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医理真传,不可以尽泄
    

中医学子:医理真传,不可以尽泄

医理真传:

QUOTE:
或又曰,扶心阳而肺气更旺,夫心火也,肺金也,补心火,而肺不愈受其克乎?曰:子不知五行禀二气所生乎!五脏只受得先天之真气,原受不得外来之客气。今所扶者是先天之真气,非外感之客气,既云受克,则肺可以不必居心上也。况此中之旨微,有不可以尽泄者。

今天早上读到上文,不禁哑然失笑。本以为读到了真传,正聚精会神地逐字细读,突然冒出一句“此中之旨
微,有不可以尽泄者
”,虽名“真传”,但作者还是藏了一手啊,怎能不笑。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7/3 13:19 编辑 www.med126.com/yaoshi/]
-----------医理真传:
六经定法贯解
凡病邪初入,必由太阳。太阳为寒水之区,居坎宫子位,人身之气机,日日俱从子时发起。子为一阳,故曰太阳。


子为一阳,故曰太阳。 这句话怎么看着有点别扭?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7/2 16:08 编辑 www.med126.com/yaoshi/]
-----------

正与邪,看似黑白分明,大相径庭,但实际差别却仅在一念之间。

邪可以是客气,也可以是主气。似乎只要能导致让人不舒服的现象,就被成为邪。

如:元阴亏损,元阳变为客邪。反之亦然。这正好体现了以人为本。

不足为邪,太过亦为邪。故有虚邪、实邪之分。

元阴不足为病者,火必旺,即为实邪,多红、肿、痛甚;元阳不足为病者,阴必盛,即为虚邪,多不肿痛。即有肿痛甚者,乃元阳外脱之候,必现阴象以为据。若无阴象可验,便是实火。
-----------你读的什么书?
-----------
原帖由 gofficer 于 2008/7/3 09:17 发表
你读的什么书?

《医理真传》
====================================
抚养孩子的时候,医生告诉我一些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
1.白糖+盐+米汤就是小儿腹泻防脱水补液
频繁腹泻会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素迅速丢失,造成急性脱水。在家中,家长可在500毫升开水(或米汤)中,加入两平匙白糖和半啤酒瓶盖的食盐,做成口服补液,以防脱水。
2.应适当减少孩子的饮食量,多喝一些盐开水(每100毫升开水内加入白糖10克、食盐1克)
当时业没有多想其中的原理
昨天看了《医理真传》之后,发现满书都是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苦肝化阴的说法,偏偏没有涉及的咸味。内经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所伤也在五味,”。怎么能少了一个咸味呢?
于是就请教一个师兄。师兄说:“咸甘化阴”,我一下子就想起了上面的两个方法,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不过仍有不解之处:为何药方中一般没有使用”咸甘化阴"呢?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7/3 11:19 编辑 www.med126.com/yishi/]
-----------如果苦甘化阴、酸甘化阴,咸甘也化阴,那么四象中有三象是化阴的,到底对不对呢?


参考一下陶弘景的《辅行诀》:

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
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左: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
寒凉属阴,温热属阳。酸、苦、甘、辛、咸五味中,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升降浮沉中,升浮之药,符合阳的属性,故属阳。沉降之药,符合阴的属性,故属阴。
===============
比如说热yin于内,治以咸寒,火yin于内,治以苦寒。中医不都使用咸寒治热来指导用药的吗?你说到郑钦安,他在书里说到辛甘化阳,苦干化阴,但他同时说到,咸属阴,并用在药物的使用上。按他的观点咸甘也一定化阴的。
==============
但也有认为咸甘化阳的:
                              五味化阴阳
  一气初判而化阴阳,两仪交变而生五行。
  一般多以顺生使用这个阴阳五行,但也见到有逆向使用的。清代名医郑钦安就多以阴阳辩证后,再使用中药的五味化生阴阳来施治,常说:辛甘化阳、苦甘化阴。我仔细想了想,辛苦甘还只是五味中的三味,且辛和苦并不对应,还有两味酸咸呢?
  于是进一步思考。把五味打入河图,辛为东,主发散;酸为西,主收敛;苦为北,主降收;咸为南,主升发;甘为中,主运行。辛咸为东南,同为阳位,与中甘化合则生阳。酸苦为西北,同为阴位,与中甘化合则生阴。由此,我们可以补齐五味化阴阳如下:
  辛甘化阳,
  咸甘化阳;
  苦甘化阴,
  酸甘化阴。
  《伤寒论》中亦有如此应用,如干姜甘草汤就是辛甘化阳,芍药甘草汤就是酸甘化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9a520010007bn.html
-----------《医理真传》中的原话是:甘咸养阴,独独这里不用化字?应该也是有说法的吧。

大凡药品,性具苦、寒、酸、濇、咸味者,功专在阴;具甘、温、辛、淡、辣味者,功专在阳。
咸味下泄为阴

如吴鞠通《温病条辨》谓伤寒之邪原于水,须遵六经辨证;温病之邪原于火,须按三焦辨证。“伤寒是伤人身之阳,故喜辛温、甘温、苦温以救其阳;温病伤人身之阳,故喜辛凉、甘寒、甘咸以救其阴。”

郑氏本补真火以壮君火之义,特订补坎益离丹一方,用桂、附之大辛大热以补真阳,复取蛤粉之咸以补真阴。

而治皂荚丸(皂荚辛咸,枣、蜜味甘),明是甘咸养阴之法。辛甘化阳,甘咸养阴,学者功力深到,便识得此义玄妙,医中之能事毕矣。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宜附子汤回阳以消阴。而用白通者,郑氏说:“直救其阳也”。但服后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此阴盛阳虚的程度相当严重,阴盛隔阳,汤药被阴邪所格拒,并非药不对证,所以仍主白通汤,加入咸寒苦降之猪胆汁、人尿,取其反佐作用,使热药不致被阴寒所格拒,以达到回阳救逆目的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7/3 12:42 编辑 www.med126.com]
-----------从原书中看:辛甘化阳,咸甘养阴;苦甘化阴,酸甘化阴
为何用了三个“化”一个"养"。
我粗浅思考一下,是不是这样:
辛甘化阳,主升
苦甘化阴,酸甘化阴,主降
咸入肾,直接补肾阴,五宫之中,肾位最低而不能再降,只有升而化阳。
这样,咸甘养阴,即所谓甘咸化阳。
一味而含升降。
难怪盐为战略物质啊,几天不吃盐就会浮肿。
-----------医理真传
君、相二火解
君火,凡火也;相火,真火也。凡火即心,真火即肾中之阳。
凡火居上以统乎阳,阳重而阴轻也,故居上为用(离卦二阳爻是也);真
火居下以统乎阴,阴重而阳轻也,故居下为体(坎卦一阳爻是也)。二火
虽分,其实一气(离卦二阳爻,坎卦一阳爻,合之而成乾。人活一口气,即此乾元之
气也。因乾分一气,落于坤宫,遂变出后天世界,此君、相二火之由来),诚阴阳之主
宰也。

思考中医
形而上与形而下不仅将道器区分出来,也将圣凡区分出来,也将中西文化的差别区分出来。你要搞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如果你不把着眼点放在这个上面,你能比较出一个什么来?我们谈火分君相,也要着眼到这个上面来。既然心火属形而上这个层次,位居君主,不具形器,那它怎么跟器世界的其余藏府打成一片?作为火它怎么腐熟水谷?它怎么蒸腾津液?它怎么熏肤、充身、泽毛?那就只好由相火来,让相火来履行这个“凡火”的职责。因此,相火概念的产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理性思考和实际需要的前提。所以,从形而上与形而下来讲,君火属形而上,相火属形而下。形而上,故君火以明;形而下,故相火以位。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易·系辞》曰“神无方”,神无方,故以相火为方,以相火为位。神用没有方位可言,她只随缘显现,而在器世界这个层次又不能没有方位,因此,建立相火以为方位。

到底谁是凡火?
-----------感到很深奥,但很感兴趣,希望继续!
虽不明所以,却能于实际中得益!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