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教程 > 正文:诸病源候论 小便病诸候 上课笔记
    

诸病源候论教程:小便病诸候

卷之十四 咳嗽病诸候(凡十五论)隋 巢元方一、咳嗽候咳嗽者,肺感受于寒,微者则成咳嗽也。肺主气,合受于皮毛。邪之初伤,先客皮毛,故肺先受之。五脏与六腑为表里,皆禀气受于肺。以四时更王,五脏六腑皆有咳嗽,各以其时感受于寒而受病,故以咳嗽形证不同。五脏之咳…

卷之十四 咳嗽病诸候(凡十五论)
隋 巢元方


一、咳嗽候

咳嗽者,肺感受于寒,微者则成咳嗽也。肺主气,合受于皮毛。邪之初伤,先客皮毛,故肺先受之。五脏与六腑为表里,皆禀气受于肺。以四时更王,五脏六腑皆有咳嗽,各以其时感受于寒而受病,故以咳嗽形证不同。

五脏之咳者,乘秋则肺先受之,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声,甚则唾血。乘夏则心先受之,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仲介介如哽,甚则咽肿喉痹。乘春则肝先受之,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侧,两 下满。乘季夏则脾先受之,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喑喑引受于膊背,甚则不可动,动则咳剧。乘冬则肾先受之,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逆。此五脏之咳也。

五脏咳久不已,传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之状,咳而遗屎。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之状,咳而失气,与咳俱出。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

膀胱咳之状,咳而遗尿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之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受于胃,关受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又有十种咳。一曰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二曰寒咳,饮冷食,寒入注胃,从肺脉上气,内外合,因之而咳是也。三曰支咳,心下坚满,咳则引痛,其脉反迟是也。四曰肝咳,咳而引胁下痛是也。五曰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阴是也。六曰脾咳,咳而涎出,续续不止,引少腹是也。七曰肺咳,咳而引颈项,而唾涎沫是也。八曰肾咳,咳则耳聋无所闻,引腰、脐中是也。九曰胆咳,咳而引头痛口苦是也。十曰厥阴咳,咳而引舌本是也。

诊其右手寸口,名气口以前脉,手阳明经也。其脉浮则为阳,阳实者,病腹满,善喘咳。微大为肝痹,咳引小腹也。咳嗽脉浮,喘者生,小沉伏匿者死。

又云∶脉浮直者生,沉硬者死。咳且呕,腹胀且泄,其脉弦急欲绝者死。咳,脱形发热,脉小坚急者死。咳且羸瘦,脉形坚大者死。咳而尿血,羸瘦脉大者死。

二、久咳嗽候

肺感受于寒,微者即成咳嗽,久咳嗽,是连滞岁月,经久不瘥者也。凡五脏俱有咳嗽,不已,则各传其腑。诸久嗽不已,三焦受之,其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寒气聚受于胃而关受于肺,使人多涕唾而变面浮肿,气逆故也。

三、咳嗽短气候

肺主气,候皮毛。气虚为微寒客皮毛,入伤受于肺,则不足,成咳嗽。夫气得温则宣和,得寒则痞涩、虚则气不足,而为寒所迫,并聚上肺间,不得宣发,故令咳而短气也。

四、咳嗽上气候

夫咳嗽上气者,肺气有余也。肺感受于寒,微者则成咳嗽。肺主气,气有余则喘咳上气。

此为邪搏受于气,气壅不得宣发,是为有余,故咳嗽而上气也。其状,喘咳上气,多涕唾,而面目 肿,气逆也。

五、久咳嗽上气候

久咳嗽上气者,是肺气虚极,气邪停滞,故其病积月累年。久不瘥,则胸背痛,面肿,其则唾脓血。

六、咳嗽脓血候

咳嗽脓血者,损肺损心故也。肺主气,心主血,肺感受于寒,微者则成咳嗽。嗽伤受于阳脉,则有血。血与气相随而行。咳嗽极甚,伤血动气,俱乘受于肺,肺与津液相搏,蕴结成脓,故咳嗽而脓血也。

七、久咳嗽脓血候

肺感受于寒,微者则成咳嗽。咳嗽极甚,伤受于经络,血液蕴结,故有脓血。气血俱伤,故连滞积久,其血黯瘀www.med126.com/Article/,与脓相杂而出。

八、呷嗽候

呷嗽者,犹是咳嗽也。其胸膈痰饮多者,嗽则气动受于痰,上搏喉咽之间,痰气相击,随嗽动息,呼呷有声,谓之呷嗽。其与咳嗽大体虽同,至受于投药,则应加消痰破饮之物,以此<目录>卷之十四\咳嗽病诸候(凡十五论)

九、暴气嗽候

肺主受于气,候皮毛。人有运动劳役,其气外泄,腠理则开,因乘风取凉,冷气卒伤受于肺,即发成嗽,故为暴气嗽。其状,嗽甚而少涎沫。

十、咳逆候

咳逆者,是咳嗽而气逆上也。气为阳,流行腑脏,宣发腠理,而气肺之所主也。咳病由肺虚感微寒所成,寒搏受于气,气不得宣,胃逆聚还肺,肺则胀满,气遂不下,故为咳逆。其状,咳而胸满气逆,膊背痛,汗出,尻、阴股、膝、 、 、足皆痛。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先以鼻纳气,乃闭口,还复以鼻纳气,咳则愈。

向晨,去枕正偃卧,伸臂胫,瞑目闭口无息,极胀腹两足再息,顷间,吸腹仰两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复为之。春三、夏五、秋七、冬九。荡涤五脏,津润六腑。所病皆愈。

又云∶还向反望、倒望,不息七通。治咳逆、胸中病、寒热也。

十一、久咳逆候

肺感受于寒,微者则成咳嗽。久咳嗽者,是肺极虚故也。肺既极虚,气还乘之,故连年积月久不瘥。夫气久逆不下,则变身面皆肿满。表里虚,气往来乘之故也。

十二、咳逆上气候

肺虚感微寒而成咳。咳而气还聚受于肺,肺则胀,是为咳逆也。邪气与正气相搏,正气不得宣通,但逆上喉咽之间。邪伏则气静,邪动则气奔上,烦闷欲绝,故谓之咳逆上气也。

十三、久咳逆上气候

肺感受于寒,微者则成咳嗽。久咳逆气,虚则邪乘受于气,逆奔上也。肺气虚极,邪则停心,时动时作,故发则气奔逆乘心,烦闷欲绝,少时乃定,定后复发,连滞经久也。

十四、咳逆上气呕吐

五脏皆禀气受于肺,肺感微寒则咳嗽也。寒搏受于气,气聚还肺,而邪有动息。邪动则气奔逆上,气上则五脏伤动,动受于胃气者,则胃气逆而呕吐也。此是肺咳连滞,气动受于胃而呕吐者也。

又有季夏脾王之时,而脾气虚不能王,有寒气伤之而咳嗽,谓之脾咳。其状,咳则右胁下痛,喑喑引膊背,甚则不可动,动则咳发。脾与胃合,脾咳不已,则胃受之。其状,咳嗽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是也。

凡诸咳嗽,甚则呕吐,各随证候,知其腑脏也。

十五、咳逆短气候

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受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气也。


 卷之十四 淋病诸候(凡八论)

一、诸淋候

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膀胱与肾为表里,俱主水。水入小肠,下受于胞,行于阴,为溲便也。肾气通受于阴,阴,津液下流之道也。若饮食不节,喜怒不时,虚实不调,则腑脏不和,致肾虚而膀胱热也。膀胱,津液之府,热则津液内溢而流于睾,水道不通,水不上不下,停积受于胞,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其状,小便出少起数,小腹弦急,痛引受于齐。

又有石淋、劳淋、血淋、气淋、膏淋。诸淋形证,各随名具说于后章,而以一方治之者,故谓之诸淋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偃卧,令两手布膝头,邪踵置尻下,口纳气,振腹自极,鼻出气七息。去淋、数小便。

又云∶蹲踞,高一尺许,以两手从外屈膝内入,至足趺上,急手握足五指,极力一通,令内曲入,利腰髋,治淋。

二、石淋候

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沙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沙石从小便道出。甚者塞痛,令闷绝。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偃卧,令两手布膝头,邪踵置尻下,口纳气,振腹自极,鼻出气七息,去石淋、茎中痛。

三、气淋候

气淋者,肾虚膀胱热,气胀所为也。膀胱与肾为表里,膀胱热,热气流入于胞,热则生实,令胞纳气胀,则小腹满,肾虚不能制其小便,故成淋。其状∶膀胱小腹皆满,尿涩,常有余沥是也。亦曰气癃。诊其少阴脉数者,男子则气淋。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以两足踵布膝,除癃。

又云∶偃卧,以两手布膝头,取踵置尻下,以口纳气,腹胀自极,以鼻出气七息,除气癃,数小便,茎中痛,阴以下湿,小腹痛,膝不随也。

四、膏淋候

膏淋者,淋而有肥,状似膏,故谓之膏淋,亦曰肉淋。此肾虚不能制受于肥液,故与小便俱出也。

五、劳淋候

劳淋者,谓劳伤肾气,而生热成淋也。肾气通受于阴。其状∶尿留茎内,数起不出,引小腹痛,小便不利,劳倦即发也。

六、热淋候

热淋者,三焦有热,气搏受于肾,流入于胞而成淋也。其状∶小便赤涩。亦有宿病淋,今得热而发者,其热甚则变尿血。亦有小便后如似小豆羹汁状者,蓄作有时也。

七、血淋候

血淋者,是热淋之甚者,则尿血,谓之血淋。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经络,循环腑脏。其热甚者,血则散失其常经,溢渗入胞,而成血淋也。

八、寒淋候

寒淋者,其病状,先寒战,然后尿是也。由肾气虚弱,下焦受于冷气,入胞与正气交争,寒气胜则战寒而成淋,正气胜则战寒解,故得小便也。


 卷之十四 小便病诸候(凡八论)

一、小便利多候

小便利多者,由膀胱虚寒,胞滑故也。肾为脏;膀胱,肾之腑也,其为表里,俱主水。

肾气下通受于阴,腑既虚寒,不能温其脏,故小便白而多。其至夜尿偏甚者,则内阴气生是也

二、小便数候

小便数者,膀胱与肾俱虚,而有客热乘之故也。肾与膀胱为表里,俱主水,肾气下通受于阴。此二经既虚,致受于客热。虚则不能制水,故令数小便热则水行涩,涩则小便不快,故令数起也。

诊其跗阳脉数,胃中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以两踵布膝,除数尿。

又云∶偃卧,令两手布膝头,斜踵置尻下,口纳气,振腹自极,鼻出气七息。去小便数

三、小便不禁候

小便不禁者,肾气虚,下焦受冷也。肾主水,其气下通受于阴。肾虚下焦冷,不能温制其水液,故小便不禁也。

尺脉实,小腹牢痛,小便不禁。尺中虚,小便不禁。肾病小便不禁,脉当沉滑,而反浮大,其色当黑反黄,此土之克水,为逆,不治。

四、小便不通候

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俱有热故也。肾主水,膀胱为津液之腑,此二经为表里;而水行受于小肠,入胞者为小便。肾与膀胱既热,热入于胞,热气大盛,故结涩,令小便不通,小腹胀满气急。甚者,水气上逆,令心急腹满,乃至受于死。

诊其脉,紧而滑直者,不得小便也。

五、小便难候

小便难者,此是肾与膀胱热故也。此二经为表里,俱主水,水行于小肠,入胞为小便。

热气在于脏腑,水气则涩,其热势微,故但小便难也。

诊其尺脉浮,小便难。尺脉濡,小便难。尺脉缓,小便难有余沥也。

六、遗尿候

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冷,不能约受于水故也。膀胱为足太阳,肾为足少阴,二经为表里。

肾主水,肾气下通受于阴。小便者,水液之余也。膀胱为津液之腑,腑既虚冷,阳气衰弱,不能约受于水,故令遗尿也。

诊其脉来过寸口,入鱼际,遗尿。肝脉微滑,遗尿。左手关上脉沉为阴,阴绝者,无肝脉也,苦遗尿。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蹲踞高一尺许,以两手从外屈膝内入,至足趺上,急手握足五指,极力一通,令内曲入,利腰髋,治遗尿。

七、尿床候

夫人有受于眠睡不觉尿出者,是其禀质阴气偏盛,阳气偏虚者,则膀胱肾气俱冷,不能温制受于水,则小便多,或不禁而遗尿。

膀胱,足太阳也,为肾之腑。肾为足少阴,为脏,与膀胱合,俱主水。凡人之阴阳,日入而阳气尽则阴受气,至夜半阴阳大会,气交则卧睡。小便者,水液之余也,从膀胱入于胞为小便,夜卧则阳气衰伏,不能制受于阴,所以阴气独发,水下不禁,故受于眠睡而不觉尿出也

八、胞转候

胞转者,由是胞屈辟,小便不通,名为胞转。其病状∶齐下急痛,小便不通是也。此病或由小便应下,便强忍之,或为寒热所迫。此二者,俱令水气还迫受于胞,使胞屈辟不得充张,外水应入不得入,内溲应出不得出,外内相壅塞,故令不通。此病至四五日,乃有致死者。饱食、食讫,应小便而忍之,或饱食讫而走马,或小便急因疾走,或忍尿入房,亦皆令胞转,或胞落,并致死。


 卷之十四 大便病诸候(凡五论)

一、大便难候

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

胃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为荣卫,其糟粕行之受于大肠以出也。五脏三焦既不调和,冷热壅涩,结在肠胃之间。其肠胃本实,而又为冷热之气所并,结聚不宣,故令大便难也。

又云∶邪在肾,亦令大便难。所以尔者,肾脏受邪,虚而不能制小便,则小便利,津液枯燥,肠胃干涩,故大便难。

又,渴利之家,大便也难,所以尔者,为津液枯竭,致令肠胃干燥。

诊其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手少阴经也。脉沉为阴,阴实者,病苦闭,大便不利,腹满四肢重,身热苦胃胀。右手关上脉阴实者,脾实也,苦肠中伏伏如牢状,大便难。脉紧而滑跗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大便难而脚痛,此虚寒从上向下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偃卧,直两手,捻左右胁。除大便难、腹痛、腹中寒。口纳气,鼻出气,温气咽之数十,病愈。

二、大便不通候

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结,壅塞不通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行气,伏衣被中,覆口鼻头面,正卧,不息九通,微鼻出气

三、大便失禁候

大便失禁者,由大肠与肛门虚弱冷滑故也。肛门,大肠之候也,俱主行糟www.med126.com/jianyan/粕,既虚弱冷滑,气不能温制,故使大便失禁。

四、关格大小便不通候

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之外格;二便俱不通,为关格也。由阴阳气不和,荣卫不通故也。阴气大盛,阳气不得荣之,曰内关。阳气大盛,阴气不得荣之,曰外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曰关格。关格则阴阳气痞结,腹内胀满,气不行于大小肠,故关格而大小便不通也。

又风邪在三焦,三焦约者,则小肠痛内闭,大小便不通。日不得前后,而手足寒者,为三阴俱逆,三日死也。

诊其脉来浮牢且滑直者,不得大小便也。

五、大小便难候

大小便难者,由冷热不调,大小肠有游气,游气在于肠间,搏受于糟粕,溲便不通流,故诊其尺脉滑而浮大,此为阳干受于阴,其人苦小腹痛满,不能尿,尿即阴中痛,大便亦然。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正坐,以两手交背后,名曰带便。愈不能大便,利腹,愈虚羸。反叉两手着背上,推上使当心许, 坐,反到九通。愈不能大小便,利腹,愈虚羸也
点击查看:<<诸病源候论>>目录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