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中医书籍 > 正文:脾瘅消渴
    

黄帝内经太素:脾瘅消渴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十一第六。黄帝曰:有病口甘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www.med126.com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于口,藏于胃,脾为之www.med126.com/pharm/行其清气,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羹之所致也。…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十一第六。

黄帝曰:有病口甘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www.med126.com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于口,藏于胃,脾为之www.med126.com/pharm/行其清气,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羹之所致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满,故其气上溢转①,转为消渴。治之以兰,兰除陈气。

五气,五谷之气。液在脾者,五谷液也。肥羹令人热中,故脾行涎液,出廉泉,入口中,名曰脾瘅。内热气溢,转为消渴,以兰为汤饮之,可以除陈气也。

平按:《素问》“名为何”作“病名为何”,《甲乙》作“病名曰何”。“清气”《素问》作“精气”,《甲乙》作“津液”。“液在脾”《素问》、《甲乙》作“津液在脾”。“此肥羹之所致也”《素问》、《甲乙》“羹”作“美”,“致”作“发”,新校正云:“《太素》发作致。”《素问》“而多”下有“肥也”二字。《素问》、《甲乙》“满”上有“中”字;“转”字不重。“消渴”《甲乙》作“消瘅”,注云:“《素问》作消渴。”《素问》、《甲乙》“兰”字不重。

①“转”,人卫本注曰:据杨注疑衍。《素问·奇病论》及《甲乙》卷十一第六均无此字。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申明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医学论坛 - 医学博客 - 网络课程 - 帮助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