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 复旦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 武汉大学医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山东大学医学院 查看110所医学院校
全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北|江苏|安徽|山东|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吉林|广东|河南|四川|重庆|辽宁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考研 > 公共基础 > 复习试题 > 正文: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3
    

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3

更新时间:2006/7/26 医学考研论坛 在线题库 评论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C.普遍和特殊的观点D.矛盾和运动的观点
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是指()
A.事物的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B.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性的联系D.事物的联系是通过自身体现出来的联系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反映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4.“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引起龙卷风”的蝴蝶效应的观点()
A.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B.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把联系理解为随意主观
C.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D.说明一种事物、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发生联系
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
A.是否承认矛盾B.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质的飞跃
6.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实质是()
A.否定一切B.否定中包含着肯定的因素
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D.把肯定与否定绝对对立起来
7.“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非决定论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8.唯物辩证法认为()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C.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D.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9.错觉和假象的区别是()
A.前者是本质的规定,后者不是本质的规定B.前者是客观范畴,后者是主观范畴
C.后者是客观范畴,前者是主观范畴D.二者都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范畴
10.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11.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
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B.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D.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12.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好处;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D.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运动
13.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B.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C.事物处于不断的质变中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4.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思想是()
A.方生方死,方死方生B.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D.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15.规律的特点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绝对性和相对性
C.重复性和客观性D.必然性和偶然性
1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绝对和相对的观点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17.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意思是()
A.一切都在变化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B.世界都是过程,所以什么也不存在
C.世界只是过程,所以是无方向的运动D.否认事物存在的相对稳定性
1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
A.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B.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D.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19.“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
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机械论的观点D.外因论的观点
20.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提出“是非无定质”,这种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21.中国古代哲学家董仲舒曰:“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种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
22.同质的事物也是有区别的,把它们区别开来的依据是()
A.事物的量的规定性B.事物的属性C.事物的度D.事物的特殊矛盾
23.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握事物的度
2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界限B.事物的发展是否迅速明显
C.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D.是否引起部分质变
25.事物发展过程的“度”是指()
A.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质变的关节点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限度
26.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
27.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是()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B.单纯的量变
C.根本性的质变D.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
28.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
A.形而上学观点B.唯物辩证法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诡辩论观点
2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
30.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
A.不起任何作用B.起决定作用
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31.事物中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
A.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B.客观存在的是真象,主观想象的是假象
C.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不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D.表露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是真象
32.“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机械唯物决定论的观点
C.历史宿命论的观点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33.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3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唐诗蕴含的哲学原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35.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双方中每一方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36.“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信条的实质是()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诡辩论D.绝对主义
3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同一性和斗争性B.普遍性和特殊性C.贯通性和排斥性D.绝对性和相对性
38.中国古代哲学家柳宗元说:“自动自休,自峙自流”,“吁炎吹冷,交错而动”。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
39.“树不修不直,人不教不才”,“遇良医得生,遇庸医致死”这说明()
A.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外因不一定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
40.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41.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引述列宁的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在于()
A.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分析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C.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D.分析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4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世界普遍联系的观点D.对立统一规律
43.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B.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C.由坏向好的方向转化D.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44.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的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5.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质和量的相互转化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46.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A.矛盾双方没有差别,完全等同B.矛盾双方的完全一致
C.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D.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4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A.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内容,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形式
B.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前提,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C.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
D.两点论以重点论为内容,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形式
48.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而且要看到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前进信心。这在哲学上是坚持了()
A.普遍联系的观点B.“两点论”与“重点论”结合的观点
C.肯定与否定的观点D.运动发展的观点
49.在工作中抓中心环节的理论依据是()
A.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B.矛盾的客观性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原理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50.“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反映的是以下哪种关系()
A.可能和现实B.必然和偶然
C.现象和本质D.原因和结果
二、选择题Ⅱ,即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下列事物和现象属于系统的是()
A.人类社会B.生命有机体
C.城市交通D.一部汽车
2.系统的特征是()
A.系统的开放性B.系统的整体性C.系统的层次性D.系统的结构性
3.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对立表现为()
A.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还是否定就是否定B.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还是否定就是否定一切
C.否定是“扬弃”还是“抛弃一切”D.否定是自我否定还是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4.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
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
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D.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5.辩证法的“过程论”认为()
A.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B.存在即过程
C.前进的方向是世界过程中的主导D.凡是产生出来的东西都是要灭亡的
6.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
A.新生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C.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8.联系的条件性指()
A.一切都是有条件的B.一切随时间、地点、条件而转移
C.离开了条件一切都无法理解D.只有有条件本身是无条件的
9.增强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有()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理B.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C.辩证否定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
10.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它的涵义是()
A.不同的事物经过一系列中介统一起来B.任何一事物与其他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的发展过程仅是纵向联系D.任何事物内部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11.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12.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理由是()
A.新生事物里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B.新生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
C.新生事物是时间上新出现的事物D.新生事物吸取了旧事物中的合理的因素
13.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
A.整体由部分所构成B.整体和部分可能互相转化
C.整体具有各个部分不具有的新的性质D.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14.下类各项属于因果关系的有()
A.实践长才干,勤学出智慧B.冬去春来,昼夜交替
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5.下列联系中属于直接联系的有()
A.生产力与哲学B.生产力与经济基础C.阶级斗争与国家D.国体与政体
16.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
A.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通过艰苦的斗争不断壮大并逐渐战胜旧事物的过程,但由于条件的复杂性,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既有高潮也有低潮,既有前进也有倒退
B.发展仅仅是一种直线式的过程
C.我们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对困难有足够的估计,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D.发展仅仅是迂回、循环、曲折的过程
17.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
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C.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
18.质变的基本形式有()
A.爆发式飞跃B.阶段性部分质变
C.局部性部分质变D.非爆发式飞跃
19.下列例子中属于否定之否定的现象的有()
A.冰—水—汽B.麦株—麦粒—麦株
C.团结—批评—团结D.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
20.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表明()
A.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
B.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C.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基本依据发生了改变
D.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螺旋式的
21.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2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是()
A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形态和体积B.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C.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经一定时间后发芽,长成禾苗D.认识由感觉到知觉和表象
23.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A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C.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D.否定就是扬弃即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24.掌握辩证否定观的重要意义是()
A.承认社会发展是在曲折中前进B.承认新事物中留有旧事物中的因素
C.坚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D.以继承、批判与创新的态度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2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前者坚持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后者则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B.前者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后者则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C.前者主张规律是客观的,后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D.前者认为事物内在矛盾性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后者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26.矛盾解决的基本形式包括()
A.矛盾双方调和B.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C.矛盾双方自行消失D.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27.下列做法符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有()
A.“解剖麻”、抓好典型B.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C.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D.“集中优势兵力”、反对“两个拳头打人”
28.“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这种观点错误在于()
A.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B.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混为一谈
C.否认了逻辑矛盾是客观矛盾的主观印象D.割裂了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的内在联系
29.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包括()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30.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D.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31.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
A.任何一般(不论怎样)都是个别的B.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C.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D.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
32.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
A.个性中包含共性B.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C.个性寓于共性之中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3.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34.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是()
A.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解决好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就容易得到解决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D.非主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影响作用
35.矛盾斗争的绝对性是指()
A.斗争性不需要任何条件,不处在任何具体条件之下B.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C.斗争性存在于具体的条件之中,又能打破这些条件的限制
D.矛盾的斗争不能离开同一性但又能破坏着同一性
36.下列属于成功运用对立统一学说的有()
A.“万物一律,天人合一”B.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方针
C.改革开放中“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D.党的历史上关于统一战线的“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3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B.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把握对立统一是辩证认识的实质
C.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各个规律和各个范畴的中心线索
D.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38.主要矛盾是()
A.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工作重心所要解决的矛盾B.构成系统的主体要素
C.在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D.对事物发展起主要作用的矛盾
39.下列哪些现象是矛盾同一性的表现()
A.敌中有我,我中有敌B.敌我双方军队展开激战
C.一团和气,与世无争D.团结互助的进步集体
40.下列哪些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C.“独中又自有对。”D.“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41.下列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关于矛盾普遍性的思想的有()
A.“物生有两”B.“万物莫不有对”C.“耦之中又有耦”D.“过犹不及”
42.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二物归之”。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B.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D.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43.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D.普通和特殊的关系
44.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45.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吁炎吹冷,交错而动”B.“自动自休,自峙自流”
C.“天地变化,二端而已”D.“万物莫不有对”
46.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的理论,这是()
A.没有对立面就没有统一的观点B.诡辩论的观点
C.没有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作用就会停止的观点
D.揭示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关系的观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Ⅰ
1.A2.B3.A4.D5.A6.D7.B8.C9.C10.D
11.B12.B13.D14.B15.C16.B17.A18.D19.A20.D
21.C22.A23.D24.A25.A26.D27.A28.B29.A30.D
31.A32.A33.A34.D35.A36.B37.A38.D39.D40.A
41.C42.D43.D44.C45.C46.D47.C48.B49.A50.D
二、选择题Ⅱ
1.ABCD2.ABCD3.ABCD4.ACD5.ABCD
6.ABD7.A8.ABCD9.ABCD10.ABD
11.ABD12.ABD13.ABCD14.ACD15.BCD
16.AC17.BD18.AD19.CD20.ABD
21.ACD22.AD23.ABCD24.ABCD25.ABD
26.BCD27.ABC28.ACD29.BD30.ABC
31.ABCD32.ABD33.ABD34.ABD35.BCD
36.BCD37.ABCD38.ACD39.AD40.ABD
41.ABC42.ABCD43.ABCD44.AB45.ABCD
46.ACD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