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外科诊疗 > 骨科疾病 > 正文: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方法 医学论坛 评论

概述: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骨科)是常见的先天性足畸形。男性发病较多,可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性。畸形明显,一出生就能发现,因此疏忽的病例较少见,多能及早治疗,效果也较好,但畸形也易复发,应定期随访至骨骼成熟,约14岁以后。病因尚不清楚。

症状表现:

1.出生后即出现单侧或双侧足部程度不等之畸形,足部呈踝关节蹠屈位,内翻、内收畸形。2.患儿学行走时,用前足或足外侧缘着地行走,随着年龄渐大,畸形渐加重,严重者足背着地行走,负重处出现滑囊和胼胝。3.X线摄片,患足正侧位:出生后,X线片上可以看到距骨、跟骨、骰骨的骨化中心,有时可见到第三楔骨,所有的蹠骨和趾骨均已出现,而跗舟状骨要到3岁才出现骨化中心。4.根据三条线估计畸形:(1)在正位片上测定跟距角,若小于30°,表明足部无内翻;(2)测量第一蹠骨纵轴和距骨纵轴所交叉的角,正常为0°—20°;(3)X线侧位片测量距骨纵轴和跟骨蹠面所形成的角,正常35°—55°,如果小于30°,则表明足下垂。如果距跟角小于15°,第一蹠骨与距骨纵轴交叉所成的角大于15°,表明距舟关节半脱位(Simon15°定律)。

诊断依据:

1.婴儿出生后即有一侧或双侧足部蹠屈内翻畸形。2.足前部内收内翻,距骨蹠屈,跟骨内翻蹠屈,跟腱,蹠筋膜挛缩。前足变宽,足跟变窄小,足弓高。外踝偏前突出,内踝偏后且不明显。3.站立行走时蹠外缘负重,严重时足背外缘负重,负重区产生滑囊炎和胼胝。4.单侧畸形,走路跛行,双侧畸形,走路摇摆。5.X线摄片:距骨与第一蹠骨纵轴线交叉成角大于15°,跟骨蹠面和距骨纵轴线夹角小于30°。

治疗:

治疗原则 1.从出生后即开始,愈早治疗,效果愈好。治疗方法根据年龄和畸形程度而不同。2.手法矫正法:一般适宜6个月以内或较轻型者。从出生后即开始,愈早愈好。由医师教会母亲或带领患儿,先矫正足前部内收,再矫正距骨下关节内翻,然后矫正踝关节的蹠屈。手法应轻柔,以免损伤骨骺。每种矫正位置保持10秒钟,每次10—15分钟。每日运算元次,一般主张喂奶前进行。3.石膏管形外固定矫正:适应于3月—1岁每2—3月更换一次。4.手术治疗,适用于6个月以上,手法无法矫正者。术式按年龄而异。(1)足内后侧软组织松解术,适用于6个月至6岁患儿。(2)足外侧柱缩短术,适应于畸形严重3岁以上患儿,在足内侧、后侧软组织松解术同时,行跟骰关节骰骨或跟骨楔形切除,或行跟骨外侧楔形截骨术。(3)三关节融合术,适应于12岁以上畸形严重之患者。

用药原则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无特殊药物治疗,如手术治疗患儿,术后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

预防常识: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足部常见畸形。出生后即可发现,随年龄增大而加重。发现此病,应从出生日开始治疗,愈早愈好。早期以手法按摩矫正为主,3个月后需行长腿屈膝石膏管形矫形术,1岁以后(现有主张6个月后)需手术治疗。术后需加用矫形支具,定期门诊检查,直至14岁以后,以防复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