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疟 上课笔记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教程:疟

疟叙论夫疟,备内外不内外三因。外则感四气,内则动七情,饮食饥饱,房室劳逸,皆能致疟。《经》中所谓夏伤暑,秋 疟者,此则因时而序耳,不可专隅。以此论之,则知瘟病、飧泄、咳嗽,不可拘也。夫疟之始发,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

疟叙论

夫疟,备内外不内外三因。外则感四气,内则动七情,饮食饥饱,房室劳逸,皆能致疟。《经》中所谓夏伤暑,秋 疟者,此则因时而序耳,不可专隅。以此论之,则知瘟病、飧泄、咳嗽,不可拘也。夫疟之始发,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而渴,惟欲饮冷者。以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若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太阳虚,则腰背头项俱痛;少阳虚,则身体解,心惕惕然;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骨寒而痛。阴并于阳,则阳实而阴虚。太阴虚,则不嗜食,善呕,呕已乃衰;少阴虚,则热多寒少,呕甚,其病难已;厥阴虚,则腰腹痛,小便不利如癃;三阴俱虚,则阳气胜,热盛,悒不乐。阴盛则内寒,阳虚则外寒,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热生于外,故中外皆热。此皆因外感寒暑风湿,内郁喜怒忧惊,蕴积涎饮,乃至饮食饥饱劳逸之所为也。病气与卫气并居,故病作,卫气昼行阳,夜行阴,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搏,所以日作。其气内搏于五脏,横连于募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出,故间日作。以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日下一节,以此日作稍晏,至二十五日至骨,二十六日入脊内,其气上行,故作日益早也。疟气所以更盛更虚,当气之所在者,在阳则热躁,在阴则寒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则病休,卫气集则复病也,于是有日作间作早晏不同。又邪气中于头项者,气至头项则作;中于背者,气至背则作;中于腰脊者,至腰脊即作。各随其所中而作,但卫气之所在,与邪气相合,则病作也。更有疫疟鬼瘴等疟,亦以邪气中卫气之所为也。除瘅疟纯热,温疟先热,牝疟无热外,诸疟皆先寒而后热。又《经》曰∶无刺之热,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为其病 逆,未可治也。知此则病方来,与正作,与将过,皆不可治,以反伤真气,不可不知。所因备列于后。


疟病外所因证治

病者先寒后热,寒则汤火不能温,热则冰水不能寒,以先伤寒,后伤风,故先寒而后热,名曰寒疟。

病者先热后寒,躁烦,自汗恶风,以先伤风,后伤寒,风为阳,寒为阴,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

病者但热不寒,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必渴,以伤于暑热,名曰瘅疟。

病者寒热身重,骨节烦疼,胀满,自汗,善呕,因汗出复浴,湿舍皮肤,及冒雨湿,名曰湿疟。

病者寒多不热,但惨戚振栗,病以时作,此以阳虚阴盛,多感阴湿,阳不能制阴,名曰牝疟。

五种疟疾,以外感风寒暑湿,与卫气相并而成。治之各有方法。

白虎加桂汤

治温疟先热后寒,恶风多汗。

石膏(四两半) 知母(一两半) 甘草(炙,半两) 桂心(一两) 粳米(一合)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未发前,进三服。

术附汤

治冒雨湿,着于肌肤,与胃气相并;或腠开汗出,因浴得之。

附子(炮去皮脐) 白术(各一两) 甘草(炙) 茯苓 桂心(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五片,枣两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麻黄白术汤

治伤风寒暑湿,不留经络,与卫气相并,病以日作,寒热交煎。

麻黄(去节汤浸) 白术 茯苓 桂心(各一两) 陈皮 青皮 桔梗 白芷 甘草 半夏曲 紫苏 乌梅(各三分) 干姜(半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重,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滓,当发日空心一服,临发一服尤妙。亦治时疫。

太医常山

治诸疟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寒热独作,或连日并发,或间日一发, 头疼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咽干,诸药不效。

川常山 知母 甘草(炙) 草果(不去皮,各二两) 乌梅(一两) 良姜(一两半)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枣五枚,同煎七分,去滓温服,未发前,进三服。

桂姜汤

治牝疟,寒多微热,或但寒不热。

柴胡(八两) 桂心(一两) 黄芩(三两) 牡蛎( ) 甘草(炙) 干姜(炮,各三两) 栝蒌根(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煎七分,去滓,空心服,日三服。初服微烦,汗出愈。

一法,有半夏三两。


疟病内所因证治

病者寒热,颜色苍苍然,善太息,如死状,以蓄怒伤肝,气郁所致,名曰肝疟。

病者心烦,欲饮清水,反寒多,不甚热,乍来乍去,以喜伤心,心气耗散所致,名曰心疟。

病者寒多,腹中热痛,或渴或不渴,不热不泄,肠鸣汗出,以思伤脾,气郁涎结所致,名曰脾疟。

病者心寒,寒甚则发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以忧伤肺,肺气凝痰所致,名曰肺疟。

病者手足寒,洒然,腰脊痛,发热,大便难,目,以失志伤肾,名曰肾疟。

上五种疟疾,以脏气不和,郁结涎饮所致,治之各有方。

七枣汤

治五脏气虚,阴阳相胜,作为 疟,不问寒热先后,与夫独作,叠间日,悉主之。

附子(一枚,炮制,以盐水浸再炮,如此凡七次,至第七次不浸,去皮脐)
上锉散。水一碗,姜七片,枣七个,煎至八分盏,当发日空心温服,仍吃三五个枣子。 忌如常。《良方》用乌头,兼不用盐水浸,不特服之僭燥,亦不能分利阴阳。去滓服。

四兽饮

治五脏气虚,喜怒不节,劳逸兼并,致阴阳相胜,结聚涎饮,与卫气相得,发为疟疾,悉主之。兼治瘴疠最效。

半夏(汤去滑) 茯苓 人参 草果 陈皮 甘草 乌梅肉 白术 生姜 枣子(各等分)
上为锉散。盐少许淹食顷,浓皮纸裹,水淹入慢火煨香熟,焙干,每服秤半两,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未发前并进三服。

交解饮

治脾胃气弱,阴阳胜复,发为疟。

豆蔻(半生,半面裹煨) 草豆蔻(如上法) 甘草(半生,半炙) 浓朴(半生,半姜制炒)
上等分,锉散。每服四钱,水两盏,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草果饮

治脾寒等疟。

草果 川芎 白芷 苏叶 良姜 甘草(炙) 青皮(去白炒,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二大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当发日连进三服。

驱疟饮子

前胡 柴胡(各四两) 桂心 桔梗 浓朴(姜制) 半夏(汤洗去滑,各三两) 黄耆 干姜 (炮) 甘草(各二两)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两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疟病不内外因证治

病者发寒热,一岁之间,长幼相若,或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以岁运推之。

病者寒热日作,梦寐不祥,多生恐怖,名曰鬼疟。宜用禁避厌禳之法。

病者乍寒乍热,乍有乍无,南方多病此,名曰瘴疟。当随方土所宜治之。

病者寒热,善饥而不能食,食已支满,腹急痛,病以日作,名曰胃疟。

六腑无疟,唯胃有者,盖饮食饥饱所伤胃气而成。世谓之食疟,或因诸疟饮食不节,变为此证。

病者经年不瘥,瘥后复发,远行久立,下至微劳,力皆不任,名曰劳疟。

亦有数年不瘥,百药不断,结成癖在腹胁,名曰老疟,亦曰母疟。

以上诸证,名状不同,各有治方,宜推而用之。

麻黄白术汤

治一切疫疟。(方见外所因门)

红效疟丹

治鬼疟殊效。

阿魏(半两) 柳枝(各长一尺七茎) 雄黄(通明好者,半两,别研) 辰砂(一钱,别研,留一半)
上为末,以重午日五家粽角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所留一半为衣。遇发时,用净器水摩一丸,涂鼻尖并人中;未退,以冷水服一丸。合时须用五月五日。

大正气散

治山岚瘴气,发作寒热,遂成疟疾。

附子(炮去皮脐) 浓朴(姜汁制) 桂心 甘草(炙) 干姜(炮) 陈皮(各一两) 茱萸(半两,微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大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不拘时。兼治霍乱呕泻,一切气疾。

清脾汤

治胃疟发作有时。先觉伸欠,乃作寒栗,鼓振颐颔,中外皆寒,腰背俱痛,寒战既已,内外皆热,头疼如破,渴欲饮冷;或痰聚胸中,烦满欲呕;或先热后寒,先寒后热 ,寒多热少,寒少热多;或寒热相半;或但热不寒,但寒不热;或隔日一发,一日一发;或 三日五日一发者,悉主之。

浓朴(四两,姜制炒) 乌梅(打去仁) 半夏(汤去滑) 青皮 良姜(各二两) 草果(去皮,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未发前并三服。忌生冷油腻时果。此药温脾化痰,治胸膈痞闷,心腹胀满,噫醋吞酸,自可常服。

常山饮

治劳疟。虚人老人皆可服。

常山 穿山甲(醋炙) 木通 秦艽(各一分) 辰砂(半字,别研) 甘草(炙,半两)
上为锉散。作一剂,水三盏,乌梅、枣子各七枚,煎半盏;再入酒一盏,煎至八分,去滓,入辰砂温服。

老疟饮

治久疟结成 瘕癖在腹胁,诸药不去者。

苍术(泔浸) 草果(去皮) 桔梗 青皮 陈皮 良姜(各半两) 白芷 茯苓 半夏(汤洗 去滑) 枳壳(麸炒去瓤) 甘草(炙) 桂心 干姜(炮,各三钱) 紫苏叶 川芎(各二钱)
上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二盏,盐少许,煎七分,去滓,空心服,日三夜一,仍吞下后红丸子。

红丸子

治食疟尤妙。

莪术三棱(各二两,醋煮一伏时) 胡椒(一两) 青皮(三两,炒香) 阿魏(一分,醋化)
上为末,别研仓米末,用阿魏醋煮米糊搜和丸,如梧子大,炒土朱为衣。每服五十丸至百丸,以老疟饮下。古方虽有鳖甲煎等,不特服不见效,抑亦药料难备。

妙应丹

治诸疟,无问寒温久近悉主之。

黄丹(三分,炒) 木香(半两,碾为细末) 青皮 陈皮 吴茱萸(各半两),米醋二升熬青皮以下三味至一升,去滓,再熬醋成膏
上以黄丹、木香为末,入醋膏内,搜和为丸,梧子大,辰砂为衣。每服十丸,当未发前一食顷白汤下;再将前三www.med126.com件滓添木香半两为末,别研入黄丹三分和匀,以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治疟亦妙,名曰捷丹。

红散子

须当发日早晨服。

黄丹(炒色变) 上入好建茶合和二钱匕。白汤调下;或温酒调,不入茶。

疟丹二方

黑豆(四十九粒,重午日井水浸,次日取去皮,拭干,研为膏) 真砒(一钱,研细,入豆膏内研匀)
上五月五日午时丸,如绿豆大,拭干,辰砂为衣,密器封之。
发日空心井花水下一丸。 忌见鸡犬。若女人病,令男子闭目送入口。
忌热食一日。孕妇不得服,于发日以缝帛系一丸于右臂上。小儿不能吞,随男左女右系之。

又方黄丹(不以多少) 上五月五日,用独头蒜煨熟研细,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当发前一食顷桃、柳枝煎汤调下。

塞耳丹

青黛 桂心 砒 巴豆 硫黄(等分)
上并不去皮壳,不修治,为末,以五月五日五家灰粽角为丸,枣核大。绵裹定,当发日塞耳中,男左女右。忌荤腥。
点击查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目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