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考研医学院校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执业护士卫生资格
医学图谱资源下载医学英语临床技能理论教学药学理论
论坛网校博客
网站地图
最新更新
主站精华
论坛精华
...
执业医师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执业医师 >> 实践技能 >> 复习指导 >> 正文: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腹部检查
    

腹部检查

来源:医学全在线 更新:2007-5-4 执业医师论坛

[内容提要]

    (一)腹部体表的分区
    .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上水平线为肋弓下缘连线(横贯于两侧
第10肋骨下缘的连线),下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是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
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点所作的垂直线。这样将腹部分为九区。分别为右上腹、上腹部、左
上腹、右侧腹、中腹部、左侧腹、右下腹、下腹部和左下腹,但更主要的是要了解各区的脏
器位置分布。
    (二)视诊
    1.注意事项  强调用自然光,灯光下不能很好地鉴别皮肤色泽,如黄色就不易分清。
充分暴露腹部。按九区法的顺序全面地进行,可稍微移动视线采用不同角度仔细观察,这样
可发现腹壁某些轻微的变化,如轻微隆起、搏动等。
    2.腹部外形  正常人平卧时腹部平坦,即前腹壁与胸骨下端到耻骨联合的连线大致相
平。腹部圆凸或稍高出此连线者称为腹部饱满,如肥胖及小儿。稍内凹并低于此连线者,称
为低平,多见于消瘦者。前腹壁明显高出或低于此连线者分别叫膨隆和凹陷,都为病理性。
    3.呼吸运动  腹式呼吸减弱见于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块或妊娠。
腹式呼吸消失见于胃肠穿孔所致急性腹膜炎或膈麻痹。肺或胸膜疾病,由于胸式呼吸受限而
导致腹式呼吸增强。
    4.腹壁
    (1)腹壁静脉:正常人腹壁静脉一般看不清楚。皮肤较薄的老年人可见静脉暴露于皮
肤,但为较直条纹,并不纡曲,属正常。门静脉循环障碍或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时,由于
形成侧支循环而导致腹壁静脉呈现迂曲、扩张状态,称静脉曲张。门脉高压形成侧支循环
时,曲张的静脉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血流方向是从脐静脉(胚胎时的脐静脉生后闭塞而
成圆韧带,此时再通)脐孔而人腹壁浅静脉流向四方,也就是脐以上静脉的血流方向向上,
脐以下静脉的血流方向向下;上腔静脉阻塞时,脐以上和脐以下的静脉血流方向均向下;下
腔静脉阻塞时,脐以上和脐以下的静脉血流方向均向上。
    (2)皮疹:伤寒的玫瑰疹,最早而且常仅出现于腹部皮肤。一侧腹部或腰部的沿脊神经
走行分布的疱疹,提示带状疱疹。
    (3)腹纹:多分布于下腹的银白色条纹,见于大量腹水、过度肥胖和妊娠妇女(又称妊
娠纹)。紫纹除见于下腹部和臀部外,还可见于股外侧和肩背部,是皮质醇增多症的常见
征象。    .
    (4)脐:正常时脐与腹壁相平或稍凹陷。脐深陷见于肥胖者。
    (5)蠕动波:当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
廓,称为胃型或肠型。如果胃、肠蠕动呈现出波浪式运动称为蠕动波。
可显出各自的轮
    (6)上腹部搏动:上腹部的明显搏动见于腹主动脉瘤和右心室增大所致。
(三)触诊
    触诊是腹部检查的最重要部分。
    1.触诊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检查时病人宜取仰卧位,头垫低枕。两手自然平放于躯
干两侧,两腿屈起并稍分开,以使腹肌松弛。病人张口作缓慢腹式呼吸。医生位于患者右
侧,面对病人,前臂应与其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检查时手要温暖,动作应轻柔,由浅人
深。从健康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区;对腹部各区仔细进行触诊,边检查边观察病人的反
应与表情,以进行比较。
    2.腹壁紧张度  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较易压陷,称腹壁柔软。某些
疾病可使腹壁紧张度增加。腹壁紧张度降低时,触之松软无力,失去弹性。全腹紧张度降低
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体弱的老年人,经产妇及放出大量腹水后的病人。脊髓损伤所致腹肌
瘫痪和重症肌无力可使腹壁紧张度消失。
    3.压痛和反跳痛  压痛的部位往往是病变的部位。反跳痛提示炎症已波及到腹膜的壁
层。压痛、反跳痛并同时伴有腹壁紧张,称为腹膜刺激征。
    4.腹部肿块  多由肿大的或异位的脏器、肿瘤、囊肿、炎性组织或肿大的淋巴结等所
形成,应予鉴别。故须注意其部位、大小、形态、质地、有无压痛、搏动、活动度及与邻近
器官的关系。一般炎症所致的肿块最大的特点是有明显的压痛。
    5.液波震颤  又称波动感。见于腹腔内有大量游离腹水的病人。
    6.肝脏触诊  在进行肝脏触诊时特别要注意右手掌平放于病人右侧腹壁腹直肌外侧,
自髂前上棘连线水平线开始,与前正中线平行自下而上逐渐向右季肋缘移动。触肝左叶时,
应由脐平面沿前正中线逐渐移向剑突下。触诊确定肝下缘,肝上界由叩诊确定。正常人的肝
脏一般触不到。如果触及肝脏应描述大小、质地、表面情况、有无压痛等。个别人可在肋下
(右锁骨中线与肋下缘交点至肝下缘垂直距离)lcm,剑下(前正中线上剑突至肝下缘垂直
距离)3cm触及。但质软(如触唇)、边缘较薄、表面光滑,无压痛和叩击痛。
    7.胆囊触诊  胆囊触诊要领与肝相同。正常人胆囊不能触及。如果触及就为病理性肿
大。应注意质地、有无压痛及形状。    ’
    8.脾脏触诊  触诊脾脏可采用仰卧位及右侧位两种方法。触诊要领与肝基本一样,所
不同点是,右手应与肋缘方向垂直,由前正中线的右侧开始逐渐移向左肋缘。如果触及脾
脏,除因膈肌下移外,均属病理性肿大。注意其形态、质地、表面情况、有无压痛及摩擦感
等。
    9.肾脏触诊  可采用仰卧位及站立位两种方法。仰卧触诊方法基本同肝脏,但站立位
时医生站在左右两侧。正常人的肾脏一般触不到,但肾下垂及游走肾可触及。如在深吸气时
能触到1/2以上的肾脏即为肾下垂。如肾下垂明显并能在腹腔内向各个方向移动时称为游走
肾。    ’
    10.膀胱触诊  正常膀胱空虚时不能触及。当膀胱充盈胀大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触到
有压痛的、具有囊性感、不能被推移的圆形肿块,排尿后应消失。
    11.正常腹部可触到的脏器  正常时除可触及瘦弱者和经产妇的右肾下缘及儿童的肝下
缘外,尚可触及以下脏器:腹主动脉、3—5腰椎椎体、乙状结肠、盲肠和横结肠。
    (四)叩诊
    一般采用间接叩诊法。正常腹部除肝、脾所在部位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外,其余均为鼓
    1.肝脏及胆囊叩诊  叩诊肝上界一般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往下
叩向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此处与肺重叠,故又称肝相对浊音界。再往下
轻叩,由浊音转为实音时,此处无肺组织遮盖,称肝绝对浊音界。继续往下叩,由实音转为
鼓音处,即为肝下界。但肝下界与胃、肠重叠,很难叩准,故下界一般采用触诊法。正常肝
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隙、下界在右季肋下缘,两者之距离约为9-11cm,即为肝浊
音区的上下径。
    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急性肝坏死、晚期肝硬化和胃肠胀气(胀气胃肠扩大遮盖于肝表面)。
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是急性胃肠穿孔的一个重要征象。肝区叩击痛可见于肝炎、肝脓
肿和胆囊炎。    .
    2.胃泡区  位于左前胸下部,呈半圆形,为胃底含气所致,叩诊呈鼓音。胃泡区扩大
见于胃扩张。心包积液、左侧胸腔积液、肝左叶肿大、脾肿大时可见胃泡区缩小;胃泡区由
鼓音转为浊音,见于幽门梗阻、进食过多所致急性胃扩张或溺水病人。
    3.脾脏叩诊  病人可采取右侧卧,沿腋中线由上而下进行叩诊。正常脾浊音区在腋中
线上第9—11肋间,宽约4—7em。脾肿大时,脾浊音区扩大。脾浊音缩小或消失见于左侧
气胸、胃扩张、鼓肠等。
    4.肾脏叩诊  主要检查肾脏有无叩击痛。医生用左手掌平放在病人的肾区(肋脊角
处),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强度的力量向左手背进行叩击2—3次。正常人无叩击痛。
    5.膀胱叩诊  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空虚膀胱叩诊呈鼓音,当充盈时叩出圆形浊音区,
排尿或导尿后消失。
    6.腹水叩诊  当腹腔游离腹水超过1000~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即病人取仰卧位,
因重力作用,腹水多积于腹腔的低处,含气的肠管漂浮其上,故叩诊时腹两侧呈浊音,腹中
部呈鼓音;当病人侧卧时,下侧腹部呈浊音,上侧腹部呈鼓音,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
区变动的现象,称为移动性浊音。移动性浊音是发现腹腔积液的重要体征。腹水见于右心功
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肾炎、肝硬化、腹膜炎等。
    巨大卵巢囊肿病人腹部叩诊也可呈浊音,但病人仰卧位时,浊音区在腹中部,鼓音区在
两侧腹部(因肠管被挤压至两侧),恰与腹水相反;且卵巢囊肿之浊音不呈移动性。

[1] [2] [3] [4] [5] 下一页

...
评论加载中...
网 名: (必填项)
评论内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08,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不做学术交流考试咨询
皖ICP备06007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