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转贴:实现衡阳会议措施,是中医复兴的希望
    

中医讨论:转贴:实现衡阳会议措施,是中医复兴的希望

实现衡阳会议措施是中医复兴的希望

纪念衡阳会议召开25周年

北京羲黄文化研究中心  吕嘉戈 2007年5月23日

【返回】


 

     近来有关中医废存之争论,舆论似乎又以一边倒的趋势,把矛头指向了妄想消灭中医的个别人士。从新闻媒体及各种支持中医的团体的会议及宣言的内容看,均淡化中医在现今濒于灭亡的现状,忽视如何去保卫中医不被消灭的办法;卫生行政部门能否制定使中医能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起死回生的具体措施等等。却都热衷于与妄图消灭中医的个别人士打笔仗和口水仗,这样就中了这些妄图消灭中医人士的奸计:他们在替卫生部“挨骂”,将人们对中医存亡的注意力从卫生部转移到他们头上,只要卫生部不被追究责任,继续保持现状,能拖上多久就拖上多久,中医就有可能被拖死!

     自1982年以来,卫生部开始明确执行了一条以中西医结合代替中医的极具欺骗性的消灭中医的路线。当这条错误路线被《挽救中医》一书披露出来后,社会上反中医人士对中医的诬蔑、诽谤之文章和言论一时大量流行,某些个别人士甚至连本民族的根本利益都不顾,疯狂地对中医进行诬蔑和否定。个中原因,明眼人一看就清楚:他们在用移花接木的伎俩,妄图瞒过广大善良的人们,把人们对中医存亡的关心和对否定中医言论的愤怒引向他们,达到保护卫生部的目的。因为他们很清楚,没有卫生部消灭中医路线的行政权力,就是给他们一万张嘴,出一万本书,也不可能将中医消灭掉。

     我们从这种现象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社会上反中医人士极力鼓吹中医不是科学而是伪科学、中医不科学,继而要取消中医,实际是在配合卫生部,让人们的视线转向他们,为卫生部脱开责任。而卫生部也心领神会,在万人签名取消中医刚刚开始之际,马上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以维护中医的姿态给人以反对取消中医的形象,来了个金蝉脱壳,将取消中医的罪名推到了个别人士身上,从而上演了一出心照不宣的双簧戏。

     历史上反对中医的臭名昭著人士是1929年提出“废止中医案”的余云岫,他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他的提案被当时民国政府卫生部所推崇,并在全国卫生大会上通过,如果没有卫生职能部门行政权力的支持,他是不会在中医界这样臭名昭著的。所以,我们不要为社会上少数公开反对中医、瞧不起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中医--的人士叫嚣而生气,这些人士也只能是叫嚣而已,与余云岫不同的是,现今新中国的卫生部虽然也是在消灭中医,但是,有1953年中央对实施消灭中医政策的当时卫生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贺诚与副部长王斌的撤职处分的前车之鉴,是不会公开支持他们消灭中医的主张的,二者虽然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

     俗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光凭这些反对中医人士的叫嚣,中医是不会被消灭的,也是不足为奇的。看问题要从宏观上去把握,中医在现今濒于灭亡境地的始作俑者,不是这些反中医人士,而是卫生部长期利用其职能部门的行政权力造成的。不去追究卫生部的责任,而去与几个妄图消灭中医的个别人士论战,就脱离了宏观而注重了微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卫生部消灭中医是有具体行动和结果的,这个责任是必须要追究的。

中医的真正复兴,文革前,在党中央、毛主席坚决发展中医的路线下,经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及中医界的努力,已经有所起色:在中央和各地政府的支持下,中医高等教育办成功了,中医医院在各地都已建立起来等等,可以预见,中医大发展的基础已经打好,一改旧社会中医所受的凌辱欺压、奄奄一息的状态,中医在那时是真正挺起了腰杆,扬眉吐气,蓄势待发。但是,在文革中这一切均遭到破坏。文革后,1978年,老干部纷纷“解放”恢复工作。重新上任卫生部中医局局长的吕炳奎,根据当时拨乱反正的时局,对文革后的中医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做了大量工作。他对中医状况的调查报告,以卫生部党组的名义上报中央,被中央肯定,并以中央1978(56)号文件下发,在报告中,最早提出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工作方针(简称三支力量);1980年,在全国中西医结合会议上再次重申了被中央肯定的三支力量的工作方针。其后,还有一个历史事件对中医来说是不能不知道的。这就是被中医界一致称为是中医翻身的历史性会议即衡阳会议的召开:1982年,在吕炳奎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为着重解决中医教育和中医医院的西医化状况,卫生部召开了“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因在湖南衡阳召开,简称为“衡阳会议”)。会议提出了如何改变中医教育西医化与临床西医化问题的措施,受到了当时中医界的热烈支持,中医们欢呼中医有救了。然而,自衡阳会议之后,吕炳奎就被通知退居二线,没有了行政追诉权,中医界失去了为中医可以“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中坚,仅仅在会议开完一个多月后,在卫生部里反中医人士的周旋下,衡阳会议为中医所做的复兴措施被搁置,致使中医界所期待的复兴成为泡影,随之而来的是三支力量方针被否定,继之以中西医结合代替中医,欺骗了中央也欺骗了广大人民。至此,中医在之后的短短25年后的今天,不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走到了濒于灭亡的境地。

其个中原因,主要还是卫生部依然是西医统治中医,不给中医话语权、行政权,其间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均对中医的生存和发展设置了人为的障碍。衡阳会议原本要解决的中医高等教育及中医医院西医化问题的措施,被束之高阁。25年来,从中医大学毕业的学生没有几个能成为合格的中医生,中医院则已经"西化"的与西医院几无差别。实际上,卫生部自衡阳会议后,不但否定了衡阳会议纠正中医西医化的措施,否定了中央同意的“三支力量”的工作方针,反而确定和执行了一条带有欺骗性的消灭中医路线 --------即以中西医结合来代替中医的路线,公然反对三支力量的工作方针。这是一条错误的路线,在这条错误路线下,《执业医师法》将民间中医:“学徒出身的中医、自学成才的中医、家族传承的中医(即没有文凭的中医)”均排斥在中医队伍外;将民办的中医学校及国家中医自学考试取消;对个体中医门诊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定性为盈利性医疗机构,并排斥在国家医保之外;将医疗机构分为非盈利性机构和盈利性机构,人为的制造不平等竞争;强化了中医药大学的西医化教育;中医医院的西医化程度几乎达到了与西医医院乱真的地步;没有一家真正的纯中医医院;把持舆论,控制对中医的正面报导;为了商业垄断,对一些西医的不治之症,从不把中医介绍给患者等等,上述这些,只是表面可以看到的现象。更深层次的原因就牵扯到国际上垄断资本为抢占中国医药市场,进行的消灭中医的的阴谋策划;以及中国文化全面西化的现实背景,这些都是中医生存的杀手。在此不再赘述。

     总之,中医要真正得到复兴,首先是要给中医独立行政权,摆脱卫生部西医化的统治;其次,指定真正有领导才能的、并且是铁杆中医,不为名利、敢于与消灭中医的逆流作斗争的人担任第一把手;并能坚决贯彻衡阳会议对中医教育和中医医院西医化的整改措施,坚持三支力量方针,废除一切限制中医发展的法律及法规等等,如此下来,有十年时间,中医就可以从濒于灭亡的境地起死回生。届时,中华民族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中医学,将真正担负其全人类的健康保障。

     现时的复兴中医,为什么必须回到1982年衡阳会议的路线上来呢?道理很简单,中医在文革前的发展,基本上是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并且已经培养出来了一批中医的新生力量。而且,对中医在文革中遭受的破坏程度,进行具体调查并做出报告和制定措施的人,是中医界公认的新中国中医事业奠基人--吕炳奎,他对中医事业的状态及其发展战略是胸有成竹的,他对中医事业的领导经验是中医发展的宝贵财富,因而,他提出的对中医复兴的措施,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自衡阳会议至今的25年来,再回过头来看这些措施,不是很清楚吗?现今中医行业的领导,均没有达到他对中医认识的高度,不可能一上台,就能拿出符合中医正确发展的指导路线。所以,先回到衡阳会议对中医发展制定的措施上来,然后,再通过实践对实际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这样才有可能解决问题。如果抛开衡阳会议重新制定中医发展的措施,一旦有误,将会对中医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现时的中医已经经不起时间的耽误和拖延了,从这个角度讲,回到衡阳会议是复兴中医最捷径的路子。

     笔者呼吁中央政府按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批准成立中医部,真正给中医独立行政权,破例任命吕炳奎生前推荐的干部担任第一把手,并给予中医优惠政策,使中医能顺利渡过难关,复兴起来。在中医教育上,历史已经证明,文革前中医学院教育出来的学生是有水平的,并且他们已经成为当今中医界的栋梁,以科学院院士王永言为代表的一批有学术地位的中医师,大多均是这个时期的毕业生。因此,对中医教育的探索应该先回到文革前的教育模式中去,然后再去探索,这样可以节约大量时间,也不会走弯路;中医医院则必须按照中医的四诊八纲进行诊断和治疗,中医师如果不会以四诊八纲即切脉辨正论治,那就要回炉重新学习。中医医院就是要以中医为主,给中医合法的治疗权。例如中医医院没有烧伤科,中医师徐容祥的烧伤药“湿润烧伤膏”成了西医治疗烧伤的专用药;中医医院的住院部主要是以西医手段在为病人治病,其原因是要以卫生部颁发的治疗规程为准,而治疗规程只适用于西医。故,如果现在对中医只做表面文章,而不去触动根本,中医照样无法复兴。

     今天,我们纪念25年前的衡阳会议,就是希望中央能给中医独立行政权,责成新的中医行政管理部门,重新贯彻和落实衡阳会议对复兴中医所制定的措施,真正体现出三支力量中的中医力量,体现出它将为全人类的健康提供安全的保障,这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别无分店的优势。在此认识上,成立一个既要管理中国境内的中医发展与治疗疾病,也要加强对全世界各国的中医传播的中医部是必要的,中医要在这个部的领导下,发展壮大,即惠及中国人民也要走向世界惠及全人类。为中医的复兴,为使它重新成为中国人民健康的保障,才是目的所在。当中医聚集和恢复实力后,才能为全人类的健康保障做出贡献。

     中医的前途是光明的,其复兴的道路是曲折的,愿中医界的同仁以及中华民族共同努力,为中医复兴的成功而奋斗。

 

附卫生部文件《印发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文件的通知》

                  (82)卫中字第6号

即衡阳会议文件。

 

卫 生 部 文 件

(82)卫中字第6号

---------------------------------------------------

印发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

工作会议文件的通知

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各中医学院:


现将一九八二年四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在湖南省衡阳市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讨论制订的《关于加强中医医院整顿和建设的意见》、《全国中医医院工作条例(试行)》、《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办好中医学院》三个文件和崔月犁同志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卫 生 部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九日

附文件目录:



一、崔月犁同志在全国中医医院、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整顿和建设的意见
三、全国中医医院工作条例(试行)
四、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办好中医学院
五、我们要在中医事业上有所作为(崔月犁同志在全国中医医院、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六、


送:国家计委、教育部、财政部、各新闻单位


一九八二年六月十八日加印100份


崔月犁同志在全国中医医院、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一九八二年四月十六日于衡阳)


  我们这次会议主要解决四个问题:第一个是,按照三中全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落实政策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第二个是,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医的特色问题;第三个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对中医事业的建设问题;第四个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党政对中医事业的领导问题。今天我主要讲两个问题:

第一、 关于执行政策方面的问题

  在贯彻执行政策方面,主要是进一步肃清“左”的影响。在我们卫生系统“左”的影响相当严重。粉碎“四人帮”、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在指导思想上可以说基本上得到了克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左”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就是说在实际工作中把“左”的错误改正过来,还要费很大力气。我们卫生部在中央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指导下,这几年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左”的问题,在各方面仍然表现比较突出。例如在农村,“包”社员看病,这是个很“左”的问题。八亿农民看病不要钱了,能不能“包”下来呢? “包”不下来。我们“包”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看病的困难,但只“包”个挂号费、出诊费,并没有解决农民的多少困难,搞成了一个形式主义的东西。从各地合作医疗的情况看,真正能够给农民解决一些困难,农民感到顶事的,这样的大队不到百分之十,也就是说百分之九十没有“包”下来。应该说“包”基本是错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这个“左”的影响,至今没有完全克服。

  有的合作医疗搞什么门诊挂号费五分钱不要了,出诊费一毛钱也不要了,认为这是“包”了农民的医疗问题。实际上这样根本不解决农民的问题。如果是重病“包”,花钱多“包”, 因重病住院治疗花了几十元,几百元,上千元,我们“包”下来, 这真能给农民解决问题,就同我们公费医疗一样。如果“包”得下来,无疑是好事情! 问题是没有这个力量。关键在这个地方。有的同志说,这个东西我们得提倡,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的东西,不能动。这个能不能动,不凭主观愿望,是凭客观事实。去年十月中旬我到河北省,我说你们这个“包”究竟有多少?那个时候统计数字还剩下了百分之二十的大队,是逐步下降的趋势。这次我来湖南开会,顺路到河北省去看了看,他们说目前也就是百分之五、六,又下降了。我们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不少,搞形式主义东西不少。预防工作的普查普治好不好呢?当然好!一九五八年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那个劲头足极了,想一下子把所有农民的病一年都看好,而且不要钱!办得到吗?现在还有这个影响没有呢?这方面的表现同志们知道的多得很嘛!卫生方面的收费标准一再降低,搞得医院入不敷出,越办越穷。从根本上来说,一再降价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人民需要医院看病,要求有高明的医生,结果医院的设备不能更新,不能增加,人才不能很好地训练,技术不能很好的提高,防治疾病的水平很低,这不是对保障人民健康不利吗?特别是今后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并不在乎多掏一两元钱,而是要求我们能保证医疗质量,能治好病。所以,过去“左”的东西,在我们指导思想上讲是纠正了,然而要在实际工作中克服“左”的东西,正如胡耀邦同志说的,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今天我讲的是过去的事情,在这方面过去我也是积极分子之一。我们不是对哪个地区,哪个人追究责任,而是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逐步地加以改进。

  今天,我们不是讨论全面的卫生工作。那么,中医工作怎么样?同样是受“左”的影响很深。如果说卫生战线是短线,中医工作是短线中的短线。教育战线是短线,我们卫生工作中,中医教育工作也是短线中的短线。我看中医工作受干扰破坏和左的错误影响是更深的,什么“牛鬼蛇神”,统统要赶尽。西医赶下去还下放到公社,中医是轰下去连公社也呆不住,拆庙搬神。有的集体单位财产也被没收,人赶下去,帽子给扣上。在座搞中医行政的不少是老中医、老专家,这点体会是很深刻的。所以后来拨乱反正,收回了大批中医。

  从方针政策、指导思想来看,也还有“左”的东西,例如新的学派要不要搞?当然要搞,但是不看条件就行不通。要创造一个新学派,不看条件,说什么要加快中西医结合步伐,急于搞中西医合流,这就是“左”。外表看来,人人学中医,还非常重视,但实际结果很不好,西医代替了中医。所以老中医担心把中医搞掉了,这是有道理的,是有客砚事实的。这样搞下去,中医就光了。在中医人员中,有经验的越来越少,年轻的跟不上,继承不下来,不是就光了吗?日本汉医光了,都是西医了,现在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学习中医。日本人说他们这是个历史的悲剧。我们中医造成乏人、乏术的状况,主要是“左”的影响造成的。我们应当继续肃清“左”的影响,避免重演日本的悲剧。

  从一九七八年中央发了56号文件以后,贯彻中医政策,上述情况有很大改变,但确实思想问题很多,原因就在于“左”的影响。所以中医政策落实不是那么容易的,建议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就能真正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贯彻中央的政策,贯彻中医政策。这个思想路线问题解决了,我们的会议就会更有成效。

  第二、关于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问题这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抹煞中医特色也是一种“左”的思想、“左”的政策造成的。中西医合流,加快步伐,这样就把中医特色取消了,就剩一方一药了,中医理论也就没有了。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有几个问题需要讨论:

一、 怎样在诊断、急救、治疗、护理、营养等方面真正反映中医的特色,实行中医的一套制度和办法。中医医院不用中医诊断、治疗,不有望闻问切、辩证论治,不是根据中医的理论和经验用药,那样的中医医院还有什么特色呢?再说营养吧!西医讲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这个维他命C,那个维他命A之类的东西,还有蛋白、碳水化合物,吃不吃,等等。中医呢,什么忌生冷、忌酸辣、忌油腻等等。哪个有效?哪个无效?有的是西医方法有效,有的是中医方法更有效。因此,中医不能完全排除西医,但是必须充分反映中医的特色。

二、关于中医的基地问题。中医基地问题我们卫生部党组最近讨论过一次,现在同大家商量怎么解决。我们意见,中医院就是中医的基地。有同志提,这里边西医怎么办?中西医结合怎么办?这并不是要把西医轰出去,把搞中西医结合的同志轰出去。不能用“文革”的办法处理这个问题。而是要经过一个过程,逐步地把中医的特色发扬起来。中西医结合,西学中的医生,也可以在中医院工作。不懂中医的领导干部,有的也把中医院搞得很好,那怎么解释呢?何况懂西医更比较容易学习中医了。我们县以上中医院“文革”前有三百七十九所,“文革”中下降到一百七十多所,经过贯彻党的政策,近两年又发展到将近八百所,这是不小的成绩。当然,其中有的问题还很多,有领导问题、设备问题、床位问题等等,但是,毕竟是开张了!有问题不要着急,要一个一个地解决。

  西医的问题不大。全国八千多所县以上综合医院,比中医院多十倍。虽然也都吵着很挤,但是都有基地,问题还不算很大,在今后发展中会逐步缓和。中医基地就很少了,所以中医院就是中医的基地。

  中医因为没有基地,不能系统地总结经验,观察病人,因此后继乏术。就象把干部总关在房子里不让工作一样,永远不叫他工作,不接触实际怎么能提高呢?中医没有场所,怎么能系统观察病人,提高医疗水平呢?中医学院毕业的学生也没有地方去。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到综合医院,只能是看看门诊,连个病房也没有,综合医院也不愿他们去,要他们去干什么呢?所以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缺中医,而另一方面,中医学院培养的学生分配不出去。这个矛盾,只有把中医基地建立起来才能解决。

  有的中医院实际上是西医院。打个比喻来说,类似剧院外边挂的牌子是梅兰芳,里边唱的是朱逢博。群众愿找中医,挂了中医牌子,就得真正有中医看病,把中医院办成名副其实的中医院,把中医基地解决好。

  关于中西医结合的基地问题,如何搞法,这次会议暂不议。请大家注意作些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以后我们再专题讨论这个问题。

三、关于人财物在卫生事业中占的比例问题。中医是“短线”中的“短线”,卫生部门用于中医的人财物比较少。前年中医工作会议上提出一个中医经费占整个卫生事业费的比例是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基建投资占百分之十至三十。据了解这个比例许多省市没有达到。近几年卫生部门每年的事业费有三十多亿,中医约占一点五亿,太少了。这是前年中医会上估计的数字,不太准确,但可以看出个大致轮廓。这个问题,有的省解决不错,如陕西、湖南、河南、江苏等地,还有其它一些省、市,特别是地方党政领导同志很重视发展中医事业,不少地方除了上边拨的中医事业费外,当地政府还拨款发展中医事业。但是在财政体制改革,采取“分灶吃饭”的办法之后,许多地方对卫生方面,特别是对中医方面的安排不够,造成不少困难。很多地方反映,省里分灶、地区分灶,县里分灶之后,就没有中医的了。基地建设更谈不到了。请同志们把这个问题认真议一议,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四、关于保证发挥中医特色的问题。要搞些制度办法,这方面很不完善。很多的工作没有制度,没有章法,大都是抄西医的。我们这次会议要讨论制订一个中医院工作条例,有的同志看了“讨论稿”之后说,还是搞的西医那一套。所以要把《条例》好好讨论修改一下,集中大家意见,把它修改好。

  中医医院工作条例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要从中医的情况出发。当然,我们并不排除西医院那些好的经验,好的管理制度,好的护理制度,好的分工制度,但必须要适应中医的特点。五、有关教育方面的问题。保持和发扬中医的特色,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想把高等中医教育问题先解决一下,准备请中医专家成立一个教材编审委员会,要把中医各种各样教材重新审核一下。中医教材要反映中医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问题,一是中西医课程的比重问题,二是附属医院的问题。提出西医基础课占多少比重,中医基础课占多少比重,临床课占多少比重。从形式看都是三七开,中医是七,西医是三,前期课基本是这样的,但后期教学基本是中西医结合的,中医课就比较少了。这个问题与解决基地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要认真办好,真正发挥中医特色。当然有个过程,有很多工作要做。上述这两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要求培养中医人才,保持中医特色是办不到的。我们想通过这次会议把成立编审委员会的问题议一议。把中医教材全部审核一下,这件事情工作量很大,如果中医界专家把教材问题解决了,不但对中国,对世界也有贡献,这个意义是很大的。这次会议,除了把中医院、中医学院有关工作问题解决以外,把教材问题也考虑一下,这方面的任务是很重的。

  总之,中医的问题,主要有上述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一是保持和发扬中医的特色。提出来请同志们讨论研究。

这次会议暂不解决中西医结合的问题。中西医结合过去做了大量工作,成绩也是不小的,但缺乏系统全面总结。我们打算再一步调查研究之后,专门开会讨论研究。

  还有中医科研问题,这次会议也没有列入。中医科研工作的问题也需要总结。研究工作有成绩,但是问题较多,有不少人说,我们现在的研究工作,不是对中医的研究。也许他讲得是对的,但需要总结经验。为什么有人不承认呢?我们应当认真考虑一下。我们中医研究院有些老中医就不承认。中医研究他不承认,对中药研究他也不承认。这方面我们没有做调查研究,不好肯定或否定。但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也不是三个、五个、十个、八个人,有不少的人提这种意见,这就需要考虑一下。中医研究工作,各省、市也有一些,怎么搞法,需要总结经验。这次会议暂不讨论这个问题。

  除了中医之外,还有少数民族医、如藏医、蒙医、维医、傣医、还有其它一些少数民族医,这次会议也没有列入。我们少数民族地区来的同志,可以先做些调查研究,考虑一些意见,等下半年我们也要做一些调查研究,争取明年和民委一起把少数民族医的问题解决一下。这是对待少数民族文化的态度问题,我们要有足够的重视。如果我们不加以帮助,不加以继承,有的可能就消亡了,同中医的小科一样。这次不讨论这个问题,以后另作安排。有材料可以留下,今后专门开会。

  再就是中医小科,耳鼻喉科、眼科、正骨、按摩、推拿、气功等等,特别是正骨、按摩、气功、推拿,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怎么办?有的说气功他不相信!你不信可以,但它确实有疗效。浙江出了气功杂志,销售量很大。还有针灸,我们是针灸的祖国,但没有一所针灸学校。日本有不少针灸学校,他们一百人,几十人也算一个学校,不象我们随便办个学校就是上千人。但是不管怎样人家有呀!日本现有四十七所这样的学校,里边包括按摩正骨。咱们一所也没有!前些天我们给紫阳、万里同志写了一封信,反映了这个问题。外国人向我们学习,我们却跟不上人家!不能徒有虚名啊!是不是搞些针灸学校呢?普通中学太多了,能不能改一点针灸学校?这样就业也方便一点。还有中医学校是不是搞点小科班、小科系呢?等等。中医局是不是可以同一些地方的同志商量一下这个问题。河南洛阳有一个正骨医院,过去曾办过正骨学院,我看条件是够的,他有几百张病床,又盖了个新楼,有研究所,它那里有二百多年历史啦,祖传发展起来的。是否可以把这个学校继续办起来呢?我们搞中医教育,恐怕不能完全抄西医那一套。只要能保证质量,认真地教就很好,把中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要做些调查了解,同教育部商量,争取把针灸、按摩、正骨学院办起来。也不多招生,可以招八十个人,两班,很快就开学了。也用不着很多钱,有几十万元建个宿舍就够了!中医要求的条件不高。当然,也需要装备一些必要的仪器设备。

  针灸专业学校怎么办,也请大家讨论一下。中医这件事情,总的来讲应当解放点思想。冲破老框框,彻底从“左”的影响下解放出来,真正把它发展成一支可观的力量,真正搞出水平来,拿得出手去。现在百分之七十左右从事中医的人没有系统学习过,要保持发扬中医的特色,必须认真地把高等教育,业余教育搞好。如果什么也不懂,那一套都没学到手,还讲什么保持发扬特色呢?我们要真正按照毛主席过去讲的精神,把中医事业发展起来,把中医特色保存下来,就不能满足于现有规模和现有水平。我们真正搞上去了,不但对中国十亿人口防病治病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世界上也会有所贡献。过去中央负责同志讲:你们总是讲对中医注意不够,老是不发展,老是上不去,老是后继乏人,老是后继乏术!是不是要到外国去学习?是不是要向外国人学呢?我们应当有志气,有能力改变这种状况,真正改变这个“总是老样子”的状况。有些省用于中医的人、钱、物还是不少的,搞得不错,省里拿点钱、地区拿点钱、县里拿点钱,把中医医院就搞起来了。在人、钱、物方面还得加劲。要努力把中医事业搞上去,发展起来,提高水平。要做到真正名符其实,不是徒有虚名。现在有些事我觉得很为难,外国人总是说要向我们学习中医,我想来想去找谁去任教呢?到日本去我最发愁,他给你作揖叩头,要求派几个针灸师。派谁呢?拿得出手的很少,没水平。我们让湖南医学院培养了几十个西医学习中医,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看很难,很可能还是拿不出手。

  以上我讲的只是出了一些题目,卷怎么答,还是请同志们多动点脑筋,把这个会开好。

  这次会我们找了个很好的地方,湖南的中医工作搞得比较好,他们差不多县县设有中医医疗机构,有的办得很不错,是我们学习的机会。他们又用很大的力量对我们这个会的生活各方面照顾得很好,我代表大家向湖南各位领导同志和参加会议工作的全体同志表示感谢。我的话完了。



关于加强中医医院整顿和建设的意见

  一九八二年四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在湖南衡阳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上,认真讨论了关于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加强中医医院整顿和建设的问题。

  建国三十年来,召开全国性的中医医院工作会议还是第一次。这次会议,在党的三中全会、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总结交流了经验,讨论制订了《全国中医医院工作条例》(试行),研究确定了当前中医医院工作的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了中医医院的办院方向。

一、 中医医院的发展和现状

  中医医院从五十年代中期建立以来,已近三十年了。它的建立和发展,同整个中医事业一样,经历了一个迂回曲折的道路,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回顾历史,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五年,是中医医院的建立和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分重视关怀中医药事业,制订了团结中西医、继承发扬中国医药学的方针政策。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中医药人员先后由分散的个体组成联合诊所,不久又办起了全民和集体两种所有制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医院。建院初期,对要不要建立中医医院和建立后能不能坚持下去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这些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中医医院站住了脚跟。事实证明,中医医院的建立,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得到广大中医药人员的拥护。一九六0年,全国中医医院发展到三百三十所,中医病床增至一万四千一百九十九张。六十年代初,卫生部门根据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卫生机构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当时的问题是,许多地方扩散了中医机构,使中医医院工作受到了影响。随着国民经济情况的好转,中医医院又有所恢复。

  十年内乱期间,中医药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不少中医医院被扩散,人员被下放,尤其是大批集体所有制的中医医院,连他们勤俭办事业积存下来的资金、房屋、设备也被分光了。全国中医医院一度减少到一百二十九所,中医药人数减少三分之一。幸存下来的中医医院,在“左”的错误影响下,搞形式主义,也大部分改变了方向,名不副实了。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拨乱反正,肃清“左”的影响,党中央及时以(78)56号文件,转发了卫生部的报告,重申了党的中医政策。以后又制定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发展,长期并存”的方针,落实党的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恢复、重建和整顿工作。各级党政部门加强了对中医医院的领导,积极支持中医医院的建设,全国中医医院已从一九七六年的一百七十一所,发展到一九八一年的七百五十三所,病床由一万五千一百二十八张,发展到五万七千三百六十一张。全国中医队伍从一九七六年的二十三万六千零四十六人,发展到一九八一年的二十八万九千五百零二人。经过评定技术职称,调动了广大中医药人员的积极性。不少中医医院,都在积极探索办院规律,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制订适合中医特点的各种规章制度,学术空气也活跃起来,中医医院的建立和发展,在我国卫生保健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 各级中医医院都承担着大量的医疗保健任务。它们比同级综合医院规模小,人员少,但完成的医疗任务一般不少于同级综合医院。大多数省、市级中医医院,日门诊量都在二千人次左右。我们这次会议的所在地衡阳市,共有中医药人员三百六十八人,占全市卫技人员的百分之十二点五三,但中医门诊量却占全市总门诊量的百分之四十。各地中医医院收治的病种也在不断增加,有的已经开设了急诊,开始改变多年来很少收治急重症的状况。许多中医医院还担负了地段的保健、卫生防疫和计划生育等工作。

(二) 各级中医医院,特别是省、市中医医院,承担着大量的培训任务。它作为临床教学基地,从建立以来,接受中医院校实习生达四万三千人、西学中一年以上人员二万七千八百八十四人。此外,还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进修班、研究班,为院内外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有的还为国外培训了一些医务人员。近几年来,有不少中医医院开始抓了各种中医专科人才的培训工作,在提高中医药队伍的技术水平方面,做出了贡献。

(三) 中医进医院,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专长和作用,为中医学术的继承和交流创造了条件。各级中医医院,都注意了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工作,通过为老中医配备助手等多种形式,总结整理了经验,全国整理出版的老中医医案医活数以千计;普遍开展了收集、整理、验证民间单方、验方的工作;有的中医医院还进行了中医文献整理研究工作。所有这些,都推动了中医学术的继承和发展。

(四) 中医医院作为医疗、教学、科研的基地,集中了中医的优秀人才。不少中医医院在设备简陋、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能够克服困难,紧密结合临床,开展科研工作,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

以上马说明,建立中医医院是完全正确的。它在中医的医疗、教学、科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适合我们民族特点的一种医疗保健组织的新形式。

  但是,中医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首先,中医医院的发展不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机构少、规模小,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能适应客观实际的需要。截止一九八一年底,全国县及县以上中医医院只有七百五十三所,病床五万七千三百六十一张。而综合医院有八千零四十四所,病床有九十六万八千零四十一张。现有的中医医院也多数是经费不足、房屋拥挤、设备简陋。这种现状使人才培养、医疗质量提高和开展科学研究,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现有的中医医院,不少在办院方向上还存在问题。主要是没有充分体现中医中药的特点;在领导成员和技术队伍结构上,中医药人员还没有占到应有的多数;技术队伍的素质差,既能处理急症,又能管理病房的人才为数太少,中级人员约占中医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有经验的老中医越来越少;科室设置上注意体现中医的特长很不够,有些中医专科几乎成了空白;医院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基本上还沿用着综合医院的一套管理办法,没有形成适合中医特点的管理体制和章法;中药的问题也较多,常用品种短缺,不遵守炮制规范,许多传统急救的中药剂型失传,严重地影响到中医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研究的开展。因此,许多中医医院名不副实,很难实现继承发展中医药学的艰巨任务。

  赞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长期“左”的错误影响,特别是十年内乱对中医药事业的破坏;从中医医院本身的工作上说,由于建院历史短,缺乏经验,在摸索中前进,走了不少弯路;从卫生部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来说,有的同志对党的中医政策认识不足,贯彻不力,在制订卫生事业规划时,没有安排中医事业的专项经费;没有拟订对中医医院的管理条例;没有及时总结交流经验、改进工作。我们应该认真吸取这些教训,做为今后加强与改进领导工作的借鉴。

二、加强中医医院整顿和建设的几点意见

近几年来,各地为整顿建设中医医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办院方向上,有了不少经验和教训。集中各地经验,要做好中医医院工作,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 坚持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

  中医医院的办院方向是坚持中医特色。中医医院的领导和各类技术人员,都必须充分认识办好中医医院的这个根本问题。

  中医医院要坚持以中医的理论指导医疗、教学和科研实践。临床要提高四诊八纲和辩证论治的水平,不断总结临床经验,逐步制定觉病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中医病历的书写内容要具有中医特色,有利总结临床经验、继承发扬中医药学理论。要努力继承中医治疗急症的经验,积极创造条件,稳步地开展急重症的治疗,恢复发扬传统的各种急救方法,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制定急重症治疗常规。

  临床科室设置,要充分发挥中医传统专科的特色,有计划地建设各种专科,使中医医院成为科室齐全的中医综合性医院。以利于全面发展中医药学。各地也可根据自己的学术特长,开办中医专科医院,更好地体现中医优势。

  中医医院的护理工作,要努力挖掘中国医药学的护理知识,搞好辩证论护。护理人员要努力学习中医护理知识,不断提高辩证论护水平。要逐步制定常见病和急症的中医护理常规。

  加强中医管理,严格执行中药炮制规范、煎剂操作规程和配方复核制度,保证中药质量,特别要结合临床,根据急重症治疗的需要,积极慎重地进行中药粉剂的研究和剂型改革。

在技术队伍的组成上,中医中药人员应占全院医药人员的绝大多数。

(二) 要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中医药队伍

  培养造就一支又红又专的中医药队伍,是提高医疗质量,办好中医医院的重要条件。医院领导要对各类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进行全面分析,订出人才培养规划。对基础理论较差,临床经验不足的中医师及中医士,要对他们着重进行中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对中医基础理论较好,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及主治医师,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医、教、研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要特别注意在上述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重点培养,以便从中造就一批能为中医药理论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名家。对主任、副主任医师(尤其老年的),要支持他们整理研究中医文献,总结学术经验,著书立说。

  中药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学习中医中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经验丰富的老中药人员,要认真总结经验及技术专长,做好传、帮、带。

  其它各类医技人员,都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继承发扬中医药学服务。

  各类技术人员都要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共同把中医医院办好。

(三) 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发扬的关系,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展

  中医药学具有完整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继承发扬中医药学是中医医院的一项基本任务,继承和发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没有继承,发扬就没有基础。中医药学正面临后继乏人、乏术的窘境,继承与发掘中医药学术,迫在眉睫,必须着重搞好继承,学习中医经典著作,总结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使中医理论和临床水平不断提高,在继承工作得以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加以发扬。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除应进行智力投资以外,不要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

(四) 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

  建设好一个团结战斗、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办好中医医院的关键。中医医院的领导成员,应由坚决执行党的中医政策,热爱中医事业,熟悉中医业务,具有组织管理能力,年富力强的人担任。要注意把具备上述条件的中医药人员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临床科室的领导干部,应由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人员担任。

(五) 要有一个好的医疗作风

  各地中医医院要结合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加强医德教育,不断改进医疗作风,提高服务质量,把中医医院办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卫生保健基地。辽宁省营口市中医医院为方便病人就诊,采取了到患者就诊困难的地方开设门诊、到药店里去坐堂、开展电话挂号往诊、让年老体弱不能坚持正常上班的名老中医在家挂牌开诊,以及深入基层搞普查防治工作等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还要积极协助社会上散在中医药人员,开展医疗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国家办、集体办的中医医院和个人开业的中医药人员,都能为人民的医疗保健作出贡献。

(六) 要有计划地加强中医医院的建设

  各级中医医院,都是当地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心。我们的长远目标是:省、地、县都要建立中医医院(少数民族地区可根据条件建立民族医医院)。在当前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中医医院建设,要把重点放在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县中医医院的建设上,一定要把这些医院办成名副其实的中医医院。这也有利于尽快改变各地中医学院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脱节的状况,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要加快县级中医医院的发展建设。这是关系到八亿农民的医疗保健,以及近百分之八十中医药人员 的医疗活动和技术水平提高问题。凡列入三分之一重点建设的县,均应将中医医院的建设纳入规划;其他各县,亦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将中医医院建立起来。县中医医院,可以新建,也可在原有医疗机构的基础上调整改建,或者先办中医门诊部;县中医医院可以国家办,也可以由集体办。湖南省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在全省各县都建起中医医院的经验,值得学习。

(七) 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医医院工作的领导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都要把中医和中医医院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有人分管这项工作。要为中医医院发展提高创造物质条件。各地在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中,要逐步调整好中医事业在整个卫生事业中的比例关系,确实加强这个短线。在实行新的财政管理体制的情况下,尤其要积极争取地方党政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推动中医医院建设发展。

  中医医院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同志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与基层的同志一起,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方面,江苏省卫生厅全面、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抓重点带动一般的工作方法,值得效仿。

  为了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卫生部拟举办中医医院管理干部学习班。各省、市、自治区,有条件的也可以这样办。有计划地对中医医院的行政管理干部,进行培养训练。

  卫生行政部门分管中医医院工作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中医医院的负责同志,一定要有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精神。既要正视前进中的困难,又要千方百计地在困难中寻找出路,依靠群众把医院管理好。

  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鼓励先进,教育落后,防止各种错误倾向。要切实贯彻党的中医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认真执行“双百方针”,提倡学术争鸣,鼓励各类技术人员刻苦钻研业务,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前进。

  为了搞好中医医院的整顿和建设,使中医医院工作更快地走上轨道。这次会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讨论制订了《全国中医医院工作条例》(试行)。各地、各单位在试行这一《条例》时,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情况,逐步实施。要认真执行党的政策,注意工作方法,讲求实际效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对领导班子和技术队伍的调整问题,一定要在地方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稳步进行。

  关于中药问题,除中医医院内部要积极采取措施,保证质量外,卫生部正在与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一起研究,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应当看到,我国发展中医中药事业的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中医医院的建设和技术力量,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尽管还有不少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卫生行政部门,认真执行党的中医政策,坚持中医医院的办院方向,努力争取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团结一致,振奋精神,就一定能把中医医院工作搞上去。



卫生部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九日






全国中医医院工作条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中医医院是运用中医中药防治疾病,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必须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二条 中医医院必须以医疗工作为中心,结合医疗搞好教学和科学研究,成为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基地。

第三条 中医医院的技术队伍由中医、中药和其它卫生科技人员所组成,中医中药人员应占医药人员的多数。各类人员要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共同为发展中医药学做出贡献。



第二章 组织体制

第四条 中医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做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院长负责全院的业务、行政工作,副院长协助院长分管相应的工作。根据减少层次的原则实行院和科室两级领导。院一级设置精干有力的办事机构。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第五条 中医医院的院级领导应主要由德才兼备,热爱中医事业,坚决执行中医政策,有组织管理能力,年富力强的中医药人员担任。

业务科室(除放射、检验等医技科室外)领导一般应由德才兼备、致力中医事业的中医药人员担任。

第六条 中医医院是中医综合性医院,其业务科室设置和病床分配比例,可根据中医专科的特色和各自的规模、任务、特长及技术发展情况确定。科室设置力求全。科室设置与撤销,应报请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各地应重视中医专科建设,有条件的,要根据技术专长,开办中医专科医院。

第七条 中医医院的编制,可按病床与工作人员一比一点四至一比一点八计算。病床数与门诊量按一比三计算,每增减一百门诊人次,可增减六至八人,或比同级西医综合医院的编制高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十八,以保证中医、中药、临床、科研工作的需要。

  中医医院各类人员的比例:行政工勤、卫生技术员的比例,可参照西医综合医院组织编制的比例。根据中医医院特点,医生和药剂人员,要高于西医综合医院的比例,护理人员可低于西医综合医院的比例。在医生和药剂人员中,中医、中药人员要占绝对多数。


第三章 医疗工作

第八条 中医医院的医疗工作必须以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辩证论治为指导,并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诊治水平。要建立体现中医辩证论治特色的病历,并把病历书写作为中医技术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九条 要加强门诊工作,组织有经验的中医参加门诊,并根据本院技术特长开设专科(病)门诊。要简化手续,方便病人就诊。重视疑难病和基层转诊病人的诊治,不断提高门诊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条 地(市)以上中医医院,要开设急诊室,县(区)中医医院,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急诊室。要努力继承挖掘中医治疗急重症的经验,积极研制抢救急重症的中药制剂,逐步制定中医治疗急重症的常规。


第十一条 要根据中医特点加强病房建设。病房逐步实行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科主任)三级负责制或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两级负责制。住院病人应有固定的医师(士)负责管理,定期组织有经验的老中医查房、会诊,指导疑难、危急病症的诊治。

第十二条 中医医院的护理工作,要在努力发掘中医药学护理知识的同时,吸收西医护理的长处,要进行辩证论护,护士交班日志逐步用中医病名和术语。各级护理人员都要努力学习中医护理知识,提高护理水平,逐步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常见病和急重症的护理常规。根据医院条件,护理工作逐步实行护士、护士长、科护士长三级负责制,或护士、护士长两级负责制。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医嘱和各项规章制度。要重视中医的食养疗法,改善病人膳食,配合临床治疗。

第十三条 要建立和办好中药房。加强中药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严格执行中药炮制规范、煎熬操作规程、配方复核和药库保管等制度,防止虫蛀鼠咬、霉烂变质,严禁采购、使用伪劣中药。毒、麻药品必须专人管理,确保安全。贵重药品要建立健全保管、领发制度。对危急病人的抢救用药,要设法保证,及时供给。要制订保证质量和提高中医疗效的煎药操作规程、规范,配备适合中药煎剂所需的设备和器具。要加强对制剂室的领导,配备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和相应的设备,各种制剂都要遵守制剂规范,加强药检工作,确保药品质量。要积极恢复传统急救的中药制剂品种,满足急重症治疗的需要。要积极创造条件,在保证中药疗效的前提下改革中药剂型,研制安全有效的药品,适应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第十四条 中医医院根据继承发扬中医药学的需要,应配备现代科学仪器,对中医专科和科研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应优先配备。

第十五条 大力开展卫生预防工作,积极宣传普及中医预防疾病的知识,搞好医院的环境和饮食卫生,对有毒、有害和有传染的污水、污物,必须经过无害虫化处理。要认真发掘整理中医药学在卫生、消毒、预防上的宝贵经验。发现传染病人,要做好消毒隔离,妥善处理,及时报告疫情。积极开展计划生育的宣传,努力发掘运用中医中药节制生育的有效方法。

第四章 教学科研

第十六条 中医医院要承担中医学院学生的见习、实习和卫生行政部门安排的中医药人员进修的任务。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第十七条 中医医院要制订培养中医、药、护和各类技术人员的规划,明确要求,落实措施,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中医、药、护队伍。对基础理论较差,临床经验不足的中医药师(士),要分别情况,对他们进行医古文、经典著作、各家学说、著名医案的学习;对基础理论较好,临床经验丰富的主治中医(主管中药)师及中医药师,要提倡他们在全面掌握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上,选定一部经典著作、一家中医学说或一个病种定向发展,并为之创造条件;对主任、副主任中医药师(包括名老中医),要支持他们进行理论研究,总结学术经验,著书立说,带好接班人。对其他各类医技人员,都要提高本专业的技术水平,为继承发扬中医药学服务。

第十八条 中医医院要积极开展以提高医疗护理水平为主的科研工作,要加强中医文献的整理研究,收集有效单方、验方,经过临床验证,推广应用。要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医药整理研究工作。有条件的中医医院要设实验室,进行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要逐步总结制订临床诊断、疗效观察的客观指标。要贯彻执行“双百方针”,建立学术委员会或学术小组,协助院领导管理全院学术研究工作,制订学术规划,开展院内外学术交流,鉴定科研成果,做好对技术技术人员的考核、定职和晋升工作。

第五章 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 要按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任务,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订长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积采取有力措施付诸实施。院领导要经常深入科室,业务院长要用一定时间坚持临床,掌握全院医疗业务动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好人员统一指挥和设备的统一调度,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使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党政干部为了有效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要努力学习业务和科学管理知识。

第二十条 中医医院业务技术人员的补充,主要是医药院校毕业生和出师合格的中医学徒,不得安插未经专业训练的人员。对现有从事业务技术工作而又未经训练的人员,通过培训,经技术考核仍不合格者,要逐步予以调整。对业务技术人员要建立技术档案,定期进行考核,做到合理使用。保证他们每周至少有六分之五的时间从事业务技术工作。对有名望的技术骨干,不要过多安排非业务性活动。

第二十一条 按中医医院的特点,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感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使各项工作逐步做到制度化、程序化、规格化。要预防和减少医疗差错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必须采取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查明原因,吸取教训。在鉴定医疗事故时,要以中医理、法、方、药,辩证论治为依据,采取同行鉴定的办法。

第二十二条 要根据中医特点,建立健全医疗统计制度,按中医标准经常研究诊断符合率、治愈率、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平均住院日、门诊人次等指标变化,分析原因,改进工作,不断探讨适用于中医医院特点的统计指标。要加强病案图书管理和科技情报工作,做到集中存放,专人负责,科学管理,并逐步制定统一的中医疾病分类管理办法,达到综合利用。

第二十三条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对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要确定专人负责,建立管理档案,严格执行使用保养和定期检查维修的制度,防止积压浪费和损坏,实行专管共用,充分发挥效能。同时,要重视常规器材的配备,保管、维修和更新。

第二十四条 根据中医医院的特点,对医疗、教学、科研,以及药品、物资、财务等各项工作,要制订反映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指标。对药品材料,实行“金额管理,重点统计,实耗实销“管理办法。对各种物资要制订合理的消耗定额,严格执行物资采购、验收、保管、领发、点交和赔偿制度。

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各级卫生部门对医院的经费补助,要逐步实行“全额管理,定额补助,节余留用”的制度。结余的经费,用于发展事业,改善职工福利和个人奖励。医院要按照国家政策,合理组织收入,努力节约开支,反对铺张浪费,防止贪污盗窃。财会人员要坚决执行财经制度,认真履行职责。

第二十五条 总务部门要作好医疗、病人、职工的后勤保证工作。主动及时地深入科室,了解物资供应情况,保证供水、供电、供气,搞好基建、维修,办好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浴室等集体福利事业,积极改善职工工作、住宿条件。医院职工要遵守总务工作的有关规定。


第六章思想政治工作

第二十六条 医院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组织职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结合起来。医务人员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良好的医德,遵守医院工作人员守则,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对技术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党团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十七条 发扬党的优良作风,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表扬好人好事,批评歪风邪气。对有发明创造,有技术革新成就或工作一贯勤勤恳恳,服务态度好,工作成绩显著者,要给予表扬奖励。对服务态度、医疗作风一贯不好,违反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造成不良后果,以及犯有严重错误者,要给予批评惩处。要认真贯彻执行知识分子政策,鼓励他们勇于创新,真正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中医事业的积极作用。

本条例适用于县及县以上综合中医医院和专科中医医院。



卫生部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九日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切实办好中医学院

  一九八二年四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在湖南衡阳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上,认真讨论了《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中医学院》的问题。大家在回顾二十五年来高等中医教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意见。

  建国以来,高等中医教育工作,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一九五六年,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创建四所中央学院。至一九六六年发展到二十一所,设有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专业,在校学生达一万零一百五十五人;建立了一支二千三百二十七人的教师队伍,其中中医教师一千二百一十九人。一九六六年时,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共有二十所,病床五千六百五十七张。这十年中为国家培养出七千一百名高级中医药人才和二千零四十六名西医学习中医的高级医生,为进一步大众高等中医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在十年内乱中,高等中医教育受到严重摧残,全国二十一所中医学院被撤并十所;未遭撤并的也元气大伤。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指引下,中医学院得到了恢复和整顿,并有所发展。至一九八零年底发展到二十二所(另有一所正在筹建)和一所内蒙古民族医学院及五所西医院校的中医系。在校学生达二万四百四十二人。有十六所中医学院招收了三百三十一名中医研究生,有的还招收了外国留学生和举办了外国医生针灸学习班。基本建设有了一些发展,师资队伍作了一些整顿和补充,并进行了中医教师技术职称的评定工作,平反了冤、假。错案,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和中医政策,从而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十五年来,高等中医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医教育纳入了国家高等医学教育的轨道;二是四次编写和修订了中医试用教材;三是培养了高级中医药人才三万七千余人,其中一九六七年以前的毕业生,大部分已成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骨干力量;四是建设了一支从事中医药教育工作的队伍。

  回顾二十五年历史,尽管高等中医教育工作的成绩是主要的,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对中医药事业的影响和干扰,加之,我们行政部门对继承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性、艰巨性与长期性理解不深,支持和扶持不够。主要表现在高等中医教育没有充分按照中医药的特点办学,人、财、物等条件得不到保证,致使高等中医教育事业的发展缓慢。目前,中医学院的现状仍然是规模过小,设备简陋,师资缺乏,教学实习基地严重不足。有的中医学院成立二十多年没有附属医院,严重地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等中医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一)基本任务和培养目标

高等中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继承发展中国医药学,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中医药人才,为防病治病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在任何时候,中医学院都应该坚持继承发展中医药学的饱学方向,偏离了这一方向,就失去了办中医学院的意义。

培养目标是人才设计的依据,它是中医学院办学方向的具体体现。具体要求是:

在德育方面: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医事业,全心全意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继承发展中医药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

在智育方面:

1、中医专业要求学生能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较熟练和准确地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辨正论治诊疗常见病和某些急重病症以及能较顺利地阅读古典医籍;学习必要的西医学知识,学生一种外国语。

2、中药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系统的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顺利地阅读中药古代文献,掌握中药品种与质量的鉴定、炮制、制剂,熟悉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学习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学习一种外国语。

3、针灸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顺利地阅读中药针灸方面的古代文献,熟悉历代重要的针灸著作,熟练掌握十四经俞穴定位、功能基本针刺手法和一定的推拿技术,能运用重要辨正论治、配穴用药防治疾病。学习必要的西医学知识;学习一种外语。

  在各专业教学计划中,要增加重要基础课、教学实习和医古文时数。在中医、针灸专业中,西医课总时数不得超过五百学时。

  在体育方面:要求学生学习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特别要学习并掌握我国传统的体育疗法(如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练功十八法),大力开展健康的文体活动,具有健全的体魄。

(二)布局和发展规模

  中医学院要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以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初步设想,到八十年代末,各学院的发展规模一般为一千五百名至两千名在校学生,少数基础较好的院校可高于这个规模。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的招生总名额中,中医学院的比例,应保持在五分之一左右。

目前,尚未建立中医学院的省、市、自治区,凡是有条件的,均应积极筹建。已经开设中医系的西医院校要切实办好。各兄弟民族地区都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举办民族医学院校,并可在医学院校内设置各种民族医学专业或培训班,以利于兄弟民族医学的基础发展。

(三)专业设置和学制

根据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医学院目前的专业和学制应适当调整。一般设中医专业,部分设重要专业和针灸专业。

1、重要专业,学制五年。

2、重要专业,学制四年。保持现有专业布局,少数条件差的学院可暂不招生,但已有技术人员和设备不要拆散,可从事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提高科研工作。

3、针灸专业,学制五年。先在有条件的中医学院举办。

  鉴于中医眼科、耳鼻喉科、骨伤科、外科、推拿。气功等专科,已濒于失传的境地。因此,凡有条件的中医学院应有计划地开办相应的专业班或专科进修班。同时,应增加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名额,加强研究生的培养,继续办好中医进修班、函授班和西学中班。

(四)整顿和充实教师队伍

  要同提高中医教育质量,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目前各学院师资力量薄弱,不论在数量、质量上都亟待充实、提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在三、五年内为各个学科培养出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有条件的教研室师资要逐步形成梯队。

  为了改变目前师资队伍的现状,各校要切实发挥中医教授的学术带头人作用,结合医、教、研的实践,由他们对中青年教授进行传帮带;要尽快采取措施提高中年教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对青年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认真地培养和严格考核,对少数确实难以胜任教学工作的,应适当调整;要有计划地组织基础课教师定期参加临床实践,临床教师要加强中医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水平;要下决心补充骨干教师,今后除从一九六七届前中医学院毕业生中选调一部分充实教师队伍外,主要从中医研究生和本科应届生中选留优秀生补充师资;对普通课和西医课教师,也应积极补充和培养,在技术职称晋升时,应和其它院校同年资水平教师一样对待。

  中医学院由于有中西医课程、药学课程和普通课等特殊情况,它的师资应比西医院校的编制高百分之十至十五。

(五)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

  中医学院创建以来,先后四次编写和修订全国中医试用教材,对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重要教材内容还不够完善,重复遗漏较多,基础课与临床课的界限不清,难以适应继承发展中医药小的需要。为此,必须首先组织力量,成立全国中医教材编审委员会,负责各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审定工作;在卫生部统一安排下,各学院可根据自身的力量和条件担任主编任务,或参加协作编写。

  至于西医课程,应紧紧围绕继承发展中医药学这个总的前提来编写,内容要从整体考虑,主要是使学生懂得一些西医基础和临床知识。各学院按此要求,自行组织力量,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编写出一套适于中医学院从西医课试用教材。

(六)加强教学基地的建设

  中医学院的附属医院,是中医学院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的中医人才的重要基地。它的办院方向和规模,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因此,附属医院必须认真贯彻《全国中医医院工作条例(试行)》,要坚持中医药特点,各类人员都要围绕这一目标来工作。附属医院的床位,目前还不足五百张床位者,五年内至少应发展到五百张床位,以后逐步达到与在校学生数为一比一的比例。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重视并积极支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建设,要争取扩大或新建附属医院,发展教学医院,订立合同,互助互利,要有长期打算,以加强后期课教学。

(七)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中医学院应以教学为中心,加强中医药学的科学研究。当前研究的重点应放在中医基本理论、文献研究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面,特别要注意研究提高中医对急症的临床疗效。要制订计划,采取具体措施保证落实。个省、市、自治区有关行政、业务领导部门,要大力支持中医药

  学科研工作的开展,积极创造条件设立研究机构,并帮助解决必要的科研设备、经费和编制。

  目前不少地区分散使用中医人力,把教学、医疗、科研机构分而治之,不利于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也不利于提高中医教育质量。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试办对中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中医药研究机构,实行统一领导。这样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教育质量和理论研究。目前已经实现教、医研结合的中医学院,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前进。

(八)搞好领导班子的建设

  根据中央机构改革的有关精神,各中医学院要按照统一部署,解决领导干部年龄偏大,人数偏多,机构臃肿,效率低的问题,认真选拔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热爱中医事业的同志参加各级领导班子,并有计划地组织现有领导班子成员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等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管理水平,用科学的方法领导高等中医教育工作。学院领导者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围绕培养合格的、又红又专的高级中医药人才这个中心任务,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振奋精神,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办好中医学院。

卫生部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九日

我们要在中医事业上有所作为

崔月犁同志在全国中医医院、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式

上的讲话

(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于衡阳)

同志们:

  我们中医事业的发展已有了个良好的开端,就是初获成绩。当然,它与客观要求还相差甚远。在数量上还需要有很大的增加,在质量上、水平上也还需要有很大的提高。也就是说,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这三支力量,首先要抓紧发展中医这支力量。

  在中医这项事业上,如果只看到现在已取得的一点成绩,由此而沾沾自喜,认为差不多了,那是不符合实际要求的,因为我们是个人口众多而落后的国家,需要量大。但是,如果只看到事业的困难,过高地估计了它的艰巨性而失掉信心,同样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我们要接受过去长期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经验教训,彻底克服“左”的影响(这点在大家讨论中是同意的),从使中医事业在党中央正确路线指引下,健康地、脚踏实地、认真地发展起来。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也要接受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搞大轰大嗡,不搞华而不实,不搞形式主义,不搞昙花一现,不搞一刀切。不只是从需要而且应从可能出发,不只是从主观愿望而且是从客观条件出发,要正视现存的问题、矛盾和困难,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去解决,一个一个地组织实现。这样,我们是会把事情办好的。中医工作是一件很麻烦的工作,采取什么态度是很重要的。中医是否不科学;对其是否采取鄙视、歧视的态度;是否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否采取清高的或不介入的态度;是否采取口头上赞许而实际上排斥的态度;是否采取听之任之官僚主义的态度等等。

  以上我讲的是在医药卫生界少数人员中存在的思想,这些思想我们用不着专门批评它,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用事实来澄清,从而使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占主导地位。我们卫生行政部门是有重西轻中的思想和作法的。重视西医是对的,但轻视中医、限制中医不对,应当改正。

  我们要高举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的旗帜,高举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科学文化遗产的伟大旗帜,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不移地把这项事业办下去。

  有人说:提倡中医理论为指导,提倡发扬中医特色,这是要搞纯中医,是要与西医分道扬镳!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世界上没有什么纯而又纯的东西。中西医团结,是我们一贯的方针,中西医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我们不仅过去提倡,现在提倡,今后仍然要提倡。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不要中医,在于卫生行政部门究竟把中医摆到个什么位置!要澄清这些问题,真正端正发展中医事业的方向,是要我们经过长期的艰巨的努力才能办到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扎扎实实地、一点一滴地去做工作,不要陷入无休止地、无谓地争论之中去。要用实际效果,要通过实践来证明那些是正确的,那些是不正确的,从而解决一些认识不一致的问题。

  这次会议,我们讨论了一些问题,交流了一些经验,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办院方向。会上收到二百一十份总结材料,也反映了各省、市、自治区在中医工作上的动态。湖南、湖北、陕西、河南、四川、江苏等地,对这项工作抓得比较紧,对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是认真的。其他省市也做了不少工作,程度不同的取得了上些成绩。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了。

  会议期间,大家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些已在经验交流中得到了解决或说明。如湖南省的衡阳市中医院、祁阳、衡东、祁东县中医院、以及江永县中医院、慈利县中医院等。湖北省的公安县中医院、武汉市中医院,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青岛市中医院以及辽宁省锦州市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下边对几个问题讲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 关于保持发扬中医特色的问题

  中医院怎样才能办成名副其实的中医院,而不是中西医结合的医院。这是个新问题,这里存在着中医和西医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内部矛盾。因为主要是不同学派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个矛盾,一定要把思想工作放在前边,好好做、认真做、细致做。对西医人员要合理安排,各得其所,发挥其积极性。不要使之产生消极因素,不要引起一些新的麻烦,不要使同志之间发生误解,闹不团结。主要是把三个问题解决好:

  第一个是体现中医特色,即在诊断、治疗、急救、护理、营养、病历书写、病房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上恢复和发扬中医中药的特色,有计划地提高业务水平。这项工作要积极去做,提高大家的水平(包括西医在内),这是大家所欢迎的。

  第二个是领导班子问题,第三个是西学中和西医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比较麻烦一些,都牵扯到组织整顿调整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则,应当是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最主要的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那些热爱中医事业,愿搞中医工作的西学中人员,认真地学习中医,使他们逐步成为真正能够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开展医疗活动的医生。这个问题,在中小单位好解决,大的中医医院可能比较困难一些。不论采取什么方法解决,办院方向必须坚持。可以考虑根据以下精神逐步解决这些

问题:

1、在领导班子中除“三种人”以外,要保留热心于中医事业的干部。对现有干部要先进行学习和教育,统一思想认识,争取尽可能少动。

2、不愿或不适于在中医院工作的同志,可以调整或调动。

3、对西医和西学中人员,尽可能多的保留热心于中医事业的同志,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在院内适当安排。如果安排不了,可以调整或调动一下,以发挥其积极作用。

  在中医、西医和西学中之间,应当加强团结,共同搞好事业,共同为继承发扬中医药学,为人民的健康而努力工作。要提倡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不要互相拆台,互相瞧不起,互相采取鄙视、歧视和排斥的态度。要抓中西医团结好的典型进行表扬鼓励。

  在文明礼貌活动中,中医机构要特别注意卫生、服务态度和秩序三件事。

  对于中医院的仪器设备要适当增加,起码要有普通水平的设备,不能把坚持中医办院方向误解为就是只要三个指头一个枕头。武汉市中医院坚持中医办院方向的经验很好,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学习参考。


二、关于增加中医事业经费的问题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逐步增加对中医事业的投资比例,增加对中医事业的投资比例,增加对中医事业的经费。财政“分灶吃饭“之后,国家对中医的专项补助,一定要保证落实,不能把这部分专款挪作他用。不少省、地、县都大力支持中医事业的发展,这个做法很好。从一些中医事业发展较快的省来看,各地在人、财、物方面的支持是很有效的。如陕西原来只有七所县级中医院,现已发展到五十八所,增加了七倍。四川省原来仅有十四所,现已发展到九十五所,增加了六倍。湖南省不少县的中医院是在当地党政投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许多同志提出,卫生部门在搞三分之一县的过程中,应当把中医院的发展纳入规划,这个意见很好。对集体所有制的中医机构,应当发挥集体所有制的特点,要搞经济核算,自负盈亏,定额补助(不只是人头费,包括基、防疫、计生、妇幼、设备、培训等),民主管理,在分配上要实行公积金、公益金、多劳多得等办法。要有人、财、管三权。

  也可以象祁东县一样组织卫协会。

  许多地方反映医院的收费标准过低,特别是集体所有制的中医院负担不起。湖南省的县中医院,一张病床每天收费三角钱,包括被褥、护理,以及房租、水电等一切费用,确实太低了。还有其他一些收费的标准也太低,由于收费标准过低,入不敷出,开的病床越多,赔钱越多,医院越办越穷。这个问题,请各省市同志找有关部门解决。可以先试点,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广。

  在新建中医院时,一定要把中医底子打好,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改建或扩建。四川省提出,有些地、市医院可以改建为中医院,但审批时必须掌握三条原则:第一要有相应的中医药骨干力量,能体现中医特色;第二要有中医病床三十张以上;第三在经济上基本能自给自足,三、五年内不需要国家大量投资。这也是一种方法。

  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发展县中医院上。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县级中医院应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适应广大群众的需要,特别是广大农民看病就医的需要。

三、关于继续解决中医药后继乏人、乏术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法解决:

1、 积极发展中医教育,办好中医学院、中医药学校,发展中医小科德育和带徒,开办中医护士班或中医护校。护校要开设针灸、按摩、推拿、气功、太极拳等课程,有计划地培养各类人才。

2、 中医带徒采取河南招考的办法(包括老中医子女在内),前期集中上课学习基础理论,后期分散跟有经验的老中医带徒,毕业发给证书,五年制按医学院本科毕业生待遇。老中医子女个别可以照顾。

3、 个别小科、一技之长所带的徒弟,按年资经验、操作能力、治疗效果、采取群众评议领导审查的办法定职、定级。不应当采取那种在课堂答卷考基础知识的办法。

4、 对中、西医,对正式学校毕业及自学成才,对土对洋都要根据其实际工作能力,一视同仁,不要有厚此薄彼。定职、定级、工作、生活条件等,都要一视同仁。当然,不是搞绝对平均主义。对个人继续带徒的,要制订具体管理办法,以保证和鼓励带徒事业的发展。

5、 中医教育、科研事业,要搞规划,各省市可以先搞,逐步制订统一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四、关于医药结合的问题

  这里有体制问题。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的体制尚未最后定下来,究竟归经委好,还是由经委、卫生部共同分管好,这是一个很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对中药的管理经过多次反复,从历史经验来看,中药由卫生部管比较好些,对工作对群众有利,便于医药结合,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在农村如何做到医药结合,请各地同志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中医医院要有足够的中药人员。各类中药人员都要有,否则中医特色很难体现出来。

五、 关于中医教育工作的几个问题

  中医学院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的高级中医药人才的基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都应当把办好中医学院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把中医学院办好。

  中医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医师。应按照中医的理论体系从事教学,要在系统掌握好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适当学习一些西医知识,但不是培养掌握中西医两套本领的医生。

  要加强中医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今后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在一些条件较好的老校,要有计划的培养各学科师资,逐步达到配套齐全。卫生部准备在全国建立一部分学科带头人。各省市要为中医学院补充骨干教师,应当从六六年以前中医学院毕业生中选调,也可从研究生和本科应届毕业生中选留。请各省、市、区卫生厅(局),配合人事部门给与解决。

  附属医院是中医学院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基地,它的办院方向和规模,直接影响着中医学院的培养目标。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附属医院的建设。必须明确附院是搞中医,不是搞中西医结合。各类人员都要围绕着这一目标进行工作。在医院建设上,要积极争取扩大或新建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还要发展教学医院。学院要与教学医院订立合同、互助互利,要有长期打算,以便加强临床课教学。

  针灸专业学校或班,最好争取今年招生。我们正在与教育部研究具体方案,待讨论修改后正式下达,请各地抓紧安排落实。

七、 关于中西医结合、中医研究和民族医问题

  在解决发展中医事业的同时,还有中西医结合、综合医院中医科的问题。是否可以考虑中西医结合工作,在综合医院中进行。

综合医院的中医科,首先还是发展中医,保持和提高中医的业务水平。原确定百分之五的中医病床要保证兑现。至于中西医结合工作怎么搞法?中医科怎样搞法?请各省、市、自治区总结一下经验,提出意见,争取今年能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北京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工作搞得比较好,希望他们认真总结一下,供大家参考。

  中医研究工作如何搞法,请各省、市、区卫生厅(局),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摸清情况,拟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中医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这次会议也没有讨论少数民族医问题,各有关省、自治区,可以先召开座谈会或工作会,把情况和问题集中研究一下。卫生部拟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和民委一起召开会议讨论这个问题。还有草药医问题,也请各地作些调查研究。武汉有草药医协会,这些经验,都值得研究总结。

八、 关于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中医工作的领导问题

  各地在今后精简行政机构中,卫生行政部门的中医管理机构不应削弱,而应当加强。这里并不是说要增加多少干部,而是要有精干的机构,有热爱中医事业,坚持党的中医政策,能解决问题,能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的工作人员。

同志们,这次会议,经过充分地研究讨论,比较好的解决

  了中医的办院方向,办校方向的问题。这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相信,只要认真地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坚持会议确定的办院方向,不断检查总结经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一个一个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要很长的时间,中医事业就会出现一个兴旺发达的局面。

同志们,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应当在中医事业上

有所作为。我们有志气,有能力使祖国宝贵的中医药学更好的发展起来,为全中国、全世界的人民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支持
-----------中医要有自己的衙门。赞成。
-----------说的太好了!!完全支持!!
-----------铁杆子里出中医!支持中医的独立!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