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理论教学 > 基础学科 > 核化学武器损伤 > 正文:小剂量外照射的生物效应
    

小剂量外照射的生物效应

 

  三、小剂量慢性照射效应

  人员受到当量剂量限值范围内的长期照射,称之为小剂量慢性照射或低水平照射。由于受照次数多,叠加时间长,因而机体既有损伤的表现,又有修复和适应的表现。当修复能力占优势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不出现明显的损伤反应,如果机体修复适应能力差或累积剂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出现慢性损伤性效应。

  (一)临床表现

  1.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可在接触射线后几个月、数年或更长时间后才出现。主要有自觉乏力、头晕头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食欲减退和性功能减退等。根据我国对2484名医用X线工作人员调查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受照人群中,主诉有神经衰弱、食欲减退、牙龈出血及脱发者,明显多于对照人群。

  2.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的变化:长期小剂量照射最明显的变化是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包括外周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对数以及血小板数量等项均有降低。其变化程度与累积剂量、年剂量及接触射线时间长短呈正相关关系。也有报道长期受小剂量照射后,白细胞总数可出现增高趋势。

  (2)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显示增高。畸变类型以无着丝点畸变为主。微核率与年剂量呈直线相关。

  (二)小剂量慢性照射的医学随访结果

  小剂量慢性照射的远期效应要通过对大量人群的长期观察才能得出结论。根据我同在1984年对26983名医用X线工作者(平均工龄为11年,累积剂量为450mGy)的调查结果,与职业照射有关的变化主要有:

  1.造血系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降低和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单核、嗜酸、嗜碱粒细胞则表现增高。

  2.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明显增高。

  3.恶性肿瘤发病率增高,其中白血病的发病率增高较为明显。

  4.子女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的总发病率均有增高。

  从上述可见,小剂量慢性长期照射导致的机体损伤效应比小剂量一次照射的损伤效应更为明显。

  四、微小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和适应性反应

  近年来,国内外放射医学界对微小剂量辐射,尤其是很低剂量率辐射效应的研究颇为重视,做了大量调查和实验,积累了丰富的很有意义的资料。发现累积剂量在0.5Gy以下的单次或持续低剂量率的X线、γ线辐射,可以诱导产生与大剂量辐射明显不同的效应。证明低于该剂量水平的辐射可以刺激动物的生长发育、延长动物寿命、提高生育能力,还可以增强动物和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肿瘤发生率等。这些现象称为兴奋效应(hormesis)。近年来还发现,经微小剂量(如50~75mGy)辐射预处理的细胞、脏器或整体动物,当它相继接受较大剂量辐射时,能够对损伤产生抗性,尤其在增强DNA的修复能力和减轻染色体损伤等方面表现更为明显。这种现象称之为适应性反应(adaptive response)。进一步探讨上述效应的发生机理及其生物学意义将对辐射防护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医.学全.在.线网站www.med126.com

  五、小剂量外照射的医学处理原则

  (一)正确的健康评价

  小剂量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由于剂量小,剂量率低,机体损伤轻,使健康评价工作难度增大。评价小剂量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在长期随访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射线接触史、临床表现、化验检查,注意选择合适的非照射人群或采用自身照前的数值作对照和动态观察,并排除其它因素的影响,所得资料经全面分析后才能作出结论。

  (二)合理休息和治疗

  受照人员应有合理的休息,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健康复查,给予必要的对症治疗。个别症状明显、白细胞长期不能恢复正常者可以适当休息或调离放射工作。

  (三)加强防护,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例如改善环境和工作条件,进行个人剂量限制,以使个人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不超过规定的剂量限值。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