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推开“乌龙门”----探析六味地黄丸“超标事件”背后
    

中医讨论:推开“乌龙门”----探析六味地黄丸“超标事件”背后

我们常用“乌龙”形容“弄错了”或“子虚乌有”的事情,这一颇具娱乐性且戏剧性的词语,“毫无征兆”地扣在了千年古方六味地黄丸头上——近日,一篇两年前的论文被某“热心”网友发现,根据其中出具的相关数据和观点,此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国内部分产地的六味地黄丸存在、镉和铜元素不同程度的超标问题”,此举即刻引起轩然大波并将六味地黄丸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而正当业界内外对此争议不断之时,论文作者却表示“原文数据出错,将进行更正”。
由此来看,六味地黄丸的确像是被“无辜”卷进了一场“乌龙事件”,然而推开此扇所谓的“门”,探究其背后所隐藏的“腻”,国内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普遍超标的事实再一次引起业界的担忧,也因此有人将矛头直指“目前国内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基本空白”的问题上…
标准相对缺失
既然是乌龙事件,我们原本只需看完热闹三两散去既可,但当戏剧“无意”暴露出某种社会现实,我们关注的焦点便不再是事件本身的对与错,是与非,而是此扇“门”后更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上海海虹实业(集团)巢湖今辰药业有限公司质量部经理李晓晔看来,“我们更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到其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
事实上,此事件之所以能引起业内外众多“共鸣”,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国内中药材重金属超标现状的普遍和严峻。“如果对国内中药材或中成药进行重金属检测,可能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云南云河药业有限公司质量技术总监刘德全表示,虽然此事是由一个错误数据引发,但对国内众多其他中药品种而言应该也是一种警示。
从历史来看,2011年3月和10月,香港卫生署曾两次查出内地中成药重金属含量超标,并分别进行了召回。据统计,近三年来,香港共发生15宗中成药重金属超标事件。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影响中药质量与信誉、阻碍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中药总出口额仅占世界植物药销售量的1%左右,这与我国“中药大国”的称号明显不符。
对此,业界普遍认为国内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检测标准的“相对缺失”是造成此现状的关键。之所以说“相对缺失”,是因为近年来国家已经开始重视此类问题,并对国内中药材残留物进行了多方研究且建立了相关标准:在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增加了中药材中铅、镉、砷、汞、铜等五种有害元素的测定方法及限量标准;2010年新版《中国药典》在中药附录中加强了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在中药正文标准中增加或完善了安全性检查项目等。
然而,国内检测标准依然存在众多问题。“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一份专门针对各地中药材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大样本权威调查,官方也没有发布过类似的数据。”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专家周超凡如是说。
这一表述直指检测标准的“尴尬”现状,对此,刘德全也坦言,目前的检测标准的确不完善,“目前《中国药典》只对国内几个品种中药材的重金属进行检测,且重金属主要集中检测五种元素。同时,对农药残留,国家规定的指标也非常少,只对中药材中的一些剧毒农药及部分有机磷类农药的单体进行检测。并且整体而言,国内关于有害残留物进行相关研究的中药材种类还不足百种。”
除了标准覆盖率较少,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外,结合自身企业在相关工作方面遇到的难题,李晓晔补充道,“由于不能准确把控各地中药材的生长情况,国内的标准还缺乏相关理论依据,且检测数据并不系统;同时,从中药的服用来说,其还缺乏对中药残留物最低日摄入量的研究和规定,即缺乏对中药残留物危险性的评估体系;另外,目前国外在农药残留物的检测方法上已发展和建立了可同时检测几百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系统,而国内在这方面明显比较落后。”
政企需通力协作
结合目前国内中药材遇到的众多难题,提高中药质量、促进国内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并走向国际,完善相关检测标准从而控制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残留量是当务之急。然而,深入剖析,问题似乎并不容易得到解决。
从来源看,中药材中重金属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多种。“首先,药材生长环境的影响。土壤、大气、水、化肥、农药的施用,以及工业‘三废’都对中药材有直接或间接的污染。”刘德全表示,中药材在采集、运输、加工成饮片以及制剂过程中也有可能产生重金属。除此之外,在李晓晔看来,中药材本身也有可能含有重金属,例如朱砂雄黄等。这其中,环境污染无疑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各地种植环境的不同又导致同一个药材在不同地区生长被污染的情况不一样。不仅如此,不同类型、不同年份、不同批次药材的有害物残留情况都有很大差异。
鉴于此,刘德全进一步指出药品残留物研究的困境:目前我国大概有500多种常用中药材、300多种常用中成药,要对如此多的药材进行研究检测,其工作量和难度将非常巨大;另外,药材因各方原因而存在差异,国家并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对所有品种的有害物质进行指标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甚至很难要求全国上千个品种都做相关的有害物质检测。在他看来,虽然药监局及药典都对药企进行中药材检测做了原则上的要求,也提出了相关的方法,但由于检测成本太高及指标不容易控制,多数企业的部分中药并未进行相关检测工作。
由是观之,即使建立相关的检测标准依然无法完全解决问题,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药企的配合,药企应该在考虑药材生长环境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相关研究并建立控制指标,与政府协作促进中药材的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业内人士也表示,检测只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还是要从源头上将此种有害物质“扼杀”。李晓晔认为,政府可以从源头控制中药材的种植环境、种植过程,以及对中药材有害物质残留量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将农药使用等日常性技术知识向农户普及,保证绿色中药材的生产。
但考虑到目前中药种植异常分散的现状,李晓晔对此方法也提出了担忧:“这便需要企业做相关的配合,一般而言,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中药材GAP生产基地进行栽培,从主观上控制中药材生长环境,包括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强中药材生产的日常监控,保证生产过程不受污染,同时严格控制相关辅料的使用。通过政府不断完善标准并加强对中药材种植的监控,加上企业的自主配合来共同推进中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记者:张蓉

来源:医药观察家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