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西医模式培养不出好中医——著名中医师祝肇刚接受记者专访
    

中医讨论:西医模式培养不出好中医——著名中医师祝肇刚接受记者专访

昔日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的外孙、著名中医师祝肇刚接受记者专访

人民网记者    赟


中医见效并不慢

  记者:现在,求医者似乎存在一种偏见:西医见效快,中医见效慢。中医对病的解释太玄,不够科学。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祝肇刚:中医治病实际上是不慢的,只要辨症准确,治疗得法,就能很快地取得效果。

  疾病好得快还是慢,还跟病人的体质强弱有关系,对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一般会好得慢一些。当然与医生的技术也有关系。

  至于有些人认为中医不科学,我觉得是那些人认识不到位。所以需要我们打破中医头上“玄”的帽子,让中医走下“玄”坛,将中医本质明明白白呈现在大家面前,让大家知道中医的质朴与疗效。

  记者:能不能拿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

  祝肇刚:不能。两者理论基础不同,西医讲还原论,中医讲整体观,因此治疗方式和理念就不同。

  西医治疗疾病本身,中医治生病的人。西医治疗疾病,一定要找到病因、病原体,才能进行治疗,否则就束手无措,只好隔离进行医学观察。找到病原体后,分离、提取、培养、灭活、制成疫苗,或者培养出一种抗菌素(特效药),摄入人体,直接杀灭细菌或者使人体产生抗体,杀死病原体。

  而中医治疗疾病是针对人体患病症状,进行辨证治疗。中医从患者整体体质及患病表现全面考虑,通过针灸、中药、按摩等激发人体自身免疫力,在身体内形成一个使得“外邪”不能生存的环境,很快消除病症,人体就得以痊愈。

  患者需要中医,但好大夫太少

  记者:那么,为什么现代人会形成那样的偏见,是中医从业者的水平不行吗?流传千年的中医为何反而在现代陷入困境?

  祝肇刚:中医发展的困境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历史上,由于西学东渐,在舶来的西医冲击下,并受到近代许多文化名人过于偏激的指责,中医的指导思想和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等),被称为玄虚的封建糟粕。中医因此“失语”了近百年。

  还有就是人才的问题。中医院校用西医的模式来培养中医学生,无法让学生按照中医特点一边学习一边临床,这样出来的学生不可能是个好中医。所以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做中医的少,要么改行,要么做了医药代表。我孩子的班级几十人毕业,只有很少人在医院就业。

  从中医研究来说,中医研究机构没有取得太多符合中医规律的成就,现在所谓创新主要是按照西医标准来研究中医,这跟指导思想有关。

  从中医医院来讲,按照西医模式分科,不符合中医特点,中医讲究从整体考虑,需要全科医生。而不是皮科大夫不会看疮,肛肠科大夫不会看湿疹,能看湿疹的大夫不会看脉管炎。

  另一方面,中医队伍中存在一些伪中医。他们并没有理解和掌握中医的理论和技术,但却在使用中药治病,所以出了一些医疗事故或者没有疗效的事情,于是污泥浊水四面八方向中医身上泼来,中医怎能不倒霉?另外在中医西化的倾向下,造就了一大批把中药当西药用的医生,在这些医生手中,中医只剩下西医理论下中药的简单罗列和组合。

  从我行医历程来看,患者需要中医,但是好大夫太少。手中无米,叫鸡鸡不来。你必须疗效好,患者才信。

  师徒相传的模式仍可提倡

  记者:那您认为怎么样,才能培养出好中医?

  祝肇刚:中医学院要培养出好大夫,我认为可以借鉴我父亲(注:名医祝谌予)当中医学院教务长时提倡的:早临床、早实习,一毕业即应该是医生。出来就是医生,哪家医院都欢迎。但是现在的学生毕业叫“医学生”,哪家医院敢要啊?你连把脉都不准,捅俩娄子,院长就得忙着应付。而西医院校出来的学生,到医院后比较快就能看病,因为西医有一套标准化模式和仪器。

  培养一个好中医,不容易!我们那一代是怎么出来的:耐得住寂寞、清贫,吭哧吭哧地跟着老中医学和练。我还是幸运的,跟着我父亲,时刻学习临床。师带徒的模式,即使在今天仍然是可以提倡的。

  中医院校哪去找那么多好中医当老师呢?其实,许多好中医在民间,大可以挖掘出来。选择标准是什么,老百姓的口碑啊。如果把好中医都动员起来,每个中医都带几个学生,成果将是可观的。如果我的学生40岁时,具有我现在60多岁的水平后,他们培养的学生30岁时,具有他们40岁的水平,中医的光辉时代可能就会早来几年。

  中西医比较不是为了淘汰

  记者:可是现代人已经接受西医这套思维模式了,那么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是不是能让中医振兴步伐加快一些?

  祝肇刚:我是赞同中西医结合的。中西医的比较不是为了淘汰谁,而是为了相互提高。萧龙友(注:昔日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说过:“医药为救人而设,本无中西之分,研此道者,不可为古人囿,不可为今人欺……”

  但是,我不赞同将中药提纯作为中西医结合唯一正确之路。中药必须讲究四气五味,寒热温凉,各种成分相互作用,减毒增效,提纯后,就抑制不住某一成分的毒副作用,可能导致问题产生。

  我认为西药也可以归经分类,比如胰岛素,我认为就是温润滋阴的药物;镇静药,就是沉降助湿的。我若知道患者吃了很多安眠药,我就知道他湿气重,我就会用一些药来纠偏。

  我的中西医结合观,就是以中医为主导,西医药为辅助。把西医化验融进中医的疗法里头,把西药拿来,我分四气五味,在我中医的主导思想下使用。这样我们治病的思路更加宽阔了。

  我们需要用中医的脚来走路,而不是拄着西医的拐杖。

  

  名医辈出,则中医幸甚(短评)

  姜  赟

  北京大北窑中医门诊部,祝大夫的诊室,门外排着长队。

  “你的小孩,第一爱发脾气,第二爱做梦,第三爱反复感冒,对吗?”给一个孩子搭脉看舌后,祝大夫说。

  “太对了,他就是这样!”家长信服地拿着方子领药去了。

  祝大夫诊断的全过程,很像一场患者对医生的考试。患者来了,先进行诊脉,然后道出患者何处染恙、有何症状,一一中的。这种诊断,既便于下一步的辨证施治,也让患者信服。

  为什么现在有些人对中医疗效有了怀疑?正是因为这样的诊疗场面少了。正如文中所说,一些中医医术不精,难为患者除痛祛病;更有甚者,还有一些伪中医,打着中医招牌乱用中药,没有疗效不说,还出了不少医疗事故。事件或许不多,但影响很坏:动摇着人们对整个行业的信心。

  中医发展,关键在人,在于一个个妙手回春的名医。

  当然,成名医不易。需要甘受清贫、耐住寂寞;需要积累经验,勤于临床;需要依靠悟性,努力学习……更需要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中医院校应该按照中医特色培养学生,而不是培养一些按照西医思维把中药简单组合的“中医师”;应该研究传统的名师带徒的模式,并推广落实;应该重视著名中医经验和医疗思想的传承,在此基础上谋求创新发展。

  名医辈出,则中医幸甚。


来源:人民日报
-----------说得好,支持!中医就是需要按照传统中医药的教授模式来培养人才,才能全面的辨症的来为病人诊治。可是现在的年轻中医师,大多是看重西医的检查报告,而不是望闻问切的来整体考量病情!西医化的中医更加的可悲!
-----------中醫院校沒有培養出好的中醫, 是因為那些中醫教授沒有替那些醫學生解惑之故, 例如學生問教授, 某方劑中的兩味藥, 其藥效差不多, 可不可以去掉其中的一味, 教授則回答去一味則藥量就不夠了,學生再問將留下那味藥加倍則此方劑之療效是否一樣呢?
學生是希望了解每味藥的功能, 下次臨床時可以加減才能對症下藥, 教授認為此學生在找碴因此就訓了學生一頓, 此種不為初學者解惑, 中醫根本無法傳承!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