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名条件考试公告 应试技巧报名信息中医文化健康生活政策法规应试技巧相关推荐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师承网 > 政策解析 > 正文:“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全文)

更新时间:2017/6/14 中医师承网 在线题库 评论

(二)深化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

  深入开展名老中医传承、古籍文献整理挖掘、传统知识保护和理论创新研究,建立中医传承平台和传统知识保护名录数据库与保护体系,传承创新中医药理论,为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1.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

  建立行之有效的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与学术思想的总结与传承方法,构建中医临证信息采集云平台、临床诊疗决策支持系统、名医师承互动传授平台,提升传承的共享效率与传播速度,培养一批中青年名中医。

专栏2: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

  1.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研究。选择100位知名中医专家,收集整理15000例典型医案,总结名医临床诊疗经验与技术方法,挖掘和继承名老中医的特色辨证方法、治则治法、诊疗技术及有效方药,构建名老中医优势病种学术经验传承知识库;通过互联网、移动医疗、视频直播等方法,提升师徒带教的传授能力与效率,培养一批中青年名中医。

  2.中医传承平台构建与方法研究。建立以结构化信息采集、数据管理、结局评估与随访等模块为主的自助式中医信息管理系统,绘制名老中医经验知识图谱,构建不少于50位名老中医不少于10万例数据的名医学术传承平台,开展定性定量结合、人机结合,大数据管理与本体分析等方法学研究,开发基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医疗决策辅助系统,提升基层、社区中医临床诊疗服务水平。

  2. 中医药古籍文献整理挖掘与数字化

  厘清中医药古籍文献的家底,对现存中医药古籍加强保护、修复,对中医药重点古籍以及濒危善本孤本进行整理研究,加强专题文献深度整理挖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中医药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全面提升中医药古籍保护利用能力与数字化水平。

专栏3:中医药古籍文献整理挖掘与数字化
  1.中医药古籍资源调查与整理研究。完善中医药古籍整理规范和标准;选择600-800种中医药重点古籍整理研究和出版,加强海内外中医药古籍资源普查与回归、各级各类藏书单位的中医药古籍收藏书目整理,构建中华中医古籍联合书目数据库,出版《中华中医古籍联合目录》和《中医古籍孤本大全(续)》。

  2.中医古籍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中国中医珍贵古籍名录》的濒危古籍、明以前的破损中医古籍进行修复;根据古籍版本和学术价值对古籍进行定级,建立《中医珍贵古籍名录》,制定修复、整理、出版、研究利用规划。

  3.全面推进《中华医藏》编纂工程。对2300余种中医药古籍,进行系统整理、版本厘清和编纂出版。

  4.中医药文献数字化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中医药古籍文献资源数字化标准,建设1500种中医药基本古籍文献数字资源信息库。

    3. 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

  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数据平台,探索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建立我国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体系。

专栏4: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

  1.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开展活态性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研究;使用古籍数字化技术梳理中医药经典医籍中的中医药传统知识,进行登记立档入库。

  2.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数据库与保护平台。建成并发布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名录数据库,研究制定数据库的建设管理与使用规则,夯实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技术基础。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中心建设,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研究平台、信息平台、成果转化推广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国际合作平台,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提供保障。

  3.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专门制度研究。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有关理论研究,聚焦持有人(保护主体)认定、保护来源披露、惠益分享等关键问题,在知识产权制度整体框架下推动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专门保护制度,协同促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成中医药传统知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保护体系。

  4. 中医药基本理论科学内涵研究

  充分发挥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科技资源的优势,运用多学科方法,系统梳理中医药科学问题,深入揭示中医药科学内涵,加速新的科学发现,不断夯实中医临床与中药产业发展科学基础。

专栏5:中医药基本理论科学内涵研究

  1.中医理论传承研究。厘清中医理论源流,规范理论表述,建立概念明确、结构合理的中医理论框架体系,加强对传承脉络清晰、理论特色鲜明的古代医家的学术思想研究,深入研究中医对生命、健康与疾病认知理论,系统总结中医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理论精华,切实传承好中医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和预防治疗观,提升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和产品研发的能力。

  2.中医理论创新研究。深入揭示养生、治未病、藏象、证候、经络腧穴、气血津液等中医核心理论的科学内涵,开展针灸等非药物疗法作用机理、重大疑难疾病和突发新发传染病等疾病的中医证治规律和理论研究,运用多学科方法开展心藏神、气的防御作用等中医认识人体、认识生命现象的原创理论研究,科学表述中医药防治疾病的内在规律及科学内涵。系统加强中药性味、方剂配伍、炮制等核心理论的科学内涵研究,开展中药生物遗传基础、方药作用机理等规律和理论研究,科学阐释中药理论科学内涵。

  (三)提升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水平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领域的优势特色,选择重大疾病、难治性疾病、中医药特色疗法,以提高疗效水平为目标,系统开展临床评价、疗效机制及中医个体化辨证论治诊疗能力提升等研究,切实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服务能力。

专栏6: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

  1.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成熟方案循证评价研究。重点针对中医临床优势突出、诊疗方案成熟、已经具备一定循证证据的疾病,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治疗的关键环节并进行方案优化,完成6~8个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成熟方案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建立6~8个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循证指南,初步阐明其疗效机制,并进入高级别的临床指南。

  2.难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方案优化及评价研究。针对慢性难治性疾病,立足提高疗效、控制复发、减少并发症,系统汇聚相关病种古今文献和临床病例,为临床诊治提供支持;明确中医药优势环节,筛选具有疗效优势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遵循国际通行的研究规范,采用公认的评价指标,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评价研究,形成高级别临床证据;引进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相关基础研究,阐释中医药的疗效机制。

  3.中医药新治法、新方药的探索性研究。选择具有中医药治疗潜在优势的病种,借鉴以往临床与实验研究的成果,结合现代生物医学前沿研究进展,提出新的研发思路与方法,通过临床试验筛选研发出具有明显优势的新方药、新治法或新技术。

  4.中医个体化辨证论治诊疗能力提升技术研究。开展对中医个体化辨证论治特点、模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新方法、新技术研究,制定相关规范,研发望、闻、问、切的数据化方法和技术,建立中医个体化辨证论治研究分析大数据中心和云平台,为中医个体化辨证论治能力研究提供循证研究证据技术支撑。

  5.减少抗生素应用及中药替代研究。重点开展中医药抗耐药菌感染疗效评价、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规范、中药与抗生素联合用药、中药兽药替代抗生素等研究,阐明中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制,减少抗生素用量,降低抗生素副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医学全在线官方微信 医学论文在线微信 兽医全在线微信 医学全在线官方微信
医学全在线 医学论文在线 兽医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