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全国|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湖北|江苏|安徽|山东|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吉林|广东|河南|四川|重庆|辽宁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心理咨询师 > 三级心理咨询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2016年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考点(3)
    

2016年心理咨询师《社会心理学》基础考点(3)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6/8/26 心理论坛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5种动机、4种情绪)

  一、概述

  1、定义: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的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由人的自然属性、自然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自然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为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2、动机过程: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转换到满足状态,然后又产生新的需要的循环过程。

  3、功能:激活、指向、维持与调节。

  4、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一般来说,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大致呈“倒U型曲线”。在比较简单的任务中,活动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二、主要的社会动机

  1、亲合动机: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心理倾向。是人际吸引的较低层次

  (1)亲合起源于依恋,合群在个体生命早期的表现是亲子间的依恋,哭和笑有助于依恋的形成

  (2)亲合的作用:满足个体的某些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窘境<娂�&稝Jqy囄?�8捐讐圈�灶l販稕裏AmVR瘆��'� 荝覈炧揠s躯f*樦趏虍�4贾欵� 1銂硃趯鑹虪�$韨辺k�ホ蕲�,k�$锠碈洱k�?"��m酦鳠鈶s 沩,:v捈?役:nM莬�}鸪Y-袏=m┞嶇x!�6oZSS4x4aqJ `蜪猌� 1^绽D襄縤摞�~`�<(�猻衝(WW�;是个体在各种情境下,追求成功与成就的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

  (1)抱负水平:抱负水平是个体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对自己可能达到的和期望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代表一种主观愿望,与实际成就可能会有差距。与成就动机有密切联系,抱负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如遇事想做、想做好、想超过他人,则个体的抱负水平就会较高。与个体已往的成败经验也有关系,成功的经验可提高个体抱负水平

  (2)影响因素:目标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

  (3)是习得的社会动机,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家庭教养方式;强调、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家长对儿童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呈正相关。

  3、权力动机: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权力需要是权力动机产生的心理背景。温特认为存在两种权力动机:积极的和消极的。前者常常表现为竭力去谋求领导职位或在“组织社会中的权力”;后者则通常表现为“害怕失去权力”,为自己的声望忧虑。可能通过酗酒、斗殴和展示已有的权力等行为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影响因素:社会控制的需求;对无能的恐惧。

  4、侵犯动机:个体有意伤害他人,以使自己获得平衡和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侵犯行为简称侵犯,也称攻击行为和暴力行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

  侵犯是由侵犯动机引起的。

  (1)侵犯行为的构成:

  ①伤害行为:身体和言语伤害②侵犯动机:即侵犯的主观意图,是侵犯行为的直接原因③社会评价:违反与破坏社会规范和社会准则的伤害行为具有反社会性质,维持(比如警察危急时刻击毙劫匪)具有亲社会性质。此外,还有介乎二者之间的被认可的伤害行为。

  广义的侵犯包括上面三种情况,而狭义的侵犯专指反社会行为的伤害行为

  (2)侵犯行为的原因

  ①本能论:弗洛伊德和洛伦兹。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本能与死本能两种对立的基本本能。洛伦茨认为应发展冒险性体育活动,人口的拥挤可能会增加侵犯事件发生的几率,人口爆炸增大战争的危险性

  ②.挫折——侵犯学说:a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b“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c要点如下: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呈正比。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越可能发生

  ③社会学习论的观点:侵犯行为是习得的。个体通过学习学会侵犯,也可以通过新的学习消除侵犯。班杜拉提出侵犯行为的学习机制是联想、强化和模仿。挫折可能引起侵犯,也可能导致个体的冷漠与畏缩,这个过程也是习得的。研究表明,习得的无能为力与个体归因有很大关系,抑郁者倾向于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普遍性因素;非抑郁者则倾向于外部的、暂时性的和特殊性的因素。

  (3)影响因素:情绪唤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自我控制能力、社会角色与群体、大众传媒(4)去个性化:是个体的一种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的状态。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的意识,降低了对社会评价的关注,通常的内疚、差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控制力量也都被削弱,从而使人表现出通常社会不允许的行为,使人的侵犯行为增加会。群体活动是去个性化最常见的情境。

  5、利他动机:个体不顾自身,增进他人的价值和利益的一种心理倾向。利他行为时利他动机支配的行为,是个体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不期待回报的行为(1)性质①利他行为是一种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待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②利他行为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与利他行为都是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但利他的层次更高,因为这种行为不企求回报。利他者认为帮助别人是其出自内心的义务③利他行为是由利他动机引起的,其特征是以完全有利于他人为目标(2)原因:社会规范论认为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普遍的道德性规范,包括交互性和社会责任规范(3)影响因素:①外部因素:a自然环境:良好的气候及环境使个体心情愉悦,往往会增加利他,而噪音等恶劣环境因素会减少利他。b社会情境如下:Ⅰ他人在场:有负面影响,在场人数越多,利他可能性有时越小。这是由于去个性化,使个体责任意识丧失;或者个体倾向于把责任分给在场的其他人,导致责任分散,使自己的责任减轻。如果情境中出现助人行为的榜样,就会产生示范效应,增加人们的利他行为。Ⅱ情境的社会性意义:个体遇到需要帮助的社会情境,首先会对情境的意义和性质进行解释,判断是否属于紧急情况,是否需要介入,然后才会采取行动。在情境的性质不甚清楚的时候,个体往往参考在场其他人的反应来做出判断。Ⅲ时间压力:当个体自己很忙,时间紧张时,往往难于利他。Ⅳ利他的对象的特点:具有以下特点的人容易被帮助和救援:与利他者相似的人(特别是态度与价值观相似)、未伤害过利他者的人以及有吸引力的人②利他者的心理特征a心境b内疚c人格:社会责任感与利他行为呈正相关,移情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也与利他行为呈正相关③利他技能:懂得如何助人和利他也是重要的。救助技能与救助手段的掌握,会增加人们利他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三、社交情绪

  1、定义:社会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

  2、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

  (1)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时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往往还伴有生理上的症状,如出汗、脸红、心慌等。为了回避,通常减少社会交往,往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2)嫉妒: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针对性、持续性、对抗性、普遍性

  (3)羞耻:个体因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与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种重要力量,过少或过多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的。羞耻的个体往往感到沮丧、自卑、自我贬损、自我怀疑、绝望等

  (4)内疚: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内疚者往往有良心上和道德上的自我谴责。健康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报警器,是人类良心的情绪内核,过多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毒药,不利于身心健康。
态度形成(ABC)与态度转变(4因素、3理论)

  一、概述

  1、态度: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1)特点:内在、稳定、对象(针对)

  (2)成分:ABC,情感、行为倾向性、认知。情感A(Affection)、行为倾向性B(Behavioral tendency)、认知C(Cognition)三种成分,也称态度的ABC模型。一般地说,这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和行为倾向

  (3)态度与行为:态度决定行为,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比较复杂,态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个体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行为,还受情境、认知因素、过去经验和行为的影响

  (4)态度与价值观:与态度相比,价值观更抽象一般,更稳定持久,不容易转变,没有直接的具体的对象,也没有直接的行为动力意义。价值观对行为的作用是间接的,通过影响态度而最终影响行为。价值观对态度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个体对对象赋予价值来实现。对象的客观价值对态度有重要影响,但态度的直接决定因素是个体赋予对象的主观价值。

  2、功能

  (1)工具性:倾向于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态度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按照功利原则进行取舍的结果,是社会交换和社会适应的产物

  (2)自我防御:有利于确立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减少焦虑和消极情绪

  (3)价值表现:个体主动表现自己,通过表明态度来显示社会价值

  (4)认知: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已形成的态度会影响对新情境的认识。

  3、维度:方向(态度的指向,表现形式)、强度(倾向于某一特定方向的程度,大多数人格量表涉及的是态度强度的测量)、深度(个体对特定对象的卷入水平)、向中性(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外显度(外露程度)。

  4、形成:凯尔曼提出包括依从(表面的、暂时的,是权宜之计,是一种印象管理策略)、认同、内化(最后阶段,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并将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

  二、态度转变:是形成一定态度后,由于接受新的信息或意见而发生变化。就是说服的过程。

  1、态度转变模型包括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情境四个方面。

  2、影响因素(1)传递者:威信、立场、说服意图、吸引力(2)沟通信息:信息差异、畏惧、信息倾向性、提供方式。对于威信高,信息差异大,引发的态度转变量较大;威信低,差异适中,引发的态度转变量较大。能唤起中等强度的畏惧的信息能取得较好的说服效果(3)接受者:原有态度信念、人格、心理倾向(4)情境:预先警告、分心、重复。沟通信息的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中等频率的重复,说服效果较好。预先警告和分心的影响是复杂的,可能促进转变,也可能抑制转变。预先警告有双重作用。如果接受者原有态度不够坚定,对态度对象的卷入程度低,预先警告可促使态度转变。如果态度与接受者的重要利益有关,那么预先警告往往使其抵制态度转变。

  3、态度转变理论

  (1)海德的平衡理论(1958年):遵从“费力最小原则”,即个体尽可能少地转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提出P-O-X模型,P:个体;O:他人;X:另一个对象。“三肯定,或两否定,一肯定,即存在平衡状态。”。P—0联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不平衡为强不平衡。而P—O联系为否定时,平衡为弱平衡,不平衡为弱不平衡

  (2)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1957年):个体关于自我、环境和态度对象都有许多认知因素,当各认知因素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失调认知对个体的意义越大,失调的认知成分多于协调的认知成分,则认知失调的程度越大。认知失调给个体造成心理压力,使之处于不愉快的紧张状态。之后,通过改变态度的某些认知成分,达到认知协调。认知失调可能有四种原因,逻辑的冲突、文化价值的冲突、观念的矛盾、新旧经验相悖。消除、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改变或否定失调的认知因素的一方,使两方面的认知因素协调;二引入或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改变原有的不协调关系;三降低失调的认知因素双方的强度

  (3)社会交换论:产生的趋向与回避动机的角度解释态度的形成与转变。它认为决定个体采取何种态度以及转变态度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态度持有者不是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对诱因进行周密的计算。态度是肯定因素(得)与否定因素(失)的代数和。选择何种态度取决于这种态度能使其获得什么。失去什么,总收益如何。

  4、逆反心理:指个体用相反的态度与行为来对外界的劝导做出反应的现象。是一种心理抗拒反应,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机能

  (1)超限逆反:是机体过度接受某种刺激后出现的逃避反应。每天山珍海味倒胃口;父母喋喋让子女烦

  (2)自我价值保护逆反:父母站在权威的立场上批评或否定子女,不留面子(3)禁果述反:指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某些电影、书籍越禁越畅销。

  5、态度测量:

  ①间接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

  ②态度测量始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测量态度的方向与态度强度两个维度。前者是对态度对象肯定或否定的反应的测量,后者是对反应的程度的测量

  ③态度量表分单维量表与多维量表。单维量表有瑟斯顿的等距量表,李科特的累加量表等;多维量表有奥斯古德的语义区分量表,博加达斯的社会距离量表

  ④投射测验的基本假设是,个体会将自己的需要、情感或观念倾向投射到其他对象上,知觉成对象的实际上为自己具有的特征。著名的投射测验有摩根等的主题统觉测验和罗夏的墨迹测验。TAT主要用于测量成就动机或一些我们关心的态度评价,罗夏墨迹测验主要用于精神疾病诊断

  ⑤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它的理论依据是,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会一定程度上反映到他的外在生理体征和外在行为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个体的身体距离、生理指标来推测他的内在态度。

  • 没有热点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2017320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