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第四部分  系统论思想的历史发展
    

中医讨论:第四部分 系统论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四部分  系统论思想的历史发展
转载:乌杰文库——《系统辩证学》
系统辩证论的提出和研究虽然时间不长,但就系统思想渊源来说,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整个人类思想文明发展史都为它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最初认识,是习惯于从事物总体方面来观察的。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产生了用分析的方法代替综合的方法,侧重于分析事物的各个部分,然后再把对事物各个部分的认识相加起来作为对整个事物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前两种认识方法都不能满足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需要,于是人类的认识方式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从事物的内部有机联系、从一事物同另一事物的外部联系来辩证地系统地看待客观世界,这就进入了系统辩证思维阶段。正是沿着这样一条“整体——分析——系统整体”的认识道路发展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进而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系统辩证论思想。


一  朴素的整体思想


最早的整体思想来源于古代人类社会实践经验。人们要从事各项社会活动,就要在实践中同各种对象打交道,于是逐渐积累了认识系统、处理系统问题的经验,这就产生了朴素的整体思想即系统的萌芽思想。例如,古代巴比伦人和古代埃及人就把宇宙看成是一个分层次构成的整体。作为古老的农业国家,我国从殷商时代,在畜牧业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阴阳、八卦、五行等观念,来探究宇宙万物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开始了最早的对系统的思考与实践。《管子·地员》篇《诗经·七月》等著作,对农作物与种子、地形、土壤、水分、肥料、季节诸元素的关系,都做了较为辩证系统的叙述。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从天时、地利、将帅、法制和政论等各方面对战争进行了整体的分析。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也强调了人体内部各系统的有机联系。


在对整体的经验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对整体的哲学认识。朴素的整体思想在古代希腊哲学和古代中国哲学中以朴素辩证法的形式表现出来。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毕达哥拉斯,以及后来的赫拉克利特、德漠克里特都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中阐述过系统整体的观念。亚里士多德是欧洲思想史上第一个把许多门科学系统化的哲学家。他提出了“整体大于它的各个部分总和”的著名论断,指出了运用“四因论”来说明事物生灭变化的原因:
   
质料因,即事物由什么东西构成;
    形式因,指事物具有什么形式结构;
    动力因,说明是什么力量使得一定的质料取得某种结构形式的;
    目的因,说明存在的目的何在。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以及整体论、目的论和组织论,是古代朴素系统整体思想的最高表达形式和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关于整体问题的哲学论述也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思想家都强调自然界的统一。《易经》以人们在自然界中能够感觉到的人和自然物,作为世界的万物之源,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也就是天、地、雷、火、风、泽、水、山。天地之母,产生雷、火、风、泽、水、山六个子女,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因素,五行八卦构成了自然界。思想家老聃在《老于》书中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苟况在《天论》书中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提出了认识和解释宇宙万物的萌芽系统模式。宋代著名的变法家王安石进一步发展了五行学说,他认为构成宇宙万物的金、木、水、火、土是由天地之间的阴阳二气运动变化而成的:“寒生水,热生火,风生木,燥生金,湿生土。”同时五行之间也具有相生相克的功能,由此而构成了一个象征着宇宙万事万物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五行生克系统世界。这种系统思想虽然是萌芽状态的、浑沌的、朴素的,但也是十分宝贵的。因此,我们把古老的这种整体思想称之为萌芽的系统思想。


二  机械的系统思想


15世纪以来,分门别类的研究事物的方法,开始取代古代朴素地、系统地、整体地观察事物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是同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相适应的。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近代自然科学把系统地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这种机械系统,最著名的有从“哥白尼革命”中诞生的日心系统,有产生于第一次科学大综合时代的力学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生命机器系统理论。弗兰西斯·培根根据科学实验的成果,认为必须对一切可以获得的事实进行记录,然后再将这些记录的材料按一定的规则排列出来,编成表格。这样就出现了分门别类的研究事物的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后来被十七世纪初的哲学家霍布斯从哲学上加以概括,使其带有理论的性质。他把培根的理论系统化、极端化,用力学和几何学的原理来解释物质及其运动,认为物质运动纯粹是机械运动,是靠外力推动的。他认为把“物体——活的——理性”三个东西加到一起就是人。接着牛顿又把这种思想发展到顶峰,并贯穿到力学和物理学当中。
   
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以严密的数学推理和实验观测相结合,对物质组成、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论证,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普遍有效的力学理论体系。他的另一部著作《论宇宙系统狈》把宇宙万事万物当作相互联系的大系统来阐述。但是,牛顿同哥白尼一样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认为宇宙是没有任何发展变化,完全是机械的僵死的,这样便陷入了形而上学。
   
一位被恩格斯称之为近代哲学中“辩证法的卓越代表”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9页。同时又是著名科学家的笛卡尔,把机械原理运用到有机生命上,在他的《方法谈》、《哲学原理》等著作中,首次提出了“动物是机器”的著名观点。他说:“宇宙为一大机器,生命机体也是一精密机器”②。《医学与哲学》杂志,1980年,第1期,第26页。这反映了他的机械的系统思想。在机械系统思想阶段,有三个人的思想最值得我们注意,
一个是17世纪斯宾诺莎的实体思想。他认为世界是一个自然实体,它按照自己的规律运动,实体内部是错综复杂的,无究无尽的因果联系,自然实体存在和变化的原因在于实体本身,这是朴素的系统思想的发挥。
再一个是狄德罗的思想。他认为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在过渡,只有整体不变,世界生灭不已,每一刹那它都在生在灭,从来没有例外,也永远不会有例外。他关于整体处于动态变化中的这种思想,是可贵的。
还有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他的单子论同现代系统论比较接近。他认为“单子”是事物的元素,并且是“组成复合物的单元实体”。单子不是僵死的,而是能动的实体,一切所谓事物都是单子的表现,单子的彼此不同,构成了干差万别的事物,表现为事物由低级向高级过渡,单于之间的普遍联系构成了整体世界。他强调单子的整体性、不可分性和独立性,以及单子之间的相互联系性。总之,莱布尼茨的单子理论具有比较完整的系统思想,他的许多论述已经接近现代系统论,他的科学方法论也近乎系统方法论。所以贝塔朗菲赞赏地说道:“莱布尼茨的单于等级看来与现代系统等级很相似”(①。《科学学译文集》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306页。)
机械的系统思想虽然有着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它是人类系统思想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它的局限性在于其观点是“机械的”,即仅用力学的尺度来衡量化学过程和有机过程,不承认“整体大干部分之和”的原理而坚持“整体等于部分之和”,因而作为一种普遍的思想方法本质上是形而上学的。这种思维方式虽然过分强调分析方法,但就思想的部分来说,它并不是完全否认事物各部分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仍然承认从整体出发去认识自然体系,其中一些代表人物的思想为现代系统思想的产生也确实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说,机械的系统思想作为系统思想史上的承上启下的理论,为后来系统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资料。


三  辩证的系统思想


17世纪上半叶以来,自然科学的成就使辩证的系统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241-242页。)
到了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引起了人们认识的根本转向。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生物有机论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理论基础,而系统思想的发展同达尔文的进化论有着最直接的渊源关系。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一个变化的系统,是在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和选择下,相应改变本身内部结构的系统。达尔文的有机进化思想冲击了机械的系统思想,使系统思维方式有了长足的发展。
系统思想分为两个发展过程:第一个是唯心的系统思想;第二个是马克思主义唯物的系统思想。
德国“先验哲学”的创始人康德对唯心的系统思想的形成起到了一定影响。他把人类的知识理解为一种有秩序、有层次,并由一定要素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他还强调整体高于部分,把自然科学界中的整体划分为机械整体与含目的性整体两大类,认为运用系统整体的目的观点来分析事物,有利于科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对此,贝塔朗菲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康德的观点中包含着系统的要素,具有丰富的系统思想。
作为世界哲学史上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他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精神的世界看成一个过程。他的哲学理论充满着深刻的系统思想。黑格尔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正(肯定)、反(否定)、合(否定之否定)”的三段式,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个部分,构造了一个完整的“绝对精神”辩证发展的哲学体系。他认为,一切存在都是有机的整体,它“作为自身具体,自身发展的概念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全体,包含很多的阶段和环节在它自身内。”(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1957年.第1卷,第32页。)黑格尔把人们的思维能力看成一个具有等级层次的系统过程:即知性——消极理性——积极理性的系统发展过程。他还把真理和科学作为有机的科学系统进行了深入考察,指出了这种系统及其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真实性和层次性。他说:真理的存在要素只在概念,真理的真正形态是科学体系。“科学只有通过概念自己的生命才可以成为有机体的系统”(②《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第277页。)他认为范畴体系是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地由抽象到具体,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就是一个独特的科学领域并组成一个系统,从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的过渡,反映了科学认识的扩展。由此可见,黑格尔的概念体系就是一个系统的体系。当然,也必须承认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头脚倒置”的辩证法,就是说是用概念的系统发展来颠倒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系统发展过程。但是我们也同样必须承认,他的辩证法思想特别是关于系统过程的整体的思想是伟大的,正如恩格斯赞誉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9—240页)


19世纪中叶以来,以细胞学说、进化理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三大发现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本质属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前人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扬弃,汲取了其“合理内核”,从而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开拓了系统思想的新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从哲学的高度来明确使用系统概念和系统思想。如“系统”、“有机系统”“总体”、“整体’、“过程的集合体”等概念。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系统理论的哲学表达方式大致分为四个方面:
(1)相互联系的宇宙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宇宙是一个体系,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


(2)系统整体的自然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一切事物、过程,以至于整个世界都是相互联系与依赖,相互作用与制约的系统整体,“思维的本质都在于把事物综合为一个统一体’(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80页。);“要认识这个体系,必须先认识整个自然界和历史”(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663页。)(3)运动形式和科学分类的系统层次。
恩格斯根据当时科学发展的认识水平,在其《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把物质运动形式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排列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五种形式。认为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秩序的分类和排列。
   
(4)社会运动的系统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看作为一定经济形态的社会有机系统,认为社会“就是一切关系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一个统一的整体”(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44—145)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一部完整地体现系统观念和运用系统方法的重要典籍。他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要素商品出发,把资本主义作为一个社会机体进行系统分析,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列宁也有关于系统的思想。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只是(a)历史地,(β)只是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只是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②《列宁全集)}第35卷,第238页)又说:“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③(《列宁选集》第4卷,第453页。)斯大林也曾指出:“辩证法不是把自然界看作彼此隔离、彼此孤立、彼此不依赖的各个对象或现象的偶然堆积,而是把它看作有联系的统一的整体,其中各个对象或现象互相有机地联系着,互相依赖着,互相制约着。”(④《斯大林选集》下卷,第425—426页。)都强调了认识系统的重要性。以上说明,马克思、恩格斯是关于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的系统科学概念的奠基人,是对系统性原则最早进行了广泛而具体的科学研究的学者。这一点连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也认识到了。


四  定量化的系统思想


19世纪末期以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系统思想由定性的哲学理论概括到定量的具有广泛意义的科学思维方式的发展。我们知道,科学认识的一般规律,往往都是先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性的研究和描述,而后才进一步研究其量的规定性,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计算。同时,也只有在精确地作了定量研究以后,方可更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马克思曾经指出,任何一门科学只有能够充分运用数学的时候,才算是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系统思想的发展也是这样,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现代科学技术又提供了一套数学工具,来定量分析和计算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通过定量的分析与运算,以便作出综合性的合理安排,从而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系统思想之所以发展到定量化的阶段,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新兴学科的蓬勃发展,人们面前的认识对象不断复杂化,人们经常会遇到大范围、高参量和超微、超宏的问题,这在客观上推动着人们必须不断地去探索认识复杂事物的方法,因而也就在客观上确定了定量分析的系统思想的产生。
适应这个需要,贝塔朗菲从30年代开始,逐步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他针对生物学界的机械论与机体论的争论,总结和概括了生物学的机体论,阐述了系统的科学原则。他认为,把孤立的各组成部分简单地相加不能说明高一级水平的性质和方式,如果了解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高一级水平的活动就可以推导出来。这就为系统思想的定性分析转入定量分析指出了一条道路。1945年,贝塔朗菲正式发表《关于普通系统论》的论文,1968年写了《一般系统论》的专著。他指出,一般系统研究应当包括三个主要的方面或内容:一是关于“系统”的科学和数学系统论,即“普通系统论”;二是“系统技术”,其中包括系统工程和系统方法;三是“系统哲学’即系统论哲学研究。


接着心理学家米勒创立了一般生命系统理论,认为一切活着的具体系统都叫做“生命系统”,生命系统分为7个等级层次,这些层次又分为19个关键系统。有人认为,米勒提出的生命系统层次——子系统表可与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相媲美,为解决生命世界的统一性又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明和途径。
   
1969年物理化学家普里高津提出了“耗散结构论”,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宣称“非平衡可能成为有序之源,而不可逆过程导致所谓‘耗散结构’这一种新型的物质动态”(①《普里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陕西科技出版社,1982年,第110页。)普里高津的这一理论实际上说明在宇宙中的各系统,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无一不是与周围环境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协同学又称协合学,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于1971年开始倡导的又一种系统理论。它表示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复杂系统中,许多要素的协同作用即联合作用将超出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从而产生出整个系统的统一宏观模式。这一过程就被哈肯称为协同过程。他为各种类型的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转变建立了一套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
   
苏联学者乌耶莫夫于1975年提出了参量型系统理论,解决了贝塔朗菲建立的类比型系统理论对有序性、目的性论述的不足。此外,一些社会科学家或者从社会科学中抽象出系统理论,或者用系统理论研究社会系统,由此形成了种种社会系统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1,社会系统论。
认为社会系统是由社会各要素协调一致的行动和相互关联的功能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人类社会是自适应系统。代表人物有T·帕森斯、M·邦格、W·巴克利。尤其是M·邦格在数理逻辑、离散数学以及系统分析中提到了用以研究和表达唯物主义本体论的数学工具,即集合论、抽象代数、命题演绎、谓词演绎、矩阵、图论、状态函数和状态空间分析等一系列数学工具,使哲学的精确化和形式化由可能变成了现实。邦格运用现代数学工具描述唯物主义哲学范畴,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并使人们看到了希望:哲学不仅可以定性,而且可以定量,使哲学与现代科学相互表征,实现了马克思曾经说过的,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实现了恩格斯提出的目标:使数学成为“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57页。)


2,经济系统论。
一是美国经济学家W·列昂惕夫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产品交易的数量编制的一个棋盘式的投入产出表,它依据各个部门各单位产出所需由其他部门投入的产品数量编制投入系数表,从而进行有效的经济分析。二是经济学家K·保尔丁提出的熵过程经济系统,他认为消费是一种典型的熵增过程,生产是一种典型的熵减过程即进化过程。经济学家N·乔治斯库在这个问题上也提出有价值的学术见解,认为经济过程是熵过程,经济系统是熵变系统;力学现象是可逆的而熵现象是不可逆的等等。三是日本学者槌距田敦的熵资源系统论,认为资源的导入,资源的消费以至废物废热的排出这一完整的“流”,乃是社会、经济和生物等定量开放系统赖以存在的和运动的动力。


3,组织管理系统论。
认为企业是一个由物质的、生物的、个人的和社会的几方面要素组成的一个“合作系统”,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这几个方面要素的协调。创始人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等。总之,在定量分析的系统思想时代,各种现代系统理论竞相争艳,为系统哲学的研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五  系统辩证论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系统辩证论是当代哲学的新形态。它主要是根据我们对哲学的本质的认识,考察当代世界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所进行的一种丰富和发展。因此,为了使人们了解这种哲学,有必要对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它与哲学的关系,做一些介绍和阐述。


(1)哲学的时代特征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特性是什么?这是人们在建立一种哲学理论时必须考虑到的问题。对这个问题,马克思作了科学的回答。他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第131页。)这里,他强调了两点,一是哲学是“精神的精华”,二是哲学具有时代性。前者,揭示了哲学的本质,后者说明了哲学的基本特性,即时代性。马克思正是本着这种认识,在上一个世纪的中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实,不仅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此,一切有价值的哲学也都是如此。黑格尔说:“每个人都是他那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②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12页。)黑格尔在这里也强调了哲学的时代性。不难理解,黑格尔也正是基于对哲学的这种看法,在上一个世纪的初叶,建立了他的博大精深的唯心辩证论哲学体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列宁、毛泽东等人,同样由于他们密切关注时代风云的变幻,抓住时代普遍面临的问题,并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当我们思考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重大而严肃的问题时,就不能不对我们所处的时代予以特别的关注。现在,我们已处于20世纪的90年代。当今世界,如果同150—170年前黑格尔所处的时代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同100—140年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同列宁所处的时代,甚至同毛泽东生活的时代相比,人们也会感到变化是极其巨大的。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近十几年来,全世界出现了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世界也不再是两个大国、两大阵营对立的状态或三级、三个地带的态势,而是多元或多极竞争的形势。


实践是系统辩证论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实践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然要随之而发展。历史发展到今天,无论在资本主义国家或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也包含着一定的有价值的思想。所有这些,都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的概括,更加需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中国和世界已经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一方面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一方面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规律;同时要研究当代世界的新变化,研究当代各种思潮,批判地吸取和概括各门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只有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于突破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或不适合变化了的情况的判断和结论,而不是用僵化观念来裁判生活,马克思主义才能随着生活前进并指导生活前进。”
哲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世上没有不死之物,只有那些能够在死亡中不断新生的东西才是不朽的。由此可以引伸,只有那种勇于变革自身不断创新的东西,才会有长久的生命。


哲学也有自己的生命。哲学的生命不仅在于它所具有的真理性——这当然是基本前提——而且在于它由此而对实践所具有的价值。黑格尔说过一句很有深度的话,哲学是“思想所集中表现的时代”。哲学反映时代,它是时代精神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表现形式;转过来,哲学又服务于时代,正是那些看起来十分抽象的原理和范畴,规定着一个时代人们用以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这就是哲学的价值,也就是哲学的生命基点。一种哲学的命运如何,主要看它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表达时代的特征,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回答时代所提出的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论、彻底的辩证法,是业已获得科学形态的哲学理论。在历史上,唯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自觉地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因而成为一切哲学中最富有生命力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回答当今时代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提出的基本理论问题,应当随着历史的前进和科学的进步不断以新的内容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尤其是在今天的改革时代,要适应改革的形势,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有所创新、有所发展。(2)现代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怎样才能发展?毛泽东指出;哲学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恩格斯也谈到: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从来不是纯粹思维的力量,而“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①。因此哲学只有在总结当代科学的成果、在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时才能获得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它的创立,完成了哲学史上的一大变革,但它并没有结束哲学的发展。
毛泽东指出:“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问世一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世界是个改革发展的时代,是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层出不穷的时代,是世界范围内“多极”竞争的时代。从整体上、本质上看,更确切地说,这个时代应该称之为系统时代。
恩格斯曾说过:“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与19世纪相比,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已使人类的视野,从反映比较简单的机械运动深入到揭示生命运动和社会运动的发展规律;从研究人类居住的地球扩展到浩渺的太空;从描述宏观事物的属性发展到探索微观世界的本质,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去深入探索物质的结构和宇宙的奥秘。
量子力学的诞生,把粒子性(非连续性)、波动性(连续性)这种看来难以结合、甚至截然相反的特性联系起来考察,揭示了波粒二象性及测不准性,说明了能量的连续性与不连续性的对立统一,即非严格的决定性。
相对论证明了空间、时间和运动速度的相对性,对运动着的物质在其空间和时间结构的内在对立统一联系,以及物质的质量、能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做出了新的理论解释。
控制论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社会和人工技术这三种不同运动形式间的控制关系,在无机界和有机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新的桥梁,进一步深化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信息论的发展,不仅揭示了人工技术、生物、社会等领域中存在着共同运动的规律,而且进一步证明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并使我们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对反映过程的理解更为丰富了。
而系统论,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思想,我们常讲的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实际就是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系统整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特别是以耗散结构论和协同学为主体的自组织理论,在科学史上首次初步成功地揭示了系统从无序到有序或从低级有序到较高级有序进化的一般条件、机理和规律性,把辩证法从一般发展(进化)现象的哲学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样就为新的哲学——系统辩证论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的、经济的和科学的充分根据。


(乌杰文库——《系统辩证 学》)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