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马燕日记》从法国漂回故乡(优秀儿童读物)
    

养正私塾:《马燕日记》从法国漂回故乡(优秀儿童读物)

法国中学生看哭了 《马燕日记》从法国漂回故乡
--------------------------------------------------------------------------------
马燕的故事

??法国中学生看哭了

??宁夏同心县是全国著名的发菜集散地,当地收购价为每斤70元左右,同心县的孩子7岁就开始跟着大人上山“捡”菜。马燕是同心县预旺乡张家树村的一个普通女孩,在张家树村,还没有一个女孩子上过初中。但是一封信和三本日记改变了这一切。

??马燕从小学四年级坚持写日记,将自己对上学的渴望、对辍学的担心都写到了日记中,到小学毕业时已经攒了六本,其中三本还被粗心的父亲卷烟抽了。在她考上初中但妈妈要她退学时,她给不识字的妈妈写了一封“我要上学”的信。命运的转折发生了,法国记者彼埃尔·阿斯基(中文名:韩石)到村子里采访时,白菊花把女儿的信和日记塞给了这个外国人。

??2002年,随着韩石的长篇报道在法国刊出并轰动一时,《马燕日记——一个中国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法国出版,迅速成为影响巨大的畅销书,曾一度冲上亚马逊法文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名。

??“当我读完马燕的故事后,好几个同学都哭了。一个学生问道:老师,我们应当怎么做来帮助她?”巴黎一位中学老师说。“我觉得她很勇敢,现在很多年轻人没有认识到,他们能去上学有多么幸运。”一位14岁的法国中学生说。 ??

??韩石(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

??对我来说,这是个幸运的意外。我和摄影师王征来到宁夏这个地方拍摄,一个叫白菊花的妇女来找我,给了我三本她女儿的日记和她女儿写给她的一封信。我把这本日记带回北京,读过以后就再次返回了这个村子,并且把这些日记发表在我们的报纸上,到第四天的时候法国有一家出版社想要给这个女孩捐款。于是我第三次来到宁夏,我们用捐款帮助了一些女孩子,并且和马燕谈了出书的事。

??我们没有想到马燕日记会获得这样大的反响,马燕还被评为2002年法国出版业的年度少年。一直以来,我都用漂流瓶来比喻马燕的故事,一个绝望中的举动改变了她的命运。

??在法国,我们甚至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来帮助这些孩子,这本书在日本、荷兰等国家也已经出了译本,现在它终于有了中文版,回到了故事发生的地区,面对它应该面对的读者。

??马燕:

??这些日记是我四年级时老师留的作业,我的作文在全班是最好的。

??我记得我爸爸妈妈去很远的地方捡发菜,二十多天,挣了七十多元,可我和大弟读书的学费一学期就要200元。我要读书,不想再过爸爸妈妈那样面朝地、背朝天却吃不饱的日子,所以我的成绩一直是第一。

??白菊花:

??我看到电视里共青团下乡帮助贫困的孩子上学,我就想如果也能到我们村子就好了,我看到他(韩石)的时候就想也许他能够帮助我的女儿。在马燕三年级的时候,我让她退学了,因为我们这里从来没有女孩子上中学,她问我为什么,我说等你成了家,知道父母的难处的时候就知道为什么了。她给我写了一封信,我让她弟弟给我念了一下,我知道她要上学,我想是应该上学的,我到城里打工的时候连男女厕所都分不清,她上了学就可以学习个理发裁剪什么的了。

??马燕的日记

??我想读书

??2000年5月2日

??这回我们放了一周假,妈妈对我说,“孩子,妈妈想对你说一件事。”我就说,妈妈有什么事你就说出来吧!别憋在心里,憋在心里会难受的。妈妈说,你这怕是最后一次上学了。我就睁大眼睛望着妈妈,您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呢?妈妈接着说,你们姐弟三个上学,你爸爸一个人在外地打工,是辜(顾)不过来的啊!妈妈你这么一说,看来我是必须回家了。妈妈说是啊!那我俩(两)个弟弟呢?妈妈就说你俩(两)个弟弟还必须念书。我就问妈妈为什么男孩儿能念书,女孩儿就不能念书呢?妈妈就说你还小,不懂这些。

??今年我上不起学了,我回来种田,公(供)养弟弟上学。

??2001年10月30日

??今天,天气好冷啊!我和弟弟又没有馒头了,正午同学们都在打着吃饭,只有我和弟弟站在那里,上牙嚼着下牙,下牙嚼着上牙。弟弟看见我流着眼泪,就好像很开心的样子,对我说:姐,你在这儿等着,我去借票买饭。我知道弟弟的心情比我还糟糕,他这是为了安慰我,让我不要为他着想。我进了宿舍,坐在床上,眼睁睁地看着他走。叔叔阿姨,你们知道我望的是什么吗?是那碗黄米饭。我等了好久,弟弟才来,说姐没饭了,就转身走了。我望着弟弟那远离的背影,眼泪不由地望(往)下流。叔叔阿姨,你们不知有过挨饿的这种滋味没有,我已经受过了这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我在想,到什么时候上学,我才能不挨饿呢?

??

??马燕在北京(一)

??一块五:

??她一周的零花钱

??时间:9月19日下午2点

??地点:友谊宾馆

??行踪:信报记者专访

???9月19日下午两点,记者赶到友谊宾馆时,正好碰上外出归来的马燕母女。马燕文静地跟在母亲身后,一手拎着一兜苹果,一手拎着几个盒子,一打听才知道是一位记者送给马燕的复读机和口语磁带。

??这是马燕第四次来北京,旅途疲劳使母女俩看上去略有点憔悴。记者和她们聊了两个多小时。马燕看来对接受采访已经很有经验,说起话来有条不紊,说完一段后总是习惯性地加上一句:“对,就是这个样子!”她母亲则在一旁补充着细节。

??谈话得知,《马燕日记》出版后,马燕的稿酬暂由韩石代为管理,等马燕18岁后再转交给她。现在,韩石每月给马燕寄去500元生活费,家中若有其他开支,韩石也会寄钱过来。现在马燕家里买了彩电和摩托车,马燕说“我妈妈会笑了!”

??韩石利用欧洲寄来的捐款建立了一个基金会,马燕也捐出了她三分之二的稿酬,用来资助预旺乡的孩子们。资助的标准是高中每学期700元,初中每学期500元,小学每学期200元,到目前为止,这笔钱已经使63个孩子重新回到了校园,其中大部分是女生。

??马燕的故事也使当地的家长重新考虑孩子的出路,学校里女生的比例大大增加。去年预旺中学只有137个女生,今年已达到400个。“学校的前五名全是女生。”马燕自豪地说。

??记者:你现在的学习成绩怎么样?

??马燕:语文全校第一,英语也不错,综合成绩排在全校前十几名。(马燕说他们学校的前60名一般都能考上高中)

??记者:你成了家乡的“名人”之后,和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听说有人很崇拜你。

??马燕:没什么变化,老师对我和其他同学一样要求严格。去年来北京的时候,英语老师给我上过两节课,此外也没有给我开过小灶。崇拜的事我没听说过,只不过偶尔开开玩笑,比方说课堂上老师提问我多一点,有人就会说“马燕,老师对你太偏心了”。

??记者:学校的伙食怎么样?

??马燕:伙食跟以前一样,主食是米饭(荞麦米)。周一到周四大家都吃自己带的咸菜,一般到周五就吃完了,星期六只有吃买的菜(炒土豆),排好长好长的队,经常排到一半就没有了。我带的是韭菜,比较咸,能吃得久一点,所以这个学期还没买过菜。伙食费是和学费是一起算的。

??记者:你现在每月的零用钱是多少?手头宽裕了,有没有想过买点什么好东西?

??马燕:一周一块五,一个月五六块钱,平时最大的开支是买本子。不过开学到今天,我已经花了92元,主要是买了双鞋,买了一身衣服(马燕上学、到北京来穿的就是这身,她只有两件新衣服,另一件是夏天穿的)。如果我买一点很小的零食,同学们就会说:看马燕有钱了,买了很多好吃的!我不想让他们这样说。

??记者:你觉得什么才是你理想中的生活呢?

??马燕:那个时候,我家几乎没有吃的,早晨(中午)一点钟才能吃顿土豆,晚上八点多才能吃顿米饭或馍馍。妈妈做的馍馍粥,我们姐弟三个分了,都要抢最多的那份,肚子总是感觉特别饿。那时候想只要能吃饱肚子,就是最幸福的生活了。现在我想只要我们能过一种普通平淡的生活,就很幸福了。

??马燕在北京(二)

??马燕:知识就能改变命运

??时间:9月20日下午2点

??地点: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

??行踪:《马燕日记》中文版首发会

??

??《马燕日记》首发会的名字叫做“热爱上学的孩子”,身穿一套黑色小西服和白衬衫的马燕在众多记者照相机摄影机的包围中毫不怯场,显得落落大方,她熟练地给读者签名,得体地回答各种问题,用她自己的话说,上半年净在北京呆着了。她的妈妈白菊花穿着红毛衣戴着白帽子坐在一边。她们的脸上带着红晕,始终微笑着。

??在包围马燕的记者中有不少是美国和法国的记者,他们似乎对《法国解放报》的记者韩石更加感兴趣,他们的出现时时提示着这本中国宁夏同心县预旺乡张家树村农村女孩的日记的国际背景。

??新书首发会上,一个孩子问马燕在辍学的时候干了什么,她说,我把我家的小羊羔喂大喂肥了。马燕还回忆起一个和她一起长大的女孩,她在14岁的时候辍学了,15岁结了婚,16岁的时候已经成了母亲。“我最后一次看见她是在乡里的集上,我很可怜她,那么小就有了孩子。所以我非常感谢韩叔叔他们,非常感谢。”这个16岁的女孩在说这些的时候忍不住哭了,她说:“结婚实在太可怕了。”

??马燕的母亲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二次参加女儿的新书首发会,第一次是法文版的发布会,那也是她第一次来到北京。“法文版我家里有一本,但我看不懂,中国字我也看不懂,我不知道我女儿在书里写了什么。”她告诉记者,这本日记是马燕在五年级的时候凭记忆写的,因为四年级的那一本早已被她爸爸卷烟抽没了。

??发布会的主办者请来了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的几名高一学生和老师,马燕在送给他们的书上签了名,还留了地址。记者问一个女孩看马燕的书有什么感觉,她想了想说,我觉得我比她幸运多了。记者看了一下马燕的签名,上面写着,“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能改变命运。” (刘易潘莹)
《北京娱乐信报》2003年9月22日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收藏0分享0
回复引用

举报返回顶部

云怀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云怀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50 
积分
1405 
注册时间
2005/7/25 
最后登录
2007/12/21 
在线时间
34小时 
精华
15 
日志
主题
帖子
295 

银牌会员

银牌会员, 积分 14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95 积分
2#
发表于 2007/1/4 17:13|只看该作者
几人读过《马燕日记》?

--------------------------------------------------------------------------------

  
  网络上,有些内容粗鄙的“日记”常被许多贪婪的眼球所注视。相比之下,一本西北贫困乡村女孩儿的求学日记,在“出口转内销”之后,却备受冷落,波澜不惊。

  13岁的马燕出生在宁夏一个偏远山村,窘迫的家境使她两次被迫辍学。她采取各种手段,向妈妈表达着强烈的读书渴望。法国解放报记者彼埃尔·阿斯基(中文名韩石),于2001年去马燕的家乡采访,准备离开时,马燕的妈妈把女儿的几本日记塞到了他的手里。《马燕日记》经2002年巴黎首版,迅速在整个欧洲引起了轰动,跻身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日本等国畅销书排行榜。但是,国内推出的《马燕日记:一个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却在我国的图书市场上悄无声息。

  据悉,当《马燕日记》在法国热销20万册之时,我们国内却仅卖出了5万册。在欧洲,踊跃购买《马燕日记》的多是学生家长,他们试图教育孩子珍惜读书的机会。中国的家长们的兴趣点却似乎有点不在这上边。

  想想也是,在广袤的神州大地,我们见多了因贫困而失学的乡村少年,他们渴求学业的呼声,似乎使我们的心态变得麻木不仁。而在遥远富饶的欧洲,马燕的事例,似乎显得希奇,更能够引起读者的感慨。当富饶的国度希望对孩子们进行苦难教育的时候,在中国,很多步入小康家境的家长,更热衷于向孩子灌输“哈fo女孩”的教育理念。

  《马燕日记》也无法引起读者的猎奇心理。不像有些所谓作品,渲染放纵出售离奇,却能吸引偌多的眼球。图书市场有时候就是如此地蹊跷。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人们常常借用松柏称颂现实生活中不畏困苦、意志坚定的强者。马燕那种在逆境中敢于扼住命运咽喉的抗争,已经超越了求学渴望的本身。这种人性的光辉,应该使我们感动和震撼。

  你读过《马燕日记》吗?如果没有,建议你认真地捧读。《马燕日记》中的很多内容能使我们许多人感到羞愧。而读者和媒体对《马燕日记》的冷落,似乎更应该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
-----------这本书我有,这是该让孩子看看的书。
-----------不知道加拿大有没有卖,我也去买一本给儿子读。
-----------這種書,無論是讀經教育或其他教育的孩子看,皆甚有裨益。很有營養
-----------我也是西北的,我很小的时候就上山捡发菜,可是也真的不容易,谁家又能卖几个钱?
看到这个消息,我很想叫我的孩子看看这个发生在老家的故事.
有没有下载的地方!知道的朋友告诉一下!

[ Last edited by 梦觉 on 2007/1/5 at 09:53 ]
-----------
Originally posted by 梦觉 at 2007/1/5 09:50:
我也是西北的,我很小的时候就上山捡发菜,可是也真的不容易,谁家又能卖几个钱?
[ Last edited by 梦 ...


原来如此,自然会比他人有更深的观感

最好还是能有个纸本的,放在书架上,偶尔翻翻看看
-----------我们这没有买的,我也想买一册给孩子看看。
-----------我去书店看了,一本中文书都没有。请问英文名字是什么?有没有翻译成英文的书,让我儿子看英文也不错啊。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