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说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理论:说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素问》有一篇《四气调神大论》,其中说道:“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王冰先生对这段文字加注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
    他接着说:“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以斯调节,从顺其根。”
    王冰先生所注,其精彩在于“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而至于用饮食之寒凉温热调理养阴养阳,似乎还不全面。
    笔者以为《四气调神大论》中的“逆春气”、“逆夏气”、“逆秋气”、“逆冬气”之“逆”指的是人身的阴阳与四时之阴阳不同步了,身体就会出问题。显然,天地四时的阴阳是没法调理的,需要调理的是人身的阴阳之气,这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比如说,春三月,为东方木,是大自然的生气,肝属木,肝的生气不足是“逆”,肝气生之过度也是“逆”,逆则少阳之病生,这时,“食凉”恐怕就解决不了问题。
    既然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养阳不妨在阴上做文章,养阴不妨在阳上做文章。这里的阴阳既指气血,也指四时和五脏,即春肝生、夏心长为阳,秋肺收、冬肾藏为阴。我们知道,肝与肺相对待,心与肾相对待。肝气生之不足,即肝气虚,应泻西方肺金;肝气生之太过,即肝气实,则应补西方肺金。
    同理,夏火心气之不足,则应泻北方肾;夏火心长之过度,则应补北方水。秋金肺虚,便应泻东方木。秋金收之太过,则应补东方肝。北方藏之不足,则应泻南方;冬水肾藏之太过,则应补心火。
    因此,养阴和养阳,不单纯是补,而是攻补相兼,把补寓于攻之中,把攻寓于补之内,才是“以阳养阴,以阴养阳”的真谛。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