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师
药师
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住院医师
畜牧兽医
医学考研
医学论文
医学会议
考试宝典
网校
论坛
招聘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中医理论中医临床诊治中医药术语标准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医疾病数据库OCT说明书不良反应中草药图谱药物数据药学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中医院全盘“西化” 中医硕士不会号脉
    

中医讨论:中医院全盘“西化” 中医硕士不会号脉

全盘“西化”的中医院

【核心提示】

      这是一家中医院的生存实录,以西医为主兼顾中医。
      “打中医牌子走西医路子”,这是我省中医院的真实写照。基层中医院大都门庭冷落,赢利者寥寥无几。

      简、便、廉、验的中医药缘何风光不再?基层中医院的出路在哪里?“中医西化”的现实又折射出了什么?

      ●为了生存而“中医西化”

      “这里的病人太少了,在淮阳县人民医院像我这样的‘摩的’排成队,而生意却比在这儿好得多。”淮阳县中医院门前坐在“摩的”上的曹师傅说。

      提起医院的现状,在简易的办公室里,康绍良院长心情沉重。

      淮阳县中医院和全省其他基层中医院一样建院晚。1978年,由县人民医院的一个中医门诊部创建起来,人才、设备劣于人民医院。淮阳县中医院是中西医结合的医院。现在中医院西医化倾向比较大,是个普遍现象。现在是市场不选择中医,中医药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一些优势治疗项目也被西医抢占了,为了生存,医院也没有办法。

      该院的一位科主任非常理解中医院的艰难处境,他说,中医院过去打一面旗帜,就是体现中医的特色。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打两面旗帜,那就是中西医兼顾。

      “中医药治疗较单一,收入有限,而西医药治疗手段丰富,检测化验费、手术抢救费更是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医院能赢利,生存有保证。每个中医院院长首先想到的是要如何拓宽医疗市场,增加收入。要是你来当这个院长,你会怎么办?”他问。

      ●人才匮乏成为另一难题

      以前,淮阳县中医院有两个省级名老中医,他们坐诊时吸引了不少病人。他们使用纯中药,治疗率在80%左右。可惜的是,到去年,最后一位名老中医也驾鹤西去,淮阳的名老中医断档了。不少中医民间验方、单方也流失了。

      康绍良最为忧虑的是人才的匮乏,他说,现在医院里的本科生少。虽然县里也制定政策优先招本科生,因为基层中医院条件差,待遇低,本科生不愿来,有的到私人医院,有的转行搞医药推销或保健按摩。医院里的大专生多,但是临床经验少。一些医术较好的医生也跳槽到待遇好的医院,长此以往,中医特色更难体现,医院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西药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淮阳县中医院仅仅是众多基层中医院的一个缩影。

      河南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走的也是中西医结合的路子,“一家医院如果完全采用中医药治疗,病人不需住院,开个门诊就行了。”消化肝病科副主任侯流发说,虽然中医也很有特色,在治疗一些顽固性疾病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患者治病总是希望治疗方法越简单、见效越快越好。而中药味道苦涩难咽,煎煮过程繁琐,已经难以适应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一些医生为了成名,在选择用药时,在中、西药都可以用的情况下,他肯定选择西药。

      据统计,2005年全国等级中医医院的药品收入中,中药只占30%,西药则占70%,一些中医院已不具备真正中医临床基地性质了。“全国的一些中医院都在萎缩,有的医院中医治疗率达到30%,有的达到10%就不错了。”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司富春教授说。

      ●“中医西化”的后果非常严重

      对基层中医院的现状,河南中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潘建伟用“痛心”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年初,潘建伟深入到信阳等地的一些中医院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一些基层中医院面临倒闭,有的干脆承包给个人。她到一家中医院时发现,科室落锁,空无一人。一家中医院倒闭后被改制,而投资者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完全抛弃了中医。

      “‘中医西化’的后果非常严重。”河南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杨辰华博士说。

      他说,西医技术进步迅速,而中医发展则相对缓慢,西医把过去中医的优势也抢占了,这样中医的阵地就越来越小。中医还是过去的老东西,对一些新产生疾病如何应对,古代并没有记载。

      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姚守拙委员在提案中指出大部分中医院一方面为赚钱,另一方面也为迎合病人的医疗需求,实际上是“打中医的牌子走着西医路子”。但其西医知识层次又难以达到西医院水平,很难适应临床要求,长此以往,中医不中,西医不通,成了“四不像”,造成专业中医药人才断层。

      ●中医复兴需要综合投入

      “由于政府投入不够,有人比喻是‘中医在野,西医在朝’。”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省中医院三附院市场部主任崔书克说,他在南阳调研时发现,政府仅投资17%,而83%靠中医院自己挣,一些中医院的医生每月仅几百元钱。真正有中医药特色的很少,他们的收入远远不如同级综合医院。

      在3月份结束的全国人代会上,邓州市中医药局局长兼中医院院长唐祖宣提出了关于加大市县两级中医院投资力度的建议。

      他说,目前中医医疗机构的事业费仅能满足离退休人员工资,用于医院发展的资金已连续多年呈现负增长。中医药服务中低成本收费加重了县级中医院的负担。县级中医院既无力筹措资金,更无力进行基础建设和设备的更新,只能在低水平上惨淡经营。

      他建议:“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中医药基础建设的投入,随着经济增长,中医事业费用也相应增加。并明确市县两级中医院治疗项目、内容和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在2006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说,当前,中医医疗机构要以中医药服务为主要手段,不能为经济利益削减中医特色科室或有中医特色的诊疗项目,不能目依赖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而忽视中医四诊的应用,要重视整合各种中医治疗手段,不断丰富特色疗法,提高临床疗效。
不会号脉的中医硕士

【核心提示】

      “中医课程不改,就培养不出真正的中医人才!”这是一位中医硕士的疾呼。
      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反思我国中医课程设置的弊端:“中医西化”倾向严重,重数理轻文史,淡古籍弱经典。

      在这样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中医精髓被抛弃,学不能致用。

      ●中医学生笑“黄帝内经”是“老古董”

      一位中医硕士进入社会后,学不能致用,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现在心绪复杂的李小军就徘徊在两难之间,继续从事中医前途暗淡,改行西医又于心不忍。

      李是豫西人,当年他怀着美好的憧憬,来到河南中医学院苦读中医临床学,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现实的遭遇呢?

      本科毕业找工作时,他才发现,西医毕业生,中医院要,西医院也要,而他这个学中医的就不同了。他参加了一次大学毕业生人才供需见面洽谈会,所有的医疗机构中,竟无一家招聘中医。唯一的一家中医院所招聘的却是两名西医化验人员,中医毕业生就业之难可见一斑。

      后来,通过关系他去了一家西医院的中医科,只有门诊没有病房。院长说,如果不是三甲医院必须有中医科,早就把它撤了。

      因为在学校对古籍和经典医书看得少,有的同学连一些医书也看不懂,更不用说把脉了。一天,一位同学去看李小军,见他床边放着《黄帝内经》,就讥笑他,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看这些“老古董”,赶紧转行吧!

      ●中医硕士为什么不会把脉

      科里的老主任对李小军非常好,他不解地说,现在的中医毕业生是怎么了,临床实践能力越来越差。
      李小军无奈地告诉他,现在学校对中医传统理论重视不够,许多学生基本上看不懂中医古籍,甚至没有深入研读《黄帝内经》等经典。等英语过了四六级时,《伤寒论》也忘得差不多了。中医望、闻、问、切等临床功夫训练太少,而西医的仪器实验却很多。结果学生“中医没有学好,西医没有学到”。

      听后,老主任一声长叹。

      没有办法,李小军奋起考研,继续深造,读的还是中医院校,令他失望的是,研究生教育也不重视中医理论和临床,反而要求硕士做到细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毕业。完全西化的培养模式,离他的理想越来越远。

      学校的教授在他们面前排斥西医,说中医的前途如何好,可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去学西医了!

      那一年回家,李小军去看望中医科的老主任,他问李小军学了什么课程。李小军老实地说:有政治、英语、实验动物学、统计学等。

      老主任听后说,难怪有的中医硕士、博士不会看病,不会把脉,按照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称得上真正的中医吗?

      老主任说,1985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办了我国唯一一个中医专业少年班,按照“术业有专攻”的教学模式,共招生147人。他们现已全部毕业,其中绝大部分已考上研究生。专家普遍认为他们与本科生相比,中医基础理论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可惜的是,因为与我国教育体制相抵触,办了3届后就遗憾地收场了。

      现在,摆在李小军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读中医博士,但前途暗淡。二是读西医博士,以他现在的西医水平,经过一两年的准备应该有把握,但说实在的,他喜欢中医。现在他正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如果我们不能从课程和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中医这座岛屿将被淹没在西医的汪洋大海中。”李小军说。

      ●中医课程改革呼声渐高

      现在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中医院校每年培养了大量人才,一方面是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缺乏人才。

      “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要遵循自身规律。”河南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冯明清说。

      他说,现在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是,学生既学中医又学西医,还要学英语、社科。中医经典书籍浩如烟海,中医理论体系奥妙精深,短时间内难以掌握。许多中医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理论上满腹经纶,实践中束手无策。

      河南中医药研究院一位老教授也说:“上中医药学研究生深造者,大都不是在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诊疗水平上提高,而是按照西医培养要求,重仪器、重实验。”

      用人单位也对中医院校的学生中医基础理论不足的现象提出了担忧,希望学生能继承好中医药的精髓。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省中医学院三附院市场部主任崔书克说,课程设置不合理还有体制方面的原因。

      ●河南“领跑”中医“课改”

      在大家的争论声中,河南中医学院的中医课改已悄然启动。

      从2000年起,河南中医学院教务处处长梁华龙作为主要参与者,开始了课程改革的艰难尝试。

      他说,河南中医学院建校初期,中医学的课程体系是仿照西医学的教学模式设立的,出现了不能保持中医特色的弊端。中医学和西医学是两个理论体系不同的生命科学,中医学应用思辨思维而西医学应用逻辑思维。西医学以数学、物理、化学为基础课程,中医学以文学、历史、哲学为基础课程,但是现在中医课程体系中基本未涉及这些方面。

      这次课改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了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医思维方法的形成与拓展等方面知识的掌握,这些课程构成了中医学基础和桥梁课程的核心。

      “过去,中医经典著作哺育、培养了一代代名医,经典著作理应成为中医院校所有专业的必修课。”他说。

本文转自大河网.

http://ha.people。com。cn/news/2006/04/04/96618.htm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医学全在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6007007号
    百度大联盟认证绿色会员可信网站 中网验证