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新书推介]《姜附剂临证经验谈》
    

中医资料:[新书推介]《姜附剂临证经验谈》


-----------附剂是指含有干姜(或生姜)、附子的一类方剂,不仅是指《伤寒论》三阴病篇以四逆汤为代表,以干姜、附子为主药的一类方,还包涵三阳病方加附子,如桂枝加附子汤、大青龙汤加附子、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等。此名称的提出是针对阴寒体质大多需要加用附子治疗的这类情况。
     许多人认为现在临床所患病属热者居多,其实阴寒之证也有不少,且现在的大夫多习惯使用平和之剂,不敢甚至不会使用姜附剂,而一些现代常见病则非姜附等大辛大热之剂不能奏效。本书基于以上问题,侧重于论述临床上如何分辨三阴病症以及怎样使用姜附剂进行治疗,并附有大量临床验案,针对不同情况阐述不同的用法用量,有理有据。方便读者快速明白辨证论治及辨正用药的思路,掌握什么情况下病属阴寒之症,应使用姜付剂以及如何使用。

[ 本帖最后由 7224162 于 2007/7/31 11:09 编辑 www.med126.com/Article/]
-----------自          序

  我是大多数目前执业的中医师或是正在求学路上学子们的一个缩影:祖上无家传中医,因于长期以来中医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神圣地位,父辈在高考时为我填报了中医学院,最终被命运的安排稀里糊涂地走上中医这条道。本以为路上会有花团锦蔟,色彩纷呈,却不想学院的老师们更多的是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较之于中学年代唯书论、唯分论没有太大的出入。同学们在讲师毫无生气的教学中逐渐将今后漫长的医学生涯视为畏途。被动地上课、背书,穷于应对教科书上的考试,呆板的见习和实习,以及中医院求生存现状将我们这些未来的中医执业生力军原本仅存的一点对中医的美好印象消磨殆尽。毕业后耳里听到的是某某同学又改行了,某某同学弃中从西,甚则完全西化了,眼里看到的中医院里没有中医生存的环境,中医师竟然不开中药或是以西医的观念、药理研究结果来拚凑中药。在一起数落的是中医的不是、疗效较之于西医的如何不济,最后仅是为了维护自己还姓“中”的这点面子,免不了要加上:中医还是不错的,只不过不是我们可以触及。以此来聊以自慰。即使部分学业优异的学子,毕业后本想大施拳脚,但学校里学的中医无用武之地或用之无效,反是所学到的西医“见效”更快。仍对中医“执迷不悟”者想师从于几名老中医,或是虚有其名,或是求师无门,最后大多在浑浑噩噩中更加彻底地将中医遗忘。
  毕业后仍在中医这条道上艰苦跋涉如我者不知还有几人?较之他人只不过我还执着,从来没有放弃对中医的探索和追求。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临证中总能以中医的取效来给自己增强信心。2002年在南京进修时,有幸师从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恩师所倡导的体质、方证、药证辨证体系,强调“审证用药(方),务求的对”;因人用药,“着眼于病的人,而非人的病”等,对我临证思维拓展帮助很大,从繁杂的中医辨证方法慢慢归到经方、方证这条金光大道上来。回来后,依据体质转化路线的引导,我发现很多桂枝体质、黄芪体质、白术体质或是参芪体质外观的患者,事实上大多是表现为三阴证,适合于用姜附剂治疗,且效果很好。为了求证于同道,很长一段时间我在网上流连,结识了一批民间中医。特别是王正龙先生、三七生及其创办的“民间中医”网(www。37tcm。net)对我帮助很大。王先生对于元气和经典的阐释带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意境,反复读了三七先生的网上医论和医案,其所创制的方子应用临证,时常有桴鼓之效。这时候我似乎才看到中医的神奇,才得以真正登堂入室。其间我阅读了许多火神派的医案和医书,如郑钦安三书,如祝味菊、吴佩衡、范中林、戴丽三、李可等,边读边思考边实践,然后不断深入,渐渐地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现将自认为已经临床验证,具可重复性的经验,述之成文,或许对莘莘学子和迷途中的同道中人有点帮助。

                     

                                        二OO六年七月二十七日
-----------黄  煌  序  言

  在我周围的经方爱好者中,庄严是一位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创新,具有明显个性的青年医师。2002年,他随我抄方,喜欢上了经方,特别对我的药人相应方人相应的体质说感兴趣,不久便熟悉了我的思路和方法。2003年夏天,他从福建来南京参加师徒聚会,会上他谈了他用经方的体会,他对患者体貌体型以及行为特征的观察的细致程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觉庄严思路很活,他正在我的基础上作新的延伸,我很期盼他的发现。后来,他在网上告诉我正对清代医家郑钦安的学术进行研究,临床使用附子屡屡取效,言谈之中充满了喜悦与自信。
  今年春天,庄严医师将《姜附剂实战经验谈》一书初稿寄我。全书几乎都是原创。许多的案例均是他亲自诊治过的,所以,过程非常清楚,再加上细腻的表述,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说实话,我喜欢这种实实在在的感觉。姜附剂,特别是附子的应用,许多中医是心存恐惧的,但庄严去尝试了,其效果如何?其药证方证是什么?有无不良反应?这是我所关注的。书中许多独到的经验和心得,出自实战,非常宝贵,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总结。庄严医师使用姜附剂,范围很广,涉及许多系统的疾病。对此,可能有的读者会难以理解。其实,这正是姜附剂使用原理上的一个原则,那就是对“人”用药。使用姜附剂着眼点不在“病”,而在“人”,更确切地说,在于病人所出现的那一种特异的病理状态。其实,何止是姜附剂?许多经方的应用均是如此,既要对“病”,又要对“人”。正因为庄严医师对药证方证以及体质识别有特有的敏感,他才对姜附剂的使用有那么多独到的体会和前无古人的认识。此外,本书的行文风格颇有兵书的味道,读完此书,让人对“用药如用兵”这句古代医谚也有了新的认识。以上这些,正是《姜附剂临证经验谈》一书中值得读者重视的地方。
  获悉此书即将出版,欣然为之序,并衷心希望庄严医师再接再厉,在经方应用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有新的发现!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  煌

                                2006/7/26
-----------目  录
第一章  案例实录
第二章  实战分析
第一节  知已知彼
一、阴阳的辨别
(一)医者阴识之误为何多
1.医者先入为主之见
2.阴阳观片面、非此即彼的认识
3.医患者急功近利心态
4.寒实证点的存在和相火实火的混淆
引用医案一(真寒假热案)
(二)医者阴证之辨有何难
(三)民众阴证之患何曾少
二、四诊分述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三、取证方法的选择
四、证的取舍
五、关于证的分类
(一)主证和旁证
(二)有效证和无效证
(三)显证和隐证
(四)引申证
(五)组合证群
(六)矛盾证群
引用医案二(阴极似阳案)
(七)病证和排病反应证的区别
(八)方证的识别
验案三(当归四逆汤证案)
(九)药证的识别
1.半夏
2.人参
第二节  元气抗邪经过
第三节  元气战术运用
第四节  制定战略
第五节  随机应变
第六节  正确用兵
一、敌我双方兵力不同的分析
(一)敌弱我强
(二)敌强我弱
(三)敌我均强
(四)敌我均弱
二、案例说明
三、元气多少的识别
(一)体质
(二)年龄
(三)具体的证
(四)脉象
(五)用药史
(六)其他
四、寒邪多少的识别
(一)病史和用药史
(二)具体的证
(三)脉象
  五、正确用兵的指导原则
第七节  分清敌我
第八节  战后重建
第九节  料事如神
一、汗吐下
二、六经辨证
三、脏腑辨证
四、旧病复发
五、高峰期之后必是低谷期
六、排病反应(退病反应)
七、十二经脉循注路线
八、时间
九、证出现先后的预见
十、几个重要的指征
(一)发烧
(二)困而思睡
(三)性的萌动
(四)血证
(五)咳嗽
(六)腹痛
十一、正确解读排病反应
十二、四季的应象
十三、开合枢工作机制
十四、料事如神的举例说明
第十节  发动群众
一、明确排病反应,建立信心
二、电话联系,心药共用,随时更方
三、解释病证,增强信任
四、因人而异,交待医嘱
第十一节  战后反思
第三章        经验之得
第一节  关于元气的蓄积
一、区别是元气的蓄积还是阴出转阳
验案六(桂附理中汤证案)
二、元气蓄积与精的关系
三、元气蓄积时间量的不同
验案七(太少阴病案)
四、元气蓄积量的不同
验案八(四逆汤证案)
五、元气蓄积的正确解读
六、元气蓄积后的排病反应
七、重温经典
(一)元气蓄积
(二)元气蓄积太过
(三)元气蓄积不及
(四)自愈
八、影响元气蓄积的医外因素
九、影响元气蓄积的医源因素
十、元气蓄积证与排病反应证的异同
十一、元气蓄积证的识别
第二节  太阴的重要性
一、临证所得
二、案例分析
第三节  三阴病新陈寒识别和临床意义
一、从病史、用药史、病证判定寒之新陈
二、应象说明得正治新陈之寒的差别
三、案例说明
(一)验案一的解析
(二)验案二的解析
(三)验案七的解析
四、规律总结
(一)体温等元气蓄积
(二)汗、痰
(三)旧病复发
(四)元气蓄积时间
(五)四季体质的区别
五、临床意义
第四节  顺应元气之势,依元气而选择作战的时机
第五节  关于六经体质
一、体质的六经分类
二、六经体质的用药法
三、六经体质的疗效标准
第六节  正确地认识各种病证和理解用药法的同与异
第四章  医理探讨
第一节  关于六气一气说
一、六经一经解:
二、一元之盈缩解:
第二节  关于阳主阴从
一、从人之常态病态来看
二、从治疗时对饮食宜忌来看
三、从《伤寒论》自愈的情况来看
四、从治疗中病情演变来看
第三节  关于四逆汤炙甘草之用
一、他山之石
二、引玉之砖
第四节  关于依元气之势而确定治则方药
第五节  关于附子小量之用的认识
第六节  关于附子大量之用的认识
第七节  关于相火不位证法的探讨
一、相火源流
二、相火不位之证
三、相火不位治之浅见
附篇:
1、关于附子运用的一些问题
2、半夏体质
3、春夏秋冬之春季篇
4、诊治三阴病发烧的一点体会
5、诊治三阴病发烧的一点体会续篇
6、我对“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理解
7、管窥阴阳(行者)
8、万病一筌(三七生)
9、姜桂附养阴之理(三七生)
-----------书名:姜附剂临证经验谈
丛书名:中医传统疗法
作者:庄严著
ISBN号:978-7-5077-2877-4
出版时间:2007-6
印数:3000
  定价:¥21.00
责任编辑:陈辉
版次:1/1
开本:32
页数:362
-----------在哪有卖啊?好像没上架吧?
-----------看来是一本好书!
-----------http://www。vsvt。com/969033.html
-----------这本书是无论如何要买一本的。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