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甘肃文县:一个县级中医院的艰难重生
    

中医讨论:甘肃文县:一个县级中医院的艰难重生

5月3日,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的一家板房医院。

  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38岁的周海清焦急地在产房外踱步,不时地向里边瞧瞧。产房内,他的妻子杜旭红刚刚躺在无影灯下的病床上,接受半身局部麻醉,她要生了。

这天早晨,这个34岁的高龄产妇忽然感觉腹部阵痛,丈夫在文县丹堡乡前山村拦了一辆便车,匆匆带着妻子赶到了这家县城东边的板房医院——文县中医院。

  无影灯下,主刀医生张文菊正在熟练地切开腹壁。湿密的汗珠从张文菊的额头上渗了出来,旁边的助手一边轻轻地用纸巾替她擦干,一边不停地递给镊子、手术刀。

  23时48分,一个小脑袋露了出来,小家伙儿蜷曲的身体渐渐展开。不多时,一声啼哭宣告这个男婴的降生。板房外的周海清,脸上露出了舒展的笑容。

  这是一次最为普通的剖腹产手术。

  事实上,周海清眼中这家最好的医院,条件极其简陋。这个晚上,医院唯一的一名麻醉师生了病,不得已,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张爱文请了县医院的同行前来支援。

  即使那台运转良好的麻醉机,也最多只能实现半身麻醉。无影灯旋转拐角明显有焊接的痕迹,那是去年那场大地震留下的印迹。大多数医疗器械,都是这样“修修补补”,继续超期“服役”。

  汶川大地震对文县中医院来说,几乎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医院的3幢建筑是文县县城受损最为严重的建筑之一,后被鉴定为危险建筑。

  地震发生时,副院长张爱文正在4楼妇产科抢救一名产妇。产妇即将临盆,但面临缺氧的威胁。

  2时28分,楼房突然开始摇晃,墙皮纷纷脱落。地处地震带的文县人,对地震已经习以为常,但这一次,“越摇越厉害、越来越大”。

  “感觉好像是世界末日来了。”张爱文心有余悸地回忆,这位年轻的副院长立即作出决定——马上疏散病人。

  几乎在同时,上班路上的年轻骨科医生陈碧智疾步冲进医院,跑进病房。他负责的几位外伤病人已经安全转移到楼下了。“作为医生,首先要想到自己的病人。”陈碧智说,当时他看见好多病人的脸被吓得惨白。

  万幸的是,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所有病人全部安全撤离。

  震后的第一个夜晚,全院职工都坚守在岗位上。这一夜,全院40名职工围着两名剖腹产产妇和两个新生儿,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眼前的3幢高楼建筑已面目全非。垮塌的砖头将医疗器械“砸”了一通:麻醉机趴在地上,无影灯摔在地面,医疗器械被埋进了废墟……

  事后统计,中医院的B超、心电图、X光机等大小医疗设备165台件和28万元的药品被损毁——这几乎是文县中医院的所有“家当”。

  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张爱文选择冒险进入大楼抢救设备,“怕余震来,连碎片也没有了”。为了保证安全,他率领医院为数不多的几位年轻男医生,分批穿过坑坑洼洼的楼道,进入现场。楼房已经变形,不少房间的门已经难用钥匙打开,他们只能用脚强行踹开,从药架散落的药房、B超室、CT室等房间抢救药品和医疗器械。

  但是,医院院落里狭窄的“临时避难所”,并不安全,四周的危楼建筑随时有可能威胁到他们。他们必须选择撤离。

  他们的“第二站”是县城一所小学的操场,地震后,大批居民被安置到这里,各个乡镇的伤员开始向县城的医院汇聚。

  来不及休整,在这个由彩条布搭成的棚子和5顶帐篷组成的临时医院,开始接收大量伤员和病号。

  工作条件异常简陋和艰苦。正午时分,帐篷里的温度有时高达40摄氏度。手摸氧气瓶,滚烫滚烫的。为防止爆炸,医生们用湿毛巾“冷敷”氧气瓶,以降低温度。各个科室建制也被打乱,“病人来,看什么病就找什么医生”。据统计,震后20多天里,医院共收诊病人达600余人。

  5月26日,这所小学准备复课,临时医院被迫再次搬迁。

  文县县城东头的滩淤地韩家坝,成了这座县级医院第三次“迁徙”的目的地。这片荒滩,以前到处是水泽和乱石。

  副院长张爱文说,男医生扛铁锹平整土地,女医生负责烧水泡方便面。一周后,土地平整,他们将帐篷医院搬到了这里。“大家晒得黑不溜秋的,像非洲人一样。”几个医生幽默地笑了。

  放射科的一名大夫用相机“忠实”记录了这个帐篷医院的简陋——16顶救灾帐篷加4顶简易帐篷,写着医院院名的那块旧木牌子也被搬到这里。文县中医医院在这里算是安了家,地震中被打破的科室建制逐渐恢复,药品逐渐置办齐全……医院规模初具。

  医院的第四次搬迁发生在2008年6月27日,他们搬进了活动板房。

  这也是文县中医院现在的规模:57间活动板房,包括8间病房、24张病床,占地1400平方米。这所“帐篷医院”变身“板房医院”。

  “终于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张爱文和他的团队,为此感到兴奋不已。

  这所板房医院,“白天是办公室,晚上是宿舍”。不少医生的房屋在这场浩劫中被震为危房。也是在板房里,医护人员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板房内不准生火,取暖成了难题。

  更为现实的问题接踵而至。由于地处县城边缘,到这里治病的病人大为减少。效益的下降直接导致办公费用紧缺和发放工资困难。我们了解到,他们工资的80%来源于财政拨款,剩下的需要医院自筹。

  这是医院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头,如何在特殊时期挽救危局和医院的命运?

  深圳市卫生局专家组调研后,给他们提出了建设性建议,走“小综合,大专科”的路子:重点突出中医专科,立足当地地道药材,发展特色中医。医院的重建,也将由深圳市对口援建。县里已经审批了新征8亩地的计划。

  张爱文和他的团队正试图完成这样的“秩序重建”,利用对口援建搭建的政策平台,不断派遣年轻医生到深圳学习进修。

  陈碧智刚刚从深圳归来,他在深圳市中医学院学习了半年,“不仅学到了技术,关键还是理念。”

  他被院长给予厚望,他们准备大干一场。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医院? 在干西医的事,嗨!
中西医结合是好事,但一定要有包容心。
要有分工,要有合作。合作是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上。
阿弥陀fo 阿弥陀fo 阿弥陀fo
-----------国家会负责建设的,不必担心。
-----------
原帖由 zdr58000 于 2009/5/10 16:54 发表
中医院? 在干西医的事,嗨!

中西医结合是好事,但一定要有包容心。

要有分工,要有合作。合作是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上。

阿弥陀fo 阿弥陀fo 阿弥陀fo

现在的中医院哪个不是在突出西医,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试问有几个真正结合的呢?
挂羊头卖狗肉是真吧。西不西,中不中让人唾弃,中医要亡,亡在制度,不反对学院派,都在忙着中西结合,必要的功课少点,
制度又突出这些另类中医,长此以往中医能不凉吗。
病人的心凉,中医的氛围凉。
-----------深有同感!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