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计 三顾茅庐
许多考生在选定志愿之后,常常犹豫,要不要到所选招生单位去实地看看呢?如果条件允许(经济条件和时间条件)的话,建议最好做一次实地考察。一则可以对未来的学习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则可以提前感受一下气氛。除了报考对象是名牌大学外,对其他研究所、名校的分校等招生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可以提早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
【实战演习】
张小鸥决定报考某名牌大学M导师的专业。这所名牌大学的名字早已深入他脑子多年,因此。他与导师联系上之后,便一门心思备考了。巧的是6月初有机会到学校所在城市出差,便去了学校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导师是在学校的一个研究所稿科研,而该研究所远在郊区,到一趟学校需转三次车,顺利的话(不塞车)也得两个钟头。研究所条件谈不上坏,但与自幼习惯了的都市生活相比,太冷清、偏僻了。张小鸥思量之后,决定另选志愿,因为担心导师责怪,他没敢再报这个学校,而是选择了另一所农业大学。虽然最后如愿被录取,心中却总有个鲠。“如果当初不那么鲁莽,我本来是可以在那所学校选报一个好专业的,”张小鸥说,“现在这所学校的名气没有那所学校大。” (朱建 北方交通大学)
忠告:不经过分析、比较而盲目、主观地选择志愿,可能会让你遗憾终生。
第八计 选好大学不如选好导师
同一位考生,考名牌大学和考一般高校是有差别的,考同一高校的不同专业是有差别的,考同一专业不同导师的研究生也是有差别的。
如果说学校、专业、导师这三者一定要分个高下的,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选择导师为主。对于同一层次的招生单位,你是报考东北大学还是吉林大学,是报考苏州铁道师范学院还是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是报考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O六研究所还是报考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二六研究所,差别并不明显。而你所跟的导师不同,在研究生毕业后就极有可能产生天壤之别。那么,怎么选择导师呢?在专业确定之后,最直接的方法是查阅有关资料,先了解感兴趣的导师分别在哪一方面有所建树(即使是同一专业,其研究方向也可能大相径庭),看看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自己的兴趣点是否一致。同时,也可以从间接的渠道全面了解导师的特点乃至为人处事的风格。
跟错了导师,也许会耽误你一生的事业。
【实战演习】
成是工作了四年后才考研的,而且上的是热门专业:广告与传媒。学校是名校,导师也在该地区赫赫有名。但问题很快就出来了,成发现自己的许多观点与导师的观点是完全相悖的,他不愿意完全抛弃自己的东西而跟导师走,又不敢公然与导师唱反调,这样的日子很别扭。后来,导师终于也意识到这一点,便要求成丢掉那些“幼稚的想法”,成不肯,于是,师生关系就有些尴尬。尽管成的才气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承认,但始终没有得到导师认可,甚至,当成风头很劲时,导师还要有意打压一下。成一度想到了退学,从头再来,思虑再三,不敢下那么大的赌注,就咬咬牙忍住吧。临毕业,和导师的正面冲突还是爆发了,导师对成的毕业论文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搞得成狼狈不堪。最后还惊动了校领导。
成勉强地拿到学位后,想都没想,一气之下改了行,到人事局当公务员去了。(琪琪 广西大学)
忠告: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但是,如果师傅领错了门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