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 复旦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 武汉大学医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医学院 查看110所医学院校
全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北|江苏|安徽|山东|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吉林|广东|河南|四川|重庆|辽宁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西医综合 > 西医复习 > 正文:诊断学讲座---消化道内镜检查
    

诊断学讲座---消化道内镜检查

更新时间:2006/9/29 医学考研论坛 在线题库 评论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诊断教研室
达四平

//转载请注明医学全在线 www.med126.com
一、概 述
•            内镜原是钢铁、军事业、橡胶等工业的一种用于观察产品内表面质量的一种工具,后来才用于临床医学。
•         内镜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器械,医生用它能直接观察患者内脏器官的形态及其改变并对某些疾病进行内镜下治疗,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内镜发展史
•         内镜用于临床医学已有100余年历史,通观其发展史可将其分为硬管式内镜、半可屈式内镜、纤维内镜、电子内镜和超声内镜几个阶段。现以胃镜为例作一简要介绍。
• (一)、硬管式胃镜阶段  硬管式胃镜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
• 1、开放式硬管式胃镜:Jackson将硬管式食管延长成为胃镜。

• 2、含有光学系统的硬管式胃镜:此种胃镜系硬管式并装有物镜和透镜等。
• 3、套管式胃镜:此种胃镜具有外管(可弯屈)与内管(不能弯曲),内管装有物镜和透镜等。使用时先将可以弯屈的外管插入胃内,然后使用杠杆纠正病人位置,再插入内管进行检查。


• (二)、半可屈式胃镜
•         1932年Schindler与Wolf合作制成半可屈式胃镜,定名为Wolf-Schindler式胃镜,其特点是远端可屈性,在胃内有一定范围的弯屈以扩大术者视野;镜前有一光滑的金属球以利于插管,照明有所增强;增设空气通道,用于注气;接目镜可调焦。该型胃镜基本上可用于临床。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 (三)、纤维内镜阶段
•         光学纤维的发明为纤维内镜的制作奠定了基础,所谓光学纤维是利用柔软、透明的纤维或纤维束,能可曲地向任何方向传导光和光学图象的一种科学技术。纤维内镜经历了近40年的研制,1957年由美国Hirsch owitz研制成功第一台纤维胃镜。随后经过几十年的革新、发展成今天的新型纤维胃镜。其特点见下页

• 1、细径化;镜身直径〈10mm
• 2、前视式;(除十二指肠镜外)
• 3、绝缘化;可通电操作
• 4、弯度大;可屈部向上210、下100,左右120,最大角度达240。
•  5、视野广;视场角100~120,野扩大、区缩小。
• 6、大钳孔;直径2.4~4.8mm,内镜下手术治疗及科研操作。
• 7、双通道;可进行复杂的治疗。
• 8、诊断、治疗及科研附件不断完善,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
• 9、密封、防水性能增加以便于浸泡消毒,减少疾病的传播。

• (四)、电子摄象式内镜阶段
•         该镜在其头端装置一个小光敏感的集成电路块作为微型电视摄影机,把探查到的图象以电子讯号的方式,通过内镜传至电视信息处理机,把信号转变成为电视显象机上可见的图象。目前已有电子计算存储装置存储图象及资料。
• (五)、超声内镜阶段
•         超声内镜是把超声探头固定在纤维内镜头端。在内镜观察的同时经超声探头将其周围脏器(肝脏、胆囊、胰腺等)的超声波图象摄取并显示在屏幕上。
三、胃镜设备的基本结构
• 【内镜基本结构】
• 一套完整的纤维胃镜设备
• 1、纤维内镜
• 2、光源
• 3、附属装置
– 活检钳
– 手术器械
– 摄影
– 监视及录象系统
– 存储器
– 打印机
胃镜基本结构

• 前端
• 弯曲部
• 镜身
• 操作部
• 导光束
操作部
• 操作部
– 目镜
– 目镜焦点调节环
– 物镜焦点调节环
– 活检钳通道口
– 吸引阀按纽
– 上下左右弯角旋纽
– 固定旋纽
弯曲部
• 组成:多组钢丝牵引装置和所包含的内部结构组成。
• 功能:四个方向的弯曲:上、下、左、右弯曲角度分别为为210、80、100、100,联合控制最大角度达240。
• 意义:利用弯角部能控制前端上下左右弯曲,减少或基本消灭观察盲区。

[1] [2] [3] [4] [5] 下一页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