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中国历代名门家训
    

劝病良言:中国历代名门家训

【學】中国历代名门家训

2013-11-06 [url=" id=]上海交大老子书院[/url]




放眼历史,这些曾经哺育无数历史精英的家训曾经是中国历代名门望族童蒙时期的必修课,它不但可以励志、劝勤、勉学、诲戒、明德,而且可以启迪童蒙,矫正孩子们一生的人生方向。渐渐地,这些家训以成文的名言、名篇和不成文的口头民谚存在于传统历史文化之中。不可否认,在家训当中存在着过分强调封建意识,忽视人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潜能的糟粕。但如果剔除这些糟粕,我们就会发现,传统家训的绝大部分内容已经积淀为整个民族的人生智慧,透射出永恒的理性之光。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

  刘备《敕后主辞》

  评:要把品德放在自修和育人的第一位。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

  (北宋) 邵雍《戒子孙文》

  评:教育的精力应主要放在中等生身上,其效率才最高。

  ■吾人生于天地之间,只思量做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

  做好人,眼前觉得不便宜,总算来是大便宜。做不好人,眼前觉得便宜,总算来是大不便宜。千古以来,成败昭然,如何迷人尚不觉悟?真是可哀!吾为子孙发此真切诚恳之语,不可草草看过。

  以孝悌为本,以忠信为主,以廉洁为先,以诚实为要,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善须是积,今日积,明日积,积小便大。一念之差,一言之差,一事之差,有因而丧身亡家者,岂不可畏也!

  (明)高攀龙《高氏家训》

  ■你发愤立志做个君子,则不拘做官不做官,人家都敬重你,故吾要你第一立起志气来。

  (明)杨继盛《杨忠愍公遗笔》

  ■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明)姚舜牧《药言》

  ■位之得不得在天,德之修不修在我。毋弃其在我者,毋强其在天者。

  (明)袁衷等录:《庭帏杂录》

  ■志之所趋,无远不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爱觉新罗.玄烨:《圣祖庭训格言》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止谤莫如自修。

  (魏)王昶:《戒子侄》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誊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

  (西晋)羊祜:《戒子》

  ■勤学行,守基业,修闺庭,尚闲素。如此,足无忧患。

  (南朝.齐)萧嶷《戒子》

  ■奉先思孝,处下思恭;倾己勤劳,以行德义。

  李世民《帝范》

  评:一个“孝”字,一个“恭”字,概括多好啊!我常觉有愧于父母养育之恩,得之太多,报之太少;不恭于上级太多而不觉,故常使小头头们不喜欢,此多源于自我感觉良好,有自负病。

  ■藏精于晦者则明,养神于静则安。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动,善蓄者不竭,善应者无穷。

  欧阳修《示子》

  评:外表憨厚,要木讷,内心清楚,精明,这样就叫大智若愚。我则有点相反的味道,要少说话,同时,要内心专一纯正的做事,读书,这样才真正地自然而然地内藏大智,外表若愚,孔子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看来,若敏于言而讷于行,则小人一个了。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尔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北宋)范纯仁《戒子弟言》

  ■人生世间,自有知识以来,即有忧患不如意事。小儿叫号,皆有不平。自幼至少至老,如意之事常少,不如意之事常多。虽大富贵之人,天下之所仰羡以为神仙,而其不如意处,各自有之,与贫贱人无,无特所忧患之事异尔。故谓之缺陷世界,以人生世间,无足心满意者。能达此理而顺受之,则可少安……

  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之术。盖财物交加,不损人而益己;患难之际,不妨人而利己,所谓忠也。有所许诺,丝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处事近厚,处事近厚,处心诚实,所谓笃也。礼貌卑下,言辞谦恭,所谓敬也……

  凡人行己,公平正直。可用此以事神,而不可恃此以慢神;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至于君子而偶罹于灾祸者,多由自负以召致耳……

  行高人自重,不必其貌之高;才高人自服,不必其言之高。

  (南宋)袁采《袁氏世范》

  ■贫贱而不可无者,节也贞也;富贵而不可有者,意气之盈也。

  方孝孺《家人箴》

  ■一孝立,万善从,是为肖子,是为完人。

  凡人为子孙计,皆思创立基业。然不有至大至久者在乎?舍心地而田地,舍德产而房产,已失其本矣……

  (明)姚舜牧《药言》

  评:《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说: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何为计深远?就是分清哪些是他生存发展的“至大至久”的东西,触龙说的培养长安君的能力、威信,此处说的“心地”、“德产”都是“至大至久”的东西,它是和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所说的“素质”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我所强调的习惯养成教育、乘着小时候记性好把名篇中的大部背上来的设想,算不算“至大至久”的东西?总的说,要为孩子的生存发展“授之以渔”,不能只“授之以鱼”!

  ■知有己不知有人,闻人过不闻己过,此祸本也。

  打扫光明一片地,囊贮古今,研究经史。

  “岂可动我一念”,此七字真经也。

  少年人只宜修身笃行,信命读书,勿深以得失为念。所谓得固欣然,败亦可喜。

  人品须从小做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一念不慎,败坏身家有余。

  (明)吴麟徵〈家诫要言〉

  评:少年人做任何事都不如读书合算,在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求之于人不如求之于自己的大脑,二十五岁前应将基础的东西全部学到手,将来发展就不可限量。我的少年时光,浪费时间太多,一是自己不懂珍惜,二是没有高人指点,我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蝇头小利上,应“勿深以得失为念”,否则,假如我现在是博士,我难道需要整日算账过日子吗?我为经济浪费了太多时光,反过来是始终解决不了经济问题,没有把握解决问题的根本。这个问题今天对我仍有注意的意义,只有一个前提,保证身体健康,其余都可不顾,我的教书职业已基本走到了尽头,前面剩下的只是重复,而且还有可能倒退,要把精力重新聚集起来对准学习,再过三二年那真的是无回天之力了。

  要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从点滴做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流,积为江河;星星之灼,燎于原野,其始至微,其终至巨。

  ■沉默缓畏,遇物和而有容,语言举止务淹雅凝重,喜怒不形于色,然后可以为佳士。

  (北宋)梁焘《家庭谈训》

  评:对稳重的人人们容易产生信任感,我以前有点嬉笑无度,今后要注意这一点,要想着说话,不要抢着说话,要举止安详大方,要内心纯正专一淡泊。要怕人说聪明、脑子好,不要怕人说蠢、笨、呆、痴、傻。

  ■食已无事,经史文典谩读一二篇,皆有益于人,胜别用心也。

  (南宋)江端友《戒子》

  评:此为上乘养身之道!

  ■才不宜露,势不宜恃,享不宜过。能含蓄退逊,留有余不尽,自有无限受用。

  淡泊二字最好。淡,恬淡也,泊,安泊也。恬淡安泊,无他妄念,此心多少快活!

  看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教人做个好人,人谓做好人难,余谓极易。不做不好人,便是好人。

  ■童子涉世未深,良心未丧。常存此心,便是作圣之本。

  ■夜卧不眠,常须息心定志,勿妄筹画无益之事及起邪思。当审观此身暂聚不久,既死之后,急急殓藏,盖其败坏不可堪见,方此之时,谁为我者?如此思之,用意劳神、凿空妄作、名利之心可皆灰灭。以此涉世,遇患鲜矣。

  (南宋)江端友《戒子》

  评:也算是看破红尘。

  ■余平生不肯说谎,却免却许多照顾前后。

  评:一句话道出了不说谎的好处,这也是使自己身心少受累、活的轻松的重要一条。

  ■做人要存心好,读书要见理明。

  ■无哲不愚。

  评:愚是外在的表现,愚是形似简单实质大彻大悟掌握了事物基本规律的的表现。

  ■阿谀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

  (明)姚舜牧《药言》

  ■做人最忌是阴恶。处心尚阴刻,做事多阴谋,未有不殃及子孙者。语云:有阴德者必有阴报……先人有言:“存心常畏天知。”吾于斯语,夙夜念之。

  ■以忠信为心,出言行事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久而家庭信之,乡国渐信之,甚至蛮貊且敬服之。由其平生之所积然也,故曰诚能动鬼神。若怀欺挟诈,言不由中,行无专一,欺一二人将至人人疑之,一二事不实,事事以为不实,凡所接对,莫不猜防怨恶,将何以自立于天地间!每见年少之日,自谓智能,虽在父子兄弟间,说不从实,举动诡秘,见恶亲长,取贱乡邻,虽至老死,后人犹引以为戒,哀哉!

  ■人子事亲多方,只生事尽力死事,尽思二语蔽之。

  ■人家不论大小,总看此身起。此身正,贫贱也成个人家,富贵也成个人家,即不能大好,也站立得住……所以修身为急,教子孙为最重,然未有不能修身能教子孙者也。

  ■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即为主人。

  ■待下我一等之人,言语辞气,最为要紧。

  (清)张英《聪训斋语》

  ■人能清心寡欲,不惟少忘,且病亦鲜也。

  (清)爱觉新罗·玄烨《圣祖庭训格言》

  ■大抵人情慕其所无,厌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

  陆游《放翁家训》

  ■养身莫善于寡欲。

  孟子

  ■夫生生之资,固人所不能无,然勿求多余,多余希不为累矣。

  司马光《训子孙文》

  ■夫谋利而不遂者,不百一;谋名而不遂者,不千一;今处世不能百年,而乃侥幸于不百一不千一之事,岂不痴甚矣哉!

  ■一家之事,贵于安宁和睦悠久也,其道在于孝悌谦逊。

  (南宋)陆九韶《居家正本制用篇》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与忍。防家两字,曰盗与奸。亡家两字,曰yin与暴。……

  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体懈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成业,辱父母家声。是人也,乡党为之羞,妻子为之泣,岂可入吾祠,葬吾茔乎?戒石俱在,朝夕诵念。

  (明)吕坤《孝睦房训辞》

  ■凡家不可太贫,太贫则难立;亦不可太富,太富则易yin……可以养生送死守家法长子孙而已。

  人家不论贫富,贵贱,只内外勤谨,守礼畏法,尚谦和,重廉耻,是好人家……

  (清)张履复《训子语》

  ■人生豪侠周密之名,最不易副。事事应之,一事不应,遂生嫌怨;人人周之,一人不周,便存形迹。若平素俭素,见谅于人,省无穷物力,少无穷嫌恶,不亦便乎?

  (清)张英《聪训斋语》

  ■凡为人弟者,不敢以富贵加于父兄宗族。

  司马光《居家杂仪》

  ■女训云:家之和不和,皆系妇人贤否。何谓贤?事舅姑以孝顺,奉丈夫以恭敬,待娣姒以温和,接子孙以慈爱,如此之类是已。何谓不贤,yin狎妒忌,恃强凌弱,摇鼓是非,纵意徇私,如此之类是已。天道甚近,福善祸yin,为妇人者,不可不畏。

  ■为家长者,当以至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行不可妄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

  ■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不可过柔,须适厥中。

  (元)郑太和《郑氏规范》

  ■夫家所以齐者,父曰慈,子曰孝,兄曰友,弟曰恭,夫曰健,妇曰顺……

  (清)孙奇逢《孝友堂家规》

  ■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司马光《训俭示康》

  ■公(张文节,宋真宗时宰相)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以顿俭,必致失所。岂若事居位、去位,身在、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司马光《训剑示康》

  ■厚葬于存殁无益,古今达人,言之已详……至于棺柩亦当随力……勿为人言所摇,木入土中,好恶何别耶?

  广召乡邻,又无益于死者,徒为重费,皆不须为也。

  石人石虎之类,皆当罢之。欲识墓处,立一二石柱可也。

  陆游《放翁家训》

  ■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起家的人,未有不始于勤而后渐渐流于荒惰,可惜也。

  ■居家之要,在勤俭二字,既勤且俭,尤在忍之一字。

  偶以言语之伤,非横之及,不胜一朝之忿,构怨结仇,致倾家室。可惜历年勤俭之苦积,一朝轻废也,而况及其身,并及其先人哉。宜切戒之。

  ■家处穷约时,当念守分二字;家处富盛时,当念惜福二字。

  评:“惜福”就是不要作着过,要忆苦思甜。

  ■惟清修可胜富贵,虽富贵不可不清修。

  (明)姚舜牧《药言》

  ■处乱世与太平时异,只一味节俭收敛,谦以下人,和以处众。

  (明)吴麟徵《家诫要言》

  ■做人家,切弗贪富,只如俗言“从容”二字甚好……假如八口之家,能勤能俭,得十口资粮;六口之家,能勤能俭,得八口资粮,便有二分余剩。何等宽舒,何等康泰。

  (明)温璜述《温氏母训》

  ■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寡入而妄费则财匮,财匮则苟取,愚者为寡廉鲜耻之事,黠者入行险侥幸之途。生平行止,于此而丧;祖宗家声,于此而坠,生理绝矣。又况一家之中,有妻有子,不能以勤俭丧表率,而使相趋于贪惰,则自绝其生理,而又绝妻子之生理矣。

  ■丰俭随其财力,则不谓之费。不量财力而为之,或虽财力可办,而过于侈靡,近于不急,皆妄费也。年少主家事者,宜深知之。

  中产之家,凡事不可不早虑。有男而为之营生,教之生业,皆早虑也。

  袁采《袁氏家范》

  ■所有若干,以十分均之。留三分为水旱不测之备,一分为祭祠之用,六分分二二月之用。取一月合用之数,约为三十分,日用其一,可余而不可尽用,至七分为得中,不及五分为啬,其所余者,别置簿收管,以为伏腊裘葛,修葺房屋,医药,宾客,吊丧,问疾,财节馈送。

  (南宋)陆九韶《居家正本制用篇》

  ■俭者,君子之德。世俗以俭为鄙,非远识也。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俭则可以传子孙。

  富家有富家计,贫家有贫家计,量入为出,则不至乏用矣。用常有余,则可以为意外横用之备矣。

  ■君子岂不为子孙计?然其子孙计,则有道矣。种德一也;家传清白,二也;使之从学而知义,三也;受以资身之术,如才高者,命之习举业,取科第,才卑者,命之以经营生理,四也;家法整齐,上下和睦,五也;为择良师友,六也;为娶淑妇,七也;常存俭风,八也。……

  衣以岁计,食以日计。一日阙食,必至饥馁。一年阙衣,尚可藉旧。食在家者也,食粗而无人知;衣饰外者也,衣敝而人必笑。故善处贫者,节食以完衣;不善处贫者,典衣而市食。

  (南宋)倪思《经锄堂杂志》

  ■陆梭山之法最详……古人之意,全在小处节俭。大处之不足,由于小处之不谨;月计之不足,由于每日之用过多也。

  (清)张英《恒产琐言》至95页

  ■市邑小儿,非有壮夫携负,不可令游街巷,虑有诱略之人也。……人家有仆,当取其朴直谨愿,勤于任事,不必责其应对进退快人意。……快意之事常有损,拂意之事常有益……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南宋)袁采《袁氏世范》

  ■无端不可轻行借贷,借贷要还的,一毫赖不得。若家或颇过得,人有急来贷,宁稍借之,切不可轻贷,后来反伤亲情也。若作保作中,即关己行,尤切记不可。

  ……凡亲医药,须细加体访,莫轻听人荐,以身躯作人情。凡请师傅,须深加拣择,莫轻信人荐,以儿子作人情。凡成契券、收税册大关节,须详加确慎,莫苟信人言,轻为许可,以身家作人情。

  (明)姚舜牧《药言》

  ■家庭礼数,贵简而安,不欲烦而勉。……凡人田产钱财交涉者,定要随时讨个决绝,拖延生事。

  (明)温璜述:《温氏母训》

  ■朱伯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令人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yin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其质朴,训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辞严法肃。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见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倚。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yin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自古人伦,贤否相杂。或父子不能皆贤,或兄弟不能皆令,或夫流荡,或妻悍暴,少有一家之中无此患者。虽圣贤亦无如之何。譬如身有疮痍赘,虽甚可恶,不可决去,唯当宽怀处之。能知此理,则胸中泰然矣。古人所以谓父子兄弟夫妇之间,人所难言者如此。……

  年高之人,作事有如婴孺,喜得钱财微利,喜受饮食果实小惠,喜与孩童玩狎。为子弟者能知此,而顺适其意,则尽其欢矣。……

  凡人之家,有子弟妇女好传递言语,则虽圣贤同居,亦不能不争。且人之作事,不能皆是,不能皆合他人之意,宁免其背后评议?背后之言,人不传递,则彼不闻知,宁有忿争?惟此言彼闻,则积成怨恨。况两递其言,又从而增易之,两家之怨,至于牢不解。唯高明之人,有言不听,则此辈自不能离间其所亲。

  同居之人,或相往来,须扬声曳履,使人知之,不可默造,虑其适议及我,则彼此愧惭,进退不可。……

  (南宋)袁采《袁氏世范》

  ■周旋亲友,只看自家力量,随缘答应穷亲穷眷,放他便宜一两处,才得消谗免谤。

  凡人说他儿子不肖,还要照管伊父体面,说他婆子不好,还要照画虎管伊夫体面。

  (明)温璜述《温氏母训》

  ■人不可孤立,孤立则危。天子之尊,至于一夫而亡,况其下乎?一家之亲而外,在宗族当不失宗族之心,在亲戚当不失亲戚之心,以至乡党朋友亦如之,以至朝廷邦国亦如之。欲得其心非他,忠心以存心,敬慎以行己,平恕以接物而已。人情不远,一人可处,则人人可处……尊长成其尊长,能教率卑幼;卑幼安其卑幼,能听顺尊长,虽目前衰落,已有勃兴之势。若其反此,目前虽隆,替可待也。

  (清)张履祥《训子语》

  ■不必言古圣贤孝弟之行,如大舜、武、周、泰伯、伯夷,各造其极。只如晨省昏定,推梨让枣,有何难事,而今人甘心不为。极而至于生不能养,死不能葬,大不孝于父母;有无不通,长短相竞,大不友于兄弟。噫!是即孩提时,顷刻不见父母,则哭泣不止,兄弟同床共席,则相怜相爱之孝子悌弟也。人皆望长而进德,奈何反至于此?

  朱柏庐《劝言》

  ■吾今日为人之父,盖前日尝为人之子矣,凡吾前日事亲之道,每事尽善,则为子者得于见闻,不待教诏而知效。倘吾前日事亲之道,有所未善,将以责其子,得不有愧于心?……

  评:身教重于言教。

  ■人之性,遇强则避,遇弱则肆。父严而子知所畏,则不敢为非,父宽则子玩易而恣其所行矣……

  评:慈父要防出败子。

  ■人当婴孺之时,爱恋父母至切。父母亲于其子婴孺之时,爱念尤厚,抚育无所不至。盖由气血初分,相去未远,而婴孺之声音笑貌,自能取爱于人,亦造物者设为自然之理,使之生生不穷。……

  父母于其子幼时,爱念抚育,有不可以言尽者。子虽终身承颜致养,极尽孝道,终不能报其少小爱念抚育之恩,况孝道有不尽者。凡人之不能尽孝道者,请观人之抚育婴孺,其情爱如何,终当自悟。……

  父母见诸子中有独贫者,往往念之,常加怜恤,饮食衣服之分,或有所偏私。子之富者,或有所献,则转以与之。此乃父母亲均一之心,而子之富者,或以为怨,此殆未之思也。若使我贫,父母亲必移此心于我矣。

  人于子孙,虽见其做事多拂己意,亦不可深厚感情憎之。大抵所爱之子孙未必孝,或早夭,而暮年依托及身后葬祭,多是所憎之子孙。

  (南宋)袁采《袁氏世范》

  ■贤不肖皆吾子,为父母者切不可毫发偏爱。偏爱日久,兄弟间不觉怨愤之积,往往一待亲殁而争讼之。创业思垂永久,全要此处见得明,不贻后日之祸可也。

  (明)姚舜牧《药言》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亲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难得者兄弟,易得者财产。

  (清)张履祥《训子语》

  ■法昭禅师偈云:“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词意蔼然,足于启人友于之爱。

  (清)张英《聪训斋语》

  ■孔子曰:“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善为家者尽其所有而均之,虽粝食不饱,弊衣不完,人无怨矣。夫怨之所生于自私及有所厚薄也。

  司马光《训子孙文》

  ■父之兄弟,谓之伯父、叔父,其妻谓之伯母、叔母,服制减于父母一等者,盖谓其抚字教育,有父母之道,与亲父母不相远。而兄弟之子谓之犹子,亦谓其奉承报孝,有子之道,与亲子不相远。故幼而无父母者,苟有伯叔父母,则不至于无所养;老而无子孙者,苟有犹子,则不至于无所归。此圣王制礼立法之本意。

  评:在过去的大家庭中,这种论述是非常符合现实的。但现在这种亲情在小家庭模式下,已几乎没有说服力了,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抚养孩子社会化的发展,即使是同胞,亲情也会越来越淡。

  一应亲戚故旧有所借贷,不若随力给与之。言借则我望其还,不免有所索。……方其借之时,礼甚恭,言甚逊,其感恩之心,可指日以为誓。至他日责偿之时,恨不以兵刃相加。凡亲戚故旧因财成怨者,多矣。俗谓“不孝怨父母,欠债怨债主”。不若念其贫,随吾力之厚薄,举以与之,则我无责偿之念,彼亦无怨于我。……

  人言光景百年,七十者稀,为其倏忽易过。而命穷之人,晚景最不易过。大率五十岁前,过二十年如十年。五十年后,过十年不啻二十年。而妇人这享高年者,尤为难过。

  (南宋)袁采《袁氏家范》

  亲姻馈送,一年一度,非常庆吊,则不拘此。切不可过奢,又不可视贫而加薄,视富而加厚。

  (元)郑太和《郑氏规范》

  ■毋以小嫌而疏至亲,毋以新怨而忘旧恩。

  (明)许相卿《许云屯贻谋》

  ■你姐是你同胞的人,她日后若富贵便罢,若是穷,你两个要老实供给照顾她。你娘要与她东西,你两个休要违阻,若是有些违阻,不但失兄弟之情,而且使你娘生气,又为不友,又为不孝,记之记之。

  (明)杨继盛《杨忠憨公遗笔》

  ■邻与我相比日久,最宜亲好。

  (明)姚舜牧《药言》


[url=" class=]举报[/url]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