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4: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
1.抗菌药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1)按照适应证选药。有针对性地选用抗菌药是合理用药的首要原则,而正确的临床用药和细菌学诊断是正确选用药物的基础。
(2)按各种抗菌药的药动学,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和疗程。注意各种药物的吸收、分布等特性。透过血脑屏障性能好的药物,如氯霉素、磺胺、青霉素、 氨苄西林,可用于中枢感染。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只宜用于中枢以外的感染。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在尿液中浓度高,对于 敏感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只要用低剂量就有效。
(3)针对患者的情况合理用药。患者的病理、生理及免疫状况可影响药物的作用,对不同的患者使用抗菌药品种、剂量、疗程均应有所不同。新生儿因肝 药酶发育不全,易导致"灰婴综合征",故禁用氯霉素。同时,在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时,使用剂量宜按日龄调整。老年人因肝、肾等器官功能减退,用药后血药浓度 偏高,t1/2延长,用药剂量及间隔时间均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在选用药物时,除应调整剂量外,还应考虑对胎儿和婴儿的影响。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4)其他。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毒性疾病,发热原因不明者(除病情严重并怀疑为细菌感染外)不宜用抗菌药,以免临床症状不典型和病原菌不易被检出,延误正确诊断与治疗;应尽量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因其易发生过敏反应和产生耐药菌。
2.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1)目的。发挥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以提高疗效;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对混合感染或不能作细菌学诊断的病例联合用药可扩大抗菌范围。
(2)适应证。病因未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长期用药可能产生效果。抗菌药物大概可分4类:
Ⅰ类:繁殖期或速效杀菌剂,如β-内酰胺类等;
Ⅱ类: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等,对静止期、繁殖期细菌都有杀菌作用;
Ⅲ类:速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林可霉素类、氯霉素与大环内酯类等;
Ⅳ类:慢效抗菌剂,如磺胺类等。
Ⅰ类可Ⅱ类合用或获得增强作用;Ⅰ类和Ⅲ类合用可能出现疗效的拮抗作用;其他类合用多出现相加或无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