾画出Ⅰ类洞的外形:包括牙合面窝沟做预防性扩展(上牙合第一磨牙于牙合面斜嵴两侧分别画出两个小的窝洞);避免伤及牙尖、牙嵴;外形线应为圆缓曲线。

(2)制备外形:用雕刻刀从外形线内侧由中央开始雕刻,小块去除,动作要有支点, 勿伤及洞缘。窝洞深度按比例应为4~6mm。

(3)修整窝洞:兼顾抗力形与固位形,底平壁直,深度4~6mm,点线角清楚而圆钝,于各牙尖下侧髓线角处做倒凹。

2、Ⅱ类洞制备(包括I类复合洞)

(1)设计外形:用铅笔于上颌磨牙和下颌磨牙各勾画近中或远中邻牙合面洞外形(或于颊沟画出颊牙合洞外形),窝洞由牙合面洞和邻面洞(或颊面洞)构成。牙合面鸠尾由尾部和峡部构成:尾部位于中央窝,峡部位于颊、舌二牙尖之间,宽度以颊、舌二牙尖间距的1/4-~1/3为宜,尾部宽度须大于峡部;邻面洞为牙合端略小于龈端的梯形,侧壁敞开并位于自洁区,龈壁水平;窝洞外形曲线应圆缓。

(2)制备窝洞:雕刻应从邻面洞(或颊面洞)开始.先制备邻面(或颊面洞),侧壁敞开位于自洁区,龈壁水平(邻面洞)或与龈缘外形一致(颊面洞),洞深4~6mm,然后从邻面洞(或颊面洞)之牙合端向牙合面雕刻制备牙合面洞。

(3)修整窝洞:鸠尾尾部宽度大于峡部,峡部应位于轴髓线角靠中线侧,宽度以颊、舌二牙尖间距的1/4~1/3为宜,邻面洞(或颊面洞)顺应相应的轴面外形,侧壁敞开并位于自洁区,点线角圆钝(轴髓线角不可过锐),于牙合面洞牙尖下侧髓线角处做倒凹。

3、Ⅲ类洞制备

(1)设计外形:用铅笔于左上1、3分别画出邻舌洞及邻面洞外形:邻面洞外形与邻面外形相似.为底向龈方的三角形,三壁各自与相应的牙表面平行.三壁相交呈圆钝角.外形线为圆缓曲线;邻舌洞邻面为唇端略大于舌侧的梯形,即切、龈壁向舌端微聚.在舌侧

边缘嵴与舌面窝洞连接,舌面洞为鸠尾外形:尾部不超过舌面凹中线,勿伤及舌隆突,大小与邻面洞相适应。

(2)制备窝洞:邻面洞制备同I类单面洞,邻舌洞制备同Ⅱ类洞,窝洞深度舌面洞稍浅于邻面洞。

(3)修整窝洞:邻面洞侧壁应顺应釉柱方向,洞底与邻面外形一致略呈突面.于邻面三个点角处做倒凹;邻舌洞舌面洞底与舌面外形一致,侧壁直,鸠尾峡部宽度适当,于舌面洞切、龈髓线角处做倒凹。

4.Ⅴ类洞制备

(1)设计外形:用铅笔于左上3和下6颊面近龈1/3处分别画出Ⅴ类窝洞:Ⅴ类洞于磨牙似肾形.牙合端避开颊沟.龈端与颈部曲线一致.近、远中壁外形线尽量远离轴角区:前牙Ⅴ类洞呈半月形或椭圆形。

(2)制备窝洞:同I类单面洞.深度后牙4-6mm,前牙略浅,近远中壁顺应釉柱方向.洞底与轴面外形一致。

(3)修整窝洞:洞底与轴面外形一致,侧壁与洞底垂直,龈壁与龈缘外形一致,点线角圆钝,于牙合、龈轴线角中央做倒凹。

实验四  离体牙上窝洞制备

一、实验目的:

    1、经模型牙制备窝洞已掌握各类窝洞结构的基础上,掌握口腔环境相似的制备洞形的方法。

    2、掌握电动切削机器及其它器材的使用和保养。

二、实验器材:

    1、口腔检查常规器械(口镜、探针、镊子)。

    2、电牙钻机、气涡轮机、车针、磨石、气吹、剔挖器。

    3、仿头模、上下颌石膏模型、离体牙。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遵循原则和操作步骤与蜡模型牙上制备窝洞基本相同。

    1.Ⅰ类洞制备(上下第一磨牙)

用小号裂钻或球钻从窝洞中央钻入牙体组织,钻针达釉牙本质界下0.2-0.5mm时即向周围扩展至设计的外形线。(由于离体牙磨耗程度不一致,故要求洞深为1.5-2mm)。

    2.Ⅱ类洞制备(左上5、左下6)

用小号裂钻或球钻先由近中或远中点隙钻人制备邻面洞,钻针达釉牙本质界内向龈端钻去,至与龈缘平齐处钻针维持与牙体长轴平行向颊舌侧扩展至自洁区,使邻面形成一牙合端略小于龈端的盒状洞(梯形),龈壁水平,宽度以1.5mm为宜,然后用裂钻在牙本质内0.5mm从邻面向牙合面扩展成鸠尾的尾部和峡部侧备牙合面洞。

在制备下颌第一双尖牙Ⅱ类洞时.注意因其颈部较缩窄.故制备邻面洞时钻针应与邻面平行.使之由牙合端向龈端倾斜钻入,牙合面窝洞制备时,因颊侧髓角较高.牙合面窝洞洞底应与牙合面外形一致,即由颊侧向舌侧倾斜使洞的深度一致,而且不至伤及髓角。

    3.Ⅲ类洞制备(左下12)

前牙邻舌洞制备与邻牙合洞相似,先制备邻面洞后制备舌面洞,不同之处是窝洞深度达釉牙本质界的牙本质面即可。

    4.Ⅴ类洞(左上3左下6)

制备时同I类单面洞,深度达釉牙本质界下0.2~0.5mm,洞底与牙冠外形一致。

附:窝洞制备常用器械的使用及保养

一、一般器械:

1.口腔检查常规器械:弯盘、口镜、探针和镊子,使用参照《口腔一般检查》。

2.气吹:为一气吹头连于橡皮球上,使用时挤压橡皮球,用于吹净窝洞内之唾液及牙齿碎屑,并可使用热空气。

3.剔挖器:有大小不同的型号,用于去除湿性腐质。

二、电牙钻机:

口腔科用电机为串激型电机.转动力大,转速为4000-10000转/分, 通过三弯臂接上车头,用于切割牙体组织。

1.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检查电源电压是否与电于钻机电压一致,工作结束后应立即关闭电源或拔下插头。

②电牙钻机导线不打结、松紧适度且不越出绳轮。

③直车头接弯车头时应将弯车头放置到位,旋紧三瓣簧,当工作结束后应将三瓣簧松开,取下弯车头。

④上好弯车头后选择合适的车针使用,勿使弯车头空转,用后取下车针。

⑤注意转动方向,操作过程应间断磨除。

⑥电动机应置于通风干燥处,保持车头及整个转动装置清洁,定期上油。

2.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电动机不起动:

①检查电源开关及电源插头是否插紧。

②保险丝是否熔断。

(2)转速过慢:

①机绳过紧。

②润滑不良,摩擦力过大。

③手机故障(直弯车头)。

④顺、倒转方向不正确。

   (3)发热

①电动机的电源电压过高。

②持续使用的时间过长,或机绳过紧。

③轴承缺少润滑油。

   (4)电动机转动.手机不动:

①绳轮的固定螺纹松脱。

②机绳过松或越出绳轮。

③手机故障。

④三瓣簧未旋紧。

三、气涡轮机的使用及保养。

    1.原理:气涡轮机是利用压缩空气,吹动车头内的微型轴承,使其高速旋转(10万~30万转/分).用于切割牙体组织。

    2.特点:

    ①转速快,效率高。

    ②切割牙体时震动小,病人不觉痛苦。

    ③车针接触牙体组织切割时.只需很小压力,约50~80g,若超出80g,贝切割效力低,甚至停转。

    ④因转速快,机头需喷水以降温。

    ⑤车针须是特制的钨钢针或金钢砂石针。

  3.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应参阅产品说明书,按说明书使用。

    ②使用时接上电源,用后及时断电。

    ③安装气涡轮机机头时应对准接头的信道管口(气管大、水管小),旋紧套管,用后及时将车头取下擦净,无论插人或取下时均不能旋转车头。

    ④打开控制器开关,将空气调节旋扭旋开,使气压达到2-2.5磅即可,并将水流调成喷雾状。

    ⑤正确使用车针装卸器装卸车针。

    ⑥气涡轮机使用时应避免空转,应间歇性转动,以免加速转动部分的磨损

    ⑦涡轮机机头取下时应用防尘罩保护接头部分,防止灰尘及异物阻塞。

    ⑧气压过高或过低、机头无喷水、机头漏油时应停止使用,进行检修。

四、车针:

    1.裂钻:呈圆柱状或圆锥状,依直径大小有数种型号,用以扩大洞口去除无基釉、扩展及修整洞壁及修整点线角。

    2.球钻:工作端呈圆球形,多用于去除腐质,最小的球钻也可以用于修整点线角。

    3.倒锥钻:工作顶端直径较大,向柄端逐渐变小,顶端及侧面均有刃可用来修整洞底和开扩洞壁,并可制备倒凹。

砂石针和磨石:用以磨除牙釉质和磨改充填物。

 

实验五  窝洞的隔湿、消毒与干燥,垫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隔湿、消毒与干燥对窝洞充填的重要性。

2.堂握隔湿、消毒与干燥的操作方法。

3.明确垫底的临床意义。

    4.掌握不同垫底和充填材料的适应证。

5.掌握常用的垫底和充填的操作万法。

6.了解橡皮樟隔湿术

二、实验器材:

1.二腔检查常规器械。

2.酒精灯、气吹、棉卷、棉球。

3.常用窝洞消毒药物:50%麝香草酚、棒脑酚、75%酒精。

4.粘固粉充填器、玻璃板、调拌刀。

5.常用垫底材料:氧化丁香油粘固粉、磷酸锌粘固粉、聚羧酸锌粘固粉。

6.已备好窝洞的离体牙模型。

7.橡皮樟隔湿器材。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隔湿

1.目的:

①防止唾液及细菌进人洞内。

②使术区视野清晰便于操作。

③使垫底和充填材料性能不受影响。

2.方法:

   (1)简易隔湿法—为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

 ①隔湿上颌牙将棉卷置于患牙颊侧。

 ②隔湿下颌牙将棉卷置于患牙颊、舌侧。

 ③隔湿下颌最后一牙,尤其是远中面洞,除需将棉卷置于颊、舌侧外,于同侧上颌颊侧置棉卷,以免腮腺导管流出的唾液至下颌磨牙区。

   (2)橡皮障隔湿法—为理想的隔湿方法,但目前在国内尚未普及。

   (3)吸唾器法—常与简易法合用。

  (二)消毒:

1.目的:进一步清除窝洞内的残余感染,以免发生继发龋。

2.常用的消毒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消毒药物有种麝香草酚、樟脑酚、75%酒精、木榴油等。

3.方法:术区隔湿后以小棉球拭干窝洞,将蘸有少量消毒液的小棉球徐擦洞壁及洞底,再干燥窝洞。

  (三)干燥

1.目的:消除窝洞内的残留水份。

2.方法:用气枪或热空气欢干窝洞。

  (四)垫底:

1.目的:

①保护牙髓,避免充填材料的物理、化学刺激。

②在过深龋坏,垫底材料垫平洞底。

③垫底材料承受咬合力

2.垫定方式  

(1)单层垫底:

①适应证:中等以上深度但未近髓的窝洞。

②常用材料:磷酸锌粘固粉、聚羧酸锌粘固粉。

③调拌方法:将适量磷酸锌粘固粉粉剂置于玻璃板远端,将液体置于近端,遂将粉剂分为若干份,逐份加人液体,并用调拌刀旋转式充分调匀,约1~2分钟调拌至不粘玻璃板即可使用。聚羧酸锌粘固粉调拌同磷酸锌粘固粉。

④垫底方法:隔湿、消毒和干燥窝洞,用粘固粉充填器取适量已调拌好的磷酸锌粘固粉置于洞底,以充填器轻压铺平洞底.厚度应留出1~1. 5mm深度;邻牙合洞邻面的垫底应选择合适的充填器将垫底材料置于轴壁上(勿使垫底材料粘于侧壁的釉质壁或龈壁的釉质壁上)。

    (2)双层垫底:

①适应证:己近髓的窝洞。

②垫底材料: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氢氧化钙、磷酸锌粘固粉。

③调拌法: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调拌同磷酸锌粘固粉。

④垫底方法:隔湿、消毒和干燥窝洞.取少量已调好的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置洞内.用充填器(或丁香油棉球)铺平洞底以保护牙髓,其上行磷酸锌粘固粉垫底,在其未凝固之前进行修整,切勿将垫底材料置于侧壁、龈壁的釉质壁上。 

实验六、窝洞的充填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充填的操作方法。

2、了解支架固位修复Ⅳ类窝洞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1、口腔检查常规器械

2、粘固粉充填器2#、3#及雕刀l#各1个,玻璃板,调拌刀。

3、银汞合金调合器(手用)及充填器大号、小号各一个,成形片夹及成形片,银汞合金雕刻器及磨光器,砂石。

4、光固化仪、自攻自断螺纹固位钉,19#或20#不锈钢丝,聚酯薄膜成形片,水枪,气吹。

汞与银合金粉、玻璃离子粘固粉、光固化复合树脂、酸蚀剂、粘结剂。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银汞合金充填:

(1)适应证:后牙I、Ⅱ类洞

(2)调合法:

①手工调合法:取适量汞与银合金粉(重量比为8∶5)置于臼中,用杵以120-150转/分的速度进行研磨,压力约1.5kg,直至汞与银合金粉充分调匀,约需时1分,然后置于橡皮布上,用手指揉搓挤出余汞至有握雪感,即可充填。

②电动调合器法:将密闭帽状器中的汞与银合金粉混合并置于电动调合器的固定夹上,利用机器的快速振荡使汞与银合金粉充分调合均匀,一般需时20秒左右,取下帽状器将银汞合金置于橡皮布上,揉搓挤出余汞后使用。

(3)充填法:牙合面洞用银汞合金输送器将调拌好的银汞合金逐份送人窝洞内,用银汞合金充填器由小号到大号,分次少量从洞底的倒凹、点线角开始,层层压紧,挤出的余汞随时除去,完成充填时银汞合金应高出洞缘;邻牙合洞充填时先按牙体大小选择合适的成形片,并将其上于成形片夹使其凸面朝向龈缘置于牙上,使成形片位于龈壁下方并与牙颈部紧密贴合,旋紧成形片夹并上楔子压紧,充填时先充填邻面龈壁,层层压紧后再充填牙合面。

(4)雕刻:充填完成后取下楔子,松开成形片夹将成形片由颊、舌间拉出,以探针修整邻面避免形成悬突,用雕刻器由牙面同充填物方向雕刻成形,调整咬合。

(5)磨光:银汞合金充填24小时后,完全凝固,用砂石与雕刻方向一致进行打磨,邻面可用砂纸条磨光,以防腐蚀。

(6)银汞合金调合和充填www.med126.com/hushi/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汞为有毒物质,调合时室内应通风,余汞应立即投人盛水器皿中,工作室可放碘片。

②操作时勿使手直接接触银汞合金,窝洞也应严格隔湿、干燥,防止污染。

③调合好的银汞合余勿过早挤掉余汞,以免其过早结晶硬化。

④充填前应适当调磨对牙合伸长的牙尖。

⑤充填时要有一定压力,此压力应看作调合的继续,可增强充填体的强度和硬度。

⑥充填后应避免悬突和咬合高点的形成。

⑦嘱患者24小时后方可用充填好的牙齿咀嚼。

2.玻璃离子粘固粉充填

(1)适应证:Ⅲ、Ⅴ类洞,颊面I类洞

(2)调合法:取粉、液重量比2∶1,调合时间不超过2分钟、凝固时间约4~10分钟,调合方法同磷酸锌粘固粉。

(3)充填法:隔湿好的窝洞用75%酒精消毒、干燥后,将调好的玻璃离子粘固粉置于洞内,用粘固粉充填器轻压使之充满窝洞,待初凝固后,雕刻外形,去除咬合高点,然后涂布防水剂(凡士林)于表面。

3.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见实验七:光固化复合树脂、支架固位修复Ⅳ类窝洞)

 

实验七、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示教光固化复合树脂、支架固位修复Ⅳ类洞形)。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的特征及与龋病的区别。

2、了解氟斑牙、四环素牙的治疗方法。

3、了解牙齿感觉过敏症的治疗方法。

4、熟悉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支架固位修复Ⅳ类洞形。

二、实验器材:

1、非龋性疾病挂图、离体牙标本、模型

2、牙漂白用塑料托及漂白剂

3、碘酚、碘甘油、50%磨香草酚、75%氟化钠甘油。

4、光固化复合树脂、酸蚀剂、粘结剂。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结合挂图、离体牙标本及模型认识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的特征及与龋病的区别。

2、示教:

①牙齿增白脱色法。

②牙齿感觉过敏症的脱敏方法。

(一)牙齿发育异常:

1、牙齿结构异常:

釉质发育不全:牙齿色泽和透明度改变,釉质呈不透明的白垩色,长时间呈黄褐色,严重者牙面有实质性缺损。

氟牙症:多见恒牙,患者有高氟区生活史(6~7岁前),同期萌出的恒牙釉质呈白垩状斑块或黄褐色甚至暗棕色斑块,重者釉质可呈实质性缺损。

四环素牙:一般呈均匀黄色或灰黄色。

④乳光牙:有家族遗传史,不多见。

⑤先天性梅毒牙:主要见于恒牙,特征为半月形切牙、桑葚状磨牙或蕾状磨牙。

2、牙齿形态异常

①过大牙:

②过小牙:

③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

④畸形中央尖:

⑤牙内陷。

3、牙齿数目异常:额外牙、先天性缺额牙。

4、牙齿萌出异常:早萌、迟萌。

(二)牙体损伤:

1、牙体急性损伤

①牙震荡。

牙脱位

牙折

2、牙体慢性损伤

①磨损(咀嚼磨损、非咀嚼磨损)

楔状缺损

③牙隐裂。

(三)牙齿增白脱色法—属外脱色法

主要用于氟斑牙、四环素牙及釉质发育不全等着色牙的增白脱色治疗。

机理:用戴膜方法使漂白药物(10%过氧化脲)紧密贴于牙面,缓慢放氧以达氧化增白的目的。

方法步骤:

1、取印模制作模型。

2、修整模型:将模型从龈缘向下延伸修整lmm,并于龈缘下0. 5mm做一小沟。

3、涂垫层料:于模型牙需漂白部分的牙表面涂垫层料(油泥)约0.5~1.0mm厚,注意厚度均匀一致,表面光滑。

4、膜片成形:膜片于成形机加热下凸呈球状后立即下压于石膏模型上成形,待冷却后取下,于龈缘下0.5-1.0mm剪下,修整边缘至密合。

5、灌药戴膜托漂白(病人自行完成)。

6、对重者(牙面有实质性的缺损),除增白脱色法外,还需用光固化复合材脂来修复牙面缺损。

(四)光固化复合树脂、支架固位修复Ⅳ类窝洞(示教)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酸蚀刻粘结技术。

2、掌握光固化复合树脂,支架固位修复牙体缺损的方法、步骤。

二)、实验器械:

1、口腔检查常规器械

2、粘固粉充填器、光固化仪、车针、磨石、抛光轮、聚脂薄膜、气枪、水枪

3、自攻自断螺纹固位钉、19#或20#不锈钢丝

4、光固化复合树脂、酸蚀剂、粘结剂、75%酒精。

三)、实验步骤:

1、检查髓腔及根尖情况(可利用X片),有牙髓及根尖病者需首先进行彻底的牙髓治疗。

2、去净腐质,于缺损周围釉质表面做短斜面以增加粘结面积,有利于增强固位力。

3、隔湿:以75%酒精消毒并干燥牙面。

4、酸蚀:以小棉球蘸30%-50%磷酸涂布洞缘釉质壁及洞缘外短斜面1分钟后用流水冲洗干净,气枪吹干至牙面呈白垩色。(酸蚀前应先用氢氧化钙粘固粉衬于近髓的洞底牙本质上)。

5、制备钉道:以小球钻于釉牙本质界内1. 5mm磨出小凹,后用钉道螺旋钻钻人约钉长的1/2~2/3.(若为自制支架,则用701号裂钻于釉牙本质界内0. 5~1.0mm处钻入2mm即可)。

6、螺纹钉(或自制支架)就位:螺纹钉可以用手用器械或低速电钻将其沿钉道顺转进人钉道就位,若需多根固位钉,钉间距离不小于5 mm。(若为自制支架,应将19#或20#钢丝先插入一侧钉道,测定支架所需长度,剪断并于适当部位弯成所需角度,将弯好的支架两端分别插人两钉道内,检查其位置合适后用磷酸锌粘固粉粘固支架于钉道内)。

7、充填修复:涂布粘结剂后光照20秒,选择合适颜色的光固化复合树脂,用粘固粉充填器分次少量充填,每次厚度最多不超过2mm,光照40秒。邻面用聚脂薄膜成形。

8、调牙合抛光。

实验八、髓腔应用解剖复习及髓腔预备

髓腔应用解剖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认识并熟悉各类牙齿的髓腔形态和根管情况。

2. 了解髓腔的增龄变化。

二、实验器材

1.髓腔解剖挂图

2. 各类牙髓腔剖面标本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 结合标本、挂图及模型,复习髓腔的形态及各部分名称;

1、复习恒牙髓腔解剖:

   (1)前牙髓腔形态:与外形相似.多为单根管,髓室与根管无明显界限,根管较粗大。

①上颌中切牙:髓腔较大.近远中髓角突出,单根管,较粗大、髓室近远中径>唇舌径,根管横断面为唇舌径稍大的椭圆形、根管向切端的延伸线在切缘的唇侧,冠︰根=1︰1.25

②上颌侧切牙:髓腔外形与上颌中切牙相似,根管直径较中切牙小,根管细,冠︰根=1︰1.47

③上颌尖牙:与上中切牙近似,髓室大,在近远中髓角之间尚有一更为突出的髓角。根管粗而长,唇舌径>近远中径,冠︰根=1︰1.82

④下颌中切牙:髓腔最小,与上中切牙相似但细而扁,有时根管分为唇,舌向两个,冠︰根=1︰1.32。

⑤下颌侧切牙:髓腔与下颌中切牙相似,稍大,根管近龈端1/3多向舌侧弯曲,冠︰根=1︰1.32

⑥下颌尖牙:与上颌尖牙相似,较小,冠︰根=1︰1.48

(2)前磨牙髓腔形态:

①上颌第一前磨牙:髓室颊舌径>近远中径,有颊、舌两髓角,颊侧高于舌侧.根管多为颊、舌两根管,颈部切面髓腔呈哑铃形,两根管之间常有交通枝相通或根管部分融合(如在根尖1/3处分为颊、舌二根管,或两根管在根尖处汇合为一根管),故髓底位置不定,冠︰根=1︰1.51

②上颌第二前磨牙:髓腔外形与上颌第一前磨牙相似,多数为单根管,冠︰根=1︰1.86

③下颌第一前磨牙:多为单根管,髓腔颊舌径>近远中径,颊侧髓角较舌侧高而大,根管向牙合端的延伸线在颊尖侧,冠︰根=1︰1.79

④下颌第二前磨牙:髓腔外形同下颌第一前磨牙,多为单根管,较粗大,冠︰根=1︰1.83

(3)磨牙髓腔形态:髓腔形态与外形相似.髓室大呈立方形,与根管分界明显,根管数目多而细略有弯曲,根管口清晰可见。

①上颌第一磨牙:髓室与牙冠外形相似,为颊舌径>近远中径的三角形,髓角位于各牙尖下,多数为3根管,腭侧根管粗大,近中颊为一扁根,有时含颊、舌二根管,冠︰根=1︰1.71

②上颌第二磨牙:髓腔形态与上颌第一磨牙相似,根较直而聚合,冠︰根=1︰1.80

③下颌第一磨牙:髓腔如匣,近中壁较远中壁宽,舌侧髓角较颊侧髓角高,一般为3根管,远中根管较粗.有时亦分为二,冠︰根=1︰1.72

④下颌第二磨牙:髓腔形态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多为近、远中二根管,有时两根在颊侧融合,其根管也在颊侧融合,横断面呈“C”形或马蹄形。

⑤第三磨牙变异较大。

2、复习乳牙髓腔解剖:

(1)乳牙髓腔形态与恒牙相似,但髓腔较大,髓角较高。

(2)乳磨牙根分叉较大,根较弯曲,根管口位置不如恒牙集中,较为分散。

(3)一般上下颌乳前牙均为单根管,下颌乳磨牙为二根管,上颌乳磨牙为三根管。

3、复习髓腔的增龄性变化:

(1)随着年龄增长,牙本质壁有继发性牙本质形成,因此髓腔体积逐渐变小,髓室顶降低,髓底升高,顶底间距离缩小。髓角变细,但高度不变。

(2)年轻恒牙根管较粗大,根尖部的发育尚未完成,根尖孔呈喇叭口状;萌出3~5年后根尖孔形成。根管随年龄的增加而变细.甚至钙化闭锁。

(3)牙髓组织随年龄增长发生退行性变,临床能见到X线片显示在髓室的为髓石,弥漫性钙变可阻塞根管。

 

髓腔预备(一)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前牙髓腔解剖形态。

2、掌握前牙髓腔预备的方法及操作过程。

二、实验器材:

1、口腔检查常规器械。

2、仿头模、实验用离体牙(上前牙)。

3、电钻,气涡轮机,车针,气吹。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复习前牙牙体形状及髓腔解剖。

(二)前牙髓腔预备:

用球钻或裂钻在舌面中央钻入,方向与牙舌面垂直,钻过牙釉质到达牙本质时可以感到阻力突然减小,此时即改变牙钻方向,逐渐变为与牙长轴一致,钻入髓腔。开髓后用提拉动作,去除髓室顶,使髓室全部暴露,窝洞呈圆三角形,尖端指向根方,要使根管器械能顺利进入根管,成近似一直线通路。

髓腔预备(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双尖牙的髓腔解剖形态。

2、掌握双尖牙的髓腔预备的方法及操作过程。

二、实验器材:

1、口腔检查常规器械。

2、仿头模、实验用离体牙(双尖牙)。

3、电钻,气涡轮机,车针,气吹。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复习双尖牙的牙体形状及髓腔解剖。

(二)双尖牙髓腔预备:

1.上颌双尖牙:

以裂钻由牙合面中央钻入,进入牙本质深层后向颊舌向扩展,即可暴露颊、舌髓角。揭除髓室顶(注意洞的近、远中径不能扩展过宽)。窝洞呈颊舌径长近远中径短的椭圆形。备洞中要注意避免邻面的过度磨损或侧穿。

2.下颌双尖牙:

下颌前磨牙的牙冠向舌侧倾斜,髓室不在牙合面正中央的下方,而是偏向颊尖处。开髓应于牙合面偏颊尖位置,钻开髓角后稍向舌侧扩展即可暴露全部髓腔,洞口呈圆形或椭圆形。备洞中要避免邻面颈部及舌面颈部的侧穿。

髓腔预备(三)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后磨牙的髓腔解剖形态。

2、掌握后磨牙的髓腔预备的方法及操作过程。

二、实验器材:

1、口腔检查常规器械:

2、仿头模、实验用离体牙(后磨牙)。

3、电钻,气涡轮机,车针,气吹。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复习后磨牙的牙体形状及髓腔解剖。

(二)后磨牙髓腔预备:

    1、上颌磨牙:

开髓于牙合面近中舌尖髓角处钻入,然后扩向颊侧二髓角,将髓室顶完全去除。窝洞呈近中边最长、远中边次之、颊侧边短的类似三角形,各顶角应是圆钝的。

    2、下颌磨牙:

开髓于牙合面偏颊侧近颊尖尖顶处,再向舌侧和远中扩展,窝洞的舌侧壁略超过中央窝。揭去髓室顶,暴露根管口。(注意下颌第二磨牙有时可见马蹄形根管口,不要误认为髓底穿通)。洞口呈类似长方形,其近远径大于颊舌径,各角是圆钝的。应避免髓腔舌侧穿孔。

注意:备洞时要揭全髓室顶,多根牙的髓底呈弯窿状,注意保护。

实验九、干髓术、塑化治疗

一、干髓术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干髓术的原理。

2、掌握干髓术的操作步骤。

3、掌握失活剂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及药物:

1、口腔检查常规器械。

2、仿头模、实验用离体牙。

3、粘固粉充填器、剔挖器,调拌刀,玻璃板、银汞充填用全套器械,棉卷、棉球。

    4、失活剂、干髓剂、甲醛甲酚,丁氧膏,磷酸锌粘固粉、汞及银合金粉。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临床上进行干髓术治疗的患牙,需经牙髓失活或麻醉后,保证髓腔预备,切髓无痛,故称为失活干髓法或麻醉干髓法,前者多为临床采用。本实验以失活干髓法为例,步骤如下:

1、失活牙髓:临床上患牙若为深龋,可除去大部分腐质,使牙髓暴露,暴露面相当于小球钻大小即可;若龋坏发生在邻面颈部,封药容易烧伤牙龈时,可在麻醉下从牙合面开髓。常规隔湿,擦干窝洞,暴露穿髓孔,取约小米粒大小之As2O3(约0. 8mg),置于穿髓孔处与暴露的牙髓组织密切接触。但勿加压力,上盖小棉球,以丁氧膏密封窝洞并低于正常咬合平面,以免牙髓组织受压产生剧痛。嘱患者24~48小时必须复诊。封药后可能出现数小时内的疼痛反应。不要用患牙咀嚼。

2、揭髓室顶和去除冠髓:去除失活剂并去净腐质,进行髓腔预备,用锐利刮匙于根管口下方约1mm处将冠髓整齐切除。

3、放干髓剂:用生理盐水冲洗髓腔,根髓断面无出血后常规隔湿,擦干窝洞后甲醛甲酚浴(FC浴)3~5分钟以处理根髓断面,取出棉球干燥窝洞,于根管口处放置干髓剂,干髓剂的体积大约等于保留根髓体积的1/4,使之与根髓断面密切接触,注意勿将干髓剂置于髓室底。

4、垫底充填:磷酸锌粘固粉垫底,然后根据窝洞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充填材料充填(银汞合金或后牙树脂充填)。

注意事项:

①封失活剂应注意窝洞要干燥、密封,避免溢出烧灼牙龈组织和口腔粘膜。

②去涂失活剂时应注意勿残留于窝洞内,勿压人龈沟内,一次未失活者可重复失活。

③封失活剂后数小时内可能有疼痛症状,可口服止痛药。若出现剧痛应立即取出失活剂进行安抚止痛。

④嘱患者按时复诊,以免发生药物性根尖周炎。

 

二、 牙髓塑化治疗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塑化治疗的原理。

2.掌握牙髓塑化治疗的方法与操作步骤

(二)实验器材及药物:

1.口腔检查常规器械。

2.仿头模,实验用离体牙。

3.粘固粉充填器、调拌刀、玻璃板、氧化锌、磷酸锌粘固粉。

4.光滑髓针、拔髓针、根管扩大针或根管锉1~2#、棉球及棉卷。

5.配制塑化液的Ⅰ、Ⅱ、Ⅲ液,3%双氧水、生理盐水及5#5ml注射器。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1.髓腔预备  见实验八

2.根管准备  去除冠髓后可用探针探查根管口,向髓腔内滴加2%的氯亚明后再拔髓。根据根管粗细选择适当的拔髓针插入根管内接近根尖部,切忌勿超出根尖孔。将拔髓针轻轻旋转一周抽出,即可取出大部分牙髓。若为活髓可在局麻下或牙髓失活后拔髓,根管过细者可用小号扩大针或根管锉插入根管将牙髓锉碎,用冲洗液冲出。拔髓后的根管无需扩大,15号或更小号扩大针或根管锉能通畅到达近根尖处即可。若患牙有叩痛症状,可于髓腔内根管口处封Fc棉球,5~7天后再复诊。

3.配制塑化液  按一定比例将塑化液Ⅰ、Ⅱ、Ⅲ液滴入浅碟状容器内摇匀即可使用。

4.导入塑化液  常规隔湿消毒患牙,用注射器或镊子将配制好的塑化液放入髓腔,用光滑髓针或小号扩大针插入根管,沿根管壁旋转并上下提插利于空气的排除及塑化液的导入。然后用棉球吸出髓腔内的塑化液,如此重复3~4次。最后一次导入塑化液后不要吸出。

5.封闭根管口,垫底充填  将氧化锌和塑化液调成的糊剂放置于髓室内根管口处,用蘸有塑化液的小棉球将糊剂轻轻推压使其覆盖于根管口表面。再用干棉球吸出髓室内多余的塑化液后有磷酸锌粘固粉垫底,根据窝洞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充填材料永久充填。

四、注意事项:

1.上颌后牙塑化时,应将患者头后倾,使牙长轴与地面平行,也可先插入光滑髓针或扩大针后置塑化牙于髓腔。

2.上颌后牙远中邻牙合洞牙在塑化时可先用丁氧膏做假壁或以塑化液棉捻反复擦拭根管后再用一松软饱和塑化液棉捻置留于根管中再垫底充填。

3.塑化液进入根管内接近根尖孔,但不能超出根尖孔。

4.对每个牙的根管都要处理,不要遗漏。

5.如果患牙肿胀或漏道长久不愈,可清洗髓腔后封药1~2次,无症状后再行塑化。

6.塑化时若不慎将塑化液流于口腔黏膜上,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再涂甘油或碘甘油于损伤的黏膜上。

实验十  根管治疗术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根管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

2.掌握根管治疗术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器材及药物:

1.口腔检查常规器械。

2.仿头模、完成髓腔预备的离体牙。

3.光滑髓针、拔髓针、扩大针15号~40号、根管锉15号~40号、5ml注射器及5号注射针头、根管充填侧方加压器、刮匙及粘固粉充填器。

4.玻璃板、调拌刀、根管充填糊剂、牙胶尖、磷酸锌粘固粉。

5.氢氧化钙制剂、CP、Fc、木榴油、50%麝香草酚醇溶液、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根管治疗术有三个环节: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

(一)根管预备:

凡拟做根管治疗的患牙在治疗前必拍摄X光片,了解髓腔的形态,根管的数目、粗细、弯曲度、长度,以及根尖周病变情况等,以备术中参考。

1.根管清理  包括去除根管内容物和根管冲洗两步。开髓、揭髓顶等髓腔预备后拔髓,如牙髓成形,根据根管的粗细选择不同的拔髓针插入根管近根尖部,轻轻旋转一周抽出从而拔出牙髓,可重复1~2次将根髓拔干净。如果牙髓坏死不成形,可在髓腔内滴加2%氯亚明或3%双氧水,再选用光滑髓针或细的扩大针、根管锉等沿根管壁慢慢插入根管中轻轻捣动,通过冲洗清除。

根管冲洗在根管预备中非常重要,无论在拔髓后,还是在根管预备中都需要冲洗,及时冲洗出根管内的腐败物及预备的碎屑。常用的冲洗液有5.25%次氯酸钠液或3%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冲洗方法是用弯曲的5号针头的注射器插入根管内,但不要卡紧,然后轻轻冲洗,让冲洗液有回流的空间,回流液用棉球吸收,借以观察根管内是否已冲洗干净。

2.根管成形  用根管扩大针和根管锉将根管扩大,平整根管壁,清除感染牙本质,形成一个维持原根管形状、具有连续锥度的且根管冠1/2有足够宽度的形状。临床中根管预备的方法有标准法、逐步后退法和逐步深入法等。

标准法:

又称常规法,适用于直或较直的根管。

开髓、揭髓顶,清理髓腔,先测量根管工作长度,再预备根管。

根管预备时要求器械从小到大号逐号依次使用,每号钻或锉均要在根管内完全达到工作长度,以顺时针方向作1/4~1/2周旋转,逐渐推进根管深部,然后贴于一侧根管壁抽出,抽出时起锉的作用,同时也将锉下的牙本质碎屑带出。一般情况下,前牙可扩至40号,后牙根管(除上颌磨牙腭侧根管及下颌磨牙远中根管扩至40号外)可扩至25号~30号。

根管工作长度的测量方法有:根管器械探测法(感觉法)、X线透视或照片法、根管长度电测法(根管测量仪)

逐步后退法:

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根管预备的方法,适用于直根管和轻中度弯曲根管。其操作方法为:

(1)根管尖段(根管下1/3)预备:首先探查和确定根尖狭窄处。选用一根既能深入根管至牙本质牙骨质界,又稍有摩擦感的锉作为初尖锉。从细小的初尖锉开始,预弯后往返旋转法预备根管至达到工作长度。然后逐号增大器械号预备根尖部位,其间用小一号的锉作为信道清理和根尖部碎屑去除。假设初尖锉为10号,工作长度为20mm,则根尖预备的顺序为:10号   15号   10号   20号   15号   25号   20号。每根锉预备的工作长度均为20mm。25号为主尖锉,主尖锉比初尖锉大3个器械号即可。

(2)根管中段(根管中1/3)预备:当根尖预备完成后,采用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每增大一号锉,插入根管的长度减少1mm。一般作3~4mm的后退预备。期间,每次都要用主尖锉插入到工作长度,去除牙备质碎屑,维持根管通畅。如30号(19mm)   25号(20mm)   35号(18mm)   25号(20mm)   40号(17mm)   25号(20mm)。

(3)根冠段(根管上1/3)预备:可以采用手动锉逐步后退扩大法,也可应用GG钻预备。

(4)根管壁的再修整:用主尖锉从工作长度开始,提拉锉磨的方法,锉平根管壁,使其成光滑连续的形态。

逐步深入法:

(1)确定根管入口长度并进行预备:用35号锉向根尖方不施压力地探插根管至初遇阻力时测量插入深度。如为16mm或大于之,则可视为根管入口长度。若小于16mm则根据X线判断根管弯曲或根管狭窄,若为根管弯曲,则视为根管入口长度。若为根管狭窄则用手动器械将根管扩大至35号无阻力到达16mm为止。最后用2号、3号GG钻完成预备。

(2)工作长度的确定根管入口长度:根管的上2/3部分已经扩大和清理,髓腔壁和根管壁形成了较好的直信道,此时测定的工作长度较准确。

(3)根尖区预备和根管壁再修整:先用35号锉抵达根管内有阻力处,扩锉两圈,之后一次换用递减号的根管锉扩大直至根管工作长度。采用相同的方法直到根尖预备获得满意效果为止,最后预备至根管工作长度的锉比第一阶段的相应的锉大三号,或至少为25 号。

(二)根管消毒

根管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根管消毒的必要性。其方法为:根管预备完成后,冲洗根冠。隔湿患牙,用棉捻或消毒纸捻擦干根管,将药液(FC、CP)蘸在棉捻或纸捻上放入根管内,其上再放一浸有药液的小棉球,然后暂封。若为非挥发性药物如氢氧化钙糊剂可用螺旋充填器送入根管深部,然后暂封。封药时间为5~7天,症状较重者可更换封药。

(三)根管充填

临床上基本的根管充填方法包括侧方加压充填法和垂直加压充填法。均以牙胶尖辅以根管糊剂进行根充。

1.侧方加压充填法  临床上最常用的充填方法。

(1)选主牙胶尖:按根管预备的长度和所预备的根管的大小选择以合适的主牙胶尖。

(2)导入根管糊剂:用扩大针、光滑髓针或螺旋充填器浆糊剂送入根管内。如用扩大针蘸上糊剂至于根管口,扩大针逆时针旋转进入根管,缓缓退出,反复数次,即可浆糊剂充满根管。

(3)放入牙胶尖:将选好的主尖蘸少许糊剂插入根管,用根管侧压充填器在主牙胶尖一侧牙处空间后插入副牙胶尖,如此反复操作至根管填塞紧密。充填器不能再向根管深部插入为止。

(4)垫底充填:用烧热的刮匙将髓室内多余的牙胶尖切除,并擦净多余的糊剂,最后垫底充填。2.垂直加压充填法:  此方法适用于充分预备的根管,操作时先将一根合适的非标准型牙胶尖插入根管内,用携热器将根管内牙胶尖分段软化,用垂直充填器垂直加压充填时根尖1/3根管完全密合,再加入牙胶段,继续加热后加充填,直至完成,再垫底充填。

3.糊剂充填:  此法常用于乳牙根管充填,常用的糊剂为: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碘防糊剂、氢氧化钙糊剂等。用螺旋充填器或扩大针尖糊剂送入根管,尽量送至根尖后沿管壁退出,直至充满整个根管。若根充后排X线片显示根充完善,可用棉球加压并擦去髓腔内多余的糊剂,用磷酸锌粘固粉垫底,再充填。

四、注意事项

1.根管预备前要仔细检查根管器械有无生锈及折痕,若有则禁止使用。

2.未了避免预备根管时形成台阶,扩锉根管时必须由小号至大号依次使用。

3.根管扩大针进入根管后,禁用猛力及大幅度旋转。

4.根管若有弯曲,扩大针或根管锉应预弯后再预备根管。且根管预备中若有阻力感,不能强行用力,否则已造成管壁侧穿、形成台阶或根尖偏移。

5.若根管有坏疽性感染,应先行根管消毒后再行根管预备。

6.为防治根管扩大针或根管锉误入食管、气管,操作时髓时将扩大针及手指擦干以防滑脱,或于针柄末端系一丝线。

7.根管冲洗贯穿根管预备的整个过程。根管冲洗时,需将针头插入根管部分,稍加用力,但必须保持针头于管壁的间隙,以便冲洗液回流。

8.根管内上药,药液不易过饱和,以免流至根尖孔刺激根尖周组织。

第二部分 牙周病学

目录

实验一 (一)牙周病的检查和病历书写

(二)口腔卫生指导(3学时)

实验二 龈上洁治术(6学时)

实验三 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3学时)

实验四 调牙合治疗(3学时)

实验五 松牙固定术(3学时)

实验六 牙周手术缝合法(3学时)

实验七 临床见习(3学时)

实验一(一) 牙周病的检查和病历书写

〔目的和要求〕认识健康和病理状态牙周组织的临床表现,初步掌握牙周病的检查方法和病历书写。

[实验内容]

1、教师讲解和示教牙周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2、同学互相检查。

[实验器械]

1、口腔检查盘(包括口镜、镊子和尖探针)及口杯。

2、牙周探针。

3、菌斑显示剂。

4、牙周炎患者X线片(全口牙根尖片、曲面断层片)。

[方法和步骤]

一、病史采集

1、主诉:主要症状+部位+时间

牙周病常见的主诉症状有:“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齿移位出现间隙”, “牙龈肿胀”,“牙龈肿痛”,“咀嚼无力”,“咀嚼疼痛”,“牙龈烧灼感”,“口臭”等。

2、现病史:从发病到本次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全过程。包括起病情况、主要症状的特点、病情的发展、伴随症状、诊断和治疗经过及效果,以及其他情况。

应注意询问以下症状:①牙龈出血;②牙床肿胀、脓肿或疼痛;③牙松动、牙移位、牙脱落情况,有无咀嚼无力;④有无口臭症状;⑤其他:有无食物嵌塞,是否有夜磨牙、紧咬牙习惯,晨起时是否感觉牙或咀嚼肌酸痛或不适,是否有吸烟、咬指甲、咬其他异物的习惯等。

除上述这些症状外,还应注意询问:是否进行过牙周治疗,进行的是何种治疗及疗效如何;刷牙习惯如刷牙的频率、方法、所用牙刷及牙膏的种类;是否用其他的控制菌斑方法:牙线、牙签、牙间隙刷、含漱剂等。

3、既往史:口腔病史除上述牙周病史外,还应询问口腔病的既往史,记述口腔内以往健康情况。例如:有无脓肿、溃烂等病史;是否进行过正畸治疗,正畸治疗过程时间的长短,正畸治疗终止的大概时间;曾否拔牙,拔牙的原因;曾否作过手术等等。

4、系统病史:患者的全身系统病史对牙周病的诊断治疗非常重要,它有助于诊断系统病在口腔的表现,有助于发现牙周组织疾病的全身因素,并且发现那些在牙周治疗中需特别小心或需改变治疗方案的全身因素。应特别注意询问是否有血液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肝炎、肾病等,并询问目前正在接受何种治疗,治疗已有多长时间。还应注意询问使用抗凝

药物及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的剂量和时间等。

二、牙周检查

(一)口腔卫生及局部刺激物的检查

1、牙菌斑和软垢的检查

直接观察法:通过肉龈或用口镜反光观察,或使用探针尖的侧面划过牙面,来判断牙面及龈缘附近的菌斑和软垢量。菌斑量少时薄而无色,应使用气枪将牙面吹干后仔细观察。

牙菌斑染色法:用菌斑显示液(碱性品红)对牙菌斑进行染色,易于观察。方法为用蘸有菌斑显示液的小棉球在每两个相邻牙之间挤压,使菌斑显示液扩散至牙面,涂布全口牙的颊、舌面,再以清水漱口,然后进行观察,着色区即为菌斑存在区。

观察并记录软垢和菌斑的量及分布。检查的结果可用软垢指数和菌斑指数来表示,记录于牙周检查表中。

菌斑结果的记录也可用菌斑控制记录卡,每个牙分为4个面,记录每个牙面菌斑有或无,然后计算有菌斑牙面的百分率。

菌斑百分率二(有菌斑的牙面数/受检牙面数)x 100%。

2、牙石的检查:直接或通过口镜观察牙石在牙面上的覆盖面积,并结合使用探针,在龈沟内沿牙面从远中划向近中,以探查龈下石情况。用气枪将牙龈缘吹开,有助于观察到龈下石。有时在X线片上也可观察到邻面牙石。牙石的量可用牙石指数来表示。还应注意观察牙石在口腔中的分布情况。

3、其他刺激物: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等。

(二)牙龈的检查

观察游离龈、附着龈及龈乳头的正常及病理性临床表现,主要观察其色、形、质、龈缘位置、牙龈出血情况、及附着龈宽度。

色:正常为淡粉红色,游离龈色泽较附着龈略深。注意检查牙龈有无充血发红、瘀血暗红等病理性变化。

形:正常游离龈包绕牙颈部,薄并贴于牙面,与牙面之间有龈沟;附着龈紧附于牙槽骨,表面有桔皮样凹陷小点的点彩;龈乳头充满于牙间隙。应注意检查有无游离龈缘圆钝、牙龈肿胀、肥大、增生、点彩消失等。

质:正常牙龈质地坚韧、有弹性。炎症时龈组织张力减低,变松软、质地松脆。

龈缘位置:正常龈缘位于釉牙骨质界冠方2一3mm。检查时应注意观察有无龈退缩,或龈缘因肿胀、增生而移向冠方,形成龈袋。

牙龈出血情况:观察有无牙龈自发出血、探诊后出血。牙龈出血情况可用出血指数表示。

 牙龈炎症情况也可用牙龈指数来表示。

 附着龈宽度: 正常附着龈宽度的个体变异较大,可为1一9mm,不同部位亦不同。附着龈宽度的检查对于牙周手术术式的选择非常重要。还应注意观察唇、颊系带附着位置有无异常。

3、牙周探针探诊是最重要的牙周检查方法。

   (1)牙周袋探诊

l)工具:牙周探针。其顶端为钝头,顶端直径约0.5mm,探针上有刻度。常用的牙周探针有:Williams探针(刻度为1,2,3,5,7,8,9,10mm)、Michigan-O探针(刻度为3,6,8mm)、Marquis探针(刻度为3, 6, 9, 12mm,并有颜色标记)。

2)探诊技术

握持探针的方法为改良握笔法

②探诊时要有支点,可以是口内支点,也可以是口外支点。

③探入时探针应与牙体长轴平行,其顶端紧贴牙面,避开牙石,直达袋底。

④探入力量要轻,约为20~25g。

⑤以提插方式移动探针,如“走步”样围绕每个牙的每个牙面进行探查,以发现袋最深的部位及袋的形态。

⑥在探查邻面时,要紧靠接触区处探入,探针可稍倾斜以便能探入接触点下方的龈谷处。

⑦全口牙齿探诊时,要按一定顺序进行。

3)探查的内容及结果

①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或牙周袋深度pocket depth, PD):测量袋底至龈缘的距离,即为PD,以mm为单位记录。每个牙记录六个部位:颊侧近中、中央、远中及舌侧近中、中央、远中位点。也可根据条件和需要,只记录每个牙最深的位点。

②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或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测量袋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测量时分步进行。

首先确定釉牙骨质界的位置:在探得袋深后,探针沿牙根面退出时,用探针尖端探查釉牙骨质界的位置,然后测量釉牙骨质界至龈缘的距离。若龈缘正位于釉牙骨质界处,则此距离为AL。若龈缘位于釉牙骨质界的冠方,用探诊深度减去釉牙骨质界至龈缘的距离,即为AL;若有龈退缩,则是将探诊深度加上龈退缩的距离。记录时同样记录每个牙的六个位点,以mm为单位记录。也可根据条件和需要,只记录每个牙最重的一个位点。

③其他探查内容

根面情况的探查:用尖探针探查牙根面龈下牙石量的多少及分布。探诊后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 BOP):探诊后观察并记录牙龈

有无出血。

(2)根分叉病变的探查

  工具:一般用尖探针。也有专门设计的弯探针(Nabers探针),顶端为钝头,有的探针上有刻度。

  方法:用探针探查多根牙的根分叉区。检查下颌磨牙时,从颊侧和舌侧中央处分别探查;检查上颌磨牙时,从颊侧中央处探查颊侧根分叉区,从腭侧的近中和远面有无龋坏、根面形态、根面粗糙度等。

 探查的内容:包括是否能探到根分叉区、探针能否水平方向进人分叉区及水平方向探入的程度,分叉的大小,根柱的宽窄,有无釉突。还应注意检查根分叉区是否暴露。根据根分叉处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对根分叉病变进行分度。

  Glick man分度标准:

Ⅰ度—探针尖能探到根分叉的外形,但水平方向尚不能探入;X线片检查尚无明显的骨吸收。

Ⅱ度—探针能从水平方向探人根分叉处,但尚有一部分牙槽骨存在,使探针不能贯通根分叉区;X线片可见根分叉处有小范围的密度减低区,或仅见该处牙周膜增宽。

Ⅲ度—探针能贯通根分叉区,但仍有牙龈覆盖;X线片显示根分叉区有明显的三角形骨吸收区。

Ⅳ度—根分叉完全暴露通畅,无牙龈覆盖。

  记录方法:

  上领磨牙:以“丫”表示颊近、远中及舌侧3个部位根分叉病变程度。

  下领磨牙:“—”上下数字表示颊侧舌侧根分叉病变程度。

4、牙松动度检查:根据牙齿中央沟或切缘的水平位移情况确定。

检查方法:用镊子放在后牙牙合面或夹持前牙切缘,轻轻摇动。

牙松动分度:见教材《牙周病学》。

5、咬合关系

  静止牙合关系:正中牙合时的关系。如:深覆牙合、深覆盖、对刃牙合、反牙合、锁牙合、拥挤、牙颊舌向错位、过长等。

运动牙合关系:下领运动时的咬合关系。有无咬合创伤、早接触、牙合干扰等。

上述牙合关系的详细检查方法见教材《牙周病学》。

6、X线检查通过X线片了解牙槽骨的情况、牙周膜及牙根的情况等。牙周病常用的X线片为根尖片、咬合片、曲面断层片。

观察内容:

(1)牙槽骨高度

正常:骨嵴顶位于釉牙骨质界的根方1一2mm。

牙槽骨吸收(牙槽骨丧失):骨峭顶距釉牙骨质界的距离超过2mm。牙槽骨吸收的程度以牙根长度为标准,记录牙槽骨吸收占根长的1/3、 1/2、2/3,或记录牙槽骨嵴顶位于根的冠1/3、中1/3、根尖1/3处。

(2)骨吸收的分布:注意观察骨吸收在全口不同区域牙的分布情况,这是重要的诊断指征。

(3)牙槽骨吸收方式:水平吸收、垂直吸收。

(4)骨硬板情况:正常时骨硬板清晰而有连续性。牙周炎、牙合创伤等可有骨硬板连续性中断、模糊或消失。静止期或适应性强者骨硬板可有增厚。

(5)牙槽骨密度:应注意观察牙槽骨密度情况。牙槽骨密度降低,说明有牙槽骨吸收变化。

(6)牙槽骨嵴顶情况:观察牙槽骨嵴顶的形态、密度、及骨硬板影像是否存在。如前牙牙槽嵴顶变平或凹陷、后牙牙槽嵴顶凹陷呈杯状或角形吸收、嵴顶区密度减低、骨硬板影像模糊或消失,都说明牙槽骨已有吸收破坏。

(7)骨小梁:观察骨小梁的密度及排列方向。

(8)牙周膜间隙:正常时牙周膜间隙均匀而窄,宽度为0.18一0.25mm。牙周炎、牙合创伤等情况下牙周膜间隙增宽。

(9)根分叉病变:观察根分叉区牙周膜间隙有无增宽、骨硬板是否连续、骨的密度、有无透影区。

(10)其他:还应注意观察牙冠、牙根的形态、邻面牙石的影像,有无牙根吸收、纵裂,及其他牙体、根尖周及颌骨的病变。

X线片投照质量、牙及牙槽骨影像在X线片上的重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结合临床检查进行判断。X线检查不能代替临床检查。

7、其他除上述牙周检查外,还应检查颌面部情况、以及口腔粘膜、牙体疾病、牙列缺损、修复体情况等。必要时需行化验检查或活检。

(三)牙周病历书写

1.首诊病历在记录一般病历各项首页项目内容(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出生地、民族、籍贯、职业、邮编、地址、电话、门诊号、X线片号、就诊日期等)之后,记录所采集的各项病史,并记录前面所述各项牙周检查内容的结果。格式如下:

主诉:

现病史:

既往史:

家族史:

全身健康状况及过敏史:

检查:

(1)牙周检查所获得的各项结果。

(2)其他须面部情况、以及日腔粘膜、牙体疾病、牙列缺损、修复体情况等。必要时的化验检查或活检结果。

诊断:

初步治疗设计:

处理:记录当日处理内容。

 签名:

2.复诊病历

复诊主诉:上次治疗后的反应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查:治疗后牙周组织的变化及愈合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

治疗计划有无改变。

处理:记录当日处理内容。

 签名:

〔注意事项〕

1、牙周探诊是最重要的牙周检查方法,应重点练习牙周探诊技术。探诊时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探诊结果的准确性,如:探诊力量、探入时的角度、探针的形状及粗细、探针刻度的精确度、牙龈的炎症、牙石的阻挡等。探诊检查时应注意这些因素。在探查釉牙骨质界位置时,若牙石较多,应先去除牙石,才能探得准确的位置。

2、牙周检查的内容多而繁杂,全口每一个牙的牙周情况又可能均不相同,因此,检查时注意不要遗漏;在记录检查结果时可使用“牙周检查记录表”;在病历书写时要注意归类,有逻辑性。

〔实习报告与评定〕填写一个象限的牙周检查记录表,并写出一份完整的牙周病历。

实验一(二)  口腔卫生指导

 [目的和要求]认识口腔卫生指导(oralhygiene instruction, OHI)的重要性、必要性,学会并掌握控制菌斑的方法,掌握口腔卫生宣教的方法。

〔实习内容〕

1、讨论和讲解个体口腔卫生指导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2、练习菌斑控制的方法:刷牙及牙线、牙签的使用。

3、个体口腔卫生指导演示(学生或教师演示)。

〔实习用品〕

1、口腔检查盘(包括口镜、镊子和尖探针)及口杯。

2、宣教用牙模型及牙刷。

3、学生练习用牙刷、牙线、牙签。

4、镜子及菌斑显示剂。

5、菌斑记录表。

[方法和步骤]

1、口腔卫生指导的目的

(1)使患者了解口腔卫生的重要性,了解口腔卫生在牙周病的发病、预防、治疗及疗效维护中的作用和地位,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及疗效的维护。

(2)教会患者正确保持口腔卫生的方法,使患者能保持口腔卫生,保持疗效。

2、口腔卫生指导的内容

(l)什么是牙周组织及健康牙周组织的表现,什么是牙龈炎、牙周炎及该患者牙周疾病的状况。

(2)该患者的牙周疾病与口腔卫生的关系,解释什么是菌斑、牙石及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明确菌斑是牙周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口腔卫生差的危害性。

(3)控制菌斑在牙周疾病的预防、治疗及疗效保持方面的重要性。

(4)控制菌斑的方法:刷牙,使用牙线、牙签及牙间隙刷的目的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3、清除菌斑的方法

(l)刷牙

正确的刷牙方法:水平颤动法(Bass法)。

牙刷毛尖端对着龈缘,刷毛与牙成45°角,略加压,使牙刷毛一部分进人龈沟,一部分深入邻面牙间隙,原地水平颤动数次,然后移动牙刷至邻牙,每次牙刷覆盖2一3个牙。在刷上下前牙舌侧时,可将牙刷竖起,上下颤动。按一定顺序将全口所有牙的颊(唇)、舌(腭)、牙合面及最后端牙的远中面都刷到,从而将菌斑清除。

使用此方法刷牙时,牙刷的选择非常重要。刷毛应为尼龙丝制作的软毛牙刷,刷毛的末端圆钝,以避免损伤牙龈组织。

(2)牙线的使用:目的在于清除牙邻面的菌斑。

方法:①取一段长约20cm的牙线,将两端打结,形成一个线圈。用双手手指将线圈撑开,并用示指和拇指绷紧牙线,在两手手

指之间留出2一3cm的距离②将牙线放在两邻牙之间拉锯状移动,使牙线轻轻通过接触区。③将牙线紧贴并包绕一侧牙面,并略达龈缘下,然后向切(牙合)方刮动,反复多次,将邻面菌斑清除。④用同样方法依次将全口牙的邻面菌斑彻底清除。在全过程之间,应多次用清水漱口,并清除牙线上的菌斑,再继续操作。也可使用牙线夹代替手指进人口腔。

(3)牙签的使用:目的也在于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但适用于牙间乳头退缩明显、牙间隙较大者,以及根分叉病变者根分叉内菌斑的清除。应选择光滑无毛刺、木质、圆形或横断面为三角形而尖端略细的牙签。

  方法:将牙签放人牙间隙或根分叉处,将侧面紧贴牙面或根面,作颊舌向移动,通过摩擦牙面而清除菌斑。

  (4)牙间隙刷的使用:适用于邻面不规则或根面呈凹面的牙间邻面菌斑的清除,以及根分叉病变处的菌斑清除。

 方法:选用直径略大于牙间隙或根分叉病变区的牙间隙刷,将牙间隙刷插入牙间隙或根分叉处,作颊舌向移动,刷除菌斑。

  (5)其他:除上述机械方法清除菌斑外,还有化学控制菌斑法。如:选用含氯己定或三氯轻苯醚等各种抑菌成分的含漱液、牙膏等。最有效的方法是0.12%氯己定含漱,每天2次,每次含漱1分钟。

4、宣讲方法主要强调针对患者个体的宣教。

(1)讲解: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必要时可边画图边讲解。

(2)可对患者进行牙菌斑染色,与患者一起观察着色的菌斑及其分布。还可让患者刷牙后再观察未刷净的部位,以便加强宣教效果。

(3)使用模型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

    (4)在患者口腔内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及其他机械清除菌斑的方法(牙线、牙签、牙间隙刷的使用)。

(5)让患者自己进行刷牙等操作,纠正其不正确的方法。

〔注意事项〕

1、宣教时要深人浅出,注意正面宣传,不要指责病人。

2、对每一位患者都要反复多次宣教,并在复诊时注意检查宣教后口腔卫生控制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实习报告与评定]完成一份给患者讲解指导的绘图说明,或Bass法刷牙前后的菌斑记录。

实验二  龈上洁治术

用洁治器械除去牙冠上的菌斑、牙石、软垢,并磨光牙面,是治疗与预防牙周炎发生,发展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明确认识龈上洁治术在牙周病治疗和在口腔卫生保健中的作用。

2、认识并正确选择和使用龈上洁治器械。

3、识别龈上牙石与菌斑。

4、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洁治,掌握正确的龈上洁治技术。

二、实验器械与药物:

(一)龈上洁治器:

l、超声波洁治机:是一种高效去除牙石的器械,省时省力,去除龈上大块牙石的效果较好、而细小牙石还需手用器械。

2、手用龈上洁治器械:

(1)洁治器:①镰形器:因喙与干相交角度不同而分为前牙与后牙两种,前牙可以仅有一大弯形或再加一“7”字形,后牙两件为颊舌(或左右)成对。镰形器形似镰刀,刃口为三面合成之三棱形,横切面为等腰三角形,有效刃口为两底角及顶角的刃尖.前者用以

去除牙间邻面的牙石、菌斑,后者则去除颊舌面上的大块牙石及菌斑。②锄形器:2件,颊舌(或左右)成对,形如锄,为线形单侧刃口。刃口两侧不对称,一侧呈锐角,置牙石龈方,进人龈沟;一侧呈钝角。主要去除光滑面上的牙石与菌斑。

(2)磨光器及磨光剂:常用磨光器有:杯状刷、橡皮杯、细砂纸条。磨光剂为牙膏或牙粉。

(二)药物及其它器械:

1、口腔检查治疗常规器械

2、2%碘酊、2%碘甘油

 3、菌斑显示剂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本实验以手用龈上洁治器为代表进行。学生两人一组在教师指导下互相进行洁治术的操作练习。

(一)术前准备:

 1、询问病史:主要注意了解有无出血性疾病史,高血压、心脏病及身体是否强壮等。

 2、局部炎症情况:若局部有急性炎症,应先消炎,待急性炎症缓解后再行洁治。

 3、检查器械是否锋利,是否消毒。

(二)医生与病人的位置

一般医生多位于患者右前方,少有位于右后方(洁治下前牙时可位于右后方)。病人的位置主要是抬头位,依洁治部位不同而有所变化,主要便于术者看清术区。椅位的高低调节到术区与术者的胸平齐,便于操作,不易疲劳。

(三)光源调节:主要是使术区视野清楚,能直视的部位,借以口镜将唇颊软组织牵引而使术区暴露在术者视野内,不能直视的部位借口镜反射,将光线集中到术区,而根据镜面影像进行操作。

(四)操作方法:

1、器械的使用:

(1)洁治器的选择:牙间邻面的龈上牙石,唇(颊)、舌面的大块牙石的去除,选用镰形器(唇(颊)、舌面大块牙石可先用镰形器尖端将其划破后用锄形器除去)。光滑面上的较小牙石和色素,选用锄形器.

(2)洁治器的握持与支点:多用改良握笔式,少用掌拇指握式。握笔式的支点常可以无名指固定在洁治牙邻近的牙面上,不可随意滑动,否则操作不仅无力,且易因支点不稳而刺伤口内软组织。掌拇指握式有时可用于上前牙洁治,以拇指为支点。

2、洁治法:洁治器选择合适,掌握好器械握式与支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操作将牙石除去。

(1)洁治器与牙面的关系:

镰形器与锄形器的刃口置于牙石的下方,其刃口与牙面成80°角,这是最有效率的角度。

(2)洁治器的作用力与作用方向(在稳固地放置好洁治器的位置后如何用力及用力方向如何):①一般常用两种力:锄形器是手指动的推拉力,主要是拉力。镰形器除使用手指拉力外,还有手腕的旋转力,二者形成一种向颌端的撬力而将牙石除去。应注意不论手腕还是手指运动的力、运动的幅度都不宜大,在2~3rnm范围内,以不超过咬合面为限。②使用力方向:重要的是掌握好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洁治器的刃口首先是向牙面的力量,然后是向颌方的力量,这是两种分力,只有当这两种分力同时存在时才形成合力,将牙石去除。如在洁治下后牙远中邻面时,洁洽器刃口(镶形器)置于牙石下缘,首先是

向近中的拉力,随之施以向颌端带旋转的力,二者的合力形成一种剔撬力,可除去远中邻面的牙石。其它部位亦然。

(五)洁治术的步骤:

1、显示菌斑:用菌斑显示剂显示菌斑。常用的菌斑显示剂有:

  2%四碘荧光素—呈红色

  复方碘剂—呈淡黄色

  6%碱性品红—呈红色

2、以2%碘酊消毒术区,防止感染。

3、按顺序进行洁治:

(1)根据患者口内情况:从牙石堆医.学全在线积最多、炎症突出(非急性炎症)区开始洁治。

(2)将全口分为六个区:即33,3| 3,8—4|,8—4|,|4—8

|4—8,按顺序进行,为节省时间,将一种器械能洁治的部位都洁治完后再更换器械,这样可避免因更换器械,调节椅位而费时。

(3)从每个区最末端牙的远中邻面开始,循颊面至近中面,待一个区的颊面完成后再换至舌面进行洁治。

4、先用镰形器洁治邻面及光滑面大块牙石,再用锄形器除去光滑面上的牙石碎块及小块牙石。

5、如术中遇到有出血,可用冷水漱口,或更换区域,待血止后继续洁治(排除全身因素)。

6、全口洁治完后,认真检查有无遗漏的牙或牙面,如有应补做。

7、用磨光器蘸牙粉或牙膏进行打磨,使牙面光滑。

8、3%双氧水擦洗牙龈,清水漱口,后涂2%碘甘油。

   (六)术后注意事项:

1、向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教给病人刷牙方法,牙刷、牙膏的选择及牙龈按摩等,以保证疗效,要求病人建立正确的口腔维护制度;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检查。

2、洁治后如仍有出血,应仔细检查,找出原因:残留牙石或有龈下牙石,或软组织创伤,或全身因素等,针对原因,进行处理。

 实验三 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

龈下刮治术是用龈下洁治器械,刮除牙周袋内牙根面上的牙石、坏死牙骨质及菌斑,还可刮除牙周袋内壁的上皮与炎性肉芽组织,形成硬而光洁、平整的根面,从而去除引起牙龈炎症的刺激物、消除炎症,使牙周组织恢复健康。

一、实验目的

1、明确龈下刮治术在牙周病治疗的意义与作用——消除牙周袋内感染,创造牙周组织愈合的条件,使牙周袋变浅或消除,为牙周病的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

2、认识与正确选用龈下刮治器械。

3、掌握龈下刮治技术及检查牙周袋与牙石的方法(通过在模型上的练习)。

二、实验器械

(一)牙周探针:有刻度的钝头探针,用以检查牙周袋的深度与形状.

(二)口腔检查常规器械:其中牙科探针用以检查龈下牙石的部位与量。

(三)通用型刮治器(龈下刮治器)共12件:

1、匙形器:4件,前牙、后牙各一对。匙形器其形如匙,匙的周围为刃口,其横断面呈新月形,刮治器的弯曲设计使工作端能抱住根面,适应牙根面的外形。使用时匙的凹面向袋口,刮除根面较薄的牙石及袋内壁的上皮和肉芽组织,平整根面。用于前牙的刮治器,颈部弯度较小,利于进入前牙的牙周袋;用于前磨牙的刮治器,颈部有一定的弯度;用于磨牙的刮治器,颈部的弯度更大,呈半月形。

2、锄形器:4件,形如锄,较龈上锄形器窄小而薄,两侧呈钝角,与锐角区别,刃部与柄成99°角,刃部末端形成内斜45°的线形刃口,分为颊、舌、远中、近中,分别用于牙根四个轴面较厚牙石的去除。

3、锉形器:4件,工作端一侧为扁平细锉,另一侧为光滑面,末端圆钝。使用时锉齿面对根面,与锄形器同,分别用于牙根四个轴面,主要作用为锉光根面。

4、供学生练习操作的模拟牙周袋与龈下牙石的模型与仿头模。

若在临床需备有冲洗器与冲洗液及牙周袋治疗的药物。

(四)Gracey刮治器: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其外形结构及角度均不同于通用型刮治器,为适用于不同牙齿、不同牙面的形状而设计,一般常用4支,及#5/6用于前牙,#7/8用于后牙的颊面和舌面,#11/12用于后牙近中面,#13/14用于后牙远中面。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术前准备:与龈上洁治术基本上相同,只是龈下刮治术前必须完成龈上洁治术。

(二)医生与病人的位置,光源的调节:与龈上洁治术相同,总的要求是术者与病人都要舒适,且便于操作,保证视野清晰。

(三)牙周袋与龈下牙石的探查:对于牙周袋和袋内牙石的情况,术者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操作时有的放矢。

1、用牙周探针探查牙周袋,采用六点检查记录牙周袋的深度及牙周袋的形状。

2、用尖头探针沿根面进人牙周袋,检查龈下牙石的分布与量的多少。

牙周袋与龈下牙石的探查手法均需轻巧,慢而稳,否则既不能准确探查,又易造成牙周袋内软组织创伤,甚至增加牙周袋深度。

(四)龈下刮治术的操作方法:

1、通用型龈下刮治器的使用:龈下刮治器中,掌握匙形器的使用难度较大,锄形器与锉形器的使用较易掌握。

器械的握持与支点与龈上洁治器相同,一般多用改良式握笔法,以中指和无名指紧贴在一起作支点。因龈下刮治时不能直视牙石,对支点要求要严格,支点一定要稳,但握持不宜过紧,以便凭手指感觉,探及牙石部位,进行刮治。

(1)匙形器的使用:

①前牙匙形器:只使用一侧刀刃,刮治部位呈对角线,即一根器械刮治近中舌侧与远中唇侧,另一根则刮治近中唇侧与远中舌侧,其大弯边为有效刃口。

后牙匙形器:两侧刃口皆可使用,亦颊舌侧进行。

②匙形器刀刃与牙石关系:亦即刀刃与牙根面相交的角度。匙形器进人牙周袋口时,刀刃凹面对根面,与根面呈0°交角达袋底,凹面转向牙合方,与根面相交成45°角,刀刃末端达牙石下缘后再转动器械,与根面相交80°角时,去除牙石效率最高。

③匙形器运动方向:当匙形器进人牙周袋内时,不但注意以上角度,还要注意匙形器的干下1/3与牙的长轴方向一致,才能使匙形器刀刃进到袋底,运动时无障碍,匙形器在袋内运动方向基本上有三种方式:

A、垂直向运动:多用于近远中面的龈下牙石的刮除。

B、斜向运动:多用于颊舌面的龈下刮治,也可用于邻面浅袋。

C、水平向运动:较少使用,一般仅用于牙齿轴角处龈下刮治。

不管是使用哪种方向刮治,在牙周袋内操作,匙叶尖端1/3必须与根面紧贴,每一动作的刮除范围要与前次有部分重叠,连续运动,不间断,并有一定顺序,不要遗漏。

④龈下匙形器刮治的力量:

龈下刮治术的施力是一种前臂、手腕和手指运动的总和,王要是拉力,匙叶于牙石根方(邻面)或侧方(颊、舌面),对根面施以侧方压力,同时前臂与手腕旋转,再形成手指的屈伸运动,使牙石向牙合方(邻面)与近中向(颊、舌的斜向运动)刮除。

⑤根面平整:刮除牙石后,要继续刮除腐败软化的牙骨只层,将根面平整,直到根面光滑坚硬。

(2)龈下锄形器的使用

龈下锄形器窄而薄,可仲进较深的牙周袋内,器械循牙长轴方向伸入达袋底,锄刃置于牙石根方钩住牙石,使器械柄靠近牙齿,保证有两点与牙面接触,然后向牙冠方向施以稳定的拉力而刮除牙石。

(3)锉形器的使用:

根面牙石刮尽后,用锉形器锉光根面,锉面对根面,主要使用拉力向冠方锉光根面,防止菌斑再附着。

2、Gracey刮治器的使用:

在使用Gracey刮治器的过程中,只需将刮治器颈部露在牙周袋外面的部分与牙齿长轴平行,则其刃缘必已与根面呈80°左右的角度,即可顺利刮治。

3、龈下刮治术的步骤:

(1)2%碘酊消毒术区软硬组织(先以3%双氧水冲洗牙周袋后)。

(2)牙周探针探查牙周袋的形状与深度。

(3)尖头探针探查牙石。

(4)正确选择刮治器械,若根面有大块牙石,可先以锄形器去除,其次或细薄牙石选用匙形器,牙石刮净后用锉形器锉光根面。

(5)刮治完毕后要用探针检查,确定龈下牙石已去净、根面光滑坚硬。

(6)龈下刮治的顺序应以术区一侧最后一个牙的远中面开始,循颊面至近中,以此逐个进行邻面的刮治,待术区的每个牙的颊面、近远中面刮治完后,再进行舌侧的刮治,也是从远中面一舌侧一近中面。

(7)最后用3%双氧水冲洗牙周袋,清除袋内牙石残渣,袋内上碘甘油或碘酚,压迫牙龈,使之与根面贴合。

(五)注意事项

1、龈下刮治术中注意事项:

(1)根面牙石沉积范围较大,必须要连续刮治,以免残留龈下牙石刺伤袋内壁,致术后出血。

(2)使用匙形器时注意主要是使用匙叶下1/3的有效刀刃,切忌用匙形器尖端在根面上刻痕,造成根面粗糙,易使菌斑聚集。

(3)龈下刮治过程中要反复用尖头探针探查根面,直至彻底刮净。

(4)每次进行龈下刮治的牙不宜太多,每次可刮治一个区。

2、龈下刮治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出血,排除全身因素外,首先考虑龈下牙石未刮除尽,有残留牙石碎屑,除去后可再进行塞治。

(2)术后可能出现牙颈区及根面的牙本质敏感反应,可用氢氧化钙糊剂敷盖15一20分钟,或用脱敏牙膏刷牙。

  

实验四   调牙合治疗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明确调牙合治疗的适用范围。

2、掌握咬合创伤及食物嵌塞的调磨方法与步骤。

二、实验器材

1、咬合创伤及各型食物嵌塞的模型、标本。

2、调牙合过程的标本、模型。

3、调牙合所需器材:口腔检查常规器械,咬合纸、蜡片、各种磨石、酒精灯。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静态调磨:就望诊所见牙齿牙合面形态异常及妨碍咬合运动的部位初步磨改,恢复正常的牙合面形态。

调磨部位:①过尖过锐的牙尖、边缘嵴;②小平面;③过陡的斜面;④高低不一的边缘嵴;⑤过度磨耗;⑥颊、舌侧外展隙过窄。

(二)牙合创伤的调磨以动态调磨为例:

1、早接触的调磨:两个同学为一组互相检查或调磨。

(1)磨改原则:

①正中牙合及非正中牙合均有早接触:磨早接触的牙尖。

②只有正中牙合有早接触:磨改牙合面窝.

③只有非正中牙合有早接触:磨改牙斜面.均以磨改非功能尖为主。

(2)步骤:

①咬蜡片:取约2寸长,宽1/3寸左右的蜡片于酒精灯烤软,注意均匀加热,不能烤流蜡,放于上颌牙合面,先嘱病人咬正中牙合,待蜡片冷却后,取出,同样方法咬侧方牙合。观察蜡片最薄处或穿透处,根据调牙合的原则分析是否有牙合创伤,并确定其创伤部位。

②咬脱色纸:取脱色纸置于创伤牙处,嘱患者咬合,观察牙合面蓝迹部位,凡位于经咬蜡片已确定的部位的蓝点即为磨改部位,

③选磨:选用大小、形状适宜的石轮或石尖,磨除已确定的早接触点。

   2、牙合干扰的磨改:取脱色纸置于后牙牙合面非工作侧嘱患者作侧方牙合运动,如果非工作侧牙尖接触出现蓝迹即为牙合干扰处,予以磨改,同样方法磨改前伸牙合运动中后牙牙合干扰处。

(三)食物嵌塞的调磨(主要是垂直食物嵌塞的调牙合)。

1、重建食物溢出沟:柱形石尖或薄刃状石将后牙发育沟加深加宽(多为后牙颊沟或舌沟)。

2、恢复牙尖生理外形:将高陡的牙尖磨低,形成相应的颊、舌沟,减少牙合面颊舌径,重新磨出牙尖外形,注意在磨除过程中恢复牙齿的球面外形,并注意勿降低垂直距离。

3、恢复和调整边缘嵴:用石针、石尖恢复边缘嵴,使相邻边缘嵴高度一致。

4、恢复外展隙:重度磨耗可使外展隙消失,用刃状石加大舌外展隙。

5、磨改充填式、悬吊式牙尖:嘱患者正中咬合,视诊找出充填式、悬吊式牙尖,予以磨除。

(三)注意事项:

1、磨改要认真检查,仔细分析,确定早接触部位及磨改部位。

2、磨改时(不论牙合创伤或食物嵌塞)都要少量,多次进行,

3、边磨改边检查,避免造成新的创伤。

4、调磨后要将调磨面磨光滑,必要时对暴露的牙本质进行脱敏治疗。

5、磨改过程中注意支点,避免不必要的磨损及划伤颊粘膜。

实验五 松牙固定术

松牙固定术是通过结扎或固定夹板.将松动牙连接并固定在邻近的稳固牙齿上,使几个牙齿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新的咀嚼单位,以分散牙合力,减少松牙负荷,防止松动牙移位,倾斜,保持正常触点,以发挥牙周组织代偿功能,保护和加固受损的松动牙.并使松动牙仍保持适当的功能刺激,有利于牙周组织的愈合。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明确松牙固定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2、了解并掌握口腔内科常用而简便的松牙固定方法,适应范围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器材

1、松牙固定用模型。

2、不锈钢丝 直径0.178~0. 254mm。

3、钢丝剪、钢丝钳或持针器各1把。

三、松牙固定的方法

根据固定时间的久暂分为暂时性固定,半永久性固定,永久性固定。暂时性固定主要是牙线结扎法.不锈钢丝结扎法及不锈钢丝加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固定法和粘合剂夹板固定法。永久性固定在修复科进行,常与义齿修复同时进行。在牙周临床中主要是应用暂时性固定方法。

四、松牙固定的操作步骤

本实验主要做不锈钢丝结扎法及不锈钢丝加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固定法的操作。先示教,后由学生操作。

(一)单丝结扎法:

1、取直径0.178~0. 254mm不锈钢丝,长度以水平围绕所要栓结的牙齿唇面和舌面再延长5mm为宜。

2、在一侧稳固的基牙上绕成双圈,在邻面以顺时针方向做扭结,然后将钢丝围绕下一个牙,在牙间隙处再做扭结,这样依次连结其它牙齿,在每个牙邻面牙间隙处均做扭结.扭结数目的多少视牙间隙大小而定。若间隙较小,也可不做扭结,仅做一“∞”字形交叉,再结扎另一个牙。

3、结扎钢丝要位于舌隆突的切方,牙邻面接触点的根方。

4、结扎后应检查咬合关系,防止咬在钢丝上,如有早接触,应调牙合。

(二)主、付丝结扎法:

1、取直径0. 254~0. 508mm主丝一段,其长度较拟结扎牙由唇舌面水平围绕一圈长5cm左右。

2、以栓结 3—|—3为例,将主丝在34| 间由唇侧穿向舌侧,循舌隆突之上方,经过各牙邻触点之下方|34 ,由|34的舌侧间隙处穿向唇侧与钢丝另一端扭结,但暂不扭紧。

3、以口镜柄或推压器,循各牙外形及间隙处将钢丝压下,使之与外形一致。

4、取直径0.178mm栓结丝五段,每段长约5cm,弯成“U”形,一端较长,由各间隙舌侧穿向唇侧,使长端位于主丝根方,短端位于主丝冠方,在唇侧依次将两端扭结,但暂不扭紧。

   5、将主丝扭紧,然后依次将栓结丝扭紧,用钢丝剪将多余钢丝剪去。

   6、用血管钳或推压器将扭结的钢丝向牙间隙推人,以免刺伤唇侧粘摸。

   7、若牙间隙过大者,可将主丝在间隙处多扭结几转,占据间隙位置。

   (三)钢丝加光固化复合树脂固定法

1、优点:

①钢线及结扎的末端均被树脂所覆盖,避免单纯钢丝结扎的松脱或断裂。

②光固化复合树脂成形好,操作时可让树脂及牙面贴合得十分理想。色泽也可选配,还可部分关闭间隙。   

③使用时间较长,可数月或数年,如夹板损裂,可随时用树脂修补或加固。

2、制作方法:

①钢丝结扎:方法同上。

②光固化复合树脂覆盖加固:在已结扎好钢丝牙列的唇、舌邻面彻底清洁后进行酸处理,清水冲洗,吹干后涂粘合剂,光照1分钟,再用光固化复合树脂铺于牙列的唇、舌及邻面,将钢丝覆盖,树脂的厚度以不妨碍咬合,不完全堵塞牙间隙,不形成充填悬突为宜。修整树脂外表要美观光滑,然后光照固化,最后打磨抛光。

注意事项:

1、  主丝应紧贴牙面。

2、  付丝全部穿好后依次扭紧。

3、  全部拴结丝扭紧方向一致(顺时针方向)。

4、  注意栓结丝的位置要位于舌隆突的切方,牙邻面接触点的根方。

5、  结扎固定完成后调整咬合。

6、  临床上一定要在松动牙两侧选有稳定的基牙,一般选择尖牙;松动牙固定在原有的位置上,不要造成牙齿的倾斜、扭转等;应尽量不妨碍患者的口腔卫生。

实验六  牙周手术缝合法

牙周手术后为闭合伤口、固定组织瓣、防止出血、不留死腔、避免感染,需进行手术缝合。牙周组织缝合,一般是牙龈与牙体组织的缝合,所以常采用悬吊缝合的方法,使软组织紧贴在牙体组织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牙周手术常用的几种缝合法及适应范围,并学会用器械打结。

2、了解牙周塞治剂的调和与放置。

二、实验器材

1、持针器、缝针(牙龈粘膜常选用三角针),缝线(多选黑色),线剪。

2、供缝合用模型。

3、牙周塞治剂,塞治用模型。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本实验先由教师在模型上示教,然后由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一)牙间间断缝合法:适用于唇、舌侧组织张力适度、高度一致,与其它外科手术缝合相同。是最基本的一种缝合方法。

方法:由颊(唇)侧龈瓣乳头的外侧面进针并穿过龈瓣,然后将针通过牙间隙至舌侧,从舌侧龈瓣的伤口面进针并穿过龈瓣,线再穿回牙间隙,在颊侧的邻面处打结。

(二)悬吊缝合法:适用于颊舌侧龈瓣的高度不一、两侧的张力不等者,或适用于仅在牙的一侧有龈瓣者。此法将龈瓣通过悬吊而固定牙上,可使龈瓣与下方组织紧密贴合。

1、  单牙悬吊缝合:

从近中乳头的外侧面进针并穿过龈瓣,然后将针穿过牙间隙,围绕牙面并穿过远中牙间隙,再从远中龈乳头外侧面进针缝合龈瓣,然后将针穿过牙间隙,再绕回近中,在近中邻面打结。

2、连续悬吊缝合:

基本方法同单牙悬吊缝合,只是缝合远中龈乳头后并不绕回该牙的近中,而是继续绕至下一个牙的另一个龈乳头,连续下去,直至术区最远中的一个龈乳头,然后绕术区远中牙一周后,绕回术区近中打结(单侧连续悬吊缝合);或绕至另一侧时,从远中向近中对另一侧的龈瓣进行连续悬吊缝合,回到近中后打结(双侧连续悬吊缝合)。

3、其他缝合方法:水平褥式悬吊缝合垂直褥式悬吊缝合 锚式缝合。(本实习不要求掌握,可教师示教)

4、牙周塞治剂的调和及使用。(可由教师示教)

  (五)注意事项:

1、缝合前应使缝合组织紧张,以利进针角度及深度。

2、应垂直进针。

3、掌握正确的打结方法。

   附:氧化锌一丁香油酚牙周塞治剂的使用

材料:由粉和液组成,粉为无水氧化锌和松香,液为丁香油。

调和:将粉放在调和板上,分成数份,在旁边加上数滴液体,先取一份粉与其调匀,再逐步加粉,直至调成硬度合适的膏状物,并形成条状,供给临床即刻使用。调成的塞治剂要有一定硬度,才能使龈瓣密贴于牙面。要在使用前即刻调和,否则很快变得过硬而无法使用。

  放置:取与术区等长的条形塞治剂,一端形成弯曲,放在最远中,贴于术区表面,然后依次向近中各牙处放置,并用生理盐水蘸湿的手指轻压,使其适当进人牙间隙,但切忌将塞治剂压人龈瓣和牙面之间。放好后牵拉唇颊将其整塑成形,注意使塞治剂不要过厚,并让患者咬牙,除去妨碍咬合的多余塞治剂。观察数分钟,见创面无渗血后,才能让患者离开。

实验七   牙周病临床见习牙周病历书写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结合课堂理论及实验室实习,组织学生到临床初步接触病人,为即将进人临床实习打好基础。结合实验一认识健康和病理状态牙周组织的临床表现,初步掌握牙周病的检查方法和病历书写。完成1-2份牙周病病历。

二、实验器材

牙周病临床诊室及其设备器材。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习内容:学习如何接诊病人,结合病人认真询问病史,细心进行口腔检查书写病历。将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在教师指导下进行1~2个病人的牙周基础治疗如:洁治、刮治等(或由教师示教)。

实习方法:由教师接诊2-3个患者,结合课堂理论针对接诊患者进行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常规牙周检查和简单的牙周基础治疗。

病历书写:结合实验一所学内容,就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病历记录,按要求书写完整牙周病历。并作出诊断和治疗计划。

第三节 口腔黏膜病学

目录

实验一 口腔粘膜常用检查方法及病历书写

实验二 口腔粘膜常见病的临床示教

实验一  口腔粘膜病常用检查方法及病历书写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口腔粘膜各部位的正常生理解剖特征

2、掌握口腔粘膜一般检查方法及辅助检查

3、掌握如何接诊病人,书写病历。

二、实验器材

1、口腔检查常规器械

2、牙科手术椅,综合治疗台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检查:

1、口腔粘膜一般检查

(1)问诊

   了解疾病发生的时间及发生、发展情况,治疗经过和治疗反应。问诊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一步,应耐心细致的进行。医生应具有高度的同情心,态度和蔼,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深入细致的询问,耐心启发病人回答与诊断有关的病史,但不能暗示以免影响病史的真实性。

①主诉: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病变部位,病痛性质与发病时间。

②现病史:详细询问从发病至就诊的全部过程,包括疾病的发病情况,病情演变情况,就医情况及效果。

③既往史:与主诉有关的全身健康情况,一般生活情况,药物过敏史,以往患过的重要疾病及治疗效果。

④家族史:与主诉有关的遗传、家族情况。

(2)望诊

①唇红  注意唇线的对称性,唇的张力和形态,上下唇的封闭情况,唇红的色泽,有无皲裂、脱屑及痂壳,口角区粘膜有无糜烂和渗出物。少数病人唇红可见皮脂腺颗粒或纯粘液腺增生。

②唇、颊粘膜  注意唇系带的位置及唇前庭部位粘膜形态。在上下牙的咬合线相对位置常可见到前后纵向的组织皱襞,色灰白而微水肿,称为颊白线,是牙齿长期机械刺激所致,有时演变为部位较宽的白色水肿。正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处,颊粘膜隆起称为腮腺乳头,有时因创伤而显红肿。其周围常有皮脂腺颗粒,称为迷脂症。最后磨牙的远侧称为磨牙后垫,聚集了较多颊腺。

③口底及舌腹  口底粘膜菲薄,有时可隐约见到舌下腺及血管。舌系带位于口底中份,舌下腺的导管及颌下腺的Wharton管均沿系带两侧或舌下肉阜形成多数开口,扪诊时可压出唾液。舌腹粘膜亦薄,常可见舌腹静脉的曲张和小的出血点。

④舌  病人伸舌检查时,应注意其对称性及有无歪斜或振颤;舌背乳头有无增生或萎缩(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舌苔的形状及颜色。

用纱布包绕舌前份,用手握持并向前拉出,可较清楚的检查舌背基部及舌侧面基部,前者分布有8~12个轮廓状乳头,有时被病人误认为误认为肿瘤,后者可见舌侧中份的纵形排列的叶状乳头,常有水肿或炎症,其后有数目不等凹陷状或颗粒状淋巴滤泡,也常有炎症或水肿,而形成病人的主诉。

⑤腭  硬腭前份有腭皱襞,硬软腭交界处有腭凹,磨牙区有时可见稍突起的腭隆突,软腭应注意其活动性及腭垂(悬雍垂)的形态。

⑥咽  口咽部的咽前后柱常见充血,扁体肿大发炎,而本部位的炎症又常同时并发舌根部的淋巴滤泡炎症,并渐演变为迁延的慢性炎症。

⑦牙龈  牙龈的形态,色泽,有无起疱及上皮剥脱,白色斑纹的分布等均与口腔粘膜病有密切关系。

(3)探诊:

用尖头探针将糜烂面  有无层松懈症

(4)触诊:

了解粘膜病变区的质地,有无硬结,病变范围及活动感。检查淋巴结有无肿大

(5)嗅诊:

某些疾病具有特异性的臭味,如坏死性龈口炎患者有典型的腐败性口臭,在临床检查中可通过医生的嗅觉检查来区别。

2、辅助检查

(1)血液学检查 除血常规外,可考虑进行凝血功能检查,血清铁、叶酸、B12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血糖测定等。

(2)免疫学检查 最近开展的项目较多,除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淋巴细胞转化试验、E花环形成试验外,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试验、T细胞及其亚群测定、B细胞测定等均已普遍作为口腔粘膜病的辅助检查方法。

(3)活体组织检查  口腔粘膜病活检目的一是确定诊断,二是排除恶变。因此不是每例必做的常规,病变范围较小的损害一般采用切除活检,因此,切取的部位、大小和深度均应合适,标本应含有与正常组织相连的损害边缘,深度至少达到网状层或粘膜下层。

(4)脱落细胞学检查  主要了解上皮细胞的种类和性质,也可作为病毒性疾患及天疱疮的辅助诊断。

(5)微生物学检查  如临床常用于白色念珠菌的直接涂片检查,必要时也可作培养鉴定。对细菌和病毒的检查,均详见有关章节。

(6)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是利用特异免疫反应以定位组织中某类抗原成分分布的一门较新技术,具有敏感、快速且能在组织细胞原位检测目标抗原的优点,有助于某些粘膜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分型分期及转归的判断。

(7)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多聚酶链反应(PCR)、印迹杂交等已较普遍地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目前也用于某些粘膜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二)病历书写

病历是诊断和治疗过程的依据,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医疗质量的资料。医生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书写病历,要求如实记载,层次分明,笔迹清楚,文字简洁,病历上应签具医生全名。

口腔粘膜病的病史较口腔科其他临床学科所要求的更为详尽,这是由于粘膜病种类繁多且常与全身性疾病或皮肤病有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触诊病原的病历应基本上相同于入院志,即包括完整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系统复习(偏重于内科及皮肤科、五官科)及治疗史。

在询问和记录病史中,首先应注意主诉症状的特征、程度、性质(如疼痛是阵发性剧痛、持续性烧灼痛或痒痛等等)、发作时间的规律、加剧或减轻的因素、部位。在治疗史中,特别注意药物过敏及疗效,是否用过免疫制剂等。既往史中,应注意妊娠与疾病的关系。家族史中注意遗传因素与家族患病的简要情况。个人的烟酒嗜好,以及职业和个性方面的特点也不能忽略。

病历书写包括项目:

1、常规资料: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职业、籍贯、住址、电话及药物过敏史。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

5、口腔检查记录

6、诊断: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通过综合分析,做出现有疾病的诊断,包括主要疾病和次要疾病,若不能立即做出诊断,可以暂写印象。

7、治疗计划:经全面检查后,根据病史及检查情况按轻重缓急,设计比较全面的治疗计划。

8、病程记录:在整个疾病的治疗中,每次复诊时患者的自觉症状和检查,治疗情况应详细记录,以作下次治疗的依据。记录中注意记录日期、部位、治疗措施、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等。

实验二  口腔粘膜病常见病的临床示教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口腔粘膜病的临床特征,如口腔单纯性疱疹、口腔念珠菌病、口腔溃疡、口腔白斑病、扁平苔藓游走性舌炎、沟纹舌、慢性唇炎等。了解其鉴别诊断与一般的治疗方法。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有关的典型病例进行示教,由教师讲解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和一般治疗方法。

2、学生认真观察病人,认识疾病的特点,然后结合课堂理论进行讨论,加深理解。

3、一些临床少见病例,可随时约诊,示教(插入其它实验中)。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